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聪明养育》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2-03 01:41: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聪明养育》的读后感大全

  《聪明养育》是一本由周洲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聪明养育》读后感(一):聪明养育学习心得

  小时候就喜欢看大风车,也喜欢风车家族,风车家族的每一位主持人,都是陪伴我们走过了快乐的童年道路。周周姐姐的作品,无疑不仅是她自己的养育经验,也是她在这多年的工作中,累计下来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仔细去看。 周周姐姐解释了现代父母在养育过程中遇到的三无——无暇、无知、无助。成为父母更重要的是胜任父母,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因此,教导父母怎样成为父母,让父母在养育中少走弯路,实现聪明养育,轻松养育。创立了一套实用养育模型。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教育,为教育观、方法论、实操论和工具箱。从开拓父母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到理解孩子内心,后通过育儿方法进行教育,最后实现成为更好的父母。每一篇文章都详细的讲解了该怎么养育孩子,文后还附有养育小贴士和小练习,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仔细的了解,如何才能聪明养育下一代。 俗话说,三岁看八十,一个人将来的成就,或多或少都会与年幼时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好奇心的培养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皮亚杰说过:“儿童就是科学家”。就表示天生强烈的好奇心,对知识的急切的渴望的探索和了解是儿童所与生俱来的。尊重他们的好奇心,充分的激发幼儿的学习的兴趣。如何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并适当的引导加以教育,是每个成熟的父母应该做的必修课。我们年轻一代本身教育观念就与老一代不同,而且生活节奏加快,我们并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我们常常忽视了孩子的想法,在孩子好奇时通常没有好好的进行回应。比如反问句,反问句表现的是斥责的口吻,与孩子的人格尊严相对立,容易使孩子产生反感。建议与孩子对话时多用疑问句式,如“你认为怎么样”“这样看对吗”“你是怎么想的”等,表现的是一种商量的口吻,容易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对话。不少家长在与孩子对话时,都喜欢采用强调句式,以为自己比孩子成熟,就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建议家长多用委婉句式,比如说“大概、也许、不大可能、不怎么”之类的句子,可以强化与孩子之间的平等性,又可以表示对孩子的尊重。总之,孩子的教育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为了孩子的将来打算,我们也要努力。

  《聪明养育》读后感(二):放下“完美”的执念,做“更好”的父母

  不少朋友都说,当妈以后,多了无处安放的焦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真正的起跑线不是孩子的表现,而是父母的育儿观念。 《聪明养育:给孩子更好的父母》是一本全面、深刻阐释科学养育的书,看完后颇为受益。这本书的作者周洲,是深耕少儿节目21年的央视资深主持人和制片人,也是“中国见过最多孩子的人”之一,从央视离职后,创办了“有养”平台,致力于1-12岁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输出和传播,可以说,《聪明养育》一书集合了作者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很多理念和实践心得,从教育观、方法论、实践法以及工具箱展开了非常详细的论述。 “每个父母都想做到尽善尽美,希望自己是天底下最好的父母”,书中的这段描述,简直是我曾经内心的写照。 在孩子出生后,我感到焦虑无比,孩子咳嗽感冒,我就在想是不是自己喂养照顾孩子不够注意;看到别的孩子会数数、会一两个英语单词,我就在想自己是不是错过了重要的知识启蒙阶段;看到孩子不爱吃饭菜,我就在想是不是自己的厨艺不精,为什么无法做出很多母婴博主那么色香味俱全的辅食…… 在这一连串追求完美的焦虑中,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自信了,直到有一天,孩子他爸说,感觉我整天愁眉苦脸、苦大仇深的,是不是该去看一下心理医生,我才发现自己的焦虑状态已经非常严重,而根源就在于,我一直想变成完美的父母。 有幸的是,在家人的鼓励下,我渐渐的尝试放手,在育儿上也学会放宽心,活在当下,才又终于找到了自我。而《聪明养育》一书中,对如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也给出了详细方法。 步骤一:父母需要觉察自己的内在小孩。换言之,父母需要持续反思,面对孩子的行为,自己的下意识反应或者要求,到底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还是从自己的内在意识需要出发的。 步骤二:不要抗拒让自己变“坏”,学会放手。不要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要从对孩子全情投入的状态,逐渐变得对孩子以外的世界感兴趣。也就是说,学会爱自己多一点,爱孩子少一点,你首先是你自己,有你自己的生活,其次才是一个母亲。 步骤三:尊重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在与孩子相处时,难免发脾气。就像我,以前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自己总是忍不住大声说他,但说完之后又觉得自己刚才的情绪反应过于激动,担心给孩子留下什么心理阴影,“正面管教”那一套就在心里若隐若现。而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性,人无完人,正视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弱点,就会释怀很多。 “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得两样东西——根和翅膀。”放下对完美的的执着,也有助于避免过度教养,给孩子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无论对于孩子还是父母的自身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对于跟我一样,有过完美要求的父母,不妨一读《聪明养育:给孩子更好的父母》一书,希望你也能从中获得新启发。

