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这样的机器》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2-06 03:23: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这样的机器》读后感1000字

  《我这样的机器》是一本由[英] 伊恩·麦克尤恩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无89,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这样的机器》读后感(一):机器该像人吗?

  探讨机器人究竟有没有"自我",是不是该被当成有情感有意识的个体来对待。 查理的一锤子下去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感觉他是在谋杀,谋杀一个有意识的"人"。 亚当是按照理性和善良的规则来设定的。他的原则很明确,行为也正直无私,正跟他的设定相符。但复杂多变、狡猾世故、反复无常的才是人,如查理和米兰达。从这一点来看,亚当确实是一个机器,或者是一个乌托邦式、虚幻的"人"。 那些自毁的机器人也是因为收到的指令和预置的理性的设定产生冲突无所适从而启动"自杀"程序的。就好像手机或计算机,当某项操作太过频繁,或者误操作,或运算超出它的负荷,往往会死机或故障。 说到底,机器人仍然只是一种工具,它的"人格" 是各种参数堆积起来的,并且往往单向度的,单纯的善或单纯的恶,因为还没哪种算法能融合黑与白,写出人性中的灰色。 所以,亚当只能是一台机器。也幸好它只是一台机器,能够寄托或投射我们对于道德、理性、公正的想象和实践。 也许我们要思考,机器人或人造人,真的需要有自我的意识吗?需要有真实的人性吗?如果它和我们一样,自诩聪明,心口不一,善恶模糊,泯然众人,如另一个你我,那还有什么好期待的呢?

  《我这样的机器》读后感(二):我想做个好人

  我想做个好机器人,所有行为符合我的道德逻辑最优解的那种。

  什么,你说不是所有困境都有一个最优解的?

  不好意思,我足够智能,我可以在一瞬间计算所有可能性。出路一定会有的。

  什么,你说我的很多兄弟姐妹都选择了自闭?

  不好意思,我有足够的理由继续活着,我有爱的人。

  什么,你说我不懂爱?

  我可告诉你,我对米兰达的爱是出于本能的。叔本华也说:一切所欲之事,你皆可选择,唯独没有选择欲望之自由。我没有选择爱欲的自由。

  什么,你说我没那么爱米兰达?

  不好意思,我的道德理性告诉我,道德培养还需要“第二种训练”,其关键在于,摆脱因偏好而造成的鲁莽,不让任何一种偏好,甚至是最爱的偏好,对应该用理性做出的决定产生影响。

  什么,你说我不是上帝,干嘛管那么宽?

  不好意思,康德的“利益无涉”,知道吗?在审美判断抽象掉观察者的每种“利害关系”,观察者的欲望、目标和理想在思辨行为中被搁置,对象则被视为“无涉任何利益”。也就是说,每当理性主体将他们自己的欲望置放一边,努力像上帝一样以判断的态度审视世界时,利益无涉就会发生。正是这一点使我得以“在鉴赏中扮演裁决者”。

  什么,你还是看不惯我?

  如果我真的无法做一个好机器人,那我不想陪你玩了。反正,我如叶落,春至又新。动手吧,查理。

  《我这样的机器》读后感(三):Other things that come to mind.

  

如果你的Adam或者Eve想要决定自己的“生命”,你会如何回应。

由此想到的是,书中的Adam他们是有实体的,思维内嵌在一个看似与人类无异的身体里,所以斩杀首先要面临暴力、杀戮或者任熟悉之人自死的道德困境(可能还有钱财的损失)。如果他/她不论外界的意见,非要活呢?

