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2-27 02:23: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读后感100字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是一本由随园散人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读后感(一):生而自由

  有时候你不得不感叹命运无常,行走的生命如过眼云烟,只是在这烦躁的现代社会,享受心灵片刻的安宁。追逐的人生一直在奔跑,却忘了刹车问自己将去何方,初心易得却难坚持。不管路途远近,是否崎岖不平,但永远相信美好在前方。走吧,奔跑吧,想着自己的初心,风雨不改,挣脱命运的牢笼,人生若只如初见。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读后感(二):看完后,感觉比较沉重的

  我自己泡书,一直喜欢看带主角光环的人物,但是这本书的主角也太悲惨了些。看完之后心情沉重,持续了3天。本书的作者还是很给力的。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 这句话深深的映入了我的心田。不要被把欲望当成目标,而忽视眼前的人,殊不知千金难买一回头。

  想来想去,我年轻的时候也确实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导致现在悲惨的境遇,身边的人都离开了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读后感(三):缘

  一个是大清第一词人,注定身于庙堂,却常有心系山泽云海之心,写尽人生的美丽与哀愁;一个是转世的活佛,本该一生尊荣,却寻觅着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双全之法,流传下来无数美丽的情诗。他们几乎拥有世间的一切,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却也是受尽造化捉弄失意之人。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纳兰容若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纳兰容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纳兰容若 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仓央嘉措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仓央嘉措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 ——仓央嘉措 也许再多的赞美,也形容不了纳兰容若的绝代芳华;再多的故事,也道不尽仓央嘉措的生命传奇。他们的生命如夏花般绚烂,一个止于30岁,一个止于26岁,却到达了诗词的巅峰。臧先生说:“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他们如是。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读后感(四):以诗为媒,直抵内心

  提及仓央嘉措或者是纳兰容若,我想那些钟情于诵读『以情入诗』的读者都是并不陌生的。他们的才情,他们的人生命运,他们的那经典的诗句无一不在地,潜移默化地牵引着我们的思绪,触动着我们的共鸣。

  而以《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作为假设孕育而生的文学作品更是别开生面地为读者开启着独一无二的阅读视野。当然,这本书的内容很是独特地用诗词结合的形式还原着两位诗人的真实经历。读者在感受着文字的美好和谐时,更潜移默化地徜徉于诗人们真实的有感而发。无声的文字语句瞬间绽放出最美的光环。翻看书册之时,我们读者会不经意间直抵仓央嘉措或是纳兰容若内心世界。想他们说想,感他们说感。于他们的共通性中提炼着他们灵魂深处想要表达的清新,宁静,寂寞和悲伤。

  误入红尘,此生不寻常;人生之初,遗失的美好;寂寞人间,皆为惆怅客;年华如歌,情不知所起;世事无常,生离更死别等八大卷册的内容精粹地展现着文字之下的美景。耐人寻味,让人感动。于是乎,我也在不知不觉中沉沦了---我仿佛也身处其间。通过这本书册,我踏足这个由文字构筑的殿堂,穿越时光的旷远,品读诗样的情感倾诉。

  无疑,这是一场诗样般的文字感动之旅。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读后感(五):奇妙的化学反应

  一个伟人的去世往往代表着另一个伟人的诞生❤他们虽然从未相遇,但是一个人的离开代表了另一个人的出现,他们可以说是彼此生命的延续。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这是纳兰容若最有名的一首词,《木兰花令》,世人皆说这是一首爱情诗,于爱情而言,诗中一字一句都是他的无奈与执着,他对逝去的妻子的爱,是一辈子不悔的,他对沈宛的情只能下一世再去偿还,他在嘲笑这命运,命运无法更改,他却有着坦然面对的心怀。但是你若在去深入其中的了解,你会发现,它更能体现出的是对友人的情谊,人生若只如初见,是啊,只如初见。初见时的美好,是值得一生去回味的。有诗书注明了这首诗是一首柬友诗,那么是决绝吗,怕不只是如此吧,恨的身后,怕是浓浓不舍吧。

  这两个诗人都是我十分钦佩的诗人,他们在一起发出的化学反应让我很喜欢❤

  你若是喜欢诗词你不可能不了解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就算你不喜欢诗词,你也不可能没有听过人生若只如初见,不负如来不负卿啊❤

  不负如来不负卿❤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些不一样的东西。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读后感(六):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

