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只狐狸看月亮》是一本由李田田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有只狐狸看月亮》读后感(一):看月亮爬上来
看到书封的名字已经吸引我的眼球了,《有只狐狸看月亮》说简单也不简单,如果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揣摩,会发现自己把很多问题想得太过复杂,当下的生活状态下虽忙碌,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可以化繁为简的过活,静下来心来等一朵花开的时间,等待的过程里有寂寞也会有担忧,当然我们还会有惊喜的发现,为此欢呼雀跃的热情洋溢,这就是我们每个孩童阶段都有过的遐想。
可能我们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有孤单,一个人自由自在也好,被束缚的也罢,我们总是容易将思想聚焦在遇到的每一个人为起因,从个人的记录中叙述着现实里的大人们的真实生活写照,喜欢作者的孩子气,奇思妙想将沉闷的画面刻画的生动活泼又逼真,仿佛走进了童话世界里,自己也是那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乖乖,时而安静地观察生活里的每一处,仿佛沉浸在云起时的潮起潮落,漂浮不定地心随风飘荡,夜晚时看月亮是如何爬上来的,被月光铺满的房间,可以手影小猫咪,小兔子……
在夜晚时分,会自然而然地卸下包袱,白天还是纷繁的社会中负重前行,也许是努力学习中,也许是奋力拼搏,甚至遭遇失去的亲人或者背叛的爱情,只有在夜晚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人间回归于个人。
感性的认知将所有的悲伤的故事化为灰烬,本书融合了湘西特有的乡土气息,处处体现了作者对生活以及生命的准则,对于生活中的真善美是需要一双慧眼和真诚以待的心给予足够的关注的才能够发现它们,有自己独特的见地和理解,用年轻的心态富有生命力的诠释了对生活的期许和渴望。
书中穿插的小诗拟人化,巧妙地将平淡无奇的生活画面刻画的生动活泼又有趣,实景图也真实的展现了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和留守儿童和老人当下的生活状态,希望能够唤起人们这种社会问题的关注。
童话式的写作手法让读者瞬间融入其中的角色,仿佛身在其中,有森林、有阿婆、有可爱的动物,仿佛头顶漂浮着小云朵,仰望天空之城,满满的爱和希望,如此这般清新自然。
《有只狐狸看月亮》读后感(二):嘘,这里有快乐的秘密
回顾幼时,家境窘迫,父母无法满足孩子对玩具的渴望,则会将一本本故事童话书塞我们手里,字里行间中透出的天马行空的画面,以及奇思妙想里各种玩具变成小伙伴一同玩耍的场景,每每让人沉醉其中,我还记得自言自语的快乐,却忘记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与这些小伙伴玩耍,我套上了厚厚的伪装与坚硬的壳,行走在成人的世界中披荆斩棘,是谁说,小孩子长大以后,就不再需要童话?失去做梦的权利?
是不是大家都忘记了?在尔虞我诈里习惯了,这些让人陌生的市侩的脸庞背后,我们原来都曾经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我们的快乐曾经如此纯真,一块糖果,一本书,就能让我们开心一整天,也许有人说,孩子的世界里,不能有不美好和伤痛,这是成人必须背负的疼痛。其实不然,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世界上还有一些孩子,却早早领略到了生活的痛苦与不幸。
那是一群山里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或出门打工,或遭遇不幸,只留下他们与家里老人相依为命,命运和生活给予了他们不幸,却也给了他们天生的快乐。他们在田野山林中奔跑,与小动物为伍,捕捉大自然的惊喜,享受天性的自由,这些世俗中的离别与伤痛,让他们早已“习惯”。
是的,孩子们有自己的“疗愈方式”。《一个快乐的孩子》,他的快乐就是日常的捣蛋恶作剧,也许,父母去而复返的“小小离别”,曾让他的快乐消失了一阵,这让他有一次害羞,似乎与众不同起来,但很快,他又可以和小伙伴们玩耍,回归“正常”的生活里,快乐又出现在他的脸上。在《去月亮度假》中,孩子们围着老师嚷嚷着要一同去月亮玩,丝毫不怀疑这是真是假的快乐,这不就是最简单的快乐魔法吗?还有《今夜我想到一百个故事》,那些精灵王国的事迹,仙女棒和小飞侠的冒险,大人们不理解,它们是仙女老师与小小人儿的快乐秘密。
孩子们会自动将伤痛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母亲的逝去或离别,在作者笔下就当是被风刮走了,父亲的离世,也可以魔幻地再临人间,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不可能。
感谢作者写了它,让我们可以与孩子一同重返童年时那个久违了的童话秘密基地,所有的伤痛都可以在这里获得治愈。
今夜,又会有多少个故事等着我们呢?