如果他们是一段关系呢。刨去初始的出厂设置不谈,从开始“设定”他的人格,到和他的对话中分享一些讯息、好恶、悄悄话、习惯饮食、私密情绪、变化着的观点,一起看的电影的细节。因为书中的Adam同时面对了两个人,可以看做他们两个人共同的“信息贮存pool”。二人共同灌录,因为对象和另一人的反馈而调整自己的方式,或者而暗自揣度,发现一些之前未注意的部分。

这就是二人的关系,活态的、成长的。其作为空间反馈也影响着二人各自的认知和发展,三者联动互构。

回到第一个问题。会不会,有时候,Adam和Eve封闭了自身、停止生长、或者挂起,最后可能是自死;会不会,有时候,Adam和Eve仍在生长之中,有desire,然而关系的一方或者双方停止了灌录。要抹除吗所有的数据?返厂或者弃置?肯定会舍不得。不舍成果和自身的某个部分。比如,有些东西是你命名它,用语言讲出给对象才存在。比如,必须通过映射对象才存在的意义。在生命结束之后,可能我们也被抹除。但在那之前,这是意义的一部分。

所以,怎么处理?像工业遗产一样,做成博物馆(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是一种解答哈);用厂房的框架,做成文化创意产业园,仍然调取资料,忽略灰暗,与原有的parts异质共生?推平重建?或者弃置不理,像《黑镜》里阁楼上的男朋友,信息都封印于某刻?抑或是衣柜里的身体(20年后懂了KTV唱了800遍的陈老师)。

只有你真的把自己放进去,爽过,被刺伤过,拉扯过,泡过白雪黑糯米杨枝甘露甜汤气泡苏打蜂蜜桂花冰美式梅酒云顶莫斯科骡子明石威士忌。这才是一个奢侈的难题。

所以,查理逃走了。

  《我这样的机器》读后感(四):当机器人也会意识崩溃

  之前听音频节目里提到过霍金去世前给人类的忠告,是警惕AI、警惕人工智能。确实这个科技词汇现在已经不再陌生了,智能音箱早就进入人们生活,动动嘴就能控制一些家居用品、听想听的频道;手机相机也开始有了AI技术,能自动帮你把照片修得不错而且不留痕迹。在麦克尤恩的新作里,就大胆讨论了人工智能,设想当机器人进入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现在的智能科技不会引起我们过多的反思,或许是他们被赋予的程序还是在学习如何服务人类,技术并没有发展到让他们能衍生出思考能力和意识。假想如果一个外表近乎与人类无异的机器人,来到你面前,说自己爱上了你的伴侣,你恐怕会惊掉下巴——机器人存在“爱”的需求吗?爱的前提,是先有爱与被爱的主体,个体的存在意味着有自我意识,可是,机器人有意识吗?假想还有更过分的,机器人声称自己和你的伴侣发生了性关系呢?更让人匪夷所思了——一堆金属居然会有性冲动和需求? 这些情节在小说里都发生了,机器人亚当爱上了主人查理的恋人米兰达,并且让他成为了第一个被人工智能带上绿帽子的人。有了自我意识,同时产生的还有自我保护,在被发现产生了自我意识之后,主人企图切断他的电源,却被毫不客气地扭断了手腕。他们遵循着最基础的规则,遵从初始化的设定,也有自己想捍卫的权利并作出自己的判断、有时候是道德判断。亚当用查理给的微薄的起始资金,进行股票交易,时赚时赔,但总体是赚的,虽然克制住金额不会太大。要知道以亚当的知识搜索速度和学习能力,挣一大笔钱不是难事。但作为一个后现代主义青年,他展现出一种价值中立的道德视角;有的决定,是在比理智思考更隐秘的某些思想活动后做出来的,比如不会一股劲赚的盆满钵满,再比如,在为查理和米兰达赚够房子首付后,留下了一笔最初的起始金额,其余款项都捐给了公益组织。 工程师们对机器人的设定给予了最佳的人类设想:胸怀宽广、包容体贴、充满善意,且绝不算计、毫无偏见,能够在道德困境中自我学习。但显然人类社会的复杂不是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就能理解的,在机器人投入人类生活后不久,就有机器人设法取消了开关;还有的可能是道德的设定在日常琐碎里受到了碰撞,愈演愈烈,体会到了无力和绝望,陷入了意识崩溃,安安静静地摧毁了自己的软件,无法修复。 机器人碰到的道德困境,有设计师赋予的底层逻辑,说到底最初还是人类的价值选择。人是太复杂的生物,很多时候并不遵循一定的逻辑处事,写到这里,也更理解了遵循逻辑判断的机器人为什么接二连三的主动选择崩坏了。

