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医学大神11)》是一本由朱石生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春风化雨(医学大神11)》读后感(一):随便写写自己的一些想法
但奥斯勒坚持他的原则,不能证明疗效的药物不用,只告诉病人注意营养和休息。对于病毒感染,这至今依然是最明智的做法。
上面这一段是书中的一段话,想想2020年的这场新冠疫情所谓专家和医生们是怎么应对的?仅凭这一点奥斯勒就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医生。
这本书与其他的相比是最长的,但读完本书感觉奥斯勒并没有做出多大贡似的,只觉得自己是在了解一个聪明、极为勤勉、正直且十分关爱病人的一个优秀医生。奥斯勒这一生出版了一本巨著《医学原理与实践》;发表了众多优秀的论文;努力改变了不少地方的公共卫生以求预防传染病;与同事一起努力将麦吉尔大学医学院和宾州大学医学院的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与同事一起创建了霍普金斯医学院并让它成为当时(显然仍然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医学院;在教学上极为上心从而培养出了许多优异的医生,事实上他的严谨的“干中学”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几个教师能够做得到,自己在大学遇到的都是些什么老师。这些也都是巨大的贡献,但跟其他册子中的主人公相比这些成就比较难以给人一个很深刻的视觉冲击,所以觉得奥斯勒跟没多大贡献一样。
书中有许多事例都证明了奥斯勒对病人极为伤心,比如给自己插胃管来体验病人插胃管时候的感受,试问有多少医生能够做到这一点?
读完这本书另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更进一步加强了自己对循证医学的理解,奥斯勒就是一个这样不迷信权威的人,从不死板背书,一切都由自己做的实验来证明。听到有大佬说中医是糟粕,自己从反对到不理解再到接受,这本书给了自己很多内容,自己明白了为什么中医是糟粕。奥斯勒所遵循的原则:不能证明有疗效的药物不用,会成为自己以后生病时的用药原则。西医也曾是和中医一样的糟粕,为什么西方能够顺利的接受现代医学而我们中国就不可以抛弃这一糟粕呢?为什么不能普及科学医学呢?
《春风化雨(医学大神11)》读后感(二):老顽童的悲凉
奥斯勒前半段的故事平淡无奇,无非是又一个神童的成才史,但后半段却透着感人的凄凉。故事其实要从他43岁娶了38岁的二婚老婆开始,在此之前,他像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一直以超乎常人的姿态示人,不仅仅是专业,也包括那种标志性的“像个皮球,走路脚后跟不着地”。虽然他自己这么感觉是进50岁(1899年)的时候,但我觉得,在他43岁娶妻(1892),44岁第一个孩子夭折(1893)之时就开始了,尽管1893年他倾尽心血的霍普金斯医学院才开学。在1893年孩子死后,他在富有他特色的“家庭万事录”中留下这么一句话:“顺遂的开端难免苦涩的终局。”
对于少年得志的奥斯勒来说,这个极度喜欢孩子,自己也像一个孩子一样爱恶作剧的天才,迟至1892年才娶了熟识的朋友的没有子嗣的38岁遗孀,他应该知道这肯定会影响他自己生孩子。我觉得他当时就已经感到累了。23岁(1872)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毕业,在欧洲游历求学两年,25岁(1874)成为母校讲师,教着他自己当年的同学,29岁(1878)成为执业医生,五年时间他不仅改造了麦吉尔大学,也改造了蒙特利尔市。1884年来到费城,几乎复制了他在蒙特利尔所做的一切,改造了宾州大学医学院和宾州医院,规模更大、幅度更大。再五年(1889),来到巴尔的摩再复制了一次——创建霍普金斯医学院(就是每天发布美国及世界疫情的霍普金斯),改造霍普金斯医院。
在医学院缺乏资金无法开张的四年,他写了《医学原理和实践》,后多次再版,然后他就结婚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中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变故。我觉得奥斯勒天生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但人生的三个阶段(蒙特利尔、费城、巴尔的摩)实际上都在干着同样的事情。他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就想换个地方,但换了个地方,却继续干着同样的事,很快又觉得无聊,又想着换个地方,如此往复,终于不想继续下去了,然后就去了英国,接受了一个终于无法重复同样的事的岗位。
他和其他医学大神可能不太一样,临床对于他来说只是找乐子的一种方式。他开拓了一个时代,但却再也找不到乐子了。
细读之下,这种人性的悲凉藏于平淡的文字之中,令人叹惋。
《春风化雨(医学大神11)》读后感(三):兼具魅力值&战斗值
全套字数最多(100千字)的一册。
最感动的一册。
#魅力值
奥斯勒调皮捣蛋、乐于助人、喜欢交朋友、照顾他人、充满童趣、和孩子打成一片,书里介绍了不少他的逸事(实际发生的一定更多了,无论是作为学生、老师、医者、作者、国民、朋友、丈夫、父亲,每一个角色他都当得得心应手,很是自带吸引力,让人忍不住想靠近,说是小太阳真不为过。
