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楚汉争霸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2-28 01:54: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楚汉争霸读后感摘抄

  《楚汉争霸》是一本由纪彭 /编著 / 熊崧策 /编著 / 程亮 /绘图著作,低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楚汉争霸》读后感(一):刘邦和项羽,你愿意成为哪一个?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秦末汉初也是一段英雄辈出的时代。细细究来,好像战国到西汉建立,中间是一段漫长的间隔期——实则不然!秦王政二十六年,也即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统一的秦王朝建立;公元前206年,刘邦入关,子婴出城降,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最终击败项羽,西汉建立。仔细算一算,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2年,其实不过才有19年的历史,感觉却像是过了很久很久一样,确实不禁大吃一惊!

  虽然统一的汉帝国至今“余威”犹在,中国的主体民族称为汉族,官方语言称为汉语,古装也要称为“汉服”——“唐装”的称谓也有,但范围有限;就连国外的网络游戏翻译成中文界面,也要称之为“汉化版本”!可想而知,刘邦开创的汉帝国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力之深。所以,虽然刘邦起兵前的名称似乎不佳,跟流氓相去不远;虽然他的主要对手项羽被后世很多人写在诗里——比如李清照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杜牧劝说“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但成者王侯败者寇,输有输的原因,赢有赢的道理,说什么都没用!

  秦末起事者不止刘邦、项羽两大英雄豪杰,自秦失其政、群雄逐鹿时起,就开始了一场比较漫长的拉力赛!为什么只有刘邦笑到了最后?为什么当项羽得意洋洋地分封诸侯,自以为可以颐指气使的时候,其实却是在一步步走向衰败?虽然刘邦有萧何、张良,项羽却也不是有范增吗?虽然鸿门宴上未能击杀刘邦,但项羽的机会却也不止这一次!但是笑到最后的却依然是刘邦而不是项羽,回到故乡意气风发地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却是刘邦而不是项羽!项羽是英雄不假,刘邦呢,其实也足可以称之为英雄——他懂得用人,也用对了人,所以他能够成功!

  群雄并起之时,楚汉争霸之际,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把前前后后都考虑得清清楚楚,刘邦也不止一次觉得自己似乎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项羽也不止一次自我感觉良好——但不到最后关头,不到最终决胜那一刻,放松警惕、自以为是,终究会害了自己!这大概就是楚汉争霸能够带给读者的启迪之一。

  不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倒是不妨来讨论一下:假如可以假如,刘邦和项羽,你愿意成为哪一个呢?就当历史并非如《史记》以及《汉书》,或者《资治通鉴》所写的那样好了,就当穿越完全可能,自己也能够改写历史好了!不过这个决心,似乎并也非那么好下……

  历史已经那样书写了,再也没有反悔的可能性。秦末汉初的所有人,名气大的以及名气不那么大的,在《楚汉争霸》里似乎应有尽有!更何况,这不仅仅是一本楚汉争霸的人物志,还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图志呢!

  《楚汉争霸》读后感(二):好一本秦末汉初历史人物图志

  家里的小淘气虽然才上小学不久,所学课程中并没有历史这门课,但是我还是觉得应该让他早一点接触到这一类的知识。反正历史都是过去的人所演绎的故事,就当是给孩子讲故事时捎带着多讲讲历史知识点好了。

  我是先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嬴政开始讲起的,什么灭六国统一天下啊!修长城御匈奴啊!……小淘气听得倒是津津有味,特别是听说秦国一国灭掉六个国家时,在他的心中秦国立马成了最厉害的国家,之后不管听说到哪个朝代的哪个国家都会问上一句,“他和秦国比,谁厉害。”

  这种类似于“关公战秦琼”的问题实在是弄得我哭笑不得,看来小淘气对于历史的认识不管是宽度还是长度都需要有进一步的认识。既然你对于历史的兴趣由秦朝开始,那么我们就从这里往下继续吧,反正接下来的“楚汉争霸”这段历史也是很精彩热闹的。

  其实这本《楚汉争霸》还真的是挺适合刚刚接触到历史的学生们来看的。印象中我上学学“楚汉争霸”那段历史时,课本上前前后后所出现的相关人物不过十余人,而在这本书中出场的却足足有八十余人,不管你是秦末汉初时期的帝王将相也好,天下英雄也罢,只要他曾经在二十四史中所记录的那段历史上留下过印记,这本书就将会将他的经历故事展现给读者。