  我时常想,若是仓央嘉措遇见了纳兰容若,会是怎样的体验?虽然我可能永远也无法得知这个问题的答案了,但是我想,那一定会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这两位文人,虽一个是六世达赖喇嘛,一个是侯门的贵公子,但是他们二人身上却有着太多太多相似的地方了。就连他们二人的诗词当中也存在着不少有趣的巧合,仿佛是两个人在隔空对话。

  只是隔着他们的不是天寒地冻,山高水远,路远马亡,而是数十载匆匆而又漫长的时光。

  当我拿到《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这本书时,我的脑海里便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两个人的身影。

  仓央嘉措在那边吟诵:浮生一刹逝如电,画楼辜负美人缘。未知来生相见否?

  纳兰容若在这边唱和: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容若在这边执笔挥毫: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仓央嘉措在那边昂首挺胸:西风吹谢花成泥,蜂蝶每向香尘泣。情犹未了缘已尽,笺前莫赋断肠诗。

  就像是一个人在洋洋洒洒的挥毫而就,一个人在津津有味的品鉴评析。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全书以词为线,纵览纳兰容若与仓央嘉措的一生。

  作者通过词与传记合二为一的形式,重温纳兰容若与仓央嘉措的经典词句,在领略二人的诗词之美的同时,重现他们精彩而又传奇的一生。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读后感(七):沙漠里的两片叶,尘埃里的两朵花

  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一个是认定的转世灵童,却寻觅着不负如来不负卿的双全之法,是游走于布达拉宫与拉萨街头出尘入世的活佛;一个是浑身锦绣的贵公子,却心系风轻云冷山泽鱼鸟之思,是身处紫禁城而向往布衣生活的词人。两个难逃命运的人,都怀揣着同一种淡泊离世的深情,在一生的寻觅与伤怀中,留给我们的是一篇篇绝世情话。他们身份不同,生命所系不同,但是却有同样的情衷,同样的诗性,同样的纯净与真实,他们就像是沙漠里的两片叶、尘埃里的两朵花。他们在各自的孤寂世界里,用最真的心性,最纯净的魂灵,刻画了同样的深情、同样清灵。他们在各自的生命中,用纯真的天性,书写着灵魂里的诗。一个生命若是有爱,便不再苍白。他们是世间最纯粹的两个生命,是三百年前拥有着绝世才华的诗人。 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书!品读两位多情才子的传世佳作,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一丝宁静,在一生的寻觅与伤怀中,一同拥有淡泊的情怀。 一部好书,值得拥有!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读后感(八):多情之人多薄命,看嘉措若兰挥洒的一生

  仓央嘉措农奴之子,身份卑贱却成六世达赖喇嘛,纳兰容若一代权臣纳兰明珠之子,出生高贵但可年少成名。二者几乎在那冰冷的年代同时出现,却又像流星划过,转瞬即逝,留下的只是无尽的遐想与叹息。 随园散人,原名王芾立。一个隐于人间,以文为酒。去留随心,散淡如尘的人。擅长散文诗词,文字空灵婉约。已出版作品《人间极美纳兰词》、《我总是一个人,你从不曾来过》等。一天他突发奇想,如果仓央嘉措与纳兰性德碰上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呢,于是有了这本《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 嘉措与容若一个桀骜不驯一个气质如兰,他们却又都是如此多情,如此才华横溢,又都英年早逝,如同烟花似乎是想将一生的绚烂放在一瞬释放。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在近乎相同的时间按放了两个如此相似又不同的两个年亲人,难道是为了给一个冷冰冰的时代以温暖的慰籍?均是为情所困,情不能自已,于是一个说“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一个写“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他们短暂而传奇一生的爱与恨、 苦与乐、 行与思、 感与悟皆凝结成诗,感动后人。 也许只有诗人可以远离尘嚣,寻觅到生命的真意,看到落霞孤鸿的美景,听到花开花落的声音。也许只有诗人可以抛开一切束缚,披着月光走向远方,于独自的田野,寻找梦里的田园。现在的人是幸福的,他们无需经历只需翻开这本《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跟随作者闲适的文字,去感受嘉措与容若那璀璨而又短暂的一生。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读后感(九):相见便是终身,相知便是白首