《有只狐狸看月亮》读后感(三):大人们看不到孩子的世界,即使他们也曾经是孩子
孩子是很有灵性的,在很多时候能够感知到一些大人们感知不到的东西,能天马行空的想象出很多东西,也很容易将现实与想象混合成一个新的东西。
对于死亡,大人们知道人死了就一切不复存在,但是孩子们却不一样,他们对死亡有着独特的感知。
曾经看过一本绘本叫《大海遇见天空》,一个小男孩对于逝去爷爷的想念,他的想念走进了梦里,在梦里他和逝去的爷爷有了一番奇妙的旅程及交流。
李田田的《有只狐狸看月亮》也是以一个孩子与已故亲人、朋友交流这一独特的视角展开的。这样的视角一般都会以一些事物作为载体,将孩子的情感、心理以及行为合理的呈现出来。
《大海遇见天空》 以船、海水以及天空、鲸鱼等等作为载体,将小男孩的梦境完美呈现,而《有只狐狸看月亮》则以森林、动物等等为载体,将留守儿童的孤寂、思念以及梦想一一呈现。
李田田是来自湘西大山深处的一个乡村女教师,被学生们亲切的唤作“仙女教师”,自15岁就开始写诗,用文字慰藉心灵,渴望跳出世俗的圈子。
湘西是个有着神秘色彩的地方,也是个浪漫的地方,最具湘西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是地方风物传说与风俗传说。湘西的山水向来是文人墨客竞相追逐的,近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许多作品都以湘西为背景。
《有只狐狸看月亮》正是以湘西的风俗人情为底色,加以想象与加工,诗文并举,将梦境与现实结合,想象与期望糅合,美丽又伤感。
可能有人觉得这只是一本童书。确实,单从内容上看更像是适合孩子们去阅读的一本童书,但是这也同样是一本值得成人阅读的文学作品。
这本书以桃溪村森林就快灭亡为明线,桃溪村最后的一家人为了拯救桃溪村、拯救最后一片森林做出种种努力,最终的结局如何,其实书本中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因为现实这就是没有答案的。
资源开发,森林减少,雾霾严重,这是全世界、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作者只是以桃溪村作为一个呈现的窗口,让所有关注到、没关注到生态问题的人都能正视这个问题。
书中每一个形象都有着现实中的隐喻,无论是长了长长胡子的奶奶、还是被花斑蛇吞吃的爷爷、亦或是那些说他们是拐卖孩子的乞丐的大人们。
最后一片森林其实隐喻的是人们内心最后的那一片净土,花斑蛇代表的是人们内心的欲望,如果人们的欲望越来越大,那么终将被自己的欲望吞噬。
当然,孩子才是本书最重要的主角。所以,全书都以孩子的视角、孩子的口吻、孩子的想象,寻找的也是孩子,因为孩子是全社会的希望,只有孩子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未来的生态环境才能变好。所以,书中很多的地方都重复着,只有孩子愿意来到森林才能拯救这片森林,拯救树叶,而且在森林只有最后一片摇摇欲坠的树叶时,奶奶用魔法取了小主人的一点点心送给树叶,才能让它暂时不零落,并且可以保持一段时间。
作者的文字还有些稚嫩,却也显露出纯真的一面,符合本书的气质,简单、美好、不世俗。
在大人们的眼中,只有工作、金钱,他们再也没有时间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儿时那些快乐的事情,即使偶尔想到,也很快就会被手中做不完的工作给挤走。
大人们再也低不了头,看不到孩子的世界,即使他们也曾经是孩子。
《有只狐狸看月亮》读后感(四):李田田的诗与大山