  不同于以往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干巴巴的历史人物介绍。此书是以图志的形势展现给大家的。其中所出现的每一位历史人物,这本书的编绘者们都会根据他的历史经历为其绘制一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图,从衣饰、表情、姿态等各方面中的一些小小细节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编绘者的心思细密与严谨认真。每位人物还配有一张技能属性分配表,分别是“政、统、智、武、魅”。有些类似于游戏中的人物属性介绍。这让读者能够直接通过这张属性表第一时间对人物进行定位。

  在文字表述方面,此书也是做足了功夫。人物的介绍自然是少不了的,个人简历也是对其了解的一个关键部分,还有不弄清楚所介绍人物的社会关系怎么能够读懂历史的必然联系呢?至于人物的历史经历,自然是要挑最具代表性的事情来说了。如此一来,通过这些形象且详实的图文结合,一个个秦末汉初时期的历史人物形象,便鲜活的在我们的脑海中所浮现。

  不过若只是如此,此书还算不上让人太过惊喜。在此书的最后一部分所展现的是那个时代的服饰装备,算是编绘者给读者的一个小小彩蛋吧。

  最后我还得说一下,那深得我心的历史年表。它将那段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都精确到月来排列了。不少人在历史的发展顺序中因为弄不清先后顺序而闹笑话。如此一来将其理顺,估计“关公战秦琼”的笑话是应该不会再闹出了。

  《楚汉争霸》读后感(三):寓教于乐:换种方式讲历史

  学生时代,总是苦于历史科目的知识点记诵,每次拿着老师辛苦整理的讲义就犯愁:这么多时间、事件、意义等等等等,死记硬背撑一时,临到考试就忘词。 而我的同桌历史成绩十分优秀,后来经过我日常观察发现,他是真的热爱历史,对于历史事件经常如数家珍。课间的时候他经常给我讲一些历史小故事,每次讲故事他都是眉飞色舞的,特别自信开心。 所以我就总结出:如果真的热爱一门学科,就不会觉得内容枯燥、记忆困难了,一切“我要背”就变成了“我想知道”,有了求知欲这一强大驱动力,背书考试什么的自然不在话下。 在拿到这本《楚汉争霸》时,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学生时代我的同桌给我讲过的那些关于项羽的小故事。原来,我都还记得那些历史知识点,这得益于我当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自然理解的啊。 “二十四史”大概不止一个人听说过,但是真正读过读全哪怕一本书的恐怕凤毛麟角吧。鸿篇巨制的历史书籍往往令人望而生畏。 所以要想做到知识普及、通俗化,就需要有人帮我们做减法。于是《二十四史》工作室的主创人员就为我们删繁就简,绘画编写了这么一套专门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二十四史系列丛书。今天我读的这本是关于楚汉争霸历史的。 翻阅本书时,我突然联想到了80后90后差不多每个人小时候都玩过的一个游戏,其实也称不上游戏,是当时比较风靡的现象:买方便面集水浒卡。 因本书采用人物群像的分类表现手法,每个历史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专业篇幅介绍:他的个人简历、重点事件、以及按照“政”“统”“智”“武”“魅”五个考量度绘制成的图表。让读者十分直观形象地感知到每个历史人物的优势之处及相对劣势的地方。 因为还有专业的动漫画家为每个历史人物绘制比较贴合历史考据的漫画形象,所以看此书时我心中就有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小时候集的水浒卡也是每张卡片绘制着人物动漫形象,卡片背面是每个人物的战斗力分析。那时候的小伙伴们基本都熟悉了每一个水浒人物,如我那历史优异的同桌一样,对每个人物如数家珍。 于是在这样一个读图时代,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寓教于乐、换种方式讲历史的新范本。谁说学历史就一定是枯燥的乏味的了无生趣的呢?不,不是的。学历史也可以是新鲜的生动的十分有趣的。 沿着本书编辑的历史脉络,我又重温了一遍楚汉之争的历史。 秦失其政——我们可以看到扶苏、赵高、蒙恬、章邯等等这些人物是如何推动历史的齿轮不断咬合旋转,产生出新的局面。 群雄逐鹿——在那样一个乱世,我们可以看到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彭越、张耳、田横等等各路英雄是如何展示自身英勇,在历史上掀起一片风起云涌的。 西楚霸王与大汉开国——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关键人物项羽与刘邦在当时是如何斡旋对峙、两相抗衡的。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霸王别姬、鸿门之宴、一诺千金……本书在细节上又加以翔实考据,让人更加深刻理解。 本书最后还加入了帝王、平民、妇女、将军、文官的汉服展示,让人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又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汉服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理解,对于美学欣赏也有所帮助。 “读史明智,鉴往知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关于读历史的益处,有太多的名言阐述过。很幸运能读到这样一本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讲历史的书,细致梳理、贴近当代。期待读到更多这个系列讲历史的书呢!