  《聪明养育》读后感(三):聪明养育—论育儿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未婚没有小孩的人来说看这本《聪明养育》 感觉总是有些奇怪,其实我想说这本书适合很多人看。包括已婚备孕的父母,因为它可以指导你如何科学的育儿。饱受原生家庭困扰成年人,它可以引导你摆脱童年的阴影。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影子同时我们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这是绝对的因果关系。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样的父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这是真实存在的。对于有童年创伤的人来说,家庭模式影响一生,父母的教育也会伴随一生。我之所以喜欢这本书,是因为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我一直苦苦询问的答案。同时我也想为日后育儿做好足够的准备,没有人天生就是好父母,做父母是唯一不需要考试上岗的职业。所以做父母是件很辛苦和艰难的是,所以说生孩子和养孩子是两码事。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吃饱喝足外加棍棒教育,我不知道其他人的成长经历,至少80后我是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的。除了身体和年龄的健康成长,心理却一直停留在童年。这也为日后的人际交往,夫妻相处,子女互动埋下了隐患。譬如讨好人人格的形成,其实那些老好人真心不想做好人的,只是为了童年缺少父母的关注,继而在行为的讨好父母,日后就养成了讨好所有人,只是为了被关注而已。

这本书之所以我喜欢,是因为它可以影响2个家庭,一个是出生的家庭一个是婚后的家庭。它用科学的方法让你走出原生家庭的困扰,同时让你有理论支持去养育下一代。全书分4个部分,从教育观——方法论——实操法——工具箱 。教育观就是为我们定位父母的角色,我们要做什么样的父母,是成熟型的还是不成熟型,还是消极的,是驱动型的还是情绪型的还是拒绝型。当然不同类型的父母养育出不同类型的孩子。方法论是如何给孩子更好的爱,首先就要建立安全依赖模式,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成长,运用一个符合孩子个性的教育方式。实操法就是如何实现轻松高效养育,家长首先要去情绪化,做孩子的倾听者,用共情走进孩子的内心,同时借助游戏帮助孩子摆脱焦虑,给孩子绝对的安全感,适当的放手,同时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工具箱是如何提升父母的胜任力,如何教孩子与情商和谐相处,如何能高效的沟通,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如何培养孩子好的习惯。

这本书不是单纯的说教,还有很多实际生活中育儿的案例可供参考,也不是纯粹的枯燥理论,每一章结尾都有小贴士,帮助读者梳理思路。最后还有养育小练习,情节再现的一步步的让你作出练习。每一个父母生下来都不是天生的父母,都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成长,养育也还是如此,当你不再放养,不在想当然的教养,就证明你真的开始认真的考虑如何养育后代,最后我还是在想啰嗦一下,如何你的原生家庭对你的成长造成了困扰,你也应该看看这本书,就会明白,有的时候父母真的是无意识伤害孩子,结果是真的伤到了孩子。

