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的思想与观念 :爱因斯坦自选集》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2-03-14 15:56: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的思想与观念 :爱因斯坦自选集》读后感锦集

  《我的思想与观念 :爱因斯坦自选集》是一本由[美] 爱因斯坦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思想与观念 :爱因斯坦自选集》读后感(一):评《我的思想与观念 :爱因斯坦自选集》

  

选择在周五下午快速翻阅完此书,过滤了理科的一部分,最近看了好几篇论文,不想再花时间去查一些概念。他的大脑就是所有我们在卖的物理系类的集合了。很难想象遇到这样一个人的。但是获取知识的快乐无法填饱家人的肚子的。历史人文社科类概念里,我最喜欢他提到的异己和团结一致,还有不要对谈判丧失信心吧至少。sets the highest bar so far. 聪明的孩子不需要太多指点就可以抵达彼岸了吧。我无法想象他要与多少个孤寂的日夜搏斗,也很喜欢他对知识探讨的鼓励。学术的合作是勉强的表面合作,对于那些有科学精神的人而言。石头啊石头,你当真认为瑞士是民主的高阶吗?

  《我的思想与观念 :爱因斯坦自选集》读后感(二):这本书颠覆了我对爱因斯坦的固有认知

  

读这本书之前,爱因斯坦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是个符号,他是物理学家,是天才大脑,是科学文明的瑰宝。当初盗取他大脑的医生也是想要探究天才的大脑到底和普通人有何不同。

而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却被他的人生态度,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所打动。真正优秀的人,原来在各个方面都是优秀的。

这本书汇集了从他最初的职业生涯到去世前一年的文章净化,从宗教,人权,讲到经济,zhan争,从犹太人,德国,讲到理论物理,相对论,保罗万象。

虽然他的一些观点有着时代的局限性,但他的出发点都是心怀世界,主张和平。

翻看的时候就在想,真是一个话痨般的可爱老头儿,尤其喜欢在物理之外的其他领域发表见解,有的很长,满满几页篇幅,有的也很短,寥寥几句。但总能读出他的真诚,他在不满于一些现状和处理方式的同时,甚至会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是在身体力行的心怀世界,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我的思想与观念 :爱因斯坦自选集》读后感(三):我的世界观和你如此之近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哲学家本来就是数学家,物理学家的原因。我一直信奉这句话:最好的科学不是高深的,让人望而生畏的知识,而是用最浅显的理论告诉你如何撬动这颗地球。好了,我也不装逼了,这不是什么大家之言,这就是我一个科学盲的一家之言。

  《我的思想与观念 :爱因斯坦自选集》读后感(四):他一定是个有趣的“怪老头”

  

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那这个老头一定是聚集了智慧与有趣的一个灵魂,至于皮囊,也是较好的。

知道爱因斯坦这个名字还是儿时妈妈买的名人传,因为是给孩子看的所欲语言也都简单易懂,当时只不过会感叹原来世界上的伟大的人也都是常人。不过爱因斯坦真的在我的世界充满着神秘的色彩,从来没有失去吸引力。

当时他死后,大脑被偷的时候,我一度愤懑,总觉得这一定不是他希望的样子。

我的思想与观念这本书记录着他写的文字,有的是他的获奖感言,有的是他写的信,有的是别人邀请他写的观点,也有的是他自己写的他身边的一些事的看法。从来没读一本书的时候有那种不想读完的感受,也觉得读多少遍都不为过,如果说从中想得到什么人生智慧,那我猜我的马克笔会画满整本书。

他说: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主要取决于他在什么程度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

说实话他的很多话第一遍我没有真正的理解,第二遍和第三遍都会有不同的见解。

儿时那本书中,那个被人们认为智障的爱因斯坦,在我的成长中逐渐变得高大甚至闪着耀眼的光。

本书中,他不是那个严肃的我们所认为的科学家,给我的感觉,书中的爱因斯坦更像是一个长者,有智慧的长者,慈祥幽默的和我们对话,他的每句话或许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智慧是多么的重要,不过当下怎么都不能感同身受。

