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1-02-18 03:38: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读后感摘抄

  《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是一本由[英] 道格拉斯·亚当斯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019-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读后感(一):不讲出来不明白

  那这本完全不知道作者在讲什么了,侦探的元素非常少,但语言依旧流畅,始终不会有想放弃的感觉,幽默设置也很高级。讲的是奥丁以收回众神法力为代价换取干净亚麻床单的安逸,为了隐瞒儿子雷神托尔,制造航站楼危机,间接地将美国人凯特和私家侦探德克卷入整个事件。安斯蒂先生的离奇死亡似乎同某个恶魔契约相关,在死者住所偶然发现的信封里,塞满了类似账单格式的文件,收件人列表里,同这一张成名唱片相关的人先后被划掉,当然并没有讲是用笔划掉还是用镰刀,最近一个收件人就是安斯蒂先生。奥丁协议的甲方是安斯蒂先生的邻居,结尾处律师丈夫坦诚交代一切,承认从中渔利,裹脚布当助手,拿钱办事,事后灭口。裹脚布最后被雷神消灭,奥丁被原谅。

  《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读后感(二):令人着迷的荒诞诙谐

  一直到第六章结尾才被吸引住,前面一目十行,靠着对书名的喜爱和对豆瓣的信任才坚持了六章。

  一开始读起来感觉不太顺,真不喜欢事无巨细的环境描写,而且凯特和德克的心理活动很像偏执的变态。

  读的过程中一直想起同样是荒诞的想象的电影《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同样是前期不明所以,中后期回味无穷,甚是有趣。

  对托尔和奥丁的一段描写太有趣了,作者写的很好玩!

  『在他这个年纪。这他妈算是什么意思?“给我低着头做人。”他猜是这个意思。“要是你自己不肯低头,那我就帮你低。”就是这个意思。“低得粘在地上。”』

  奥丁真的让裹脚布把托尔用强力胶黏在地板上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虽然我还是没搞懂怎么托尔去凯特的浴缸里泡一泡就没有地板块在沾背后了,可能我遗漏了?

  总之,整个故事就是因为奥丁老了,干了一件蠢事,而儿子找到了一个凡人——凯特帮忙解决了这件事,德克好像一直是旁观者,他是不是做记录员的活儿?

  很愉快的阅读体验。

  《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读后感(三):凡人塑造众神

  本书特别精彩的地方,是接近结尾处托尔锤天锤地的全武行。活灵活现的动作从纸面上呼之欲出,就像是20年后《雷神》系列电影的文字预告。当然,亚当斯预告的还不仅仅是这一点,尼尔 盖曼的《美国众神》也和本书分享了最核心、最基本的世界观设定。这不仅仅由于两本书都讲了奥丁和他儿子的故事;也因为在这两本书中,神的力量,甚或神的存在,都依赖于凡人的信仰。按皎然的“诗有三偷”说,照搬的“偷语”、改头换面的“偷意”都是等而下之的剽窃,只有'偷势",借别人的意境讲自己的思想,方才得法。尼尔 盖曼如此推崇亚当斯,本书和《美国众神》的巧合应该算是青出于蓝的“偷势”吧。(多说一句,《乌有乡》里也能看到本书的影子。)

  当然这并不是尼尔盖曼的书评,所以还是说回本书吧。很可惜,虽然有亚当斯一贯的天马行空,但本书却没有把神灵“信则有,不信则无”这一设定做充分的展开。我们只看到垂垂老矣的奥丁试图以神力换取养老服务,只看到不被崇拜的诸神流落街头,却没有看到人类与众神之间因信仰而生的互动。死硬的无神论者亚当斯要表达可能是,没有信众,神就什么都不是。但这毕竟过于单薄了,而这个设定在书中被揭示的位置也太靠后了些。在大部分章节,读者只能看我行我素的Gently,而我确实受不了这种一根筋的人设。虽然最后十分之一的章节内,伏线全都紧紧地收束起来,却没有多少解密的快感。因为说到底,老鹰、贩售机、电冰箱之类的细节都是互不相干、有不嫌多、无不嫌少的。概言之,这是一部有金句、金点子,但整体稍逊的作品。

  《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读后感(四):烫手的山芋和无限大的脑洞

  2019年第十二本书

  最近总是处在一种很焦虑的状态,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以至于总是思考一些太远太虚幻的东西,导致读书的进度也很慢,甚至看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它是《全能侦探社》的续集,怪不得这个男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让我感觉如此熟悉(对不起我总是忘记主要人物的名字)

