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月亮的猪》是一本由宋小君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看月亮的猪》读后感(一):原来都是爱情故事
这本书里写的都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中国故事,不过写得和传说并不一样。这里有《西游记》,有《白蛇传》,有《梁祝》,有《张生煮海》,有《虞美人》,有《昭君怨》,有《孟姜女》,有《盘丝洞》……
为什么要改写中国传统故事?其实里面的逻辑都很难经受住推敲,放到现代社会都很难成立。是古人愚昧?单纯?其实都未必,是经历了岁月的流传,让那些故事简单化戏剧化了。生活中未必真的是这样。
其实古人未必比我们笨,他们有他们的计算,历史当时非常复杂,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简化了的历史,感觉很清晰明确,其实纷乱复杂,古人的选择都有古人的道理,换成我们未必就比古人高明。
第一篇写的是西游记里面的石猴出世,里面多了一个女主角叫做‘水花’,这样一下子让这个故事变得柔美了很多。
最喜欢的还是“爱看月亮的猪”,这猪写的是早就和嫦娥认识,仰慕嫦娥的美貌,嫦娥还有恩于他,于是他努力立功,荡平南禅部洲,成为天蓬元帅,可是嫦娥心中只有后羿。广寒宫中吴刚也有自己的故事,吴刚去修仙,可是回来却发现妻子和孙伯陵勾搭成奸,生下了三个孩子,于是一怒之下杀了孙伯陵,结果孙伯陵也有来头,是炎帝的儿子,于是把吴刚发配到广寒宫,去砍树,砍一斧,月桂树就自己愈合,吴刚就劳作不止。
玉帝带着卷帘大将来到广寒宫,想要调戏嫦娥,卷帘告诉了天蓬,和吴刚三个人教训了玉帝,闯下大祸,于是卷帘被贬流沙河,天蓬被投入猪胎,吴刚不得离开广寒宫。后面的故事就都知道了,唐僧取经收下了天蓬和卷帘,起名猪悟能和沙悟净。一同前往西天,回来以后他们还在谈论广寒宫的故事。
作者宋小君的改写,添加了很多情节,让原来的故事更丰富更生动,也变得更有趣,故事也变得更合理了。
传统文化是一笔无穷无尽的宝藏,后人不断的挖掘,不断的传承,不断地修改,只要写得好,我们都可以接受。
《爱看月亮的猪》读后感(二):故事里的事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片尾曲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爱看月亮的猪》这本书就是这样,作者说了一些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背后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了。
看书的名字,以为会是一本很浪漫的、很有情怀、有寓意的书,以为这个“猪”代表了一个什么特殊的含义,看完第一篇就发现了,原来这个猪,是指猪八戒,那个曾经的天蓬元帅。
现在好像关于名著或者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的解说太多太多了,毕竟“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故事的理解自然不同,这个无可厚非。
作者宋小君,是作家、编剧、诗人,简介好像有点短,但是也不妨碍他把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写的柔肠百转。说实话,第一次看到书里面的内容,我以为作者是一个温柔的姑娘,所以才能写出这么美的文字,刻画出这么凄美的故事,没想到网上搜了一下,宋小君居然是一个汉子,真正的铁汉柔情了。
最喜欢里面两个故事,一个是孙悟空,一个猪八戒。小时候看《西游记》好像只看了个热闹,喜欢孙悟空打妖怪的时候威风凛凛的样子,也看不惯唐僧的絮絮叨叨、人妖不分、忠奸不辨,猪八戒好像只是特别的好吃懒做,偶尔还在唐僧旁边煽风点火,赶走孙悟空。沙僧的存在感就更低了。没想到在这本书里面,他们都变成了有情有义的男子汉,为了爱人、为了兄弟,可以和封建礼教做斗争。尤其是孙悟空,原来被人津津乐道的“三打白骨精”,居然是这个样子,让人觉得季可悲,又可叹,唉!