人,活着,不仅仅只是为了活着。许巍的个也有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李田田,就是一个拥有梦想、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与大山的姑娘,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性情淳朴诗意,教学独特,常常被学生唤作“仙女老师”。自15岁时就开始写诗,用文字文集心灵,渴望跳出世俗的圈子。她的作品语言清丽,就像高山流水,透露着大自然的气息,是一个把生活与梦想都溶入到诗的女子。
《有只狐狸看月亮》,全书共收集了李田田所创作的童话,小说和是个,一共为六十九篇。李田田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土家小寨子里,全村都居住在吊脚路上。小寨子里面闭塞,交通不便,思想落后,只剩下留守的儿童与老人。因为作者在大山中长大,对于大山、溪流、野花等这些自然之物都是由心的热爱,热爱着大山,热爱着山坳里的暖阳,热爱着野花,热爱着生活在小寨子里面的老人与孩子……
·太阳下,我们都是孩子
兔子班主任的故事。在一夜的暴风雨,将三年级的孩子都变成了木偶人。班主任小甜老师是一只十分渴望做人类小女孩的兔子,还自身带有魔法。雪松爷爷与兔子妈妈满足了她的愿望,他成功成为了花溪小学的三年级的班主任。小甜老师与班里的孩子相处得非常融洽,常长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在花坛里面种萝卜,夜里去看星星月亮,小手微风吹拂,聆听青蛙歌唱,在操场上玩丢手绢的游戏……
小甜老师认为小孩子不需要那么多时间写作业,小孩子应该享受大自然。作者通过小甜老师这个角色,将自己崇尚自然教育的里面表露出来。从这个童话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甜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独特,不像平时的老师不是让孩子写作业就是背诵的,这种与孩子们一起做朋友,一起成长,一起欢乐的友谊更让孩子们喜欢与乐于接受,对于教学更加有益。
·上学的孩子
孩子,你可以走慢点
看看天上的云
默默路边的草
把树叶当做翅膀
孩子,你可以停一下
把沉重的书包
高高的挂在枝Y上
躺在树下梦到小王子
这是书中的一首小诗,关于孩子,关于成长。上学,不一定要步履匆匆,有时候,停下来看看路上的风景,你会发现,原来今天的云这么雪白与轻盈,路边的小草静进的向你点头,只有你注意了,才会发现,原来路边的小草也会这么青翠,露水在叶子上慢慢滑落。停下来,暂时把沉重的书包高挂枝丫,远离你,在树下偷偷做着美梦……
其实,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向前奔跑时,都别忘了,停一停脚步,观赏一下路上或者周围的景色。不需要去马尔代夫,不需要去黄金海岸,或许就是山涧里面的一处清流,一样能够洗涤心灵。
“新熊娘嘎婆”、“我希望全世界的孩子来跟我做朋友”与“被遗忘的树妖”等故事,作者将
关于湘西的风俗与古老的传言,都写进了故事里。用孩童般明亮清澈的视角,故事与诗,让更多人去了解李田田生长的大山,那个吊脚楼的小寨子,关注那些留守在寨子里的老人与孩子,关注那片自然……
《有只狐狸看月亮》读后感(五):觉得生活艰难时,来看看这群孩子吧
很小的时候,我家住在农场。家里养了一群山羊,爸爸把其中一只小羊羔,送给我做玩伴。这样,当爸爸妈妈出门劳作、姐姐去上学时,这只小羊羔就可以陪着我。
它真的很小很小。我记得:我走哪都带着它,喂它吃草、喝水,跟它说话,它吃饱了的时候,肚子会向两边撑起,圆鼓鼓的身子下,四只细长的小蹄子颤颤巍巍,我总怕它摔跤,也担心它走不动路,就把它抱在怀里走。村里的人每每看到,都会发笑。
后来它终于长大,我再也抱不动,等我上学的时候,爸爸就把它卖去换钱了。如今人近中年的我,再拐回头去看当年那只小羊和那个小女孩时 ,我总是有些疑惑,它被卖掉的时候,我到底哭了没有?