全书分为5个部分:思想与见解,论政治、政府与和平主义,论犹太人、论德国、科学贡献。

爱因斯坦一生发表了300多篇科学论文以及150多篇非科学作品,本书自1954年出版以来就一直畅销不衰,还在爱因斯坦本人的监督与协助下,记录了出入职业生涯一直到离世前所有的文章中的精华部分。

我更觉得这本书记录着伟人的一生,书里就好似藏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灵魂,一个大胆的、诙谐幽默的、智慧的、有所成就的、全世界乃至全人类不可多得的一个伟大的灵魂。

  《我的思想与观念 :爱因斯坦自选集》读后感(五):爱因斯坦如是说……

  爱因斯坦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物理学家,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之一。他最著名的成就就是那个总写在他肖像旁边的能量守衡定律公式:E=mc²。而他作为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的身份更是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抹底色。 本书的原著出版于1954年,其中集合了收录爱因斯坦文章、讲演、声明和信件的三个集子中最重要的作品,它们分别是《我的世界观》、《晚年集》及后续在瑞士出版的《我的世界观》。本书在爱因斯坦本人的协助下将其从早年一直到出版几星期前的演讲集合成册。其中包括“思想与见解”、“论政治、政府与和平主义”、“论犹太人”、“论德国”及“科学贡献”五个部分。 在本书中爱因斯坦掀起了他以往神秘的面纱,通过最触及心灵的信件等方式让读者走进他的真实生活及精神世界里。读罢令我非常惊奇的是虽然爱因斯坦的理论让人感觉拒人千里之外,但是他的三观很正,阐述问题上非常简单直白,所有信件和发言稿都是开门见山,紧扣主题,篇幅短小,绝无普通讲演的废话连篇。 在“思想与见解”这一部分中爱因斯坦在好几篇讲演稿中都阐述了自己对“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的看法。在他看来,科学与宗教是分不开的,他甚至认为,“只有严肃的科学工作者才是笃信宗教的人”。爱因斯坦反对上帝人格化,他将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和热情视为科学的动力。而科学是工具,但不是目的,“它只能确定是什么,而不能确定应当是什么,在科学的领域之外仍然需要各种价值判断”。在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又听了杨宁老师的西方文论课之后,我的“科学主义”开始动摇。如今又读了本书,体会了爱因斯坦对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的分析之后,我更加确信了,科学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这个世界不仅仅有这样一套标准体系。 此外本书令我触动最大的是爱因斯坦反法西斯、反纳粹、提倡人权的思想。他因为犹太人的身份而被迫离开故乡定居美国。但是他一直在为犹太人的权利发声。他反对战争,反对义务服兵役制度,提倡裁军。他认为:“国家应当是我们的仆人,我们不应是国家的奴隶。”但是在当前纷乱的国际局势下,爱因斯坦的观点未免过于理想化,就连他从前所喜欢的自由开放的美国,也已经不再是那个美国。 爱因斯坦无疑是个天才,以致于在他去世后被负责解剖的医生偷走大脑去研究。但是他的聪明才智并不仅仅归功于大脑这个硬件,更重要的是他广阔而又深邃的思想以及精神。