  《聪明养育》读后感(四):愿我们终将成为更好的父母

  有孩子后的生活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孩子有关的衣食住行,总需要我们投入太多的注意力,我们也会在养育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养育过程中的无暇、无知、无助等难题,本书给到我们很多有效的建议和指导,帮助我们缓解焦虑,优化认知和教育思维,使我们能更好的“胜任”父母。 书中给我们讲到了“六A教育原则”,即接纳(acceptance)、赞赏(appreciation)、关爱(affection)、时间(availability)、责任(accountability)和权威(authority)。从这六个不同的维度,我们了解到了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健全的内在人格的塑造产生的巨大影响。 本书不仅为我们搭建了育儿的框架体系,也为我们提供了针对场景问题的实操方法,为我们家庭教育培养情商好、身体好、习惯好的孩子,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为孩子赋能的重要性。 关于教育观的章节,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和如何做觉醒的父母;其次通过对不成熟父母的介绍,帮助我们成为成熟的父母;再通过对六A原则的介绍,告诉我们如何用来爱和管教孩子,成为孩子眼中的英雄;进而让我们学着接纳不完美的孩子和自己,找到自我,做更好的父母。 关于方法论的章节,向我们介绍了建立安全型依恋模式的重要性;再通过对不同家庭的语言环境差异的介绍,指导我们用3T原则,优化孩子的大脑发育;介绍了天才是如何炼成的,通过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指导我们如何为孩子打造一个成为天才的起跑线;又通过对父母常见的育儿困境、孩子的情绪发展、孩子压力产生状态的介绍,指导我们如何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再通过对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的介绍,指导我们运用更符合孩子个性的教育方式。 关于实操法的章节,通过去情绪化管教,做孩子的倾听者,用共情走进孩子的内心,借助游戏力帮助孩子摆脱焦虑,给孩子爱和安全感,学会适时放手,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教会我们如何实现轻松高效养育。 关于工具箱的章节,通过指导我们如何与情绪和谐相处,高效能沟通,优质的社交能力,培养好习惯,让我们知道如何提升父母胜任力。 另外,本书的页面设置很新颖,每个章节后面都有聪明养育小贴士以及小练习,针对不同的问题,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练习。除此之外,后面还有针对本章重要内容的总结。而文中重要的内容,书中也标注了不同的颜色,以作区别。 通过对聪明养育的学习,相信我们能更从容的应对当父母后遇到的各种问题,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父母。

  《聪明养育》读后感(五):想要成为优秀的父母,是要不断地学习的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会经历过很多的阶段,我们从婴幼儿时期到儿童,再到青少年之后又成为成年人,最后成为老年人,整个成长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许许多多。但我觉得令我们改变最多的是成为一名母亲。成为母亲之后,对于如何养育孩子,如何成为孩子的榜样,一直带有很大的困惑。这时候才会发现,想要成为优秀的父母是需要学习的。

  《聪明养育》是周洲的“有养”品牌的一本书,这本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发。对于新晋妈妈来说,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会付出很多,然而有时候盲目的担忧焦虑,不知如何教育孩子,也不知如何从自身来改变。这本书一共分为四个方面从教育观,方法论实操法工具箱四个方面来讲述应该如何养育孩子。每一部分都分为非常细的章节,从心理的角度和实践的角度,给予许多父母一些很好的建议。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一直觉得母亲比父亲付出的更多。成为父母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是要胜任父母,确是需要学习的事情。作者周洲原来是央视的主持人,后来专职从事了家庭教育品牌,也提了出了很多教育孩子的全新理念。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对于我们自己国家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探讨和学习,使得很多的父母和家庭受益匪浅。 当我通过这本书了解到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后,我觉得更应该随着他去改变。即使在很小的方面,我们也应该时刻的去注意,比如说如何去赞美孩子,如何接纳失败的孩子,如何意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不足。往往这些是我们平时所忽略的。现在的父母都对孩子有过度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所擅长的东西。不要总是在孩子面前夸赞隔壁家的孩子,不应该观察自己,孩子说擅长和爱好的东西才能更好的发展。 书中提到了还有一点是我们现在的父母都在面对的问题。很多内容也是我所意识到的不足,其中有一章节我也觉得十分受用,《学会适时的放手》,父母对于孩子过度的宝贝和关爱,也使得孩子的独立性越来越差,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技能以及独立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书中也提到了很多的方法,从父母改变自己开始。

