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是一本由俞敏洪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304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01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读后感(一):读完之后简单的一点感受
俞敏洪的书看了很多,这本书延续一贯的风格,朴实的语言,谈着自己真实的感受。
有看过的书,有看过的风景,有碰到的人和事,有自己的心灵感悟。
对于了解创业者俞敏洪本身也是比较好的材料。
老俞去的很多地方,都是我想去的。
这本书看完之后,感觉和之前看到的有一点点区别,可能是自己的年龄增长了,这次读俞敏洪的文字,觉得有些过于朴实,缺少了写作的文艺感。但是通过这本书竟然发现俞敏洪这么能喝酒,而且还经常和文艺青年在一起混嘞。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读后感(二):站得高,看得远。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1.人们对一些励志的文章经常冠以“鸡汤”二字。而俞敏洪正是这种鸡汤的最佳厨师之一。
2.我个人认为,只喊口号没有行动,确实是所谓的鸡汤,而不光有鼓励,还有行动,有路径,有方法,这种鸡汤才是大有裨益的。俞校长更是个中高手。
3.这本书可以算作“拼凑”而来。关注微信公众号“老俞闲话”,可以找到大部分的内容,而书的好处是做了归纳,分类,总结。
4.这本书分四个部分。第一说的就是“读书”。通过一本本书,一个个故事,和作者的关系,写出了心得,想法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读后感(三):被书名吸引的一本失望书
源于青年时代对于新东方的膜拜和俞敏洪的敬仰,当俞敏洪这本新书一出版,就第一时间买回了,利用一个晚上时间3个小时看完,说实话有些失望,主要原因:一是,看目录时还是很激动,因为每个标题的确很抓人,但是通本看下来觉得并无新意,作者用在标题的心思远超于内容。二是,介绍书的部分,感觉更多是作者无意中看到的某本书,随意介绍给大家,虽然余老师推荐的都是好书。三是,旅行部分仍旧是照片➕叙述,看他的介绍并没有引起想去那些地方的冲动。而且,照片拍的真的都很一般,游客到此一游式的感觉。四是,励志部分更是十几年风格不变话语不变,大道理一大堆,新东方呼喊者的即视感,有些大而空,仿佛空气中飘着“年轻人,努力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读后感(四):自己的一点想法
年轻人经常不知道做事情对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毕竟没有什么赖心,以及读什么样的书可以得到些什么。
这不书就是指一下大的方向,以及对人的再三强调,做事情一定要坚持,再努力。
及我的感觉呢,现在很多人都急功近利,他们想着“今天一定要努力把事情做好,完成”,但有些事是持续性的,例如读书。
今天我要努力读书,每天也要努力读书,这样是不对的。
读书的努力要建立在持续读书上面,比如我今天读三个小时书,明天又读三个小时,直至变成一种习惯,然后在说我要努力每天读四个小时,要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
不可今天我要读完一本书,明天又要读完一本书,这样虽然你也在努力读,坚持读,可会越读越痛苦。
自己对症下药把。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读后感(五):高度,领悟,意义
老俞最近由于说“现在中国是因为女性的堕落导致了整个国家的堕落”引起千层浪,言多必失不假,即便智者有时也难免。
但无论怎样,老俞还是那个老俞,有智慧,也愿意分享,也愿意发鸡汤。这本书有事一本鸡汤散文书。对这类书,我看做补品,隔段时间总要读一本,补一补,好让自己更有力量。
全书鸡汤很多,最后一页才是精华。两三段摘录如下:
做事情的高度永远大于数量。
读书,行走,经历都很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思考、总结、怀疑、反思领能力,是一个人通过领悟走向更高层次的能力,到达豁然开朗的境界。人生的精彩永远是质胜过量。真正的高手并不一定需要读万卷书,行万甲路,方寸之间就能玩出大千世界。
不能让自己变成工具和机器,不断重复一成不变的语言,行为和思想。人的成长过程应该像登山一样,尽管脚步是重复的,但实际是登高的,直至最后登上思想和觉悟的山顶,极目四野,心旷神怡。
人所做的一切,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回来的时候,最好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只有这样,我们所犯的错误,经历的苦难、度过的岁月才算真的有其价值和意义。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读后感(六):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今年的8月31日,公司开每月一次的生日会,作为生日礼物发给了大家,我便拥有了这本书。在得到这本书之前,我正看到《小狗钱钱2》的三分之一处,犹豫纠结要不要继续读下去的时候,这本书出现还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于是,果断放弃了《小狗钱钱2》的阅读,开始读起了这本俞敏洪的随笔。
