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2-10 02:17: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读后感1000字

  《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是一本由鲁鹏程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读后感(一):读懂孩子细节语言,努力成为好妈妈

  做人是种修行,做妈妈是门学问,如何成为好妈妈?在孩子的成长中摸索学习,读懂儿童敏感期。

  敏感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敏感期的孩子会在连续相接短暂的时间里,作出某种让家长认为无法理解的自然行为。作为妈妈的我们,会对不听指挥的孩子很不理解,经常无名火起,感到异常头疼。特别是遇上职场不顺、生活压力大等各式各样的事件引发的焦虑情绪,很多人都会把负面的情绪无意识地转移到孩子身上,看到孩子不听话就忍不住对他大吼大叫,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个不吼不叫的好妈妈?朋友给种草《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一书,读过之后对号入座,感觉受益匪浅。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处于敏感期?书中有孩子成长过程0-6岁的不同时期的全方位100个细节解读。例如:孩子在某些时间范围内,只对环境中的某一种东西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特征的事物;他还会不需要特定的理由而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不厌其烦地重复一套动作,直到突然爆发出来某种新的动机为止,这就是孩子的某个敏感期。

  由于敏感期分阶段性,相对短暂。并且在特定的敏感期中,只对一种特定的知识或技能感兴趣,然后就会消失。下一阶段又会对敏感期来临时,要有相应的活动来搭配或培养他们,使得这种能力真正的发展起来。

  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学会发现孩子处在哪个阶段的敏感期,有怎样的需求和特征,尽力为孩子准备好满足他成长需求的环境。根据不同的敏感期内对孩子进行不同的教育,鼓励孩子自我探索,适时协助但不干预孩子热衷并感兴趣的事物,能够事半功倍,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发展!孩子是天生学习者,这就是为什么说孩子是家长的复印件。

  《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告诉家长,敏感期不仅是幼儿学习的关键期,还是孩子人格的塑造、独立性、进取心、自律性、创造性的培养期,能为孩子全方位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孩子的生命助力,好妈妈应当努力抓住最佳的时期,尊重自然赋予孩子的行为与动作,和孩子一起更完美地成长。提升自身修养,改变自己与孩子说话的语气和相处方式,成为优秀的妈妈,做孩子的榜样。

  《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读后感(二):抓住孩子敏感期,做个温柔有耐心的妈妈

  记得有段时间,我下班回到家时,推开家门,经常映入我眼帘的是杂乱无章的客厅,孩子喜欢将柜子中的东西都翻出来,即便是高处的柜子也不放过,我的化妆品呢也被弄得到处都是,有的口红被折断了,粉饼被抠掉了一大块,里面的刷子不翼而飞,眼霜呢,则被挤得不剩什么 ......总之,这惨乱的现场令我烦躁不已,开始几次,我还能压着自己的脾气,告诉孩子不要乱翻家中的东西,要学会整理,后来,当场面再次重演时,我压根控制不住自己的烦躁,雷霆大发,冲着孩子大吼大叫,孩子呢,对失控的我有些恐惧,哭泣着,甚至以生气发火回应着我,于是,两人剑拨弩张,家中气氛很是紧张。

  我不禁有些焦虑,我与孩子到底怎么了,我自己呢,说好的生气时不要大吼大叫去哪里了呢?孩子呢,并没有因我的大吼大叫而乖巧懂事,相反的,她似乎也受到了我情绪的影响,变得好生气及爱发火起来。

  我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恰好朋友推荐了本《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我立即觉得太棒了,太适合我了,我需要通过这本书找寻方法,改变自己吼叫烦躁的育儿状态。

  本书中,作者根据成长规律,将敏感儿童敏感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探秘阶段:0~2.5岁——视觉、语言、听觉、口、手、行走及渴望爱的敏感期。