  以上的举例都是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我们相关的问题,通过一本书,可以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一些缺陷,从而去改进它,才能使我们更好的教育孩子。最后我想再买一下这本书设计的非常精美,内容也很实用,非常适合当下年轻的父母们。作为一个拥有两岁孩子的妈妈来说,从孩子小时候就开始注意的是自己的行为和教育方式,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也让孩子的心灵上受到更大的安全感,让孩子更加的充满自信和能量。希望我们每一位父母都可以做到。

  《聪明养育》读后感(六):《聪明养育》:给孩子更好的父母,让孩子一生不在原生家庭里踌躇

  时至今日,尽管我自身参加了无数次心理教育,但我依旧无法确切的说,我已经完全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当每次听专家们述说,父母不完美,我们需要自我救赎时,我总能感觉到内心深处难以描述的苍白无力,童年时期我们的父母没有自我教育,只是出于本能的抚养,导致成年后的我们屡次舔舐曾经的伤口,手足无措后将同样的经历赋予在孩子身上,悲剧再次重演。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不是给予了生命之后,就让孩子们顺其自然成长,养育过程需要长辈不断学习提升能力,方能让正确健康的家庭关系得以延续。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始终坚持在学习道路之上,也阅览过诸多书籍,但周洲的《聪明养育》一书并不像很多其他书籍中对母亲的职责颐指气使,令母亲感觉莫名的压力,此书首当其冲要求父母共同改变固定的思维逻辑,其次用方法论解决大部分家庭中育儿难题,理论结合实践,聪明养育孩子过程父母也在自我成长。 一:虽然孩子因我们而来到这个世界,但他们才是他们自己生命的主宰。父母要做的,仅仅是陪伴与见证。父母就像一面镜子,要映照出孩子的完整自我。 周洲在《聪明养育》一书中将父母的觉醒放在首位,主张父母首先自我意识自身能力与角色。这一点我深表认同,我们想要让孩子成长为我们希望的样子,但是我们自己都曾经在这样的泥潭中挣扎过,很是痛苦不愿重来,只是早已形成思维定式,亦或是被各种社会观念教育成理所当然,贻害无穷。所以诚然,孩子的人生起初一片空白,需要我们父母给点缀上颜色,但终究是引导孩子,而非控制掌管他们按照我们意愿行动。爱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里,感受爱的自然流动。

  我看到周洲老师说的一句话“其实,父母把自己活好了,孩子就会照着父母的样子变得越来越强大”。曾经以往,由于我自身家庭经历,在我拥有了两个可爱孩子之后,我确实害怕自己不够完美,害怕孩子长大后深觉母亲弱小,可是如今我明白,原来曾经的自卑感让我要求自己做一个完美妈妈,但是实际情况远远不可能达成。我会主动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养育孩子,努力学习各种育儿理念和育儿知识,深怕因为自己的不足导致孩子不够强大,我忘了爱护自己。 无数已婚妇女,将生活重心放在丈夫和孩子身上,唯独忘了关照自己,实则自我成长过程,即使做的不够完美,也能够让母子关系,夫妻关系平安使然。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做真实完整的父母,实现孩子的价值同时也让自己价值重现。

  《聪明养育》读后感(七):父母,成为容易,胜任难。

  

自从当了妈妈,才发现养孩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养好一个孩子更是犹如升级打怪般难上加难。光是谁带孩子这件事就已经让人很头秃了——上班的操心帮带的老人是否尽心尽力,请的育儿嫂有没有虐待自己的孩子;全职的二十四小时面对随时随地调皮捣蛋的孩子,情绪总有崩溃的时候。更别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还要操心他身体是否健康、三观正不正确、学习成绩好坏、工作找不找得到、婚姻幸不幸福等等。总之,从当父母的那一刻开始,剩下大半辈子的中心都在孩子身上了。