人生总是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离别。
孩子眼中的离别都是什么样呢?像我,会刻意地去忘记,假装从来没有拥有过,也就不再伤心。
还有一群孩子,他们在面对离别时也不哭,因为他们坚信,那些离开的,不管是人还是别的什么,还会回到人间,变成花朵、草木、蝴蝶,甚至会转世为人。多美好的想象!
他们是湘西的一群留守儿童,是90后乡村女教师李田田笔下的自然之子。拿到李田田写的这本《有只狐狸看月亮》时,我先是被她的长辫子和花裙子吸引住了,她手扶门框,歪着头看向门外。
她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乡村留守儿童对亲人的思念,看到了单亲家庭孩子对人间温情的渴盼,看到了每个灵动的生命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生长时所迸发出的蓬勃之气,也看到了人类在和自然的拔河比赛中引发的一系列生态问题。
这本书,包含了2篇小说、5则童话、60多首原创诗歌,还有30多张湘西风土人情的摄影图片,是一本多体裁的合集,图文并茂,文字清新简单,比较适合做亲子阅读。
李田田书里描写的那些场景犹如仙境一般,我11岁的女儿看完书后,对湘西美景憧憬无比,一心想去实地看看。
而我读完了这本书,除了被李田田带着灵气的文字深深吸引外,也读到了不一样的忧伤。书里看似简单、带着童稚感的童话故事,其实写满了作者对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担忧,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个来自湘西大山的姑娘,把自己对乡土的依恋,化作字里行间那郁郁的乡愁。她写《孤独的寨子》:
自从许多人离开寨子
春天就变得空大
漫山野花没有人看
小鸭子的水塘安安静静
一只野白鹤休息
扛柴的爷爷也不会在意
通往山上的泥路上
只有茅草横行霸道
那些吊脚楼,很多不冒烟
只剩下骨头
我记得我考上大学时,农场已经逐渐冷清,很多父母不想让孩子像自己那样一辈子种地,就费尽力气把孩子送进城。
从此这些孩子就像候鸟一般飞来飞去,偌大的村庄,只有寒暑假、过年过节时才看得到他们的身影。其余时间,他们穿梭在各个城市的角落,如我一般,努力在城市里建筑起自己的小窝。
等站稳了脚,就把父母接到城里,农场那个家,也就只剩下了一架骨骼。当我们离开那个从小长大的家时,其实也像是告别了前半生。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我们总是不断面对着离别。告别父母亲人、告别童稚、告别青春、中年、老年……最终走向生命的尽头,就像落叶一样,时间到了,该落的就会落了。
可大自然的神奇在于,花草、树叶,它们今年落了,明年还会来,周而往复,生生不息。信仰自然之力的李田田,希望她教的孩子们也能在自然的怀抱里自由生长,快乐奔跑。
他们被迫习惯和亲人分别,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被疗愈,他们在田野山林里嬉戏,和小动物做朋友,他们明亮的眼睛随时都能在大自然中发现惊喜,他们蹲在门口,与万物一起就餐。
我们这些成年人,有多久没有像个孩子一样在太阳底下奔跑嬉笑了?孩子的纯真,需要被呵护,不再纯真的成年人,更需要被唤醒童趣回归本真,坦然面对每一场离别。
所以,觉得生活艰难的时候,来看看这本书里的孩子们吧,也许能唤醒你的生命活力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