  顺应阶段:2~3岁——秩序、审美、关注细小事物、空间、模仿及自我意识敏感期。

  捕捉阶段:3~4岁——执拗、追求完美、人际关系及色彩敏感期。

  解读阶段:4~5岁——性别和出生、婚姻、身份确认、情感表达、绘画、音乐及书写与阅读敏感期。

  剖析阶段:5~6岁——社会规范、数学及文化敏感期。

  看完本书,我感觉受益很多,之前有的疑虑豁然开朗。一直以来,在孩子的有些敏感感上,我还是有意无意地耐心陪伴及引导了她,比如阅读、绘画、音乐、关注细小事物等方面,但在很多涉及情感表达敏感期方面的,我的重视度很明显缺少,尤其是孩子对委屈特别敏感,常用哭泣来表达内心的委屈,这个时候,一般情况下,我开始时还会关心地询问是什么原因,但在孩子只顾哭泣而不表达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时,我有时就会忍不住发火。书中,作者强调要认同并理解孩子的委屈,如时妈妈没有认同孩子的委屈,长久下去,孩子就会渐渐不愿意向妈妈倾诉内心的委屈。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孩子内心的委屈得不到及时消除,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要能够允许孩子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这方面,我一定要及时地改正自己的育儿态度,对孩子多份耐心。

  愿我们每位父母都能正确认识孩子敏感期的行为表现,放松情绪,温和耐心地与孩子一起面对成长中的每一次小小挑战!

  《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读后感(三):孩子,我们爱你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不是会遇到这样的情景:吃手、扔东西、说不,但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了解这些反常行为所代表的儿童心理,总以为儿童不听话、或者听不懂家长的话,进而家长挥起了“鞭子”,强制儿童改掉这些不良习惯。然而,科学研究告诉我们,家长的一片苦心往往会造成恶劣的后果,让儿童在今后的岁月里成为了“问题少年”。

  《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主题突出、条理清晰,适合新手家长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你将刷新所有的对儿童的认识,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没有义务成为你想要他成为的那样,儿童既可以给家长带来欢乐,也可以给家长造成灾难。毕竟,儿童含在嘴里怕化了,握在手中怕摔了。 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规律,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养育儿童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绝大多数家长没有认识到规律,甚至把规律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说教,有些违反规律的行为当时就会发生后果,有些却要等待很久才能发生后果。如果避免后果,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尊重规律,按规律去办事,包括如何与儿童相处,让儿童始终生活在幸福与快乐中。

  孩子的敏感期是与年龄密切相关的,从零岁到两岁半,他会经历视觉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听觉敏感期、味觉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行走敏感期以及渴望爱的敏感期,有些是表象的,易于识别的,有些是深层次的,不易识别的。正因为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短暂,所以我们必须在育儿养女之前掌握这些敏感期的定义与表现,这样我们才不会在特定时期手忙脚乱、措手不及。

  家长为什么会吼叫,一方面是家长生活在社会中,担负着养家糊口的责任,当自己的社会评价不高或者个人收入有限时,家长也会像儿童一样有着激烈的情绪反映,另一方面家长与儿童相处的时间很短暂,一天二十四小时能真正与儿童对话的不超过六个小时,但是我们却以为孩子是自己生的,也是自己抚养长大的,我们对孩子有着充分的了解,当儿童行为与我们的预想发生偏离时,我们能不吼不叫吗? 然而,吼叫并不是家长的首要选择,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平和的心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探究生命的力量,及时应用《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中的知识指导我们的亲子时光,毕竟“没有最晚,只有更晚,现在开始,不算太晚!”

  《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读后感(四):学会治愈敏感期

  人这一生可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各自的烦恼,当婴幼儿期遇上成年期,就会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种种矛盾的产生,而身为家长也不能用曾经二三十年前自己受的教育,再对待自己的下一代了。注重儿童心理教育越来越势在必行,面对孩子敏感期出现的各种“坏习惯”,比如结巴、吃手、摔东西、等等,我们更要了解孩子行为表现的原因,才能心平气和的对症下药。

  作者卢鹏程是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已经出版了关于家庭教育的几十本畅销书。其中“好妈妈不吼不叫系列”畅销书已经成了他的代表作,包括“教育男孩100招”、“不宠不娇教育女孩100招”、“应对孩子叛逆期”、“给孩子立规矩”等等。如今,“好妈妈系列”又迎来了新成员《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婴儿敏感期》。不过我有个疑惑,他的书好像多半是从妈妈的角度来写作。其实,养育孩子不止是妈妈一个人的事,身为爸爸也应该学习观看这些书,积极参与到整个家庭中,不要让家庭像是在丧偶式育儿。

  本书条理清晰,根据儿童成长规律,按年龄划分敏感期,为家长指导解读每个敏感期主要出现哪方面问题,概括如下:

  0~2.5岁探秘期

  视觉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听觉敏感期、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行走敏感期、渴望爱的敏感期;

  2~3岁顺应期

  秩序敏感期、审美敏感期、关注细小事物敏感期、空间敏感期、模仿敏感期、自我意识敏感期;

  3~4岁捕捉期

  执拗敏感期、追求完美敏感期、人际关系敏感期、色彩敏感期;

  4~5岁解读期

  性别和出生敏感期、婚姻敏感期、身份确认敏感期、情感表达敏感期、绘画敏感期、音乐敏感期、书写与阅读敏感期;

  5~6岁剖析期

  社会规范敏感期、数学敏感期、文化敏感期。

  面对这种种问题,如何正确有效的解决,我们会在书中找到合适的答案。在如今这个社会,尤其是母亲这个角色,一面在职场上打拼,一面还要肩负家庭和育儿,光是平衡好这两者之间就很不容易了。然而人生不能重来,一不留神可能孩子就长大了,尤其是在6岁之前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如果不加以教导,以后就更难了。平时多关心自己的孩子,就能早发现早引导,别总是等到为时已晚后悔莫及。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要完成的相应任务,才会为以后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读后感(五):读懂儿童敏感期

  这是一本关于“儿童敏感期”的图书,而不是一本教妈妈们控制情绪,做“不吼不叫”的好妈妈的图书。是的,你没看错,再次强调一下: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好妈妈。为什么这样讲?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读懂了儿童敏感期,你就会自动自发地改变自己,努力让自己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好妈妈。换句话说,一旦你真正明白了儿童敏感期背后的秘密,你将不会轻易冲孩子大吼大叫。

  真的有这么神奇吗?当然是这样。就这本书而言,其实单看目录,我想各位妈妈就已经对0~6岁孩子的教育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所以在内心会生出一些欣喜之情。但与此同时,也有在内心深处生发出一丝或很多悔意:为什么没早一点学习儿童敏感期的内容?为什么那么固执、天真地认为是孩子任性和捣乱?为什么会深深地误解孩子,甚至是伤害孩子?当然,可能还会衍生出很多“为什么”……你可能会想:“我现在才知道儿童敏感期,才来学这个内容,会不会太晚了?”我想告诉你,稍安勿躁,且听我讲一句“十六字箴言”——没有最晚,只有更晚,现在开始,不算太晚。这是真的。因为无论你在后悔中无法自拔,还是在憧憬中无法前行,对孩子的成长都是无益的,唯有改变当下,才是最对的一条路。

  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0~6岁,正变得“不听话”“叛逆”的话,这就是一本你再也不能错过的家教书。早一天阅读,早一天实践,你就会早一天走上清晰明白的教育之路,孩子也会一路出色成长。

  通过“读懂儿童敏感期,做不吼不叫的好妈妈”这一说法可见,这里需要讲清楚两个关键词,一是“儿童敏感期”,二是“不吼不叫”。我就先“别出心裁”地从“不吼不叫”讲起吧!希望让妈妈们明白“高声教育”的弊端。

  教育孩子,是每个核心家庭都必须面对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对0~6岁孩子的教育,一个个场景、一件件小事,对很多妈妈而言,都无异于一场场“战争”——跟孩子战、跟自己战、跟“另一半”战……而这导致的结果有两个:第一,表象结果就是妈妈情绪失控、大吼大叫、歇斯底里;孩子恐惧、大声哭泣或小声啜泣;“另一半”或是火冒三丈,或是敢怒不敢言……第二,深层结果就是妈妈被孩子打败,被自己打败,对教育孩子这件事充满无奈和无力感,而家庭教育则完全无效;孩子内心受到伤害,甚至是心灵的“毒害”,童年充满阴影而失去色彩;“另一半”在家庭中失去尊严,在事业上可能也难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读后感(六):做智慧妈妈——从懂得孩子敏感期开始

  孩童时的我,无论妈妈走到哪,总喜欢赖在妈妈的身边;长大的我,虽然不能总赖在妈妈身边,但依然喜欢着妈妈的怀抱;现在的我,也成为了一名妈妈,所以我更深知妈妈在宝贝心中的份量及对宝宝成长的影响。哪位妈妈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那么,想让自己的宝贝能成才成人,作为妈妈的我们更应读懂他们的敏感期,陪他们度过敏感期,成为最好的自己。