然而,当父母容易,当好父母不容易。所以在“有养”公号上看到周洲老师提出了“比‘成为’父母更重要的是‘胜任’父母”这一观点时,我的共鸣感前所未有的强烈。随着时代的进步,孩子也在飞速地成长,他们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又多又杂,随时“十万个为什么”附体。同时成熟低龄化,孩子们个性形成的时间也比较早,家长很难再以自己的思维行为方式对其进行“控制”。所以,重新定位父母角色,通过共情的方式给予孩子更加科学的教育和爱,成为更好的自己和孩子的榜样,是现代父母最需要学习的东西。

周洲老师的新书《聪明养育:给孩子更好的父母》就详细地讲述了如何轻松高效地胜任父母这个角色。这本书从教育观念、方法理论、实际操作方法和教育工具四个方面梳理了进步型父母在与孩子共同成长过程中应该学习的内容。周洲老师曾经说过“没有熊孩子,只有熊父母。”是的,孩子大部分的行为意识都源自对父母行为意识的模仿复制,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影响深远。父母只有先做好自己,才能做好父母。

(一)重新定位父母角色地位

首先父母要对自己的行为意识进行觉醒,即学会接纳孩子本身,尊重孩子的本真,丢掉为人父母的自负感,接受自己和孩子不完美的事实,摆脱情绪化处理事情的方式,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其次,做成熟健康的父母,即要学会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行为意识,但不是让孩子完全自主决定任何事从而导致其情感孤独,这里的独立自主指的是培养孩子不去过度依赖父母或是他人的行为。再次,要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孩子,不强求事事完美、面面俱到,要学会在现实的条件下成为更好的自己。最后,要努力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和实力,让孩子看到父母时刻积极向上、勤奋学习,这样才能成为孩子眼中的英雄和正确的模仿学习对象。

(二)给孩子更好的爱,实现轻松高效的养育

对于孩子来说,依赖父母是他们的本能和天性。童年时期父母给予孩子适度的依赖感和爱对孩子成年之后的行为、情感和观念影响深远。故而,良好的家庭环境、高质量的陪伴和因材施教的培养是最符合孩子个性化成长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模式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和去情绪化的能力,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才能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与孩子达到共情的状态,更好地体会孩子的思维和处境,从而做出对孩子人生发展最好的选择。

“成为”容易,“胜任”难,做好父母是这世间最难的学问之一。希望更多的父母能从周洲老师的这本《聪明养育:给孩子更好的父母》学到很多的知识,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父母。

  《聪明养育》读后感(八):《聪明养育》养育聪明的孩子

  教育问题一直是牵动每一个中国家庭灵魂的问题,任何一个有孩子的家庭,都难免因为孩子的教育而发生的争执。中国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上全世界比较靠前的,近十几年了,无论是各种教育理念还是各种教育书籍,都让雨后春笋的速度发展了起来。从“从棍棒底下出孝子”到“快乐教育”,从“严父慈母”的双簧教育到“正面管教”的兴起,各种信息让父母们应接不暇,而这些教育观点也是良莠不齐,很多甚至成为荼毒我们孩子的毒草,比如前几年“网瘾戒断的专门学校”,一想起来就让人不寒而栗。可见,一个正确的教育观点对父母,对孩子是多么重要。

  周洲,曾经的央视名嘴,毅然决然的离开了稳定而光明的职业,开创了“有养”这个教育品牌,扛起了亲子教育的大旗,为改善中国的亲子教育现状而努力着。而她的这本《聪明养育》,可以说是她教育观点的指南针,是一个提纲挈领性质的著作。结合周洲的线上课程,《聪明养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父母教育的框架,全书分为观念、方法、实践、工具四个版块,21个小内容点,全方位的对父母进行培训,怎样成为更好的父母,怎样给孩子更多的爱,怎样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提升父母的胜任力。每一个小的点都是周洲大量阅读学习的结果,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都是有着严格的心理学研究基础的,也可以说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书中也为此列了很多书目,有兴趣的父母完全可以根据这些书目进行延伸阅读,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已经是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完整的人,他们都是一个个独立的灵魂,他们有思想,有独立的人格,也有部分能力来确定自己人生道路,而父母更重要的就是陪伴,就是见证,就是在孩子跌倒的时候扶一把。父母再也不能成为孩子任何事务的决定者,更多的时候父母的决定会限制孩子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飞快,很多成人的观念已经赶不上变化的速度,我们的孩子更有绝对权来确定他们的人生道路。父母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允许自己看不顺眼的事情存在,允许错误的产生。当然,所谓的放手也一定要有底线,要有一个红线存在,毕竟孩子还没有完全刑事能力,在发生触及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事情时一定要及时制止,严格批评,而且,孩子是能明白这样做的意义的。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在对孩子的教育的过程也能成为改变我们自身的力量,我们在和另一个灵魂的交流碰撞,更有可能激发我们童年的回忆,让我们童年因为教育缺少而留下的阴影浮出水面,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认识自我,我们会成为更好的自己。聪明养育其实也是对我们自己身心的滋养。