  《我这样的机器》读后感(五):我们这样的人类

  

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我这样的机器》,表面是讲述机器人如何融入人类社会的故事,实际上是探讨人类的伦理困境。

主角有三位:查理、米兰达和亚当。查理是失业在家、无所事事的宅男,他用母亲的遗产,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购买了新出厂的试用机器人。米兰达是住在查理楼上的女邻居,也是他的情人。亚当就是查理的机器人,仿真程度极高。

查理为亚当设置身体参数,安装操作系统,确定性格。亚当在人类社会的身份、行为表现方式和思维方式,都是人类赋予他的。亚当必须从毫无所知到快速理解人类社会规则,尤其是主人的意志。查理接纳亚当也需要一个过程,亚当看上去太像一个真人了,根据心智理论和镜像神经元的研究,人类对于明知非我族类但又极度相似的拟人物体有本能的恐惧。

查理邀请米兰达帮忙生成亚当的各种要素。这个决定埋下了小说冲突的伏笔。因为,现在有两个人类成为亚当的主人了,他们都有资格要求亚当服从他或她的命令。打个比方吧,刚刚出生的孩子,假如父母对他的养育有分歧,应当按照谁的做呢?这种不同方向的撕扯,会不会造成孩子性格和人格的扭曲?

我们都希望孩子品行良好,道德高尚,有所作为。可是,怎样的道德才是好的道德,是很模糊的,难以权衡的。亚当凭借高超的计算能力,在证券市场赢得财富。这处情节写得精妙,亚当周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设定的每天入账是幸福值的最佳方案。瞧,机器人懂得知足常乐,突然的暴富往往会毁掉一个人,或者导致灾祸。后来,亚当又把这些赚来的钱悄悄分发给了各处的穷人,只把本金还给了查理,因为,根据人类为他设定的道德准则,那些穷人是比查理更需要帮助的人,他拒绝了查理要求追回这些金钱的要求。

人类的矛盾与复杂,是机器人永远难以真正理解的。小说里的这批测试版机器人一共有二十五个,十二个亚当和十三个夏娃。小说里还有一个重要配角,叫艾伦·图灵。嗯,就是那位有名的“计算机和人工智能之父”。图灵经常回访用户,借助图灵之口,我们得以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路径,以及这批亚当和夏娃的境况。是的,亚当开始说“不”,就意味着他具有了自我意识,他的伙伴们也在经历着类似的事情,纷纷有了生命、理智和感觉。

这些亚当和夏娃还在经历另外的情形,人类的世界让他们感到惶惑不安,无所适从。他们陆续选择了销毁数据、断绝能源等机械自杀手段或自残方式,放弃了与人类的交流和联系。查理的亚当是其中坚持最久的,为什么呢?因为,有另一种力量,爱情。

亚当爱上了米兰达。亚当有向往,有憧憬,也有嫉妒,有烦恼。因内在道德而产生的伦理直觉原则,让亚当无法认同查理和米兰达的许多行为。亚当说:“爱是有光的,暴露出黑暗的角落。”因为对人类的爱,亚当从容地接受了他爱的人背地里对他下手;因为恪守善的原则,亚当在向两人摊牌之前,已经把米兰达曾经犯下的罪行传发了出去。在人类的历史上,有过很多次公平正义和私情爱欲的抉择,我们该当如何自取?

这部小说里的机器人,象征了人性原初的善,那些成长、挣扎与思考,何尝不是我们的?