  《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正是一本帮助妈妈们了解孩子敏感期并且教会我们如何度过孩子敏感期的书。所谓敏感期,就是孩子在0到6岁这个年龄段,出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突然对某种特定的事物或事情非常感兴趣,甚至表现出一种狂热的状态,这种状态直到满足她内心的需求或敏感度下降或被人为的阻止而停止,如果孩子能顺利的度过敏感期,她的心智发展就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不能重来,而且童年的经历对于孩子的成长会产生深刻影响,可以说敏感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所以正确认识孩子敏感期的行为表现, 放松情绪,温和的与孩子一起面对成长中的每一个小小挑战显得尤为重要。

  这本书针对0—6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所产生的敏感度不同,进行不同敏感时期的分析,让妈妈们能更加具体的了解到儿童在这一时期所产生的敏感并对此进行不同方式的应对,让妈妈们能在孩子敏感期到来之际做好充分的准备及高效的应对措施,而不是一味地通过大吼大叫来应对孩子的敏感期。我的宝贝已经一岁多了,他在经历着0~2.5岁儿童视觉、语言、听觉、口、手、行走、渴望爱的敏感期,我也发现我的宝宝越来越依赖我了,在没有接触这本书时,我对宝宝的一些反应不是很理解,总会强行制止,在制止无效时,有时会崩溃、发疯还会吼宝宝,每次吼完宝宝自己又觉得很愧疚,觉得还是自己不够好吧,而在我阅读这本书后,我也理解了宝宝的一些反应,如:他会咬所有他碰到的东西,会冷不丁的咬人一口,这正是它的口的敏感期,他正在用嘴来感知事物、认识世界,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给他们包容、理解。随着宝宝慢慢长大,他在2~3岁、3~4岁、4~5岁、5~6岁的敏感方向也有了不同的变化。

  总之,让我们争做智慧妈妈,让我们从懂得孩子敏感期开始,从陪伴孩子度过敏感期展开,从智慧应对孩子敏感期结束,让我们的宝贝在敏感期时度过开心快乐、多姿多彩、有意义的童年!

  《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读后感(七):孩子顽皮,只因你不懂敏感期

  有了两个孩子以后,觉得自己不再温和,每天都在暴怒的边缘。身边的二胎妈妈也是脾气暴躁,再没有了以前那种从容淡定,是什么让我们变成了这个样子。每天和两个熊孩子斗智斗勇,真的心力交瘁,忍不住要大吼大叫。 看着人家的孩子都乖巧懂事,自己的孩子却顽皮任性,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很焦虑,于是,像一些宝妈取取经,她们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只是你没有了解他的敏感期。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敏感期这个词,去查了一下,原来 敏感期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称。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的智力有极卓越的贡献。 ”

  而0—6岁正是孩子出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突然对某种特定的事情或事物非常感兴趣,甚至表现出一种狂热的状态,这种状态直到满足他内心的需求或敏感度下降或人为地阻止而停止,也就是敏感期,正是我们发展孩子潜力的关键时期。

蒙台梭利

  这时候有宝妈给我推荐了《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这本书,看到这个书名就觉得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眼前浮现出自己对着孩子大吼大叫的画面,原来可以这么轻松的教育孩子,只要抓住孩子的敏感期,正确引导,就能帮助孩子快速提升技能。 想起之前女儿说话口吃,就很焦急,深怕她会口吃,原来那只是她的语言敏感期,因为词汇跟不上表达能力,所以出现了暂时的口吃,只要我们帮助她度过这个时候,口吃自然就消失了。只怪自己知道的太迟了,那个时候一直纠正她,让她吐字清晰,一旦出现口吃的现象,就严厉的批评她,现在想想,因为自己的无知,可能伤害了她的自尊,妨碍了她的发展。作为一个妈妈,需要学习的还很多,幸而知道的也不算太晚,弟弟还来得及。

  我们作为父母的,对于孩子的教育知识还很欠缺,越早学习对于孩子越有利,毕竟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希望他们因我们的失误造成影响终身的遗憾。推荐这本《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即是帮助孩子度过敏感期,也是还妈妈们一个温和的人生。

