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是一本由村上隆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02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读后感(一):艺术是生活的集合…
刚打开这本书就会被首页的一些插画所震撼的是一些可可爱爱的图片有一些大图也有一些小图里面应该展示的是村上隆在之前的一些作品吧。整本书的里面通过了一些采访和对话,对于一些我们熟知的电影,或者是动漫影评有了一个不一样的了解,其中让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建议千寻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是千与千寻到底有没有思想什么意思呢?千寻在洗澡,你拼命的洗衣服和做体力活全身被弄脏回到现实世界的时候,
一般大家会期待千寻你长大了的结局,这就变成教育小说了,但是结尾却没有这些对于村上隆来说,他觉得是因为他们决定把它做成商品就像幽灵公主当中的主角一样,这是一种战略那反过来说,对于宫崎骏先生过去作品中没有那样的宣传语千与千寻,有些人认为是有思想的,但是对于村上隆来说,他认为不一定有那样的思想。如果不去设定那个角度的话就没有办法进行故事了,怎么能放弃的那么不彻底呢,有的人觉得千与千寻是一个很温暖的电影,他会有一些感动,但是铵盐却认为,他觉得哭不出来,好不容易拯救了变成猪的父母千寻挺好的,幸亏父母又回到人间等等,在这些场面当中,其实都没有给我们多大的感动,因为父母从头到尾都没有什么反省,只是在车顶有落叶展现的是时间的流逝那么不同的人,或者说对于村上隆来说,他和另外一个铵盐对于千与千寻这个电影,以及或者说这个动漫有了一个不同的想法,这本书当中其实是给了一些很多的提示,
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和描述,让我们对原来我们熟知的动漫动漫动画故事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围绕美誉社会切肤的屁屁,其实是关于电影原作里面关于漫展的习惯,村上隆说,他看去漫展之后就会很少去看电影之类的东西片中的台词恰到好处一直在讨论什么是美,你觉得美是什么呢?有些人觉得你美是女性的代名词,或者说女性是美的代名词,这个,我今天看到的很多东西是一样的大多数后整容不是转过头吗?
为什么不需要整那么多,但是有些人会转过头呢?其实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就是我们很少去真正的考虑为本身的意义,而只是去期待自己变成自己想象中更美的样子。这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一种鄙视,或者说对自己的伤害,也是对自己内心深处不自信的体现
书本的最后作者说,对谈的当天我与村上隆先生见面之前就觉得这次对谈可以成为对谈栏目的一个。其原因使村上还是有很大关系的。他会在谈话的过程当中,让人觉得很开心,通过这本书的描述会让我觉得村上隆是一个比较温暖的人,可能他只是个是一个温暖可爱的老头子吧,也让我对艺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读后感(二):村上隆的“圆桌派”
《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是村上隆与13位日本大咖的对谈集录。这些大咖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比如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漫画家安彦良和、摄影师蜷川实花、漫画设计师山口裕子等;也有村上隆的同道中人,艺术领域颇有建树的奈良美智、佐藤可士和、庵野秀明、细田守、富野由悠季等艺术家、动画导演以及动画公司高层。因此阅读这本书,就感觉脑海中形成了以村上隆为主角的《圆桌派》或者《锵锵三人行》的场景。
内容上,主要是村上隆和13位大咖的合作交流的回忆录,还有不少他们合作以及作品的照片,这其中不乏村上隆的标志七彩太阳花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高达、Hello kitty、新世纪福音战士等动漫画艺术形象,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村上隆与他的合作伙伴以及朋友们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品位。从对谈当中也能了解到这群艺术大师们的创作历程以及艺术观点的不断变化调整。我们可以从13位大咖的视角了解村上隆这个喜爱“金钱”的艺术大师,了解他如何走出一条市场化的艺术之路,更加客观地分析外界对他的批判和误解。如果从村上隆自己的视角来了解他,那么要度《村上隆的艺术战斗论》;如果要从第三视角了解他,那么就要度《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
