《雪夜闲书》是一本由储劲松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夜闲书》读后感(一):雪夜闲书,值得拥有
雪夜闲书,值得拥有。雪夜闲书,值得拥有。雪夜闲书,值得拥有。雪夜闲书,值得拥有。雪夜闲书,值得拥有。雪夜闲书,值得拥有。雪夜闲书,值得拥有。雪夜闲书,值得拥有。雪夜闲书,值得拥有。雪夜闲书,值得拥有。雪夜闲书,值得拥有。雪夜闲书,值得拥有。雪夜闲书,值得拥有。雪夜闲书,值得拥有。雪夜闲书,值得拥有。雪夜闲书,值得拥有。雪夜闲书,值得拥有。雪夜闲书,值得拥有。
《雪夜闲书》读后感(二):书是吾故人
今天大雪节气,夜晚闭门读书,掩卷叹息:“天上无飘雪,空中浓雾霾”。
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雪夜读书”。 而对于爱酒之人,雪夜里,也许最渴慕的便是邀上三两知己“绿蚁新焙酒,红泥小火炉”;而对于爱茶之人,也许最想约上一位知交在静谧的雪夜“煮雪烹茶”、“围炉夜话”。 书中作者诗云:人生如飘蓬,读书以自适;万象皆幻相,书是吾故人。
深爱之!
《雪夜闲书》读后感(三):读储劲松《雪夜闲书》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松风竹雨(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369001/
《雪夜闲书》里,难得存有率真气,这口气吊着重病的今人,也钓着了历史之鱼。率真气多流落于卷一“闲书散叶”、卷二“怪力乱神”。我喜欢的就是这种花间穿行、捉虫扑蝶的姿态。
《雪夜闲书》读后感(四):雪夜闲书,好书必读
如果文章是一件衣,作家即是织补匠,布纹、图案和设计,只是衣裳的一方面,缺少了灵魂的骨架,它的美终究还是少了一点点。 文贵有气,这个“气”很个人,是区别于他人很独到的地方,我喜欢的作家都各有各的”气”,劲松亦如此,他的文章我能辩识,读来很享受。认识劲松多年,相交并不多,换言之,见他的文章,比见他本人概率要大。报纸上杂志上博客上。悄悄地看,默默地品味。有时他看到我的”足迹”,会前来发一语。然后我就心想,原来这个人我认识啊,他还没变啊,还是如此勤奋如此好学啊。说了这么多,是劲松又织完了一件作品,这“衣裳”很古旧,绣着前朝的故事,抒发着劲松的情怀。劲松从前本就少年老成,他写这书,更觉他长衫翩翩,变成了古代人。文字当然是好的,闲来一杯茶,你也可以手捧一卷书——《雪夜闲书》,然后,细细品读,慢慢欣赏~
《雪夜闲书》读后感(五):闲从雪夜起幽思——读储劲松先生《雪夜闲书》
读储劲松先生《雪夜闲书》
王业记
闲从雪夜起幽思,古意微茫有妙辞。
嚼史恰如书里蠹,餐经犹记梦中诗。
文章万丈元龙气,笔阵千林彩凤仪。
漫道溪亭藕花误,轻舟正是挂帆时。
2018.6.11
附:
读储劲松先生《书鱼记:漫谈中国志怪小说·野史与其他》 王业记
志怪何尝怪?偏将野史观。 幽婚狐栩栩,艳梦鬼姗姗。 笔吐长虹气,文生白雪澜。 深情怜倦鸟,探古挽云寒。 有感储劲松先生《书鱼记》之《阎王记得》 王业记 公生明矣廉生威,信有阎王判是非。 莫恐世间人说鬼,且看犀利笔藏机。 2014.5.3
《雪夜闲书》读后感(六):《雪夜闲书》序
序
胡竹峰
晁冲之那首《夜行》真好,尤喜末句:“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劲松让我给他《雪夜闲书》作序,忽又记起。知有人家夜读书,这人家说是储劲松家亦无不可——山郭微明,窗灯不灭,透出来的灯影昏黄而幽深,飘渺绵延,晨风过处松竹摇动。
晁冲之的诗词有瓜豆雨露气,带晚唐韵味。刘克庄赞他意度容阔,气力宽余,一洗诗人穷饿酸辛之态。七言《春日》可见端倪: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晁冲之终生不恋功名,在豫中具茨山隐居,布衣自在。家风如此,其子晁公武后来是大目录学家、大藏书家,人称昭德先生,官至吏部侍郎、礼部侍郎,犹不忘著述,存世《郡斋读书志》二十卷。