  《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读后感(八):敏感期更需要理解和关心

  说到“敏感”大部分家长第一反应都是生理上的,比如孩子鸡蛋敏感,鼻子敏感等等,但甚少有家长会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敏感期。实际上,“三岁看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孩子的限制,我们过早的以成人的标准和要求固化在孩子身上,未必是件好事。

封面

  《好妈妈不吼不叫》在开篇就先解答了关于“敏感期”的话题,分别从视觉、语言、听觉、口、手、行走、渴望爱等角度详细的讲述了不同阶段孩子敏感期的表现和诉求,极大的缓解了新手妈妈在遇到这类案例时的焦虑情绪。于此同时,敏感期主要是集中在孩子的0-6岁,本书还分别按照不同的年龄段进行了单独的阐述,是一本可以细读几年的指导用书。

目录

  目前我孩子正处于5-6岁,所以我着重就这部分进行了学习,感触也挺深。这个年龄段三大关键:社会规范、数学、文化。一般来说应该处于中班、大班的孩子,他们在语言、行为上已经逐步发育完成,很多孩子都可以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甚至“抗议”。因此,家长可以尝试尽量让他们接触到社会这个集体,尝试做“懒妈妈”,让孩子多承担一些事儿或者多参与一些简单的外界沟通,实际上孩子也需要这样的体验,让自己觉得之前积累和学习的东西有用处而且有效。这个过程里面,对家长来说“社会规则”的把控很关键,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文化

  就我自身而言,做的很不足的一点是“文化”的传递。这是一种言传身教的过程,此年龄也是最佳的时期,等到上了小学,很多文化的培养可能就来自于外界因素了。为什么说对我而言比较难呢?我自己判断并不是个“出口成章”的水平,遇到案例的时候也很难引经据典,有声有色的传递,特别是当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时候,很担心自己的表达会引起孩子对概念的混乱。应该说教育孩子也是发现自我问题和提升的一种最佳方式吧!

  如果说这本书还有什么提升的地方,我有2点建议:

  1. 适当增加图文性的介绍,把关联的逻辑帮读者梳理出来;

  2. 可附上家长自我提升的方案,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家长“能力”的不足,才控制不住情绪。

  希望更多的宝妈们可以像我一样从本书中解读到自己的收获!一同成长!

  《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读后感(九):读懂儿童敏感期 育儿之路更省力

  最早了解敏感期,是从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开始,惊叹儿童的成长原来也有如此神奇的规律。虽然只是一知半解,但是这个理论却让我耐心倍增,每次遇到熊孩子闹脾气,就心里默念咒语,可能又是某个敏感期到了吧,快快给他足够的爱和自由,快乐健康成长吧。

  敏感期这个理论最早源于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 。所谓敏感期,就是孩子在0~6岁这个年龄段,处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突然对某种特定的事物或事情非常感兴趣,甚至表现出一种狂热的状态,这种状态直到满足他内心的需求或敏感度下降或被人为地阻止而停止。

  根据教育研究和实践证明,顺利度过敏感期的孩子,心智发展都会有一个巨大的飞跃。虽然大家都知道敏感期,但是会出现哪些敏感期,如何帮助孩子度过敏感期,《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来告诉你。

  本书可取之处在于分阶段详细介绍了儿童0~6岁期间会出现的敏感期。比如在0~2.5岁期间,会有视觉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听觉敏感期、渴望爱的敏感期、行走敏感期、手的敏感期、口的敏感期。2~3岁期间会遇到秩序敏感期、审美敏感期、关注细小事物敏感期、自我意识敏感期、模仿敏感期、空间敏感期,等等。

  可见,儿童敏感期从出生就存在,而且主要集中在0~6岁,虽然敏感期的表现并不像书中划分的年龄那样分毫不差,而且持续时间也不固定,但是每个年龄段的敏感期的表现却可以给家长们观察孩子的行为提供参照。

  敏感期理论让父母更科学深入地了解孩子。曾经的无理取闹、脾气暴躁、行为怪异其实是孩子在向父母寻求帮助。父母们也会明白自己家的小可爱还是那个小可爱,只是探索世界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小障碍。理解了孩子的内在发展规律,父母们就不会将吼叫、责骂作为养育工具,而是利用科学知识引导孩子更好地成长。