对于这本艺术对谈集的不足之处,我认为要么是对谈双方的门面话、客套话太多,要么是围绕基本观点没有深入探讨到更深一层的东西,总体来说给人感觉就是朋友间的闲聊,当然主题都是围绕艺术或者涉及艺术,但是让读者能够从中归纳出的系统性的东西不多,也许这本书的初衷也不是为了让我们归纳出这些东西。我认为,虽说和村上隆对话的13位大咖与其都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或者都是挚友又或者是相互敬重相互欣赏,但是天下没有完全契合的两个人或者两种观点,即便是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或者对对方评价颇高,有时也会有意见上的分歧甚至是冲突,而这样的对立性对话在书中不多见。反而这样的对立性冲突是读者更为期待的内容,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对于这样一种情况,我认为要么是村上隆与大咖对话的时候就是没往艺术理论的层面去靠,本身就是闲聊;另一种是后期编译的时候有针对性地调整了,不管是哪一种,出来的效果都会让读者感觉意犹未尽或者难以引起内心共鸣。
总的来说,《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算是一部浓缩了的日本当代艺术观点著作,从中能够了解到包括村上隆在内的艺术大咖的主要观点以及当代日本艺术潮流走向,是一本不错的小众科普读物。说是小众,其实并没有贬义,因为村上隆的商业艺术气息浓厚,加之对谈均由他来主持,他的谈话对象或许都不愿喧宾夺主,多少会迁就或迎合他的观点,因此还是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完全作为日本主流艺术走向的一个判断,因此我将其归纳为小众,必须是对村上隆的艺术创作有一定了解或者对村上隆有一定喜爱程度的读者阅读起来会有更强烈的共鸣。
《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读后感(三):村上隆——与艺术对话
村上隆,1962年生于东京,1994年赴美,现在以纽约及日本为据点,在各种媒体及活动等多方面皆很活跃,积极展开年轻艺术家的培养、展览会的策展等。他认为艺术就是商业,而他就是品牌。被誉为“日本现代艺术新希望”,是当今日本行情最高的艺术家。
我们都知道村上隆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艺术评论家认为,村上隆之罪过不是因为其作品的艺术性,而是因为他不该通过商业运作,让普通艺术品商业化为高端艺术品,不该让艺术商业化。然而在看完《村上隆艺术对谈集》后,这种艺术商业化认知彻底俘虏了我,本书汇编了村上隆和日本文化领域的13位大师的对谈。其中介绍的作品量和信息量非常大,涉及动漫、摄影、艺术、设计等领域。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本对谈集来了解日本当代文化。
在序言中我们知道了这本对谈集乃全球首发,是村上隆第一次以对谈集的形式将自己对艺术的感悟介绍给中国的朋友们,希望可以通过此种形式让更多的中国朋友了解村上隆的作品,了解他赋予每一幅作品的意义,以及可以从他的作品中一窥日本当代文化,了解二/战过后日本人现在的生活,这也是他每一幅作品创作的背景,是村上隆创作每一个作品的初衷。
整个对谈集除去与各个领域且活跃在第一线的优秀人才的对话、研讨、切磋,更多的是穿插其中的各种画集,有村上隆的让密集恐惧症崩溃的《微笑小花田野》,怪怪和奇奇,《呕吐的叹叹波——a.k.a.呕呕》,电影《新哥斯拉》《爱与时尚》《式日》以及各式展览会上的各种画展,每一幅画都映射着日本人的当代生活,将现代日本人民生活的一面带给观众,村上隆借助这些幼稚的形象表达出日本国民二战后的生活态度,战后的日本人民都选择逃避成长,逃避责任,这些画作充分进行了自我讽刺与自我批评,表达了日本国民缺乏成长,他将这种日本现状成功的演绎给全世界各地的观众,引导着大家开始思考。
与艺术家对谈,与商业对谈,与本土艺术史对谈,与全球艺术文化对谈,这本书不仅仅是与众多领域中的佼佼者对谈艺术,更是与当今社会艺术史交流、挖掘、发扬,在整个对谈的过程中了解艺术,了解文化,了解日本民族现代史,这才是此对谈集想要表达的内容。
或许那句“寻找自己真正想创造的”才是村上隆真正想要告诉给我们的艺术感悟。
《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读后感(四):当我们谈艺术时,我们谈些什么?