  《楚汉争霸》读后感(四):图说历史:千古风流人物,谁与争锋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得明失。”

  都知道历史有很多为人津津乐道的人物,趣事,然很多史书,要么枯燥乏味,要么是文言文,读起来晦涩难懂。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历史,了解历史人物。恐怕竟是从动漫和游戏中来,例如近年大火的《王者荣耀》。这,实在是不应该。

  鉴于此,诞生了一部《二十四史人物图志》系列丛书,该书以历史人物为核心元素,配以历史人物漫画形象,把历史的考据与漫画造型有机相结合,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为青年读者讲述历史人物故事。

  这一套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书籍,主创人员来自《二十四史》工作室,均为80后、90后,书中融合了许多游戏化元素,给历史人物编排了统率、武力、智力、政治、魅力数值。

  《楚汉争霸》是该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讲述的是历史上那一段难得的特殊时代,被称为后战国时代的英雄人物。

  在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尔虞我诈,成者为王败者寇的年代里,流传下来无数为争权夺利竟折腰的故事。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前赴后继创造了历史的人物,即使几千年后仍然活跃在人们纸中。

  秦始皇,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一个铁腕政治家,统一中国后,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南征北越,修筑万里长城。在位的11年间,竟有长达6年之久是在外巡游。每一次出巡,浩大的排场彰显皇帝之尊,震慑反抗势力之余,令无数觊觎王位的人艳羡不已。

  同时,他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便是寻找长生不老秘方。为此,不遗余力。说到这,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那便是徐福,被后世人称做最大的骗子。利用始皇帝迫切寻求长生不老之心,把千古一帝骗的团团转,还摆脱了暴秦的苛政和可能的迫害,带着几千童男童女,找了一片辽阔的原野和湖泽(也就是现在的日本),在那里自称为王再也没回去。

  始皇帝给自己的继承人定下了称呼“二世”,然后二世传三世。。。。一直传到万世。只是,他万万没想到他一统霸业建设的帝国,只传到他最小的儿子胡亥,并且胡亥还亲手残害了兄弟姐妹二十多人,把多子多孙的始皇帝搞成一脉单传。而他的长子扶苏也因为阴差阳错没接到诏书,要不然很有可能就改变了这一段历史。

  这是兵荒马乱的年代,因为争权夺利显得冰冷而残酷。而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故事,给这段岁月增添了一点侠骨柔情,那一首《垓下歌》慷慨悲壮。美丽的虞姬是项羽战神强大的精神支柱,她在乌江边拔刀自刎,与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项羽,上演了霸王别姬一幕,让这段血腥残酷的历史留下一抹香艳的色彩。

  最终,出生底层的刘邦战胜了项羽与及各路豪强,成为大汉开国的皇帝,也称汉高祖。协助他取得天下的奇女子吕雉,将那些经历过战争岁月的能臣猛将治得服服帖帖,不得不让人叹服她的智慧。为争宠夺爱,她发明的用来对付戚夫人的残忍酷刑----人彘,提起也是让人毛骨悚然。

  在那个年代,能够安然活到寿终正寝就算是好命了。

  为了人生根本的利益,角逐于历史舞台的政治人物们前赴后继,上演着令人扼腕又不胜唏嘘的戏码,这是历史用血泪给后世人的教训。都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只有铭记历史,才不会重蹈覆辙。