俞敏洪,新东方的创始人兼CEO,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他的了解也仅于此,但是读完这本书,对他有了更新的认识,他不仅仅是一个北大毕业生,一位辞职的北大老师,还是一个热爱真实、热爱读书、保留对乡土一份美好的怀念,以及对待人生有着乐观汲取的态度的可爱50岁大叔。
也正是读了这本书,我知道,原来,那些每天穿梭于中国或者国际顶尖的各种商业会议中的巨擎大佬,那些我一直认为肯定满眼利益的企业家,其实也并非没有清明的志向和追求,他们的出世和入世之间,平衡的更好,也更加的高瞻远瞩。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想象中,他们一定很忙,但是事实上俞敏洪也一直在读书,比我们这些朝九晚五,周末和晚上有大把时间的人,更加努力的读书学习。想一想,我们有着这么多悠闲的时间,却一直把它们给了游戏,给了朋友圈,给了微博。
断断续续,洋洋洒洒,在两周的时间把它看完了,《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在俞敏洪的所思,所见,所感中,品读到别人的经验,触动,真的是一件很赚的事,大学老师说,人生中性价比最高的投资,就是读书,现在在27岁的生日上,终于体会到这一点,开始养成了读书的计划,开始像书中一样,读一些无用的书,读一些有用的书,也终于在一字一字磕磕绊绊的写这篇读书笔记,就像书中俞敏洪说的,慢慢的写,一篇一篇的写,总会慢慢积累成高度,变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吧,这是我的第一篇读书笔记,关于俞敏洪的《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一步一步,走起来,也许某天,我们会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读后感(七):通过思考和感悟走向人生更高处
我以前买过很多新东方的英语学习书籍,也经常从网上看俞敏洪老师讲座视频,上学期间还有幸听过他在学校礼堂的演讲。俞老师无论是演讲还是他写的书,感觉有一种励志而又让人觉得朴实的感觉,让人觉得亲切。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这本书读完了,感悟很深。书中说:“人所做的一切,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回来的时候,最好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只有这样,我们所犯的错误、经历的苦难、度过的岁月,才算真的有其价值和意义。”书的题目应该就是俞老师所想在书中表达的意思吧。 全书分为四个章节,分别是关于读书、旅行、情怀和追求,这四个方面正是我们现在80、90后的生活主旋律。每一个章节都是由数篇文章组成的,文章的风格朴素、言语恳切,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更过分夸大的描述,一切都是平平淡淡,但是又句句深入人心。文章中既有俞老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也有他想表达的看法。最让我佩服的是,俞老师在讲述其他企业家和作家的认识过程以及谈到对于他们的看法时,他依然是用朴实和平和的语调进行讲述,仿佛是在讲述一个普普通通的朋友或邻居,没有过分的吹捧,甚至客观的指出他们的不足,这一点在当今这个浮夸的社会环境下真是难能可贵。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让阅读展开你的丰富人生》,之所以开篇就选择这个话题,我觉得俞老师心中,读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在这篇文章中他谈到了读什么样的书、怎么读书以及为什么要读书,不同于以往我们看到的说教性质的文章,这篇读完了让人觉得非常励志却又看着舒服,他谈到现在由于经常看手机导致人们的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和做事,我也深有体会,有时候觉得空闲时间很多,但是看一会儿书就总想摸出手机来看,俞老师分享他的做法——把手机放的远一些,够不到的地方,用这种方式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这个方法可行,我也去试一试。 看完这本书,感觉真的很受用。正如俞老师所说的:读书、行走、经历都很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思考、总结、怀疑、反思、领悟能力,是一个人通过领悟走向更高层次的能力,到达豁然开朗的境界。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让人受用,值得一读。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读后感(八):命运,是由你自己创造的