  不得不说,道格拉斯的脑洞从来没有让我失望,尽管他最让我喜欢的讽刺手法在本书中并没有展示太多,但仅凭天马行空的想象,就足以带给我太多乐趣。

  可能是由于已经接触很多过类似《波西杰克逊》这样的作品,对混入现实生活中的神袛形象,我并不陌生,何况托尔这个角色在近几年已经被各种作品“用烂”了,复仇者联盟中的雷神形象也早已随着漫威系列电影的发展深入人心,然而此时再去看一本以这位奥丁之子为主角的小说,必然是会产生一些违和的,毕竟在这本书中,托尔不再是那个勇敢、伟岸的大英雄,而是变成了一个有些歇斯底里,甚至让人觉得有些心理疾病的傻大个。

  然而这并没有影响道格拉斯的发挥,他的托尔不是漫威的那个雷神托尔,就是他道格拉斯的托尔,他用自己的脑洞和妙笔,为读者展示了托尔的改变过程,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托尔从一个不善言谈,歇斯底里,甚至有些傻里傻气的傻大个,经过各种描写,一步步成为了一位负责、勇敢、温柔的英雄;成功让我心中早已先入为主的托尔形象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毕竟,漫威漫画中没有被变成可口可乐贩卖机的前台小姐,也没有被变成巨鹰的战斗机。

  话虽如此,我们也不难看出道格拉斯的托尔与漫威的托尔有很多类似之处,或许是出于原本的神话形象考量,这里的托尔,不擅表达,歇斯底里,力大无穷,但是却有着铁骨中的温柔,他心中一直记着那位愿意替他买票让他可以去挪威的姑娘,一直不愿背着那个因为他被变成售货机的女孩,一直想着能够拯救同样身为神祗的大家。

  最终,一切荒诞都得到了解释,当然,除了整个故事的荒诞,仿佛在用一个脑洞来解释另一个脑洞,而到了最后,你甚至觉得这些脑洞是如此的合理。可能这就是道格拉斯·亚当斯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吧。

  《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读后感(五):嗯。。。喜欢脑洞的就来吧~

  《全能侦探社》的第二本。虽然刚追完2季的剧,发现剧集的故事跟书一点都不一样。相同点是,都很好看啊!烧脑又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道格拉斯还是一如既往地棒呆!这本比《全能侦探社》好懂且有趣,有点雷神托尔同人的感觉。感叹道格拉斯的无敌脑洞和天马行空的想象。翻了三遍,每一次都会发现新的伏笔。没有浪费的笔墨,不经意的一个情节一句话都是在为后面做铺垫,最后所有线索在脑子里连成一片,你才会'哇'一声,原来如此!

  又是一个神祗与现代社会的故事,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美国众神》。同样因为人们渐渐缺乏信仰,神开始衰弱失去能力。然后新神开始崛起。这里没有写新旧势力对立交替,而是塑造了一个昏庸的阿斯加德众神之王奥丁,他穷困潦倒靠出卖众神之力给人类以换取物质享受。只剩雷神托尔,这个奥丁口中的傻儿子,独自坚持为神的信仰。而这次,德克的任务是解决“与某个超自然代理人签订过恶魔契约,如今被要求付出酬报”的案件。这本里也有个新神,德克本人和佣人都不敢打开的旧冰箱,也不知道里面装了些撒。感觉这点很生活化,毕竟我也无数次地想要换新冰箱,而旧冰箱的质量好得简直出奇!

  男主德克,自称为侦探。通过调查万物之间本质性的相互联系来破案,方法叫做整体论。这本里德克和记者凯特分别为两条主线,推动情节发展。奥丁和雷神的互动交叉其中。

  凯特和雷神的交集很是戏剧化。机场,一个急着登机的记者,一个没有护照没有机票也没有钱的傻大个。一怒之下,机场发生了爆炸。机场柜台服务员不翼而飞。

  而德克,委托人直接被杀。屋内留有一封厚厚的信件,疑似协议。封面上有很多被划掉的人名,只有死者的名字未被划掉。

  两人的故事线渐渐相交,然后你就会明白雷神为什么不能飞而是想强行搭飞机;柜台服务员去了哪里?奥丁为什么会出卖灵魂?签了协议后会获得什么?