宋小君不愧为诗人,书里面的每一句话都那么美,故事却又那么的凄美。很早之前就厌倦了看偶像剧里面男男女女的情情爱爱,都是一个套路,而是发现有时候跨越物种、跨越生死的爱情好像更美,容易让人心碎,就像白蛇传,像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喜欢书里面这句话:每个人都有个叫回忆的紧箍咒。为什么回忆杀都那么感人呢?可能是因为我们都回不去了吧!
书里面的文字除了美,还挺搞笑的,不是为了美而去堆砌一些华丽的词语,最后谁也看不懂。最搞笑的是孙悟空教训哪吒“……当初你好歹也闹海捉弄过龙三太子藕霸……”看到“藕霸”这个词,我真的笑喷了,哪吒是莲藕化身,原来也属于一个小霸王,说是“藕霸”没毛病!
总之,这是一本不错的书,戏说也好,改编也罢,有趣又有情怀就非常好了。
《爱看月亮的猪》读后感(三):你去四海乾坤问一问,我是历代驰名第一妖
在我年纪更轻的时候,我心很野,血很热,我停不下来,我总想着上路,有车就坐车,有马就骑马,有风就乘风,我想要去每一条河流上游撒尿,去时间的尽头留下记号,我想要所有见过我的人,说我混蛋,说我不羁,说这个混小子让人忘不了。
我怀揣着许多爱,想要更多爱,也想给更多爱。
我写诗,我歌唱,我身上的枪浸了酒,我随身带着情话和玫瑰,挺着胸膛邀请伤口,时刻准备着爱上与被爱上。
我想要遇见那些让我醉生梦死的美好女子,给我一身再也好不了的伤,毁我前程,误我终身,成为我灵魂上的紧箍,给我期待未来的理由,给我怀念过去的借口,给我只属于年轻人的爱,热的,烫的,莫名其妙的,毫无来由的。
我想对爱上我的姑娘说,你先爱为敬了,我也不会仗爱欺人,人生这么短,给你一辈子我也不亏。
我骑驴入剑门,我坐车过隧道,我坐着飞机穿过云层,我乘船经过礁石、浪潮和岛屿,我在路上,我热切地期待着。
生活没有亏待我。
我见识过许多地方的风景,吹过不同味道的夜风,在无数个港口迎接黎明,把鞋印踩在好像永无尽头的柏油路上。醉酒鞭名马,情多情美人,我辜负过姑娘,也被姑娘辜负过。
这一切,我都没敢忘。
我记着,藏在心里,变成泉眼,一想起来,就水流激射,那是我所有勇气和温柔的源头。
我体验到了爱情最好的样子,被爱情激荡着心里的滚烫,也被爱情折磨着身体和灵魂。
我变好,我变坏,但我长大了。
爱,让我自由。
我想给逝去的爱情写信,跟她道个歉,道个谢。
对不起,原谅我当时的幼稚,不解风情,不明白你眼神里为什么总藏着不安全感。
对不起,原谅我当初许给你的城池最终没能建成。
谢谢你,愿意和我一起,探索对方的身心,对抗生活里的坏人坏事,下雨天陪我淋雨,愿意和我吃路边摊,睡小旅馆,夜里占领我双人床的另外一边,和我一起勾画着人生的另外一种样子。
谢谢你,愿意豪气纵横地为我挥霍你的青春,让我千万不要客气,尽情享用你的美好的灵魂。
爱让我满怀期待,让我不害怕,让我心里有了光。
四海乾坤,万代千秋,我活着,我爱着。
我妖气横行,我还在路上。
《爱看月亮的猪》读后感(四):谁料温柔空了长生殿
什么是爱情呢?
小君笔下的那些男主角们,基本形象都是痞痞的小流氓。他们调戏姑娘,想跟姑娘睡觉等等,这些戏码,正好对上了爱情理论所讲的:亲密。
在如今这浮躁的世上,男人哄一个姑娘,会舍得花费万吨的力气来讲大堆的情话。情话听多了,姑娘们自然也分不清,到底哪句真哪句假。
只有一句:我想和你睡。
就是真的了。
其实反观过来,女人也一样。
你看,在书中《鱼跃龙门》所写的:
吃完饭,小樱央求父母:“晚上让驴驴跟我一起睡吧。”
母亲瞪了小樱一眼:“你都多大了?”