“命运”,是个奇妙的词汇。古往今来,它在我们的认知里终究是不同的,人们总是相信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天意,被所谓的命运掌控着自己的人生。殊不知,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命运其实是由数不清的变数构成的,你的各种选择影响着你的人生,最终也成就了自己的命运。 他是大众眼中的商业领袖,他是学生熟悉的传奇教师,他是年轻人心目中的励志偶像,他还是是新东方的创始人。可以说,在不同人眼中,他都有着不同的面目。不过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个真真实实的平凡人,这个人就是俞敏洪。《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是他写给众多年轻读者的励志书,其中着重分享了那些不为人知的心灵成长故事。 人生在世,有些东西没有办法改变的,比如我们的基因、家庭背景、长相,它们属于先天因素,应该坦然接受。而有的则是可以主动去改变的,那就是我们长大后自己选择的生命状态。好的生命状态就是好的生命习惯的养成,尽管一开始建立习惯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它可以使人成长,迸发出蓬勃向上的力量。 读书,无疑是比较好的方式。佛说一花一世界,而在我看来,一本书也是一个世界。多种多样的书籍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让灵魂变得充盈有趣。俞敏洪也是个爱读书的人,从他分享的很多关于读书的那些事儿,介绍的诸多不错的书籍,以及分享的阅读过后的心得感悟就可以看出来。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比较大众化的方式,那么旅行就是充满诗意的成长。在旅途中,最美的不仅是风景,还有看风景的人和心情。尽管俞敏洪平时很忙碌,但还是会抽出时间去旅行,有时候和家人,有时候和朋友,那种惬意令他在不知不觉中更明白自己的人生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勇敢去挑战自我。 一个人的经历固然可以让人生变得更充实,不过伴随着读书、旅行和各种突如其来的意外,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像俞敏洪一样注重思考、总结、怀疑和反思,要知道只有如此才能领悟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拥有更多超越自身的能力,成为那个众人眼中更好的自己。一如他在书中所说:“人的成长过程应该像登山一样,尽管脚步是重复的,但实际是登高的,直至最后登上思想和觉悟的山顶,极目四野,心旷神怡。”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只要你想,就能做到!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读后感(九):成长,和自己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终于等到了国庆假期,按捺不住出游的心,可是想起以往假期出行的种种痛苦与不便, 觉得还是宅在家里看看书、做做美食也是不错的选择。前几天也在为单位的一些不正的竞争风气伤神,想辞职离开。幸得在此时遇到了俞敏洪先生的《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总的来说,它是一部俞敏洪先生的成长历程分享。倒也不同于传记,因为传记更多记载的事情,而这本书更像是走进俞敏洪的内心,传记更跌宕起伏,这本书像一位朋友和你一起喝茶,一起聊天。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分读书、旅行、情怀、闲话四个章节“畅聊”。
为什么要阅读呢?读书可以分为两类:读有用之书,让我们未来的生存变得更容易,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读误无用之书可以提升自己的厚度、气质、情感和胸怀,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可能不美丽,但读书却可以让他拥有独特的气质。读书也是我极为推崇的事情,不能说自己是书虫,但心烦、无聊之时书像好友一样陪着我。可是近年来,我读的有用之书却不多,常常是为了消遣读所谓的家教、小说、侦探之类的书,自己也觉得在职业领域需要提升,看来要听取俞先生的建议,读读那些令人枯燥、烦恼的有用之书。俞敏洪在本书里分享了自己读余世存的《大民小国》、拉斯·特维德的《创新力》社会、王强的《书蠹牛津消夏记》、张大春的《聆听父亲》等等图书,在这些图书的分享和介绍中我们看到俞敏洪的另一面。
在旅行这一章中,分享了他的柬埔寨、印度、巴西、丽江、厦门、日本等地的旅游见闻,除了令我羡 慕“有钱真好”更让我深切体会到见多识广的含义。这和我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极度一致。在旅行中,认识不一样的自己,挑战自己,攀爬、滑雪这些让我望而生畏的项目,下次有机会也可以体验一下。作为商人、管理者,俞敏洪的旅行可不完全是游玩,也有培训、团建,在这些过程中又认识了更多的合作伙伴、朋友,对于有头脑的人来说,即便是游玩,也有很多学习、商业机会。