  一份《烫手山芋》的歌词从头穿插到尾,歌词是这么写的: “烫手山芋,别拾起来,拾起来,拾起来。 快,传出去,传出去,传出去。 你不想被逮住,被逮住,被逮住。 快扔给别人。谁?是谁?随便谁。 大坏蛋来时它最好不在你手上。 我说了,大坏蛋来时它最好不在你手上。 那是个烫手山芋。” 想要得到自己无法掌控的能力必然付出惨痛的代价。

  结局戛然而止,意犹未尽 。

  想要动动脑筋的童鞋,来读一读这本书吧!

  《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读后感(六):脑洞漫长而奇特的茶点时间

  道格拉斯的奇特想法是如何产生的,而且又是如何将这些想法付诸文字和影像,应该值得研究。即便是再古怪的书名(《全能侦探社》、《银河系漫游指南》、《宇宙尽头的餐厅》等),一看到作者的名字,就要准备好,摒弃原有的一切想法,放下固有的各种小说桥段,准备接受新一轮的脑洞。

  道格拉斯小说的一大主旨就是由一个超乎常理的事件,从而延伸出一连串的不合规、不平凡,夹杂着作者私人各种吐槽的剧情。不用去纠结合理不合理,也不用去理会小说是否有宏大而深刻主题,他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旅程,就像过山车,上下翻腾之后,给你一个平稳的落地,中间的疯狂才是最主要的。

  本书是《全能侦探社》的第二部,说是续集,但除了侦探还是那个迷迷糊糊的样,其他的主角和事件都换了一圈。而且整个故事的背景设定都换了,前面一部如果偏向于科幻的话,那这本勉强可以归属于神话(虽然也有点牵强)。

  故事起头于一起机场的爆炸,爆炸造成了一位地面机场人员的失踪,而同时侦探碰到了委托人员被杀的奇怪案件,几件看似无关的事件各自发展,到最后才被作者用强大的逻辑思维联系起来。道格拉斯用了神话的背景,似乎也只有科幻和神话这样的设定才能圆得回他的细枝末节。相比现在的各种有着宏伟开头的小说、影视剧,真的应该好好学习道格拉斯讲故事的能力,再怎么样的技术和呈现方式,都离不开故事的完整和精彩。

  读完前面的二十九章,几乎联想不到和书名有任何关系,不管是灵魂还是茶点,一丁点关系都没有。当然,看过第一部,就会有着极大的耐心看到结尾,诚然,道格拉斯不会让每一个读到结尾的读者失望,而且翻回到书名,会深深被这个有趣的书名折服。这是一个关于灵魂“开小差”的故事,也是关于灵魂“交换”的故事,那个茶点,我更愿意相信作者是告诉我们,不管灵魂如何打盹,如何喜欢茶点,它终究是一次意外。让我们强行深度解读,作者是用了一个表面嘻哈的故事,来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灵魂如果真的可以交换,值得去换取你想要的东西么?

  当然,如果是单纯的一个灵魂交换的故事,呈现这一主题的作品有很多,《七号当铺》、《灵魂战车》等等,但把故事讲出翻山越岭见真知、柳暗花明才有村的感觉,就必须要有强大的驾驭能力和文字技巧。道格拉斯在这两方面上还加了自己的特色:随处可见的戏谑和吐槽。小说一开头就开启吐槽模式:地球上没有一种语言里有“漂亮的像机场”这个表达方式,这恐怕不是出于巧合。以及后面作者对福尔摩斯、看电视入迷的小朋友、英国的披萨外卖等等,甚至易经八卦都被算计在内的调侃揶揄,都闪现着作者在编写小说之外的生活思考,他肯定是一位热爱生活、乐于新奇的人,才能有这样的能力。

  准备好,开启茶点时间吧。

  《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读后感(七):诸神已经失势,这不是个秘密

  作为搭便车指南和Dirk系列的老粉,读到哈德斯饮料广告,就猜到DNA先生这次把“魔爪”伸向了宏大叙事,不禁有点快乐。

  正如书中所言,“在浮士德和梅菲斯特的年代,一个人的灵魂价值全宇宙的知识,心中所有的野心和肉体上的一切快乐。而现在灵魂仅仅值几张唱片版税,几件过时家具,一张挂在卫生间墙上的纪念品。”灵魂的大幅贬值,直接对应着知识,野心和享乐方式的通货膨胀。中世纪僧侣的毕生见识,恐怕不及现代人一星期电视的收获;人类发明的亚麻床单和高级护工制度,则是连旧日神明也羡慕的。毫无疑问,这些东西的增多让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