小樱说:“你自己一个人睡,我不放心,我来陪你睡。”
没有比直接表达自己的原欲,来得更好了。
情话听得太多,那便成了鬼话。
爱,还是得做出来。
天蓬为了嫦娥打架,陈生为了丝丝不要命,悟空为了浪花束手就擒……
一切都是玩命爱,直中爱情当中的:利他。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那段久远的初恋故事。
记得那会,我还不认识几个菩萨,就学着人去庙里抱菩萨大腿,求着说让他金榜题名,此生运气都可给他,自己日后受苦甚至短命都可以。
人生能爱上几个人呢?
有人说:这人,第一个爱的,是爱别人,日后的都是爱自己。
我想也是,痴了迷了的,此生也就只能为一人去。
日后,我们都像个正常人一样,继续活着,只有自己清楚,心空了什么。
《爱看月亮的猪》这书,只能偷偷一个人躲着看,因为揪心,容易落泪。
书里写的哪里是什么浪漫爱情故事啊。
你愿终老不羡仙,
谁料温柔空了长生殿。
《爱看月亮的猪》读后感(五):新意已足,本质未到
有人评价宋小君的书,不读宋小君,就不懂如何痛快去爱。“宋小君的故事有股魔性,读完后,总让人有想干点什么的冲动。”这句话说的很大,也很空。到底有什么样的魔性?到底想做什么样的事?
中国传统故事里有关于爱情的故事很多,有关于神话的传说也很丰富。大到混沌时期开天辟地,小到一早一木,一花一石。中国的故事有太多可写,也被很多人写过。而这本书想要做的就是通过对传统故事人物的复写,突出现代的人格。一朝风月,万古长青,无论是嫦娥、白素贞、王昭君,还是天蓬元帅、梁山伯……他们被人们所熟知的是,无不例外,都是有关于情感痴念的果实。
首先我很佩服作者,想要把原有的经典故事改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做的不好糟蹋故事,破坏形象,做的好就会为人物加分,丰满神话故事。《爱看月亮的猪》是其中一篇短篇,其实就是在说天蓬元帅,因为贪念嫦娥的美色,被玉帝发现,投胎转世为猪。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但作者很有脑洞,嫦娥与天蓬本来就是熟人,俩人的关系匪浅,而嫦娥本身也是一个朝思暮想的人,她周旋于吴刚,后羿之间。简单的构想,就把这样一出现代肥皂剧情铺展开来。
这本书有太多的短篇,基本上都是关于爱情之间的纠葛和复杂,无论是石猴与冰花,还是蜘蛛精黄风怪,他们都是一个又一个背负了爱情的‘恶果’的痴情男女。作者的意图,就是在告诉我们,看,那些你以为你很了解的神话故事,其实还有那么多男欢女爱在其中,还有那么多爱情故事没有被你发现。
这些故事是小说,当然就有杜撰的成分。我很期待作者关于神话故事的改写能否有所突破,但读过之后发现,情节方面还是有些落入俗套。都是一些崇尚男女爱情的可怜人,都在为了爱情的困苦而牵连彼此。要不然是两个人的爱情无果,要不然是爱情受到权利的压迫,这些故事的原型其实可以找到数不胜数的例子,唯一不同的是,作者宋小君用中国历史人物或者传说里的人物套进去,蹭了一波历史IP的热度。
一方面,能够有新晋作家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学,理应是一件好事,应该被鼓励。中国的文化传承千年,文学素养十分高潮,故事内容十分丰富。更多的学者,文人应该去把这些传统的东西发掘出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但另方面而言,如果是为了写网络言情小说而套用了这些历史人物,带给我的确实有很大的新意,但能否确保这些经典的形象不会被破坏?如果对于一个还未了解过孟姜女,还未学习过历史的人而言,他是否会对王昭君出使边塞这件事的称赞产生怀疑?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我的第一的感受是觉得,经典的东西需要我们去保护,也需要后人继续宣扬。我们尝试去改变一个传统人物的主观形象时,请注意不要有失偏颇,突出“新”意,且不要破坏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