说到艺术,很多人都觉得艺术是阳春白雪,望尘莫及。
但是毋庸置疑,艺术是追求美,我们作为普通人也应该热爱。也许我们无法做到像艺术家那样高谈阔论,但是我们可以“心向往之”。
大学的美术老师说:你知道为什么人们到了美术馆就静悄悄的?因为不敢说,怕说错。其实是因为我们都不懂艺术。
如果有一本书,让我们近距离地去和艺术家畅谈,会不会很有意思?《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就是这样一本书,它是村上隆和日本文化领域的13位大师们的对谈集。
村上隆是《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这本书的主编。他在中国出版这本书的目的是:让中国的读者了解他的作品及其背景。
我本来也不知道村上隆,我只知道村上春树。后来,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村上隆曾于2018年11月在上海举办内地首次个展。可惜,那个时候我已经在北京。直到现在,我才第一次听说了他。
他被我“发现”了!我在读《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这本书的时候,始终带着一种惊喜的感觉。原来,还有这么一位艺术家。
关于这个问题,实在不适合我来回答。若干年前,我在读文学理论。从什么是文学开始了这次阅读,最终作者也没有给出正确的答案。
文学就像杂草一样。你说《红楼梦》是文学吧?如果是一位中医,他阅读《红楼梦》的目的是在里面寻找药方,你觉得他有没有把《红楼梦》当作文学呢?
同理,艺术也是如此。村上隆和奈良美智的对谈中也提及了这一质疑。奈良美智不介意别人讨论自己的作品是不是属于艺术。难道原始人在创造最早的洞穴壁画时会有意识地认为“这就是艺术”吗?恐怕他们只是想画就画吧!
还是那位大学的美术老师,他说他把女儿2岁时的作品保存下来了。这充其量只能叫涂鸦,他为什么要把它保存下来呢?
因为世界需要艺术。
既然“什么是艺术”这一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观众在看作品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以自我为中心。
就像我们平时买衣服,有的人会觉得这件好看,有的人会觉得那件好看,纯粹是个人的审美趣味。
《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读后感(五):村上隆版的《十三邀》
最近一直在看村上的书,这一期的知日也是村上隆。这本书是村上隆与日本文化领域的其他13位大师的对谈,这里边的理论、名作、名人信息量非常大。涉及到了多个艺术领域。有我们熟知的奈良美智、高达、《新世界福音战士》也有我们不知道,不太熟悉的其他艺术领域。
关于村上隆其实有很多的艺术符号和艺术点去聊。他的一个核心思想是“扁平化和幼稚力”。其实,除了附庸跟风之外,我觉得有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太阳花的时候,未必能把这个想成是艺术,甚至会说,这么简单的花,我也能画出来啊,我也可以无限的去复制,大大小小的画上一页两页一面墙。但实际上,这也是太阳花能过流行的原因。很简单,很幼稚,很阳光很可爱,很多彩(多彩好像是POP波普艺术的一个特色)等等。我说不出来太阳花更深的创作意义,但是我自己一眼就能感受到的积极阳光,成长,有趣等等都是它想要表达给我的。这一点我坚信。
村上隆另一个重要的作品是MR DOB 是一个类似于米老师的老鼠卡通形象,他的变形和内涵层次就更深和更多变一些。比如说,不再是向太阳花一样固定的大笑的表情,有很多多变的造型,尤其是那些尖利的牙齿,邪魅的笑容,与它的可爱形象形成的鲜明反差,让你不由的开始深思这个形象背后的含义。通过其他艺术家的点评,我们也学到了,原来这作品的多元性非常强,艺术含义也很深刻。我个人比较喜欢他大佛、罗汉那个系列,大概也是对神明世界好奇的缘故。
这种艺术家之间的对话,有点像是之前许知远的《十三邀》,在他们的对话访谈中,可能替我们发问了很多共性的或者个性的问题,也能在艺术家彼此的眼界上对他们各自的作品有个重新的认识。奈良美智和村上隆是多年的老朋友,这本书里有了他们的2次对话,中间间隔时间,这两次的对话对比也能够发现他们的艺术成长和变化。比起村上隆的“©”版权意识,奈良美智的有些作品甚至属于是无作者特征的。“i don't mind if you forget me”系列,甚至直接是粉丝们制作寄送过来的玩偶。