  同时,敏感期理论也为父母提供如何与孩子相处互动的理论基础。例如处于0~2.5岁敏感期的宝宝们,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吃喝拉撒是他们的主要生活状态。如果父母懂得这个阶段的宝宝视觉、听觉和触觉等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亲子交流便不再只是大眼瞪小眼,而是可以给宝宝多看看黑白图卡、讲个故事念个书或者多做做抚触,让宝宝真正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人生成长中的第一个台阶非常重要,也是他在这个世界中的第一次挑战,在父母的帮助下顺利地迈上这个台阶,日后其他方面的发展也会更加迅速。

  很多父母看到这里也许会心惊肉跳,我错过了孩子这么多敏感期怎么办?其实大可不必惊慌,敏感期只是孩子在这段时间内某种表现特别突出,可能在这段时间内进行相应的教养会事半功倍,但是并不代表过了敏感期就彻底无法挽回。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任何时刻的觉醒,都会改变孩子的未来。

  既然孩子的成长过程有规律可循,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便可以更加从容,何来大吼大叫呢?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孩子就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当父母不安时,孩子就会立即警觉;当父母放松时,孩子也会感到愉悦。所以育儿先育己,孩子的成长之路,也是父母的修行、改变和提升之路,读懂孩子的敏感期,未来的育儿之路才会更加平坦和顺畅!

  《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读后感(十):正确读懂孩子敏感期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了,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了,妈妈们有没有觉得孩子越来越难以沟通了,或者是越来越喜欢与你对着干了呢?有时甚至把你气得火冒三尺了?

  这本《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教妈妈们认清0-6岁的孩子们每个年龄阶段的敏感期,孩子在每个敏感期有何表现,妈妈们对待孩子在各个敏感期的有效做法。

  作者鲁鹏程,家庭教育专家、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之前就看过其同系列的《好妈妈不吼不叫——给孩子立规矩》,觉得对于孩子的教育、自律方面还是不错的,所以再拿来这本书细细研读。

  全书分为五章,书中在前言与绪论就孩子的敏感期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让读者有一个了解,妈妈在孩子的敏感期的表现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情绪平和、不吼不叫,善于与孩子沟通的妈妈会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塑成,包括孩子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人处世等;相反的,孩子敏感期父母们的“语言暴力”会让孩子产生消极、负能量的影响,重者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书中就孩子的成长中,按照年龄区分,可以分为五个敏感期,从新生儿的视觉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听觉敏感期、口的敏感期到两三岁时的审美敏感期、空间敏感期,再大一点三四岁的时候,还有情感表达敏感期、绘画、音乐敏感期,学前的社会敏感期、数学、文化的敏感期等,可以一目了然找到孩子相应的敏感期。

  以前,家里宝贝一岁左右时,总喜欢把自己的小手放到嘴巴里面,慢慢、美滋滋的舔舐一番,初为人母,对于婴孩的教育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跟着她一起成长。那时,并没有了解到这方面的书,只是主观认为孩子舔舐小手是不讲卫生的坏习惯,因为大家都知道,小孩子总喜欢用小手摸摸这里,捏捏那个的。所以,一见到她把小手放到嘴巴里面,就会立即制止她。看完这本书后,才知道,孩子的五官、手脚、行为,都有各自敏感期,在其敏感期,正确的教育与思想是多么的重要,这对他以后的成长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就像嘴巴,它是孩子探索这个世界最早的器官,口的敏感期就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孩子通过嘴巴逐渐唤醒自己的身体,是自己跟这个世界连接起来的桥梁,去感知这个世界。这是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不可避免。因此,当爸妈的,就是在她的口的敏感期保证孩子的手、所能接触到的玩具等干净卫生,或是帮助她可以自由的“吃手”,让她可以随时随地去用嘴巴感知好奇的一切。

  手也有它的敏感期,像孩子总爱打人、抓人,喜欢揉捏软的、毛茸茸的东西,玩沙玩水等等,这是正处于手敏感期的孩子最最喜欢做的事情,这样不仅仅可以有助于手指、手关节等得到锻炼,还能够通过大脑去锻炼手的协调能力,通过用手摸索、感受、抓捏等,去与世界进一步接触,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敏感期的体现,做出最有效、实用的引导方法。

  只要充分了解到这些,对于孩子的敏感期所有举动有足够的认识,就无需或者减少大孔大叫这种错误的沟通方法了,做到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因为“低声教育”孩子更加的容易接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好妈妈不吼不叫读懂儿童敏感期》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