  ��7��S�

  《楚汉争霸》读后感(五):追梦那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有足够多的智慧与文明供后人学习。要了解中国历史最好的书本就是《二十四史》。它是中国著史积累的总和。然而《二十四史》太过宏大,有241册至多,足以装满一个书架。不禁让读者望而生畏。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二十四史》工作室,研读二十四史,以历史人物为核心,在讲述历史人物的同时,配以历史人漫画形象,把历史的考据与漫画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二十四史人物图志》系列丛书,内容从“三黄五帝”到“辛亥革命”跨越了五千的中国历史,总计约创造了2000个历史人物形象。漫画与历史的结合,足以让人眼前一亮,拉近与年轻读者的距离。 《楚汉争霸》是《二十四史人物图志》当中的一册。为我们讲述了那个英雄辈出,群雄争霸的时代。全书分为秦失其政、群雄逐鹿、西楚霸王、大汉开国几个篇章。向我们介绍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结束了春秋战国时的诸侯争霸的局面。创立了大一统的帝国。书同文,车同轨,自认为功绩无人可比,称为始皇帝。原以为帝国可以千秋万代,传二世、三世乃至万世。没想到朝代二世而亡,不禁令人叹息!秦朝严刑峻法,焚书坑儒,让百姓惧怕,乃至揭竿而起。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是天下。 红尘滚滚中的英雄美人——项羽与虞姬 自古英雄爱美人,项羽虽然是斗争中的一个失败者,但他的爱情故事却千古传颂。项羽,乱世之中的战神,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之说。灭秦之后,主持分封天下,自称西楚霸王。楚汉相争的最后阶段,项羽腹背受敌,四面楚歌。唱起了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侍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虞姬则唱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为了让项羽无所牵挂,遂拔剑自刎。历史的成败转瞬逝去,千百年来人们传颂着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个有情有义的男人,一个生死相随的女人。 大汉开国 大汉开国皇帝刘邦,原是出自生活底层的小官吏。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时代的机遇,参加了灭秦战役,之后又在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中战胜项羽,经过艰难曲折的奋斗,最终成为汉国的开国皇帝。

  本书的特点 人物简历,使读者对于人物的生平一目了然;人物形象的雷达分析图,分析了人物的能力、性格、才能、魅力等内容;罗列了与其相关的人物关系,全方位的理解人物。 读书使人明智。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些时间,品品历史人物的功败垂成,也许会有不一样的体会。秦为何会二世而亡?项羽的那些性格缺项导致由胜转败?刘邦如何从草根逆袭为开国皇帝?让我们一起追梦那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

  《楚汉争霸》读后感(六):楚汉争霸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一味的追求进取发展,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不满,引发国家的崩溃;完全奉行功利主义,忽视道德伦理的规范,和人文教育体系的建设导致上下人心离散,成为引发,国家崩溃的诱因。 秦王嬴政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局纷争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他采用三皇之“皇”,武帝之“帝”,并自称“始皇帝”。 嬴政任用卫国人商鞅变法,商鞅轻视教化,轻罪重罚的倾向,被后来统治者继承,这是导致秦末天下大乱的导火索。最后秦二世死在了阎乐的手里,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点燃了秦末农民战争的燎原大火。

  项羽以一己之力歼灭秦军两大主力,是灭秦的头号功臣,并以巨鹿之战九战九捷,威震天下。 刘邦先一步攻入咸阳,项羽谋士范增设计“鸿门宴”,不料刘邦死里逃生。其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就因鸿门宴,使项庄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继“鸿门宴”之后,(公元前205年)八月,在韩信的策划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刘邦(公元前206年)在张良的辅佐下,首先攻入咸阳,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就此爆发。 通过认真阅读这本书,对最后项羽失败,以及刘邦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做了一下对比。 项羽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 一、任人唯亲是项羽最严重的缺陷,也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 楚君一败涂地,成皋失守,彻底打乱了项羽的计划,让彭越再次逃出;日后的垓下围困,彭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潍水之战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最后是“龙且死,楚军散”。重用龙且说明了项羽的水平,把先锋行型的龙且当大将军使用,说明项羽用人有失,也反映出项羽集团人才的单一化。 三、陈平的反间计,从战场的形式来看,主帅与将领之间失去信任之后,失败的概率就会增加迅速。 一方面反应了项羽的政治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重了陈平的离间计。 四、项羽和他的集团不能跳出历史的局限性,选择了分封天下,是决定性的错误。 刘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在大事上毫不含糊,总是能够采纳谋臣的正确意见,这让许多人愿意追随他,这也是刘邦的过人之处。 首先他了解那些,一起奋斗拼搏的人,真正想要什么,更不会把别人的努力视作理所当然,而是能够真心去体谅承认别人的功劳。 而项羽认识不到别人付出的价值,觉得别人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 此外刘邦的团体内部也是人才倍出,比如王陵,刘邦让王陵接任丞相,是看重他的人格,但是在他临死之前做出的政治安排,说明刘邦的确豁达大度有卓越的政治气量。 刘邦赦免季布,病让他做郎中,说明他在政治上懂得分寸。 陆贾担任外交工作,担当刘邦和后来汉帝国的出使任务,其中他就指出,文武并用才是长久之道,昔日吴王夫差和晋国的智伯都是一味追求武力,最终灭亡;秦国一直严刑峻法,也导致了最后的灭亡。 同时他还建议陈平:天下安定时注意丞相的人选;天下危机时,注意大将的人选。只要将相和睦,就什么都不怕。由此我想到了廉颇和蔺相如的将相和,最终保全了赵国的利益和安危。 总而言之,刘邦集团笼络人心,能勇善战者、谋士之才不计其数。而项羽的人才,此时却不能独当一面,楚军的总体战斗力大打折扣。 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年仅31岁的项羽自杀身亡,结束长达四年楚汉争霸。 读史使人明智,故事始终以楚汉之间的争夺为主线,从一次次的战争,可以总结出避免失败的教训,应用于家庭,应用于生活。同时也可以教导孩子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中与人友好相处。