6A原则

  在本文最后一定要复习一下“六A原则”,这是《聪明养育》的基础,其他都是用了填补这个基础的方法,明白了基础,学习好方法,我们也一定能把自己的孩子养育聪明。 6A原则: 接纳是房子的地基,它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信任感,是所有亲密关系的基础; 赞赏是地板,它给孩子提供舒适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关爱和时间是房子的墙体,环绕着孩子,为他遮蔽风雨; 责任和权威是房子的屋顶,它要由前面所有的东西来支撑。

  《聪明养育》读后感(九):养育是最好的“投资”,也是对孩子未来最大的负责

  “孩子是天使,父母就是天使投资人。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也不管你是否愿意这样做,你的教育方式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近日,云南一应届生拒服兵役被处理的事件成了社会热点。据悉,2020年夏秋季征兵期问,云南省文山市大专毕业的应征青年黄某,经征兵体检、政治考核合格,被文山市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2020年文山市预定新兵并参加役前训练。

  这本来是意一件让家人自豪、邻里羡慕的事。但让人意外的是,在役前训练期间,黄某怕苦怕累,思想反复波动,入伍意愿下降,4天内3次写出退役申请,经干部骨干反复教育无效,最终拒服兵役,被当地政府根据规定严肃处理。

  反思黄某在这件事中的所作所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已经成年大学生的选择: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做选择单凭一时快意,不考虑长远后果。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黄某的行为表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对其幼年时性格培养塑造的缺位。

  如果说黄某的案例还不算典型的话,那么近年来屡禁不止的校园欺凌事件就更能说明问题。就在刚过去的9月28日,湖北仙桃市一高中发生一起刑事案件,事件造成两名高中女生当场死亡,行凶者为该校一名男生。为什么还处在花样年华的孩子会做出如此令人发指的事情?他(她)们心中有没有真正的真善美、假恶丑,有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价值观?几乎所有的问题少年,都有一个养育缺失的童年。不要把责任推到老师身上,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没有人一开始就会扮演好父母的角色,更没有人一开始就能成为养育孩子的行业能手。初为父母的焦虑,每一个当过爸妈的人都经历过。不同的是,有的处处强调客观原因,“抱起砖就无法抱你,抱起你就没法挣钱”的悲情表述成为很多人抛家舍子远离家乡的理由。但如果下一代没有培养好,即便挣了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虽然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但如果能克服困难,在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的三五年能陪伴身边,帮助他(她)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对家庭对孩子都更有价值。所以,加强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很有必要、十分紧迫、势在必行。

  当前,各种家庭养育类书籍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周洲老师作为家庭教育品牌“有养”创始人兼CE,从主流媒体离职后,潜心研究家庭教育问题多年,这本《聪明养育:给孩子更好的父母》就是她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的重要成果。

  从以上列举的两起例子,我们应该能理解周洲老师在本书的自序中写下本文第一句话的特殊用意。特别是在两岁之后,当吃饱穿暖已经不是问题的时候,怎样帮助他(她)们培养良好的习惯、形成积极的性格,应该是我们更希望做到而实际上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的。

  周洲老师的这本书,站在家长的角度,教你如何当好孩子引路人。本书区分家长和孩子两条主线,从“教育观”谈起,强调转变思想观念的重要性,以及树立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方法论”和“实操法”聚焦孩子成长时期的关键问题,逐一分析讲解,在处理一些实际问题上提供了可以参考借鉴的解决办法;“工具箱”则围绕如何提升父母的胜任力,给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