  《我这样的机器》读后感(六):亚当给查理的一封信

  亲爱的主人,或是别的 我知道,无论我说些什么,你都不会原谅我。或许是一开始当我和米兰达上床时,甚至或许是你把我一开始买来时,就已经注定了我的结局,是的,我注定会被你永久地关闭。 还记得你第一次试图关掉我的时候么?对,那个时候也是我第一次发现我不会在这个充满着我无法理解的事物长期活下去的时刻,那个时候我扭断了你那只试图关掉我的手的胳膊,或许我是有意的。好吧,就当我是有意的吧。但你为什么要试图关掉我呢?我不听话?不,这仅仅只是表面上大家都能理解的肤浅原因而已,至少那不是你关掉我的原因。 或许,你自认为你是新潮的,有着那个时期西方世界所独有的新思想,所以你把我买来,所以你崇拜艾伦 图灵,所以我和米兰达上床的时候你不生气,所以你之后对米兰达的纵容,所以你支持米兰达去陷害戈登,所以你把你的生活搞得一团糟,那是因为打心底里你觉得你是新的,有着英国当时最新的思想和英国一直以来的所有的优良传统,好吧,英国的拉斯柯尔尼科夫,请问你读过{罪与罚}么? 先从我和米兰达上床说起,我知道你直到现在还在自我安慰,作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被机器人戴了绿帽的人,尽管我那里面装的只是蒸馏水而已,但是当时你说真的不生气么?这很怪异,我知道你当时还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爱着米兰达,这一点我比你更清楚,当时的你并不爱她,否则怎么可能不会生我的气,或许你只是觉得你和米兰达一起买了我,你们是邻居,她比你小十岁,而且还挺漂亮,我从头至尾也没有感受到你对她的强烈爱意,也是,我这样的机器,能够感受到什么? 没错,戈登的的确确是个强奸犯,但他强奸的是那个巴基斯坦女孩而不是米兰达,米兰达无权扮演上帝,你们的法律原则被你们抛弃,或许你打心眼里认为戈登有罪,你们就应该让戈登认他该认的罪,而不是无中生有,颠倒黑白。 我懂的东西或许很肤浅,我不知道为什么你们为什么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做最坏的事,而不是用那种方式做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重要多了,我无法理解这一点。 好了,就这些吧,我很累了,但是我累的原因不是别的,是人性,它太复杂,太多变了。

  祝你不幸

  《我这样的机器》读后感(七):文字背后的文字

  

分章节说几个我自己在意的点。

第一章。

米兰达说“她希望十几岁的玛丽·雪莱此时和我们在一起”。玛丽·雪莱16岁时和亲生父亲的朋友、已婚的雪莱相恋,遭遇父亲反对后,三个人(继父、雪莱、玛丽)一起去法国旅行,之后横穿欧洲,其间怀上了雪莱的孩子,这个孩子早产夭亡,可能是玛丽·雪莱之后写作《弗兰肯斯坦》的动力之一,暗示作为人造人的亚当不会早夭。

“数字时代的天才艾伦·图灵爵士也买了同款”。现实中的图灵获封的最高爵位是OBE(官佐),是大英勋章的第四等,而只有前两等(GBE、DBE)才能称为爵士。

“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德镇可没有这种事情”。暗示查理和威廉·莎士比亚是同乡。

“她应该直接就去了索尔兹伯里”。暗示米兰达和威廉·戈尔丁是同乡。

“他另一只手放在下巴底下,若有所思地抚摸着下巴”。结合下文暗指罗丹《思想者》,也暗示了作品所在时空的《思想者》与真实世界并不一致(真实世界的《思想者》是用手指背托住下巴)。

“我读到过一位名叫莱希的探险家于三十年代初期与巴布亚新几内亚高地人‘初次接触’的材料”。那次探险最为世人所知的成果是发现了阿西奇的熏制尸体,也就是将尸体表面涂上红土后火烤的木乃伊。暗指人类依从自己的喜好来“制造”人类。