  《我的思想与观念 :爱因斯坦自选集》读后感(六):爱因斯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起爱因斯坦,我们头脑中浮现出的是他须发毕张的样子,想到的词必定是:天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创立者。 他身上有太多的传奇。甚至在他死后,一位名叫托马斯·哈维的医生借解剖遗体的机会,背着他的家人“悄悄”地取走了他的大脑和眼球。这位病理医生希望未来神经科学界能够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以发现爱因斯坦聪明的原因。 爱因斯坦不仅是杰出的科学家,他还是优秀的小提琴家和钢琴演凑家,也是著名的和平主义者和犹太复国主义者。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促进国际理解与和平。 《我的思想与观念》一书是爱因斯坦自选集,是英语世界广泛流传的爱因斯坦通俗著作集,自1954年出版以来,一直长销不衰。本书在爱因斯坦本人亲自监督和协助下编选而成,收录了《我的世界观》(1934英译本,1953德语本)《爱因斯坦晚年集》中的重要篇目,及当时新发表的文章,共计121篇,是认识和研究爱因斯坦的必读书,内容涉及爱因斯坦对人生、科学、文化、教育、战争、友谊及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思考与见解,从中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爱因斯坦其人。 “我从不把安逸和享乐看成目的本身——我把这种道德基础称为‘猪群的理想’” 当我们许多人为了房、车、名牌包包、各种奇珍玩意孜孜以求时,爱因斯坦向世人大声宣布:“人们努力追求的庸俗目标——财产、虚名、奢侈——我总觉得是可鄙的”。 他向往简朴的生活,他始终觉得简朴生活对每个人都是有意的,无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而金钱只会引发自私自利,只会导致恶习。无法帮助人类进步。 所以爱因斯坦活得潇洒,活得自在,他所追求的真善美让他充满生活的勇气,让他乐观面对人生。而我们这些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人却常感空虚无聊。当世之人的抑郁厌世与一味追求物质而忽略精神修养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让学生觉得教育是一件珍贵的礼物,而不是沉重的义务”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把智慧和精力用到创造性的课题上去。 爱因斯坦并不是搞教育的,但他以自己做学生和老师的个人经验来谈他对教育的看法,与苏霍姆林斯基的看法不谋而合。爱因斯坦认为“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服务于活人”,他反对把个体当作没有生命的工具来对待,他认为学校必须以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为目标,不应该用恐吓、强制和制造权威等方式进行教育,应该让学生觉得教育是一件珍贵的礼物,而不是沉重的义务。 反观现实生活中,有多少家长老师把孩子当成填塞知识的工具,从不去理会孩子的情感、需求,从不去研究孩子的个性特点,而是一味按自己的想法,以家长的权威、教师的权威迫使孩子听话。所以我们都称赞听话乖巧的孩子,那些有独立思想的孩子却被贴上了各种标签:叛逆、顽劣、差生……这样做的结果是毁掉了孩子们健康的情感、真诚和自信,它所造就的人,或百依百顺,或自暴自弃,或性情暴戾,或怯弱胆小,或悲观厌世……生活中的那一桩桩悲剧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吗?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交谈。”读爱因斯坦的《我的思想与观念》就是在聆听这位天才科学家的智慧之言。他的胸襟,他的人品,他的知识,他对和平的执着无不让我们动容,让我们心生敬意。而他的教诲也让我们茅塞顿开。 提升自我的捷径是什么?阅读经典,与智者为伍!

  《我的思想与观念 :爱因斯坦自选集》读后感(七):打工人读《我的思想与观念:爱因斯坦自选集》

  《我的思想与观念 :爱因斯坦自选集》读后感(八):不关心世界的科学家不是好学者

  

文/舒念

小时候每个人都想长大后成为一个科学家,这个梦想来源于我们对知识的崇拜,而爱因斯坦、爱迪生等“A”系列的科学家,自然在小朋友的偶像清单的前列。但是,在我们了解E=mc² 之前,小朋友们首先记住的故事常常是爱因斯坦找不回自己家在哪的糗事,天才科学家+糊涂大王,这构成了一般人对爱因斯坦的印象,他仿佛游走在严肃与搞怪之间,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性符号。

可是,除了这些道听途说的轶事,你对爱因斯坦还有多少了解呢?爱因斯坦作为一位物理学家,可不光只会解析物理学理论,他写出来的文章可能比一般的文科生还要多呢。《我的思想与观念》就是爱因斯坦文章的自选集,有他自己关于世界的见解、也有对同伴的赞许、关于当时的政治、政府的看法。

爱因斯坦作为一位犹太裔的理论物理学家,有着重要的学界地位,他作为一个生于德国的犹太人,即使在1933年,即二战开始前多年就移居美国,但也免不了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法西斯迫害。这样的经历和学界地位,让爱因斯坦得以用更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社会变化,他作为一个研究理论的科学家,从未觉得自己身处其外,反而是非常积极地使用自己的力量去传播和平主义观点,1944年时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以600万美元拍卖1905年狭义相对论论文手稿,他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了学界,也影响了普通大众,对反法西斯和反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爱因斯坦手稿

这样关心世界,甚至有些悲天悯人的态度,也展示在这本《我的思想与观念》中,在书中收录的各种短文中,每一篇我们都能感受到爱因斯坦的明确观点,他没有暧昧的态度,没有隐晦的影射,也没有推卸过自己的责任,在一篇篇短小的文章中,到处都体现着他悲天悯人的态度。