  《楚汉争霸》读后感(七):一本生命值爆棚的历史科普

  《大风歌》的豪迈与《垓下歌》的悲壮不仅代表着两位历史英雄人物截然不同的命运,也为后人感叹时代的无情提供了发泄的场景。在历史齿轮的重压下,朝代的更替和历史人物的此涨彼消成了不可逆转的轮回。

  更中肯的历史评价

  而不管是现代专家学者,还是流行的影视作品,都颇为偏爱楚汉时代与人物,大概是因为这个时代不仅是群雄崛起最多的时候,也是最具有神秘色彩的历史阶段。本来对历史的评价虽然要建立在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上面,可是也是诸君可议的,只要能自成体系,自圆其说!但是过多的专家学者点评与良莠不齐的影视作品改编,让我们离历史中的他们越来越远。尤其是现在的青少年们,很多对历史人物的知晓是通过影视作品与游戏,而不是正史得来,难免有有失偏颇的地方。

  而一本正经的《二十四史》、《史记》、《汉书》等又不是快节奏的现代年轻人喜爱的,那么不如来读读这本书吧。

  《楚汉争霸——二十四史人物图志》以历史人物为核心,采用将历史的考据融于游戏化的元素中、与漫画造型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多元化叙述手法,在讲述人物生平的过程中点评人物的命运与历史的关系。除了有年轻人们喜爱的各种现代化元素在里面,更难得的是,本书对其间80位人物和大事件的点评相较于很多影视作品来说,还是很中肯的。如对楚汉两位重要的女性角色虞姬与吕雉的评价,就兼具人文关怀在里面;而对赵高、李斯的评价更显其对历史的尊重。

  更齐全的人物图志

  在这本书里面,你会遇到很多熟悉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扶苏、蒙恬、陈胜、项庄等,却会遇到更多不熟悉的却对还原历史有着不可或缺作用的人物和事件,如大秦帝国最后的名将章邯、龙且等人,在看《秦时明月》系列动漫的时候一直以为这是一位杜撰的人物,可是看了本书后知道,原来的确是个厉害的角色,可惜时不待汝也;才知道原来龙且、季布和钟离昧真的都是出色的楚将,只是;才知道杀死秦二世的人叫阎乐,是赵高的女婿(所以赵高并不是宦官吧!);乱世中终得全身而退的人不是张良,而是审食其……还有很多我们不常见或根本不知道的人物,可是这些人物的存在不仅填补了秦末到汉代这段历史的人物志的不足,就如同人们对《三国》、《水浒》的喜爱,个性鲜明的人物志是功不可没的;更丰富和充实了这段历史,历史最怕什么?最怕断代的臆测,而本书中通过一个个小人物的生平将我们不熟悉的历史间隙缝合了起来。

  老幼皆宜的阅读设计

  本书还有一个喜人的特点就是:一本不会过时,更不会被浪费的书。如果家里有对历史感兴趣的老年人和中年人,那么长短适中、评价中肯的文字部分是老、中年人的最爱,文字虽简短,信息量着实强大;如果家里有年轻人,不管是爱看偶像剧的,还是爱打游戏的,精美飞服饰搭配、还原性高的配饰,游戏化的人物设计和简历、故事性的生平让人眼前一亮,将帮忙年轻人一扫历史科普的枯燥乏味,找到历史读物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甚至冷僻的字都是有拼音注释的哟;如果家里还有正在上学的少年,甚至儿童,那么图文并茂的方式很容易上瘾的,也方便家长给孩子讲故事、立规矩用哟,何况整本书的漫画和图都可以供孩子们做一本漫画人物锦集的了吧……

  所以本书虽然讲述的是具有历史感的陈年旧事,却能结合当下阅读的碎片化、临时化的特点推陈出新,虽然是为广大青少年朋友“量身定做”,可其实是老幼皆宜,全民可阅。

  这生命值,蹭蹭地要爆了吧!