双翅的纱帽抵不过宋笔写出的一缕书香。
到底书香久远。
这些年储劲松的笔下多的是书香。花多不香,书香再馥郁再浓烈也觉得清芬怡人。
读古书,难得读出见识,写读书随笔,最怕行文干了枯了,毁了那丝清气。劲松的才华遮都遮不住,竖排的经史子集,他写出横溢的绝妙好辞。几朵浮云一湾清水时隐时现,字里行间熏染有青灯的柔和与白宣的温软。劲松固执,记挂太史简中的人影和董狐笔下的沧桑以及聊斋案头的志异,如老蠹在旧纸堆的深山荒径独行,硬是踏出一条大路,供养出学问,供养出见识,出手越发古雅。
读完这本书,今后我写作,落墨时旧气或者多些。旧气多了不坏,旧成古董,那是造化。好文章不仅有旧气,好文章还有诗文气、经史气、珠玉气、青铜气、露珠气、云雾气、秋霜气、冰雪气、山林气、泥土气、湖水气、江河气……好文章更有活泼泼一段生气一段意气。
劲松好生气,劲松好意气。
是为序。
二〇一七年五月十六日
合肥
作我书房
《雪夜闲书》读后感(七):跋
跋
下起了雨,是山中晚雨。雨从衙前河走过,无数只小银鱼在水面跳跃,风起了,狮子峰和岸柳的倒影波荡奔竞,人间安静下来。这样的日子适合读书,古老的书,也适合写文章,序或者跋。
这些年读了一些古书,正史野乘志怪笔记,六经子集佛老之学,一页页一册册,如喝春茶如饮醇酒,有瘾,也是性情。李易安当年舣舟溪亭,饮而沈醉,归来时误入耦花深处,得如梦令妙词一阕,我读古人书也是误入藕花深处。山水绝佳者多在云烟深处,书之上品多在故纸堆中。误,有时是神明的旨意,指引一条书鱼返回故乡。耦花很红,古书很黄,书鱼很小,人生很短。
人生如夕颜待宵,如露亦如电,不如作如是观,不如活出一点性情。《尚书》里的咄咄对话是性情,《聊斋》里的狐女求欢是性情,孔子曰是性情,逍遥游是性情,山水画是性情,文人字是性情,稽古嗜古也是性情,古来文章字画丝竹之音执羽之舞,无非性情。性是本性,情是真情,性情文章被褐怀玉含章可贞。
阅古而谈旧,如骑驴远行去访知交人家,讨几杯薄酒来浇心中块垒,借晚雨晚风来吹打肚中衷肠。如野叟巷议渔樵闲话,江湖如何如何,廊庙如何如何,东毗西邻又如何如何,于世无补,聊作谈资。又如冬日晌午靠着山墙根眯眼晒太阳,靠得舒服了,晒得暖和了,顺手搔一搔旧痒,扪虱啵啵而食。
家居的夜里,常站在六楼的阳台上,看门前衙前河的流水波光。衙前河是皖河的支流,其源头在烟涛微茫的古荆楚。意兴起时,很想携一坛老酒,乘一叶扁舟溯流而上,去江夏武陵,去赤壁南阳,会一会老莱子和鬻熊,会一会关云长和李太白。
读书和写作,最终都要洄溯到文章的源头,由民国而晚清,而明元宋唐,而两汉先秦。礼失而求诸野,文穷而求诸古,古籍金绳鸟篆玉牒虫章,是文章渊薮,是最初的母乳。少年多壮志,亦多闲情,饕餮古今文章如小猪啃林中嫩笋,贪多而已,而今匆匆已中年,惟愿在有生之年细嚼慢咽,从容读完二十五史。
张岱《琅嬛福地记》说,古建安郡有洞山,山中老人有密室,名琅嬛福地,中藏天下奇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又说密室有两黑犬名痴龙,在此守护已经两千年。读而心痒,复又敬惮。老者其实是仙翁,神仙如此尊崇古籍,我辈读书人岂能不敬惮之如神灵。
琅嬛有痴龙,读书人当有痴心。
储劲松
二零一七年四月二十谷雨日
于古岳衙前河畔
《雪夜闲书》读后感(八):“闲”中自有真意气——读储劲松《雪夜闲书》
汪维伦
闲读书,读闲书。无论前者后者,如若不是有目的的,一味只是为了用读书来消闲,其结果也不是很坏。首先他不会让那些闲下来的时光虚度,并多多少少能给人增些知识,长些见识。若是有目的有选择地来读“闲”书,读古今中外圣贤之书,比喻经史典籍,圣贤诗哲。这当属于研读,其收获之丰硕自不必说。储劲松的闲读当属后者,因而便在随读随记中而得这本厚厚的思悟之著——《雪夜闲书》。