  面对不断增熵的世界,一个权威且统一的答案变得几乎不可能。用各种神谱 或 任何以-ism结尾的词去理解这个世界,都变得勉为其难。成品的尴尬程度大概与观赏完整部《约书亚与应许之地》或《雷锋的故事》【正好对应了其中的两种】相当。或许更早,就在尼采发出著名“上帝已死”的呼告时,诸神就已经从人类世界消失了。因为,人类已经放弃他们了。

  自然,神明从出现起就是人类的造物。人们制作神,不仅为了“让他们做自己不敢不能的事”,更为了用他们解释“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北欧的雷神Thor昔日也有产业神的作用,因为不管海航还是农作,天气是否风调雨顺对于他们的生产都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需要一个可以解释今年收获,祈求来年好运的对象。而到了故事的年代,能让街灯闪烁的雷神,依然掌握着电力,还扮演着生产生活,衣食父母的角色。然而他的老父亲Odin,不仅秉持了旧神话里知识和交易之神的角色,还把老骗子和掮客的旧本事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强大生产力诞生于知识,又总因为利益被出卖和变味,最后免不了烂摊子频出。这一小段寓言式小品,正好也在科学哲学史上反反复复粉墨登场。硬核如DNA,又怎么可能放弃不用这样的搞笑桥段呢?

  无论制造物是叫产能和信息,还是叫Thor和Odin,人类就是这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态度,还总是一副受害者模样,无辜地不断发发问 :“世界是什么样,为什么会这样”。毕竟这群粉红色的灵长类动物,善于丢弃旧答案,不知自己将被自己的造物带向何方,还须背负一切后果。他们能做的,只能在冰冷空旷的宇宙里抱着自己取暖,实在是渺小,无助又焦虑不堪。因此,宏大叙事既不断被人类厌弃,却又是人永远的乡愁。所幸现代人学会了用碎片化的知识,不可知论的占卜和玄学,娱乐流水线制造的泥塑木雕【太阳报三大精选内容】暂时拖延这种糟糕感受。

  在这种不妙的前景之下,DNA的故事何止预言了后来的漫威电影,直接催生了今天的《美国众神》。他分明志在写出属于我们今天的《失乐园》,插科打诨地阐释当代人的Hubris【因凌驾于神明的傲慢终招报应】。诚如某位倒霉的唐吉诃德的传奇终结了骑士文学,这位机灵的侦探先生,也准备用自己和一群神明打交道的经历,不怎么正经地替宏大叙事和史诗敲敲丧钟。

  《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读后感(八):难读的小说,对话很重要

  文| 蓝云多多

  著名作家余华,曾在哈金的《池塘里》书序中写道:

哈金的写作是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段叙述都是扎扎实实。在他的小说里,我们读不到那些聪明作家惯用的回避和跳跃,这种无力的写作至今风行,被推崇为写作的灵气。作为同行,我知道迎面而上的写作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需要力量的。

  作为一个先锋作家的余华,可谓深深地刺痛了写作人内心深处的痛。当然,道格拉斯·亚当斯反向论证了余华的观点,而且还是成功的。 道格拉斯·亚当斯是一个勇于尝试的新锐作家,他的推理小说中融入科幻,奇幻的元素,显得幽默风趣,也讽刺入木三分。

  《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是我读道格拉斯·亚当斯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全能侦探社》读过后,深深为他跳跃式思维,精妙布局深深折服。

  时隔近一年后再次拜读《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依然被作者巧妙地碎片式线索拼凑的案件结果震撼。整部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诸神随着人的意识变迁,逐渐陨落。众神之父奥丁以众神之力作为筹码,与人类德雷科特夫妻交换了睡觉和亚麻床单。这一切以契约为证。

  奥丁之子托尔,集雷神,雨神,闪电之神,粒子之神,塑造与约束力之神,风神,作物之神及战神一体,由于力量太过强大,没全部被契约限制神力。他一心要找回藏在挪威的契约,恢复众神之力。前往挪威途中受到父亲属下裹脚布,机场检票女的阻拦,于是一系列奇妙事件就此展开。

  凯特,一个杂志社写旅游文的记者。因为雷神托尔制造的机场爆炸,被牵连至事件之中。

  德克,整体论侦探社侦探。德克的客户被残忍杀害,头颅放在唱片机上不停地旋转。这个客户被杀与神的契约有关。

  作为极端无神论者的道格拉斯·亚当斯,当然不是要把众神拎出来,深深羞辱一番。他凭借自己独有的智慧,有趣又夸张的手法,构造的这部人神斗法大戏,在我们大笑过后,也往往陷入沉思。