  《楚汉争霸》读后感(八):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读书时代,因为历史只能考40几分而被迫选了理科。当时觉得学历史就是背诵大量的时间、事件、人物,枯燥乏味,令人头疼。直到现在读到联合低音出版的《楚汉争霸》——二十四史人物图志的第一本,才感受到历史的魅力。看朝代兴衰更替,看群雄争霸一方,重新阅读了这一段历史后,对人物有了新的认识,对历史有了新的看法。

  《楚汉争霸》是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历史人物绘本,融入了动漫游戏的元素,展现了秦末汉初历史舞台上80位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为他们绘制了形象,帮助青少年读者更好了解这段历史。简单易懂的白话文,精心归纳的历史事件,意简言赅的叙述,让《二十四史》不再高高在上。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中,我轻松读完了秦末汉初这段历史,甚有一番欲罢不能、回味无穷的滋味。

  一、二大战役决定了朝代更替

  巨鹿之战是一场秦军和义军之间的战略决战,项羽击败了王离和章邯军团,取得了军事生涯的第一个巅峰,大秦帝国也随着最后一个军团的灭亡而烟消云散。

  垓下之战是刘邦集团彻底消灭项羽的战略决战,当时项羽身边只剩下几个项家弟兄,而刘邦的汉军则实力大增,项羽已无力回天,在乌江自刎而死,至此,西楚霸王项羽的时代结束。

  二、对历史人物的抹黑与误解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是个暴君,但他其实也是个明君,他从不诛杀功臣,也未曾坑儒,非常公正。一直以为赵高是个阉人,其实不是,非但不是,而且他武功高强,长于车马,精通法律和书法,但他确实是个毫无道德底线的小人。刘邦,连语文老师都给我们解释说他是个流氓、无赖、贫民,但他其实是个游侠。

  三、西楚霸王项羽输了,因为他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项羽名将之后,人又长得帅,在后世名声也比刘邦好,所以即使刘邦赢了,也毫不妨碍项羽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将星,甚至有不少人感叹要是项羽赢了那该多好。

  项羽失败有四大原因,一是他坑杀降卒,屠戮咸阳,火烧阿房失了人心;二是他不听范增言,在鸿门宴上放了刘邦,当然也怪那个神助攻,也是项家的叛徒——项伯;三是他好猜疑,不信属下,中了刘邦的离间计,最后身边的得力人手——范增、钟离眛、周殷都离他而去,剩下他孤军奋战。而刘邦身边文有张良、萧何,武有韩信、樊哙,得智囊团者得天下;四是他不舍得下血本,虽然项羽比较仁慈,但他不愿意把城池、黄金分给有功之臣,也就留不住人才。

  在现代来说,管理能力刘邦更胜一筹,赏罚分明、用人不疑、团结人心、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即使个人魅力没有项羽好,也不能阻挡他成为最强的那一位。

  四、唯利是图,毫无信义可言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动荡年代,人人唯利是图,个个急功近利,生死搏斗、尔虞我诈是家常便饭,信义道德无人顾瑕,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眼前的利益。为了前途,为了活命,一定要小心站队,墙头草很多,不倒就好。

  共苦不易,那同甘总可以吧。一起吃苦熬过来了,非但不皆大欢喜,刘邦反而为了巩固江山,大杀功臣。不要说功臣,连原配妻子、儿子都备受冷落,差点太子位子不保。

  五、名垂青史的除了胜利者,还有那些美好的人事物

  刘邦固然胜利了,名垂青史,但后人记得和怀念的还有那个时代美好的人事物,比如霸王别姬。

  项羽是一个性格暴躁的男子,却也是个用情专一的人,他始终爱着虞美人。楚汉战争的最后时刻,项羽被困垓下,虞姬为了不让项羽有所牵挂,唱完《和垓下歌》就拔剑自刎。正因为有了霸王别姬,让项羽这个败军之将在精神上完胜了他的对手刘邦。一句“虞兮虞兮奈若何!”让项羽在世人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只记得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人,有一个生死相随的虞姬。

  反观刘邦,贪于财货,好美姬,赢得天下后,更加看不上人老珠黄的原配吕雉,有了不少更加年轻貌美的女子。其中最得宠的就属戚夫人,刘邦还好几次想改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只是由于吕雉全家不可动摇的地位才没能成功。刘邦死后,吕雉不仅害死了戚夫人,戚夫人的儿子如意,还间接害死了自己的儿子刘盈,“人彘”事件更是让吕雉成为一个残忍恶毒的女人。