之前常读之集作,大都是现代人所写的现代诗,或今人所写之抒情文。或沉醉于由诗人所营造的诗意中,或欣喜于文人笔下的锦段美篇之意境里。读到这本读古思悟之随笔结集,口味大改,半天不能适应,不过还是很欣喜。首先让我看到的是储劲松潇洒自如、信马由缰地漫步于古籍林中,于史风古韵的游园中闲庭信步,静思默想。在那里吹着古风,浴着古雨,却带着今人的眼光和头脑去做古今思、或为古人忧、或与古人辩。
读书最切合实际的目的就是“明理”,即寻求已知的和未知的真理。“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张潮《幽梦影》)“胸中无三万卷书,眼中无天下奇山水,未必能文章;纵能,亦儿女语耳。”(元代学者吴莱语),这些自古籍中所得,乃古人实践之总结。能不真理乎?万里路要行,万卷书也不能不读。行路是为了让自己不断地走出去,不断开阔生活的视野。而读书则是让人更多的明理益智。储劲松的这些文章便是最好的例证。
这本集子里的每一篇文章,就如同自一棵棵古籍的古树上生发出的新芽。然而这些新生是储劲松的创造,他让这新生出的绿,不但“绿”得别致有个性,有见地,也“绿”得有生机,有意气。这些篇章让我们通过作者手中的唤醒之笔点化之后,读到了其中的情、味、理、诗气、剑气、书卷气、幽兰气、血雨腥风气、村庄田园气……读古书,是与古人游,读名著是与高手游。但这不是游戏之游,也非游玩之游,需具有一双能透视之眼和一颗智慧之心,才能去探得那深埋于远古中的文化之金和知识之瑰宝。
追本溯源,古文化是文章的源头,也是文学的源头。这最初的源泉里蕴含着大量值得我们去发掘和获取的有用资源。储劲松说“文穷而求诸古”,这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探求。劲松就因为有了这一不错的选择,方著出这些独具古风雅韵的佳作。仅六七年时间就写出洋洋洒洒数十万字来,本书只是精选出其中的部分,真可谓创丰。
作文如做菜,哪怕只是些老材料,高手操厨自有独家烹制之法,再配以适当的火候,会做出与众不同别具风味的菜肴来。储劲松给献上的这道独具浓浓古味的佳品,叫人胃口大开。我品味,我已痴醉。(汪维伦,作家,诗人。著有《闲锄窗月》等。)
《雪夜闲书》读后感(九):与一本书流连
与一本书流连
——读储劲松《雪夜闲书》
一 苇
与一本书流连,真是一件极美的事情。
与人流连,久之,生厌生倦;耽于俗事俗物,别人说道,自己也不安;行走山水,囿于时间,也少闲钱。还好,有书可读。《雪夜闲书》就是一本让人流连的书。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又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我辈细民,心无所系,怡情就好,倘再能管中窥豹,更是乐事。《雪夜闲书》是一本读史之作,所涉中国古籍近百种,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明史》《石匮书》《清史稿》以及秦汉至明清时期的诸多笔记小品。书分“闲书散叶”“怪力乱神”“百二秦关”“江山劫数”“清宫漫语”五卷。作者读得精细,写得举重若轻,于人迹罕至之所踏出一条秘径,给爱读书读史的人燃亮一盏烛光。萧瑟的夜晚读一读《雪夜闲书》,读出一方秋水,读出一片清朗,读出一腔充沛元气 。
读书时,老师就跟我们说,文史地不分家。作家作文读史,求精不贪多,溯脉流而上,涓涓,汤汤,意蕴丰厚,心是赤子心,笔触多冷峻。冷峻得像《闲书》的封面,蔚蓝中飘着雪花,天地渐白,小屋初寒,竹树静默。
品《雪夜闲书》,散淡与严谨不悖,闲情与学问兼显,却无学究气,是一本夜读的枕边好书。松风阵阵,竹雨潇潇,手边茶温正好,宁静中得一份安然。当然,天和日暖,窗前鸟鸣,梧桐影里,风雨飘摇,无时不能读。历史风云,纵横捭阖,刀光剑影,野语轶事,暗淡又明晰,尽可读之笑之,亦可舒手伸足,寻得自在。
与《闲书》流连,晨光里,经过淘洗的眼睛会更清澈。
