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眷恋这人间烟火:全新修订版》是一本由周国平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只是眷恋这人间烟火:全新修订版》读后感(一):跟随周国平一起探讨人生话题
这本书的作者是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作家周国平先生。第一次读周先生的作品是《妞妞》和《宝贝宝贝》。没想到时隔好几年,又能读到周先生的新书。
周先生写的文字语言朴实无华。在这本书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生命的无奈》《五十自嘲》《父亲的死》。周先生都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文中展露无遗。这本书涉及范围之广,也可见先生的渊博学识。
本书共分6个章节。第一章是当好自然之子。人栖居大地,来自泥土,归于泥土。人是自然之子,不可背离土地,应当敬畏自然。一棵植物必须在土里扎根,才能健康地生长。人亦如此。但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却在钢筋水泥的建筑群中长大,打小就远离土地和自然,如此不接“地气”,从哪儿来的和土地深厚的感情呢?
每个城市有自己的颜色,这颜色也能彰显城市的特质。但更多的人为了求学为了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为了错把他乡做故乡的异乡人。对于家乡,只剩耳边小时候的乡音了。作者自称是游离于都市生活的外乡人。不过随着不断地发展,很多城市之间更多趋同,慢慢变得雷同了。这一点在许多旅游景区更为常见。
生命,原本是美丽的。但大多数的我们枉顾生命的美丽,像无生命的机械一样活着。生命本应是我们最珍爱的东西,当知珍惜。健康是为了活得愉快,而不是为了活得长久。更多的人纠结在于活得长久。但活得长久未必是活得愉快。
这本书很不像传统的哲学书,这本书通俗易懂,作者用浅显的文字去阐明深刻的道理。可见作者良苦用心。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这本书,阅读品味这本书,从而去思考自己以后的人生,愿大家活得更加超脱。
《只是眷恋这人间烟火:全新修订版》读后感(二):只是眷恋这人间烟火
一个人只有一次人生,如果你死了,没有人任何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的一生虚度了,没有任何人能真正安慰你,那时候说什么都没有用了。你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没有任何人能替你分担。 ——周国平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周国平的文字,他的散文中充满着对自然的感悟,对生活的热爱。每个生命的存活都有其独特的美等待被人发现。文字中蕴含着哲思,平凡中又透着深刻,似是有一种魅力在吸引着人的目光,又像是涓涓细流滋润着人的心田。 总觉得周老的书适合在一个凉爽的天气,沏一壶清茶,听窗外雨声,捧周老之书,静悟人生哲思。人生的匆忙中,总要保持或者追寻一些有趣的精神,这大概就是周老思想的魅力吧。光阴蹉跎,世界喧嚣,要警惕在人生旅途上保持一份童趣和闲心是不容易的。“如果哪一天我只是埋头于人生中的种种事务,不再有兴致扒在车窗旁看沿途的风光,倾听内心的音乐,那时候我就真正老了俗了,那样便辜负了人生这一趟美好的旅行。”把心放在大自然中,用灵魂感悟生活的美好,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两个生命在世上同时存在过,哪怕永不相遇,其中也仍然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因缘。我相信,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体悟乃是一切人间之爱的至深的源泉。”感觉周国平其实对人性的弱点认识的非常深刻,很多人根本不关心人性,但认为人性应该得到改善。周老相反,他本身是热爱人性的,知道人性不会得到改善,但依然用自己的笔来把自己所见到的美好描绘出来。他的文字让人觉得看起来似是是温和柔软,但深入地读下去就忽然发现一句特别尖锐厉害的话,仿佛直击心灵一般,又有一种平地走路忽然被雷劈到的感觉,让人突然间明白了些什么。 “人生的意义,在世俗层次上即幸福,在社会层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层次上即信仰,皆取决于对生命的态度。”用心聆听生命的声音,穿过现在这重重的物质诱惑,深入到任灵魂深处去思索感悟,周老将哲学用自己的语言展现出来,从人类、社会、教育,到世界、宇宙、时间,由浅及深,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单是这种对语言的把控力和对哲学的理解力就值得我们细细研读。 “我们总是活得那样匆忙,顾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我们总是生活在眼前,忘掉了永恒和无限”那么,我们不妨眷恋这人间烟火,在市声尘嚣之中,寻找生命的声音。
《只是眷恋这人间烟火:全新修订版》读后感(三):跟随周国平老师一起探讨人生话题
周国平先生,著名的当代学者、哲学家和作家。
周国平先生的文字朴实无华,擅长运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去讲述晦涩难懂的哲学问题。这一点在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南极素描》这一篇作者运用大量修辞手法进行对南极动物的描述,可以看出周先生的求真和严谨态度,更能看出先生的知识之渊博。《生命中的无奈》《五十自嘲》更是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暴露于众人面前,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本书一共有6章,包含了当好自然之子、城市的个性和颜色、倾听生命的声音、永远未完成、平凡生命的绝唱和人生的哲学难题构成。第一章节中,讲到人栖居大地,来自泥土,归于泥土。人是自然之子,不可背离大地。人栖居在天空下,不可遮蔽天空,需敬畏自然。一棵植物必须在土里扎根,才能健康地生长,人亦如此。最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从小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天地中,在一种与大自然完全隔离的生活模式中成长,因此很难唤起他们对自然和土地的热爱。
·对于另外一个章节“城市的个性和颜色”,的确,每个城市有着自己的个性,因此也有着自己的色彩。比如提起北京就是红黄的宫墙。我们许多人背井离乡求学、生计,慢慢地都成为了错把他乡做故乡的异乡人。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城市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城市和城市也变得越来越雷同,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生命从来都是永恒的话题,大多数时候我们枉顾生命的美丽,像无生命的机械一样活着。生命其实是人生最基本的价值,应是我们最珍爱的东西,当知珍惜。作者还提到:健康是为了活得愉快,而不是为了活得长久。活得愉快在己,活得长久在天。但更多时候人们追求的是活得长久,忽略是否活得愉快。因此最后得出结论——活得长久未必是愉快。希望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这些文章,大家活得更通透一些。
书的最后还针对几个常见的人生问题进行了探讨,大家有空来读读品品,想必对自己的人生将会有新的思考。总之这本书不像一本特别哲学的哲学书,但又处处透露着哲学。希望我们都可以 了解开阔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活得更加超脱!