当代艺术很难懂,因为是发展变化的。艺术史相对比较好理解,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新事物出现的时候,受到的阻力也比较大。这就需要一些标新立异,有创新的人,当然也有会适应潮流的人。这里边有很强的艺术与流行,流行与大众的关系的变化。
我们必须承认和肯定一些日本文化。日本在战后起初一直在发展自身文化的同时,也在学习西方艺术史。但是,拥有强大漫画艺术和匠人精神的日本,在出现潮流和引领潮流方面很快的发挥了作用。日本也迅速复出变成了文化大国,时尚大国。村上的扁平化和日本的动漫土壤脱不了关系。
同时在书中也能看到,艺术家们对于艺术教育、艺术市场的一个思考。当一个人的社会责任变大之后,比起个人利益更关注艺术发展的他们才是真的热爱艺术的大家吧。村上不喜欢毫无疑问精神,仅仅在西方的规则中循规蹈矩的日本美术馆。不喜欢被誉为日本艺术类大学最难考的国立大学——东京艺术大学,虽然是自己的母校,但是在面对艺术系的学生时还是推荐武藏野美术大学这所教授真知识的东京的私立大学。甚至自己办了:“艺术道场大奖赛”去激发和鼓励新一代的艺术生。
本书的信息量还是很大的。非常有必要继续深读,值得收藏。喜欢艺术和日本的书友可以入手。
《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读后感(六):村上隆和各行艺术家的对话:让我们了解什么是艺术
艺术,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精英们玩的东西,是一种很高深的东西。我们给孩子报的艺术辅导班之类,只是去让他们寻找艺术的门槛,但基本都会不得门而入。成年人所能看到的艺术品一般都是指美术作品或雕塑作品,但这些艺术品很多时候,我们感觉是看不懂的。这就造成一种印象,艺术对于我们普罗大众,好像是很遥远的。但这不是事实,在艺术这条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参与其中的。可能你认为这不可能,那就看一下《村上隆的艺术对谈录》,这13位艺术家都是那些行业,电影导演、动画导演、漫画家、设计师、创意总监、美术家、摄影师、建筑设计师,看吧,他们的作品距离我们很近吧,艺术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无处不有艺术。
艺术家们的对话都会谈些什么呢?当然他们也是人,少不了相互寒暄,相互之间恭维;他们会探讨不同艺术之间的碰撞和沟通;他们谈艺术给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带来的影响;他们谈自己所处于世界的地位;当然也会给后进着提供指导意见和建议。在这些艺术家的对话中,总会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感动你,感动我。 关于艺术的保质期,这是村上隆和庵野秀明讨论的观点。庵野秀明,电影导演、动画导演,因为兼具两种不同的艺术种类,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他明显能感觉到不同艺术所需要呈现的时效性是完全不一样的。电影,是最具时效性的作品,一定要用最新的技术,最美的画面,最快的呈现出让人们所接受的作品;而动画,整整落后一个时代,动画表现的更多是经典的、永恒的主题,是需要艺术家一点点磨出来的功夫。在桌子前待18个小时肯定比待6个小时做出来的动画作品更加完美。而美术、雕塑等作品,那就更加的不能用保质期来衡量了,他们需要创作者长期的积累,在激情,灵感爆发时偶然得之。