  道格拉斯·亚当斯在这部《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书中,还是惯用了以往的写作风格,一切细节隐藏在不经意的叙述中。

  这里,结合个人的阅读体验,谈《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书中的几个特点:

  一.叙述。当行文至正酣,结果呼之欲出时,突然笔锋一转,戛然而止,转入下一章,下一个人物的叙述当中。

  二.情节。整部书中,情节错综复杂。主线若隐若现,处处埋雷,最后排雷也干净利落,所有的线索都找到了归宿。

  三.描写。描写的遣词造句,因为翻译的缘故,不知有意为之,还是本应如此,很特别,别致。

  举列如下:

德克和邻桌半心半意读书的女孩互相友好地点点头。后者站在似乎只有自行车骑手才能登顶的道德高地上咒骂她。与这些纷乱事件隔着一段惬意距离的地方。

  以上几个例子抛砖引玉,文中这类用词比比皆是。暂且不讨论语法及词句的正误,读来有趣,新奇是肯定的。另外文中对话的回答也是精妙绝伦,一大亮色。

  最后,读这本书或者比较难读的书,重点关注书中的对话部分,对理解文中逻辑,掌握情节发展是重中之重。不信,从这本《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一书开始,试试看。

  《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读后感(九):读《灵魂漫长》,好像我在吃馒头配老干妈~

  刚开始读《灵魂漫长》的时候,感觉就像啃一块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馒头一样,难以下咽。一位住在伦敦的美国女人?非得去伦敦?非得点外卖吃披萨?不给送还生闷气?这什么玩意?但禀着有始有终的原则,我还是硬着头皮继续往下看。

  随着情节的展开,我感觉那块刚从冰箱里出来的馒头在逐渐化冻,放进了微波炉里,拿出来涂上老干妈,真香!道格拉斯老头子还偶尔见缝插针,在严肃情节后整个“不合时宜”的冷笑话,相当于给上了杯水,把涂了老干妈的馒头稳稳当当的送到我的胃里。

  最初,书的封面上写着《全能侦探社》第二部,我还以为这是个有着严格推理情节的侦探小说,但并不是。虽说还是那个不正经侦探德克简特利做主角,但与其说是在探案,还不如说是误打误撞,只不过抱着一个亘古不变的信念——Everything is connected,任何事都是有联系的。如果我生活中遇到这样一个人,天天神神叨叨,不敢正事儿,我一怀疑他,他就跟我扯 Everything is connected,我早就二话不说,一脚踹他屁股上:connected尼玛鸭!但就这样不正经的人还真能探案破案,你说我上哪说理去。道格拉斯老头子,你在天有灵,你是不是有点太偏心了,要不你来当我生命的作者吧,我超不正经的。

  另外,作者在所谓的侦探小说中加入北欧神话的故事线,让我有包青天骑东海龙王的错觉。关键是北欧主神奥丁和他的闹腾儿子雷神索尔本神出镜,背景是现代伦敦,抱歉,让我消化一会,真的,就一会。再读几章,我就慢慢的接受适应了这个设定,其实还是蛮有趣的。雷神索尔看起来就像一个拎着铁锤的傻大个子,被老爹流放到威尔士数石头,数到一半还忘记数字了,服了。后来雷哥反应过来了,要找老爹讲讲道理。要回家,你飞回去就好了嘛,还非得坐飞机,结果没护照没钱,把机场整得稀巴烂,小心英国人把你当北爱共和军消灭掉哦~ 这时的奥丁,北欧主神,却为了人间的XX(自己去看)而XX(我才不剧透呢)。这我倒是不意外,之前看过美剧《美国众神》,人类越来越不相信这些传统的神了,他们也渐渐失去了以往的威风。虎落平阳任犬欺,这些落寞的神为了人间享乐做出牺牲还是可以理解的。

  《灵魂漫长》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喜剧风格。在严肃的大场面中突然关注不起眼的小细节,形成反差,突出喜剧效果。比如雷神索尔在街灯下和大鹰(还是大雕?)大战后,气喘吁吁,手臂受伤,气氛非常紧张。道格拉斯老头子非得安排一个牵着狗狗的老太太,从旁边黑暗的街灯下慢慢的走出来,看来是之前觉得前面有情况,所以就在黑暗中站着等。这突然让我想起动画片里的老太太,戴着褡裢老花镜,一步走不了一厘米,牵着宠物狗,宠物狗跑在前面,不知道谁在遛谁。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愣了一下,然后会心一笑,毕竟在地铁里不敢放声大笑。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你可以自己去寻找。