  显然,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故事更加光芒四射,这也为项羽加分不少。

  六、读史明智所言非虚

  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无不提醒我们要虚怀自省,借鉴其中的人与事,不要重蹈覆辙。

  《楚汉争霸》读后感(九):烽火岁月中的草莽英雄们

  秦末汉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特殊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楚汉争霸

  秦失其政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嬴政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就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称号,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为“始皇帝”。

  他希望自己的帝国一直能够持续下去,为此做了一系列举动,力图把原来的七国捏合成一国,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大建驰道,修建长城,横征暴敛、压榨百姓,秦始皇在位的时候已经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等到二世的时候,他把这个暴政发展到极限,最终二世胡亥死于一个小人物(赵高女婿)的手里,泱泱大国就这样灭亡了。 秦始皇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希望的千秋万载基业,居然就毁在了他最信任人(赵高和李斯)的手里,赵高还让秦始皇断子绝孙,怂恿秦二世杀了他所有的兄弟姐妹,其中最让世人心疼的就是公子扶苏,以至于后来陈胜、吴广起义时就借助公子扶苏的名义,号称他还在人间,可见扶苏在广大群众中还是有威望的。

  群雄逐鹿,乱世出英雄 对于秦国的暴政,只要有一人揭竿而起,其他人就会纷纷响应。所以当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时,全国各方势力也开始运作起来,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以复国的名义,开始四面攻略城池。在群雄逐鹿中最有代表的就是项羽和刘邦,他们的故事也流传千古。 楚汉争霸,项羽乌江自刎 项羽,秦末乱世中的战神,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之说,他早年跟随叔父项梁起兵反秦,秦国灭亡后,项羽主持了分封天下,自称西楚霸王,成为天下之主。楚汉之争初,刘邦联合了五路诸侯兵马,总兵力有五六十万,浩浩荡荡攻打楚国,结果,项羽亲自以三万精锐骑兵闪电般突击,所谓的五路诸侯五六十万兵马,在项羽面前瞬间灰飞烟灭,可见项羽确实很厉害。

  但是项羽最大的缺点是任人唯亲,没有发掘优秀人才的慧眼,同时又有点不仁道。这也致使他最终走向灭亡,最后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于乌江。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在这些逐鹿者中,不乏有着昔日六国的王室后裔(韩王信)、将门之后(项羽),以及地方豪强(王陵)。可最终胜利夺得天下的,却是来自沛县的小人物——刘邦。

  相比于项羽的鲁莽,刘邦是个有心计的人,当秦国灭亡后,项羽降卒,屠杀咸阳,火烧阿房宫,坑杀二十万秦兵,杀死义帝;而刘邦在攻入秦国关中后,宣布废除了秦国的苛法,与当地人约法三章,大受秦人欢迎。

  在用人方面,项羽任人唯亲,经过陈平的离间计,范增、钟离眛等文武都离他而去。而刘邦身边的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还有英布等,曾经也是项羽集团的,不被项羽重用,最后成为灭亡项羽的最主要人物。除了他们,刘邦还有萧何、张良、陈平、曹参、樊哙、夏侯婴、王陵、周勃、灌婴、郦食其、郦商等一些有勇有谋的人。刘邦善于用人,也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 这部《楚汉争霸》是《二十四史人物图志》系列的第一本,这系列丛书的核心主创人员,多为80后、90后,从小接触动漫和游戏,所以在这本书中,他们大胆借鉴了许多游戏化的元素,为读者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图志,并且为历史人物编排了统率、武力、智力、政治、魅力的五项分布图,方便读者更好的了解历史人物。 看完《楚汉争霸》犹如看了一部电影一样,80多位英雄人物跃然于纸上,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人物,也有一些一闪而过的小人物,他们各自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角色,其命运走向也各不相同。