有人不喜欢看人物传记,觉得那是成功者对在标自己如何努力,而自己同样努力却没有成功只是运气不好。事实上,如果我们能耐心看下来,这些人成功的背后有着比我们常人更多的坚持、勇气、胆量。再者,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就好比我个人,我一直认为教育好孩子、有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有一份喜欢的工作就是成功。可是我依然羡慕俞敏洪的身上的才情和才干,在教育事业的付出和担当。
情怀这一章中,我们看到了有情怀的俞敏洪。飞机让座、为恩师出纪念册这些正向积极的引导是他作为名人的担当。
我不是名人,但我的职业要求我做一个有担当、积极、认真的人。愿努力的自己,与他人在人生的更高处遇见,与多年后的自己在高处相见,才不负这匆匆一世年华。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读后感(十):努力往人生的更高处行走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凡有点追求的人,都一定是要求自己向上的,所以,我们只要努力,才可以在人生的更高处遇见满意的自己。
俞老师的故事以前都听说过,北大,贴过小广告,然后成就了现在培训行业领头羊的新东方。但是关于他的更多,还真是第一次从他的这本书中认识了。整书读起来很舒服,不管读哪个章节,都是如同和一个朋友在拉家常一样的轻松,似乎是那么的贴近生活,那么的接地气。并没有给大家呈现出一个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的冷峻。哈哈,想想俞老师惯有的笑容,就可以明了。读完全书的内容,更印证了。全书分为四个章节,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所有。读书,旅行,事业,生活,样样都是我们触手可及,不管大人物小人物,都一样会遇见。只是我们能把每一个都过成精彩,过得有味,需要智慧。
俞老师是一个爱读书爱旅行的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大家追崇的,当然,我们不能只为数量,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智慧。他的很多观点都让我特别有感悟,很赞同。能够让我们命运变好或变坏的有两个因素:一是我们生长的环境,尤其是父母的影响;二是长大后我们自己选择的生命状态。而好的生命状态就是好的生命习惯的养成,思想变的包容一点,对待名利更豁达一点,把自己收拾的更整洁一点,零碎时间多利用一点,这样的点点滴滴会使我们越变越好。学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如果坚持长久,那将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心知,更要运用到日常。俞老师读每一本书,都能给大家提炼出来精华: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那是因为青春还在,岁月悠长。但所有甩不掉的人生重负都只能用生命的耐心去浇灌,希冀最后会在重负之上,长出明艳的花朵来。是的,很易懂的道理,我们都知道,可是能做好的有几个?坚持再坚持,加油。
人生两件幸事,其实我以为不管对于男人和女人都是一样:能够择一可以终老之城,遇一可以白首佳人。有密友,有爱人,有喜欢的地方,有不灭的激情和信念,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成?我们的成长一定是精神和能力共同成长,因为未来拿他们再去换钱是不难的事,而当你富得除了钱什么都没有时,钱用完了,人也就贬值了,机会失去了,再挣钱是很难的事。这就是要告诉我们奋斗中的我们一定要让自己学会成长。不教自己成长的,所谓的努力和奋斗都是无用功,有时简单的重复未必奏效。
事业选择如同婚姻的选择,当你找的另一半给不了你兴奋感和幸福感,你又怎么会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爱?当然,选择很重要,坚持选择,生命就没有后悔。真正的后悔恰来自于你从来不选择,或不主动的选择。我们做很多事情,其实不需要咬牙切齿的下定决心,只要我们拥有一份好心情,慢慢做,重复坚持做,一切自然水到渠成。俞老师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他也是普通人,也遇到我们遇到过的种种棘手的事情,但他都能以豁达的心态对之,淡然处之。其实种种经历何不是教我们成长的契机呢,不必拒绝,没有什么不好。
俞老师告诉我们,读书、成长、经历都很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思考、总结、怀疑、反思和领悟能力。求质胜过量,我们的人生才会更精彩,走过沧桑走过浮华,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才会到达我们人生更高处,看见不一样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