在这本书中,他探讨了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物质社会与精神追求的关系、自由与民主的意义等等,可以说这一本书就足以让我们了解一个真实而完整的爱因斯坦,没有什么科学偶像的标签,在天才的身份之外,他首先是一位心系世界的世界公民,而独立的思想,就是这本书中最为宝贵的内容。

当然,在这些宏大的命题背后,爱因斯坦也不乏自己有趣的一面,他也会谈到同时代其他著名学者的成就,也会给5000年后的人写信,还会自己推销自己的科学观点……读这本书,不需要我们有科学家的专业学识,只要我们能够怀抱对这个世界的善意,我们也可以站在爱因斯坦的视角上去看这个世界,原来一切并不是全然的矛盾,每个人原本都有对真理的追求,而这个真理,就是我们值得为之付出一生的精力去追求的东西。

  《我的思想与观念 :爱因斯坦自选集》读后感(九):对爱因斯坦自选集的个人印象

  《我的思想与观念 :爱因斯坦自选集》读后感(十):如果将爱因斯坦从尘世的纷扰中剥离,将会留下怎样的思想和观念?

  

在遥远的1954年,美国皇冠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极为重要的书:《Ideas and Opinions》,它的作者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并不是一本全新的著作,而是将当时爱因斯坦已经出版或是还未刊印成书的那些重要的文章、演讲、声明、信件等尽可能地收录在一起,结集成册。这本书的编辑得到了爱因斯坦教授本人的协助,然后在第二年,也就是1955年的4月18日,这位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的物理学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这本《Ideas and Opinions》一经面世就长销不衰,不断再版,最终它以《我的思想与观念:爱因斯坦自选集》这本中文简体版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本书可以说是离爱因斯坦的思想、观念最近的地方。想想在那时的爱因斯坦在协助寻找、整理、选择、编辑这本书时,会有着怎样的心情呢?从早年到几个星期前的演讲,从学术文章、思想见解到日常信件、声明、悼词,有不带任何情绪的,也有一些带着快乐、自豪或是愤怒、委屈的,仿佛是在回顾、整理自己的一生……

这里很纯粹,因为每一篇文章都已经从尘世的纷扰中剥离了出来,没有前因后果,没有社会时代的背景,没有做出艰难选择的过程,只留下了这些属于他的文字,记录了他最终呈现给我们的那一面。

我不知道当时的爱因斯坦有着如何的考量,但是我知道,这些纯粹的背后有着很多很多的故事。

如果你不了解爱因斯坦,在看到他的《答美国妇女》、《妇女与战争》这两篇文章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他并不是一个友善的人,甚至有歧视、嘲讽的嫌疑在里面,可是如果你知道当时有着怎样的抗议、拒绝、言语的攻击,你再读这两篇短小的文字的时候,就会有另一种心态和感慨了。

如果你了解爱因斯坦,知道他那张吐着舌头、流传最广也最被人们所喜爱的照片代表的并不是开心、玩笑,而是在极为疲惫的时候,还要面对记者的追问、采访、拍照,甚至如果严重点都可以称为“骚扰”了,于是他面对着相机吐出了舌头并被拍下的话,那么当你在读到《记者》这篇文章的时候,可能就更能理解他的感觉了。不过,据说爱因斯坦本人也很喜欢那张吐舌头的照片。

面对这本《我的思想与观念:爱因斯坦自选集》我真的有很多遗憾,我希望它更全面,希望它把每一篇文章的背景故事,前因后果都能收录在内,去更加还原一个真实的、在尘世中的爱因斯坦,不要让任何人有误解、有疑问。

可是我又矛盾的觉得其实这样的纯粹也很好,何必去过多的解释呢,愿意相信他、了解他的人自然会去寻找那些疑问背后的故事、或许还会遇到不一样的惊喜,这便是作为读者的乐趣吧!

他将他宝贵的思想与观念留给了我们,至于俗世的纷扰、人们的口碑评价又有什么关系呢?留给那些知情的、不知情的人说去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的思想与观念 :爱因斯坦自选集》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