大概这册里有关奥斯勒和他儿子的事是最带情绪的了(相比其他,然不带情绪简直钢铁,太难了,「乐与恸」这节里讲到奥斯勒儿子在参加一战受伤后医治无效去世:
..1917年)8月30日奥斯勒在上午看了三个病人,写了几封信,下午在书房读一篇关于哮喘的论文。四点十五分..一份电报,是他的学生库兴发来的:“里维尔受伤。情况危重。仍有希望。”..奥斯勒给战争办公室打电话,请求允许自己赶到法国前线,但军方不同意..只要求他在家里等待消息。但格蕾丝还是忙着收拾各种物品,整理行装,打算一旦获得准许就上路去法国。晚上八点半,奥斯勒接到军方电话,告知里维尔已经死亡。..几个月之后,在前线急救站工作的库兴来到奥斯勒家,讲述了细节。..奥斯勒和格蕾丝听完库兴的讲述,表情平静。他们知道库兴的能力,也知道他的人品。..对儿子来说,这是他在人间能得到的最好的治疗。格蕾丝在孩子的房间放了鲜花,然后继续主持妇女工作室,继续探望军属。..9月3日,按既定日程..奥斯勒逐一查看病人,指导换药和休养,跟伤员说笑,一切看起来都和平时一样。但中午他到南希的办公室里吃午饭时,终于抑制不住,开始哽咽。作者其实在描述上没放太情绪,可能是有意克制,确也不需要强行添加个人情绪,原本事实就已经很让人心疼,心碎,无奈。再加些有的没的,很社会新闻,不想看社会新闻类的文字,把群众当作智障,玩弄文字游戏,陈述事实,有这么难吗,好吧,有的,因为大多数人不爱看。
有时候对医护工作者而言,所谓职业素养,实在过于非人性,观其所受到的不公与无视,“人真的不能欺负听话的人”。
#战斗值
“现代临床医学”是什么?试想一下,医学是针对病人的学问研究,细分下去有很多,偏学术研究的,偏临床研究的,
奥斯勒没有太离奇的故事,没有太曲折的经历,似乎是流传有限的始因,然高强度工作,高饱和输出,不可思议的量产,大概就是春风的意思,可谓太平常,不可谓不重要。
非常值得认识、值得尊重、值得记得的一位大神。
末尾提到:
1918年大流感,起于欧洲,波及全球,上至北极,下至太平洋群岛,全球十七亿人有五亿人感染,死亡人数至少五千万。当时人们对病毒还没有清晰了解,许多医生盲目用药。但奥斯勒坚持他的原则,不能证明疗效的药物不用,只告诉病人注意营养和休息。对于病毒感染,这至今依然是最明智的做法。2020年中国遇到了野味肺炎,在每天魔幻现实中,希望每个人可以保持明智的做法,做一个明智的人,希望所有医护人员和病患及“疫”战的一线工作者平安,希望每一个手握职权但漠视生命的人得到他应有的报应。
《春风化雨(医学大神11)》读后感(四):【2021/02/15】『威廉·奥斯勒医学院』
【2021/02/15】
#做手不离卷的阅读者#
朱石生 春风化雨:奥斯勒与现代临床医学
(阅读时间:2021/01/31-02/15)
『“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其实应该念作威廉·奥斯勒医学院”——央视报道美国疫情,用的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
2021年阅读之Day46BOOK12
读到最后的时候是哭着读完的。
2020年的时候买书,博尔赫斯书店送了我两本医学大神系列。我知道这个系列去年读库佩的套餐中有,但是为了更好收纳,这几年读库是每年结束买的盒装。所以即使知道,也一直没有去看。奥斯勒的这一本是其中一本,记得当时我发状态还开玩笑,说书店真的很会营销,系列14本偏偏不从第一本送起。开始看的时候终于明白了书店的良苦用心。奥斯勒实在是太魅力的一位医学大神,还没看完就默默去旗舰店入手all了一套。
这一册介绍时的英语是“‘史上五十位最具影响力的医生’排名居首,却没有中文百科词条的一个人。”这个介绍很有趣,诙谐的调侃和可惜让我想到了新星出版社对于伊坂幸太郎恨铁不成钢的腰封介绍。可其实我是随手拿了这本看。一看,就是立刻被吸引。这是一个武侠小说中老顽童式的医生。个头不高,长得不算俊俏,却在小小的身躯里隐藏着自己对于医学的热爱和无穷的想要奉献燃烧自己的能量。
因为副标题“现代临床医学”所以我起初以为这本书会介绍奥斯勒在现代临床医学上的重要发现,可其实他并没有那些重大的发现。在他身上闪耀着的,是又会玩又会学的屹立不倒学霸人设;是真的“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医学院老师。是良师、是益友;是良人、是慈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医学生的学习,理论永远是最重要的事,主动把学生带去实验室解剖,让学生们真的从课本课堂走出来把知识应用到了实践;在图书馆碰到自己的学生,他会留下字条鼓励他去尝试创作;即使移居英国之后,面对加拿大来的学生他也会提供帮助;教授交流会不重要,学生之间的交谈才最为珍贵。
读这本书的时候脑海中就一直想着一句话:“所谓君子如玉,配之在身,如沐春风。”奥斯勒就是这样的人,善良又聪明,活泼又机敏,世界最著名的脑外科学家库兴说他“难道是多么美好的一生!无人可以重复!”也没有人可以和他相比。完全伟大的人格魅力,实在令人折服。
一生中能碰到这样的医生,何其有幸!
一生中能遇到这样的老师,何其有幸!
一生中能交到这样的朋友,何其有幸!
而我,可以读到他的故事,何其有幸!
1997年9月,传记作家在奥斯勒医学史图书馆看到一名一年级新生出现在图书馆,“表情崇敬,仿佛走进一堆神庙。”学生“在奥斯勒的浮雕下摆了一束鲜花,然后放下一张卡片,卡片上写的是:‘愿老师佑我学业顺利。’”
2031年2月,我坐在书房里,满足地阂上《春风化雨》,泪点低所以还有一点点泪,但是心底非常愉悦、尊敬。这位百年后依然用自己的故事打动着我们的医学大神啊,愿老师也能佑我学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