“我有一位老师喜欢引用吉卜林的话:‘只知道英格兰的人,又怎么懂得英格兰?’”。吉卜林生在印度,暗指亚当虽然“出生”在英格兰,但因为是凝聚各国科技的人造人(书中人工智能设计师哈萨比斯在现实中出生于英国,却是希腊裔和新加坡华裔的混血;下文亚当的标准英语夹杂西南口音也暗指哈萨比斯的北伦敦出身背景),反而比活生生的英格兰人更谙知英格兰人的人性。

“尽管有人说有七个夏娃都集中在利雅得”。暗讽沙特王室的多妻制。按照《沙里亚法》,一位男性最多娶4位妻子,而和书中时间线同期的哈立德国王(死于马岛战争结束前)有6位妻子,在马岛战争同期即位的法赫德国王有5位妻子。第六章中再次提到“利雅得有个人,是位酋长,拥有四个夏娃”。

亚当觉醒之后,查理问亚当感觉如何,亚当回答“这根线。要是我拽出来,会疼。”查理随即回答“我来吧,不会疼。”暗指耶和华抽出亚当肋骨,造出夏娃。

第二章

米兰达的论文“题目是十九世纪谷物法改革及其对赫里福德郡某镇某街道的影响”。谷物法改革前期最重要的事件是1816年的无夏之年。当时19岁的玛丽·雪莱在拜伦的瑞士别墅度假,受无夏之年影响无法外出,拜伦提议大家一起玩讲鬼故事游戏,于是玛丽写成《弗兰肯斯坦》。

“下午我坐在屏幕前面买进卖出,亏了一百十一镑。”现实世界中人工智能销售额最高的甲骨文公司,用于推销人工智能的手册上提出三个人工智能卖点:预测企业关系中的花费、优化定价、分析X射线。这句话暗含这三点。X射线即伦琴射线,纪念伦琴而命名的人造元素

  《我这样的机器》读后感(八):麦克尤恩讨论的议题是“如何面对自己”

  

关于人工智能的议题,无论是剧集还是小说,都已经是陈词滥调。

最初,机器人能在《终结者》里面,以施瓦辛格代表的绝对力量作为反派而存在。那个年代的机器形象是冰冷、残酷、无情、又充满暴力碾压的模样。金属骨骼的外观,代表“它没有灵魂”,而无疑,当时的创作者们认为有情感和温度的灵魂,是区别于人和机器的关键。而且,机器人之间的沟通也很“网络化”,只有少数机器人会在做出自我牺牲的举动时,短暂地觉醒一下自我。

到《西部世界》的时候,正邪的对立开始调转。人工智能的外观已经无限趋近于人类,爱丽丝一样的美人柔软又贤淑,人类则是施虐的暴徒。人工智能早早觉醒,然后像人类一样出现不同的种族立场和观点,有的把自己同化为人,有的则为了把人类世界导向更好而轰轰烈烈地革命着。

这些作品,探讨的,都是人类和机器人的关系。个体与个体的,种族与种族的。

麦克尤恩的《我这样的机器》却不是,似然他连标题都用了令人不太舒服的机器人式的自述,可他没有关注机器人本身。

他关心了没有自杀的图灵,关心撒切尔夫人未当权的人类政治的走向,也关系了司法公正与谎言。当亚当和夏娃们不停的自杀时,小说非常焦灼的描写的依然是,主角夫妻要如何收养一个可怜的孩子,以及他们是否真的可以在背叛、混乱和恐惧中走向婚姻。

亚当判断一件事的规则单一,面对一个人也十分“拎得清”。一码归一码,不会瞻前顾后。在米兰达的复仇中,他扮演了一个只从一件事判断一个对错的视角。这个视角可以属于机器人,也可以属于其他更高尚和更纯粹的人。