  原以为本书是二人的诗集合著或是二人穿越时空的对话,各自抚慰自己那颗千疮百孔的心;没曾想作者别出心裁,以诗为传,用隽永清新的笔锋将这两个诗的灵魂放置在一起。于是便“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初次相见,便备感惊喜。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都是我们记忆铭刻的人物,但从未见过将二者放在一起的时候,虽是一朝人物,但却仅隔一面,一面,如银河般流淌整个时间长河,永远相隔;当他们两个放在一起的时候,当两个美好的事物放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能让我们欢喜的。 “我是人间惆怅客”的纳兰容若,初次出现在世人的眼前,便是惊艳了世人。作为相国公子的他,天生就被赋予了政治期望,但他却是为了情一字而度了一生。满腹才华的他忧愁居其半,在一片断肠声里忆平生,却只道是平常,给我们留下了“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绝美词章,深婉动人,让人一见倾心。 “世间安得双全法”的仓央嘉措,吟着一首“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从雪域走来,从此他便不再是哪个高高在上的活佛,从此他便是为了自己而活,在佛与爱之间,在宗教和政治之间挣扎徘徊,无奈!从农奴之子到雪域之王,再到流浪在拉萨街头的最美情郎,他的一生让人忍不住去探寻,去探索。

  雪域最高人,豪门贵公子,翩翩佳才人,都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千古伤心人。两个同样被长辈严格要求的年轻人,同样享受着孤独的人,时代也同样赋予了他们非同一般的感触和才华,都不约而同的像一只飞蛾扑向爱情的焰火。爱情是最勾人眼目,虽然时代在变幻,豪杰在更替,但爱情的美好总是人们心中最美好的永恒向往。正如作者随园散人在本书中言道一般,其二人为爱而生的诗句能够紧紧扣住我们的心弦,以其独特的形态行走于那段金戈铁马的冰冷时月。此书便给了我们不一般的感受。 最好不相见,相见便是那低头的温柔,写不尽的情话,写不尽的心头好。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读后感(十):穿越时空遇见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

  文:薇薇安 如果他们都是平凡的人, 那会是怎样的呢? 《当仓央嘉措遇上纳兰容若》 是随园散人的一本讲述这两位距离我们300多年的人物的书籍。 提到300多年前, 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之前很流行的穿越剧。穿越到了那个清朝的年代里。 因为了解历史的原因, 很多事情事先就会知道会那么发生。 只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丝毫不知。 其实对于读这本书的读者何尝不是在做一场时空上的穿越呢。 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都生活在清康熙年间。 他们一个是藏传佛教转世达赖, 一个是有着显赫身家的贵族公子。 时空上他们从没有交集, 如果说真的是有交集的话, 那大概也就是他们生活的年代是一样的。 仓央嘉措幼年被认定为达赖转世。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 父母对于这个孩子的关爱和其它的父母是一样的。 十几岁的时候离开双亲前往那座信民们心中的圣殿, 对于他而言从此尘世中的生活与他无关了。 但是仓央嘉措也是个爱写诗的僧人。 他的诗歌后来出现在了很多电视剧的台词或者歌曲里。 人们喜欢他的诗词。 随园散人也是在这本书中将仓央嘉措的一生娓娓道来。 如果他只是个普通人, 或许他过着的是普通人的生活, 曾经在心里面希望的也许也会成真。 但是一切都没有如果, 仓央嘉措给后人留下的是教民们对他的崇敬, 和他的诗歌。 同一个历史年代,天子脚下, 纳兰容若有着自年幼就带着的诗人的忧伤气质。 这样的气质使得他的人生的状态也是朝着这个方向。 幼年和自己一起长大的表妹因为家庭背景的关系两人最终没能走到一起。 从他的词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流露。 如果说妻子卢氏的出现,让他找到了能和自己琴瑟和鸣的人,那么这段时光对于他来说无疑是幸福的。 有懂得自己、了解自己的人和自己一起烹茶写诗, 卢氏喜欢听纳兰读他的诗词, 岁月静好大概说的就是他们这种状态了吧。 从他写给妻子的词中我们也能读出他的心态。 只是生活偶然之中也会跟他开玩笑。 随军出征返回京城的时候, 得知妻子因为难产而死。 世间很多事不容人去后悔, 也不给人们反悔的机会, 从此隔开两个人的不是距离, 而是生死。 以前只识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的诗词,随园散人在《当仓央嘉措遇上纳兰容若》中提到的两人一生的经历才让读者更多的了解的二人做诗词时的意境和心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