《只是眷恋这人间烟火:全新修订版》读后感(四):生活的哲学书
一本简单易懂的哲学书。
一本现代的哲学书。
一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哲学书。
适合静下心来,抛开周围一切过剩的信息、嘈杂的世界,静静地,聆听另一个灵魂的声音。
人来到世上,首先是一个生命。生命原本是单纯的。 可是人却活得越来越复杂了。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为了生命在活,不是为了自己在活,而是为了很多外在的东西,财富、声誉、欲望……
而只有在撞上另一个灵魂的时候,才更加真实感受到自己灵魂的存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有这种感觉。
“人不只有一个肉身生命,还有一个超越肉身的内在生命,它被恰当地称作灵魂。只有外在生命状态单纯之时,内在生命才会向你开启,活得越简单,离神就越近。”
生活中也能时常感受到肉体与心神原本就是不分家的。就像Everything biological is psychological, and everything psychological is biological.
但年轻的时候,因为繁忙的工作、不稳定的物质生活,常常忽视了灵魂的存在。而一个专注于生活的人,物质上的需求必定是十分简单的:因为他有重要得多的事情要做,就没有功夫关心物质方面的区区小事。静静地读这本书,对于缺乏阅历、思考的年轻人来说,几乎每一句话都值得细细咀嚼和体味。但多多少少给人有一点点说教的感觉,所以个人感觉还是不宜多食,宜分餐少食。还有最重要的,带着批判性思维去看。毕竟在如何生活这件事情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哲学家吧。
在一定意义上,人生觉悟就在于透过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的生命,又透过肉身生命去发现你内在的生命,灵魂一旦敞亮,你的全部人生就有了明灯和方向。
当生存需要能够基本满足之后,是物质欲望仍占上风,继续膨胀,还是精神欲望开始上升,渐成主导,一个人的素质有次判定。
一个人只要肯约束自己的贪欲,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就可以获得好心情和好光阴。拥有了物质生活的简单和人际关系的简单,心灵就拥有了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宁静。
人年轻的时候,因为有大把的光阴,会用时间来换取金钱,年纪大点之后,不管有没有钱,因为时间少了,大概就会更加珍惜时间一些。
虽然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究竟是谁,封面上也只说是周国平亲选,但觉得有些文章(都是短篇小文章,读起来也比较轻松)确实是比较有深度的。是能看出岁月积累沉淀的痕迹,以及哲学功底。而且真的真的要表扬湖南文艺的排版,很多年来一直如此,他们家的排版看起来最舒服了。
《只是眷恋这人间烟火:全新修订版》读后感(五):回归宁静,回归自在,用纯朴的心从容地品尝生活的滋味
走过喧嚣,走过尘世,走过熙熙攘攘的日子;回归宁静,回归自在,回归内心深处的渴望。当内心丰盈而满足,哪怕是荒野的一星灯火,也能落成梦中的迢迢星河。若内心落满尘埃,即使有幸福的花海围绕,也未必能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生命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感知幸福,找到活着的意义,拥抱生活的馈赠?周国平先生的这本《只是眷恋这人间烟火》就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早些时候的大学校园曾经有“男生不得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得不读周国平”的说法,周国平的文字中蕴含着哲思,如清风拂面,而“只是眷恋这人间烟火”这个题目也充满了诗意的美好。
在周国平看来,“寂寞比热闹好,无聊比忙碌好”,生活本是简单的、自然的、真实的,唯有一颗淳朴的心,方能于此间从容地品尝生活的滋味,发现平凡处的不平凡。
简单生活,也就意味着与大自然的亲近。那是看到青草抽出绿芽的欣喜之情,是置身山海感受到的胸怀和气度,是赤脚踩在土地上仰望苍穹的敬畏之心。
简单生活,也就意味着愿意腾出时间给自己以闲暇。那是放慢脚步感受生活气息的闲庭信步,是在暖暖午后的思考和发呆,是专注于精神生活的心静如水。
安于寂寞,能够发现眼前生活的美,时时心怀满足,事事得行胸臆,这是周国平向往的生活,他对真性情的袁中郎袁宏道也是欣赏有加。
袁宏道的文章向来被认为有灵气,这个性化的灵气来自于他飘逸的性格特点,也是他内心的自然流露。孩提时的童真被他完好地保存到成年后,他看人生看得透彻,也活得热气腾腾充满热情,两者相辅相成,便活得痛快、畅快、欢快。
周国平认为袁宏道的活法可以称为适世,能以超脱的心境享受人生,也真正地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一生。这样坦然的活法并不容易达到,但其实也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只看愿不愿意,放不放得下,有没有这样的勇气。
人间烟火,袅袅炊烟仿若那缥缈的云雾,有的人看到了柴米油盐的琐屑,也有的人看到了锅碗瓢盆的温暖。在《只是眷恋这人间烟火》中,有一种淡如菊的怡然,也拾起了人间烟火中常被视而不见的小美好。愿能不辜负一生的旅程,无论何时,都以一颗眷恋的心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