  最后,我要说说《灵魂漫长》最令我火大的地方——翻译。英语总是句子套句子,逻辑性很强,所以句子会变得很长,而中文的句子很散,逻辑性不强,句子偏短。但这位翻译大哥好像很执着于长句子,英翻中也把句子搞得很长,有时候一个句子能占一行,读起来有些费劲,有的我看着可以点逗号分句的地方,却还让我一口气读下去。但我还能说什么呢,要让我上手翻译,我估计还没人家翻译的好呢~

  但应该没有关系,故事依然好玩,《灵魂漫长》的精彩之处岂是这个小缺点可以掩盖的了的?

  读就完事了~

  《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读后感(十):诸神黄昏

  北欧神话八成是最不适合孩子的神话,毕竟“诸神黄昏”的尾声太过沉重。可天空是从哪一刻起暗下来的呢?那三个漫长的严冬吗?尼德霍格开始啃噬树根吗?还是耶梦加得睁开了睡眼?那些最终都指向了一场惨烈的杀戮,战神、英雄、毒龙、巨狼……倒在了同一片尸堆。

  这样决绝的落幕,更符合亡命酷寒的极夜,更符合主神的古典悲剧气质。但转眼时间来到了20世纪,抱歉,在彼时彼刻的道格拉斯.亚当斯看来,想让天黑,只要“不适应”外加一份合约就可以了,甚至都不劳烦灭霸来打一个响指。

  于是,这个古古怪怪的故事开始了。刻板与疯狂对撞的黑色幽默,脑回路清奇的苍白脸孔,莫名其妙卷入事件的女子,金发的大块头男人,诡异紧张的节奏,多线叙事的结构,永远不按牌理出牌的情节。亚当斯像疯狂的调酒师一样,不停在杯子里加入各种各样的味道,有些精彩纷呈、别有深意却只是一个引子;有些插科打诨、倏忽而去,再返场时竟是大boss一样的存在;有些如魅影幽灵般诡异、还屡次伤害主角,可它、它、它,居然是打酱油的被害者!

想象这些鸟不是海鸥,而是鹰。(本人摄于松恩峡湾)

  除了扣好安全带,紧紧跟住亚当斯的车速,我没有更好的建议。他耐心地埋下了那么多的暗线、伏笔,在收尾时一个不落的干脆解决。你可以因猜测错误的挫败感,大呼一声“哎呀我去!”却不得不献上自己的膝盖以示钦佩。这样的笔法实在太牛!一口气就胜过了一堆科幻小说、神话小说、侦探小说……

  即使跳出欢乐的故事内容来看,这本书也毫无浅薄之嫌,主旨思想是深刻而发人深省的。

  “神”因何存在?因何而生?

  在诸神沦落,形如衰老流民的同时,唯有托尔例外,他仍然是那个脑袋有点方的、凶猛大块头。只因为是阿斯加德中最强的勇士吗?在我看来,也因为他的自信,他相信自己的力量,尽管有些不合时宜,他仍看重传统,坚持在众神面前揭露真相。(当然你要非说是因为那一大缸北欧神族秘药“捣烂的香橼叶,杏仁油,苦橙花浸液,巴旦木油,鼠尾草和聚合草”的现代洗澡水版,我也是无力反驳。可你又怎么解释,在泡澡之前,他仍能以残存的力量制造那一连串的“变形记”呢?)

  而在充斥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阶层中,信仰变得不如实效。即使你能感应到股市风云与异国名流,也要看时间与人物,如果这些是旁观者眼中“可笑”的“偏差”,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你只是病人,只是发病。想想看神迹与病态,竟如一线之隔,还能指望虔诚的祷告发生吗?

  封面上的宣传明确指出《美国众神》受此启发,但你若仔细在记忆中回溯,绝不仅止于此。前几年大热的迪斯尼动画《CoCo》(《寻梦环游记》),主旨~“记住”,不也在有泪有笑地请求大家不要“遗忘”吗?

电影海报,侵删。

  所以,在我看来“记住”不是让你找回拜神的狂热,而是不要轻易丢弃往昔岁月中蒙尘的珍宝。“自信”也同样不是固执己见的自大,而是不要被大多数人的行为裹挟着盲从,比如对科技的态度,享受它的便捷,拒绝它的绑架。要不从小事试试看?文火细煮的燕麦粥也许真的胜过速食冲泡的麦片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灵魂漫长而黑暗的茶点时间》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