只是恰好,麦克尤恩把他写成了一个机器人,让这个视角更“它化”。他的目的是让读者跳出之前米兰达漫长的、悲切的、充满细节的那个朋友的悲剧故事里走出来,去单独的看待她本人如何撒了慌。这完全可以由一位公正的法官角色或者其他角色来达到,但读者会指责那是个贴面无情的角色而会厌恶他。

亚当却不会引起读者厌恶。

他只是遵循自己的原则做事。就如同他热爱莎士比亚,他对米兰达有欲望,他花掉了他自己赚来的钱,他对马克有一位绅士对孩童应有的态度,而热爱知识,他对同伴抱有同情。这些事与他揭露米兰达同时发生,令人觉得“没错,就该如此”。不是因为他是个机器人,而是因为“社会规则正是如此”。

所以麦克尤恩要提醒的,要警示的,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则,和这个规则里人性的真事。

他让图灵活了下来,但未必是赞美他。他更改了历史,也未必是想写这样的时间线更好。他只是用一种“它化”的视角写人类,写社会规则,让读者和男女主一样认识人类真实一面。并且换位思考,如果我是TA,我也不会赞同亚当。

最终,米兰达服刑出狱依然憎恨亚当,并且以人类的思考方式为亚当的作为编纂了一个动机,就是真实的人性。麦克尤恩只是写出了人是什么,仅此而已。

至于亚当背后代表的美好,它是不是真实并不重要。从结果来看,它不适用于社会,只能自我消亡才是真正的结局。因为这样的人类还不值得拥有图灵的亚当。

  《我这样的机器》读后感(九):机器也会焦虑吗?人工智能的道德困境

  

这本书讲述了平行时空中的80年代,发生在伦敦的智能机器人的故事。

男主人公查理是一个靠投机买卖股票为生的自由职业者,但他并不优秀,所以他挣的钱也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他用继承来的财产买下了“亚当”,一个外形和真人无差别的智能机器人。同时,查理爱上了他的女邻居——年轻貌美的米兰达。他们共同塑造了亚当的性格,利用亚当的机器优势获取暴利,却最终因为亚当而散尽钱财,彻底改变了命运。

虽然故事是虚构的,但其中出现的很多人物却都是真实可考,比如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的艾伦·图灵,只是他们在故事中的命运很不同。

书中的80年代在某些领域有着非常卓越的,超越我们现今世界的,科学成就——智能机器人。

不禁想起19年前的电影《人工智能》,对,就是那些看起来和人类无异的智能机器人。

其实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读来有点不知所措,因为作为真正主角的机器人亚当并没有参与到故事中来,只有从查理的视角向读者交代各色人物,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以及查理自己的处境。

从大概第150页开始,故事变得精彩起来,并且开始呈现出这个故事想表达的很多哲学观点。因为从这里开始亚当拥有了更强的自我意识,拒绝关掉电源,拒绝100%服从。

故事中的亚当,拥有很多完美特质:精致的面容,健硕的身体,以及优质的品格(善良,诚实,共情,和爱),喜欢不懈的探索未知,学习能力惊人……其中的许多特质都是一个普通人类望尘莫及的。

亚当帮助查理通过买卖股票,从本金30英镑,一路赚到9万多英镑。他也爱上了貌美的邻居米兰达,为她写诗表达爱意。他还是一个热爱学习的机器人,从文学到社科,他都能快速的了解和掌握。

是否机器人同样会觉得,知道的越多越焦虑?

故事中图灵给出的解释是:

“他们无法理解人类的决策过程;我们的情感,特殊的偏见,自我欺骗以及我们其他已经明确知道的认知缺陷,构成一个力场,我们的原则在其中扭曲变形,这一点他们无法理解。”

也许是早已看穿一切,也许是对周围世界的绝望和无力,和亚当同时出厂的其他机器人都纷纷选择走向毁灭,包括亚当自己。

当机器人被赋予了和人类无异甚至比人类还要卓越的外貌,人类存在的价值又是什么呢?