  《楚汉争霸》读后感(十):人世悲凉,但希望还在

  一本《楚汉争霸》,就是一部挑战人性极限的血泪史。都说读史明志,鉴往知来,但一本《楚汉争霸》读下来,不免太过悲怆,人怎么可以无耻到这般境地却能轻易横扫一切(赵高、刘邦)?怎么可以如此质纯却又骤然了结(扶苏、项羽)?如果可以改写,有千万种写法,也绝不可能是这一种。但这就是事实,令你无法直视,却又不可回避。于是始皇霸业让人无下唏嘘,西楚霸王让人永远怀念。 说楚汉之争,就不得不从秦始皇骤然离世讲起。开创几千年封建帝制的胡赢政,本认为千秋永固,却不想秦二世也未能活到正常死亡。这给我们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到底是应该注重制度干预,还是着手人心的建设? 制度可以制订的无比完美,但人心永远柔韧,如何把握其中的度,也是我们现在所要面对的问题。人工智能有精密的计算系统,超强的纠错能力,但人总有出错的时候,因为人是活的,知道疼也感受得到苦。而人工智能,却固执到可笑,不近人意到可怕,我们人类终将走向何方,这让不得不让我们深深思考。 秦始皇以制度这一杆标尺,在短时间荡平一切阻碍,迅速称霸东方。这让大量有野心的人羡慕不已,品出了其中的决窍的。他们认为只要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管它什么手段!于是围绕着楚汉之争的历史活剧出炉了,从秦失其政、楚汉争霸,再到吕后亲政,无一不让人叩问上天,天理何在?! 一、秦失其政 赢政强征暴敛,民不聊生,但慑于其威严,国家还是紧紧地保持着国仪。而赢政一死,国家瞬间成了玩物。偌大一个国家,如此强硬的中央集权,却被一个马车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是谁之过?赵高要实现自己执政的阴谋,这条路不可谓不艰险,不可谓不长途不可谓不迂回,但他在短时间越过了重重障碍,实施了一切破坏。 虽然他失却人心,没有一个追随者,但为什么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阻止这一切?这一指鹿为马的荒唐剧如何终止?没有人站出来,最后只得由赵高亲自来结束!他得到了一切,却不能明目张胆的拥有,只能请子婴坐上王位宝座。看透赵高居心的岂止子婴一人,但只有子婴出了手,将赵高杀了。原来杀掉赵高也是这样的容易!但就是没有人出手。不是赵高找上了子婴,子婴也还会继续装糊涂! 人已经到了只要不危及到自己的生命,就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只要不损及个人利益就助纣为虐的境地,有何信义可言?身为一国之相,李斯不发挥自己的作用,反而围着赵高团团转,根本就不配为人!他虽死得憋屈,但死得大快人心! 二、楚汉争霸 秦失其政,各方势力纷纷割据,自立为王。经过角逐,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就成了最后最有实力的两位藩王。但一山岂能容二虎?分庭对抗是迟早的事。以楚河为界,不过是势力稍逊的刘邦的缓兵之计。 而擅长战场撕杀的项羽,天真地以信义为要,一次次放虎归山。既是虎,哪有人性可言?刘邦背信弃义,却最终得了天下!天也悲悯,地也哭泣,但英雄铁骨铮铮,不肯过江东。那条乌江河依然奔腾,诉说着千年的不甘,但又能挽回什么?战马誓死不离主人,似在指责卑鄙无耻的小人,但又能改变什么?! 三、吕后亲政 刘邦登上王位,不仅是因为有一帮好兄弟,还得益于有一个贤内助。吕雉知其夫志向,始终与刘邦站在一条战线,从不躲在他的背后要求庇护。她以刘邦的计划为自己的计划,以刘邦的志向为自己的志向,以一个女人的柔韧与狡猾在各种争斗中周旋,最终等来了苦尽甘来的那一天。 但苦尽甘来,等来的到底是什么?我想,她要是知道结果,肯定会祈祷这一天永远不要到来。不是因为吕雉自己和娘家人在抗战时的功劳,她都不可能成为皇后。看到这里,你痛心了吧?然而,还有更让人不能接受的,吕雉的儿子刘盈身为刘邦的正室长子,在抗战时就被所有部下视为准太子,但登上皇位的刘邦,并不打算传位于刘盈。 以为的苦尽甘来,不过是水月镜花,你还会隐忍吗?现在考古发掘,发现吕雉住的未央宫下有地宫,由一条隐秘的小道通入其中。该是有多少不甘与悔恨,才让她如此坚决冷酷,在朝中扶持自己娘家的势力,让她的儿子可以稳坐本该属于他的皇位!有夫家仰仗,有丈夫疼爱,谁又愿去娘家寻求庇护?谁不愿与娘家只是单纯的感情维系,而不是利益上的盟友? 但天道如此,吕雉没有选择。她有多坚强,就有多受伤。她有多残忍,就有多绝望。你以为是优胜劣汰,其实不过是历史随机的择选;你以为正义永存,不过只是骗你活下去的信念;你以为善恶都有报,只不过是你的一厢情愿。 我们无法创造一个自己想要的世界,但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无愧于心的自己。先秦诸子的思想已经蒙尘太久,需要有一颗星把它照亮。所幸,我们等来了,他就是毛泽东。他为我们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人民不再受奴役,只要你肯用力,就可以做最好的自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楚汉争霸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