居庙堂之高,读《闲书》,得见识;处江湖之远,读《闲书》,得天地宽。
与《闲书》流连,恰如走进了古画长廊,人物风情,风冷霜白;又像走进了隶书的碑林,藏锋转笔,端庄朴厚。作家著此书,历数年之久,如他自己所说,“鼠积粮,雀衔枝,蚌生珠。”史书漫漫,读来哪是一朝一夕的事。
与《闲书》流连。俗世苟苟,或茫然,或空虚,或嘈杂。坐下来吧,坐坐冷板凳,读读书,焦灼会消弭,脚步会从容,脸上会安静。《闲书》让人安静,岁月在脸上走过,没有痕迹。
于不安静的时光里,找一本安静的书耕读,与《闲书》流连,听自己的血在身体里安静地流淌。
今日芒种,艳阳辣辣,家家麦熟,四野插秧,农家不误农时;我历时月余,才断断续续读完《雪夜闲书》,想来惭愧。倒也释然,闲书就该闲闲读。
《雪夜闲书》读后感(十):忽然觉得有了古气
忽然觉得有了古气
——读储劲松《雪夜闲书》
吴传兵
储劲松先生博览群书,是一只超级书虫,近些年他又尤其钟爱古籍。手捧一卷古籍,点上一支香烟,沏上一壶香茗,借着缥缈的烟雾和醉人的茶香,徜徉在远古的时空,饱览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与风流。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浮躁时代,信息的杂乱让人迷失,读书已成奢侈的事,竖排繁体的古籍更是少有人问津。储劲松却“如蠹鱼啃食钻营于古书中,得一二识见即欣欣然记录于书的天头地脚”(《片纸盈箧》)。这很难得。读而思,思而著述,则更难得,《雪夜闲书》(广西师大出版社2018年3月第1版),凝聚着他的数年心血。
读史,作者要耐得住寂寞,著述,更要有扎实的古文底子、丰赡的文学素养和精深的文字功夫。用储劲松自己的话来说,“史书是枯藤老树,是古屋墙皮,用岁月漂洗过的眼去读,用已然沉静了的心去读,方才有些得味,甚至得道”(《滋味》),“读书人里,我是一个嗜古者。云胡不喜,非古不乐。十余年来,所读无非先秦以降至明清的先贤著作,尤其钟爱繁体竖排的书,执卷在手,古风古貌扑人眼帘,畅人怀抱。读而有所思,有所悟,随手记在书隙里,一册书读完,圈点评缀横涂竖抹几无可以落笔处”(《雪夜野狐白》)。储劲松读书的功夫与著述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
储劲松博学,读书很多,思想也深刻。《雪夜闲书》中的每一篇,都是短小精悍的思想文字。其文章,有高山流水的气度,有吴风楚雨的灵秀,有高士踏雪寻梅的优雅,有村妇家长里短的平实,有历史的血雨腥风,有山水的闲花野渡。读着读着,心情有时凝重,有时欢快,有时哀伤,有时叹息。忽然觉得自己也有了古气。
读古籍进而品评之,实属不易。储劲松说张宗子词不佳,说《论语》古时是儿童读物,说不喜“林清玄体”等等,都与常调相左,敢于这么说,是要有学养的。他的短文虽然大多只有寥寥几百字,却道出了所以然。
钻研探究古籍尤其是史籍,是苦差事。如江少宾先生所言,“它既考验写作者的历史观,也考验写作者还原历史的能力、写作历史的途径,以及进入历史的方式”。读史是立学问,评史是立自身。储劲松甘于立身做学问这份苦差事,足见其才气勇气过人。
于史书,储劲松正史野史兼看。他说,“所谓信史,其实是不存在的。《史记》一开始就说神道异,全不足信。被誉为史家绝唱、无韵《离骚》的《史记》尚且如此,其他史书更不足道。兴亡凉热,史稿也罢,大观也罢,正史也好,野乘也好,当做戏本子看就挺好”(《读史如看戏》)又说,“我端坐桌前读史,满眼远古风云;我靠在床头读史,一派娱乐精神”(《笔记》)。储劲松的确是个会读书善思考的人。
西晋皇甫谧好古书,“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储劲松也是一只十足的书虫。(吴传兵,作家,安徽省作协会员,著有散文集《纸上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