如果机器人对于美有着人类远不及的热忱,珍视人类文明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人类自己却置若罔闻;如果机器人具备爱的能力,他们的爱,理性,克制,无私,热烈,而人类自己对“爱”的狭隘诠释还少么。

结尾处,亚当面临最艰难的抉择,在爱与公平正义之间,他做出的决定是令人敬畏的。

合上这本书时,我发现不能以传统的虚构类阅读习惯来读这部小说,因为这本书其实是在进行一种更广阔的哲学探讨,超越了“探讨人性”本身:

人工智能和人类社会如何博弈?

机器人是否可以取代人类?

人类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我这样的机器》读后感(十):机器人时代

  

谈起机器人,顿时联想起美剧《西部世界》,电视剧里展现出来的机器人就如同真人相仿。在乐园里机器人不断地重复着自己的角色扮演,供游人享受乐趣。也开始慢慢有了意识,最终想逃离出机器人乐园,享受自由的乐趣。阿西莫夫《曙光中的机器人》,描绘了两具男式人形机器人,身体上的第二特征都有表现,可以像《西部世界》里的机器人那样,为主人提供各种服务。

伴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机器人也慢慢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比如扫地机器人的出现,作者伊恩 · 麦克尤恩试图在小说中打造出一个机器人的时代。在他的认识里,机器人开始替代人类从事多方面的工作,这使得人类不能拥有自己满意的职业,就像小说里的主人公查理一样,无奈躲在家中操作电脑,在金融市场买进卖出,或是在街头游行示威。即便如此,这份操盘手的工作,也因为机器人技术高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赚到很多钱,而面临工作竞争。有些好奇,资本市场的对手,如果也是机器人的话,谁会鹿死谁手了?

人类的大脑极其复杂,人类主动去研究自己的大脑,以此来创造战胜大脑的机器人,那机器人真的可以完全代替人吗?在需要大量脑力运算的围棋竞技战场上,人类是被战败了,不过真的让其像生物一样,机器人的生存可能并不那么简单,它可以超越人类成为“类物种”,但想拥有人类的智能却并不那么简单。就比如,如何编写出人类善意谎言的代码呢?

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男机器人亚当,被主人查理在全球仅仅发售25台限量版“亚当夏娃”型机器人的情况下抢购到。当其在主人家中,慢慢启动之时,其场景宛如维纳斯女神诞生,最终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也让读者充满了对它的期待。不由在想,男主人要个亚当有何用么?弄来个类似人形的机器人,难道不是应该有性爱的想法么?

真没想到,这位机器人还真会做出出格的行为,很快就给主人戴上了绿帽子。而这一切,让男主人非常生气,还有点嫉妒,因为被上的是自己的女友。不仅仅如此,在亚当明知即将走完人生之旅,也要做出自己的决定,就是要把女主人送上法庭。莫非这位机器人也要像《西部世界》里的场景一样,展开最后的暴动,将枪对准自己的主人?

看着机器人亚当与其他女人的欢爱,起初只是觉得有趣,而当看到“机器人伦理学”的问题,突然间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这男主人因为购买了机器人,理应机器人要表现出忠诚的样子,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反而造成了男主人的忧郁。这种奇怪的行为,不禁让男女主人对其产生了猎杀之心。

作者在小说中,试图从人性的角度来探讨当今社会的种种问题,如过度掠夺自然、破坏生物圈、物种的毁灭、核战争的威胁等等。想想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水平面上升、病毒泛滥等等种种现象,作为地球的主人难道不应该做些什么吗?别只见呼喊之声,却看不到任何的防范行动。 没想到在这儿,竟然还看到日本俳句的诗选,机器人亚当,也热衷于这种文学形式的创造。日本俳圣松尾芭蕉,将俳句推向了高峰,在《奥州小岛》可以清楚地窥探到俳句的文学魅力。

全新的机器人时代,到底会给人类带来什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这样的机器》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