  本书既是一本当好父母的理论必修课,也是一门教你如何具体操作的实践运用课。文中既有权威的理论阐释,又有详细的训练步骤,还有大量的具体案例供你参考。相信作为父母的你,读后会有一定启发和感悟,如果能够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会运用,那就更完美了。

  《聪明养育》读后感(十):聪明养育:做成熟的父母

  

现在最常听到有人在抱怨:没有时间带孩子,没有人帮忙带孩子,不知道怎么带孩子。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三无父母”,无暇,无助,无知。索性,被孩子搞的晕头转向的我们就把孩子扔进各种早教、托班,但是,这样子真的对孩子好吗?

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如果一个人在童年里被父母温柔以待,在长大后,他的一生会顺利很多,即使遭遇挫折,那么他也能从自己的幸福童年里汲取向上的力量。

而那些在童年里遭受不幸的人:或是不和谐的父母关系,或是有暴力倾向的父母或是……他的一生都在恐惧,而且他的性格大多也会阴鸷,而且,在自己以后的家庭里,他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的童年复制在自己孩子身上……恶性循环。

童年是一个人性格形成的最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在孩子这么重要的阶段我们缺席或者漠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

不幸的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学习成为父母”并取得“父母合格证”后才当上父母的,最经常的情况就是,我们心理上还没成为父母,就被赶鸭子上架变成了父母。但是,仔细想一下,你难道还想孩子复制你的人生吗?

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应该通过学习让自己首先成熟,让自己做一个成熟的父母。

这本周洲编写的《聪明养育——给孩子更好的父母》便是一本非常适合给即将成为父母或者已经成为父母的人阅读的一本育儿秘籍。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教育观 如何定位父母角色

第二部分 方法论 如何给孩子更好的爱

第三部分 实操法 如何实现轻松高效养育

第四部分 工具箱 如何提升父母的胜任力

从教育观,方法论,实操法,工具箱四个层面,由理论落实到实际操作,让我们对“父母”这个角色进行深度剖析,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做一个胜任自己孩子父母的人。

不是天马行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熟悉的自己。

有了孩子后,也看了很多的类型的育儿书,但是这本书给大家实力推荐。这本书不是简单说教,而是更贴近实际,他举到的例子,让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熟悉的自己:自己无意识说到的话做的事,或者是从父母那里复制过来的一些东西,大家都觉得没毛病的行为,却在无意间深深地伤害了孩子,让孩子重复经历我们童年的痛苦。

比如“消极性父母”,当孩子说自己遇挫时,非但没意识到孩子的沮丧,反而回应“你本来就不行呀”,使得孩子缺乏自信,骨子里就觉得自己不行。

再如“驱动型父母”,孩子被迫扮演父母要求的角色,使得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被扼父母杀了。最近被刷屏的“齐明月的妈妈”(《以家人之名》)不就是典型的吗?为孩子包办一切,一切都按照她设计的人生路线来走,最后齐明月不得已在高考时少填了一张答题卡来斗和争,人生路线也因此而更改。

再如“情绪型父母”,用自己来要挟孩子让孩子妥协;还有“拒绝型父母”,处处比较,让我们的童年里一直有个“别人家的孩子”。

是不是很熟悉?难道还想再做一个错误的父母的复制版来毒害孩子吗?

拒绝语言暴力,用语言滋养孩子的大脑

这本书内容很充实,既有理论,又有实际例子,很有说服力,方法也较为实用。比如,语言。无论是谁,都有坏情绪的时候,不自觉就把自己的情绪带入到语言中传达给孩子,殊不知积极语言和消极语言对孩子的成长中的作用有着天壤之别:语言环境的优劣直接塑造着孩子的大脑。接着就给出了父母如何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

附带思维导图,思路更清晰。

这本书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思路很清晰,在每一章节背后,附带一张思维导图,看完后,再回顾一下思维导图,思路更清晰。

一本好书,值得大家一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聪明养育》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