日本是漫画王国,我们说到漫画,那一定会想到日本。所以,村上隆对话的艺术家就包括好几位关于漫画的艺术家。安彦良和,正是他和富野由悠季一切设计了“机动战士高达;山口裕子,HelloKitty的设计师,她让HelloKitty真正走向世界;细田守,指导了《数码宝贝》《穿越时空的少女》等一系列电影;伊藤博之,“初音未来”的经营者。 漫画最为日本艺术的典型代表,漫画家当然更关心日本漫画和世界的关系,怎么让日本漫画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被世界所接受。村上隆和安彦良和对日本漫画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相应的讨论,相信对于日本漫画界这些讨论是有借鉴意义的 。 要说日本漫画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无疑是HelloKitty莫属了,这只粉色小猫已经风靡全世界了,她是怎么一步步走到现在的呢?她的设计师山口裕子告诉我们,HelloKitty也曾经有过低谷,也曾经差点被别的动画形象所代替。而正是山口裕子,把她Ketty当做真正陪伴自己的一个伙伴,让自己走进Ketty的世界,以Ketty的感受去设计,创作出来了Ketty的很多周边产品,让Ketty不再孤单,也成就了Ketty的成功。
建筑设计也是艺术的一种吗?答案是肯定的,无论是悉尼歌剧院还是中国的鸟巢、水立方,都是艺术品。而村上隆对谈的建设设计师安藤忠雄,正是他设计了上海保利大剧院,极具个性的设计让他矗立于上海的西北部。美的建筑设计作品,不但能增加一个城市的知名度,还可以提高这个城市整体的审美体验呢。 《村上隆的艺术对话集》包括了13为不同艺术家对各自艺术的理解和感悟,看似随心所欲的聊天,富含极大的信息量,无论是对我们了解艺术,还是了解日本都是不要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而书中所配的相关艺术的彩色图片,更是直接把相应的艺术作品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欣赏这些图片这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读后感(七):艺术家村上隆的朋友圈微观
村上隆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村上隆,目前最会做生意的的商业艺术家,他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作是给人视觉爆炸感的太阳花大集合。饱受全世界年轻人的喜爱,他的作品给人饱满、热情、同时又富有争议感,传统艺术家们抨击他,而市场对他却是充满了喜爱。
那么,村上隆的朋友圈是个什么样子的呢?
阅读此书,或可管中窥豹。
由村上隆主持并有13位日本大师的参与的艺术对谈集, 可以看到当下最有代表性的日本大师们的现状和作品,通过他们对谈的字里行间,让读者领阅具有东洋风格的文化和艺术。
艺术是什么?
这是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概念。
艺术的本质是表达,表达情绪,表达思想,既是和自己对话,也是和自然对话,在和 安藤忠雄 的对话中,不难看出,这两位在不同艺术领域的艺术家,对艺术的表达有着殊途同归的意味。安藤忠雄 被称为“清水混凝土诗人” ,是一个非科班出身的野生建筑师,他拿着打拳赚来的钱,半路杀进建筑界,全靠自觉成才开创自己的风格流派,而村上隆虽出身科班,但他的作品也是不被传统艺术界认可,两个同样“离经叛道”的人,对于艺术所碰撞出来的火花,值得每个人去借鉴。
与村上隆齐名的蜷川实花,是当代日本炙手可热的一线女艺术家,她的色彩鲜艳迷幻,使人过目不忘,浓郁满溢的色彩、平面化的构图,与村上隆的色彩风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蜷川实花摄影作品
与童年的自己保持对话,用简单笔触的小女孩传递自己思想的奈良美智与村上隆的超扁平,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村上隆把大众元素以及日本动漫等运用到艺术创作,他的超扁平作品刷新了日本的文化身份。奈良美智用小女孩的形象传递当下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孤独,无信任等,也可以说是自我的一个投射。
奈良美智作品佐藤可士和1965年出生于东京 ,为日本当今广告业界与设计业界的风云人物,作品包罗万象, 与村上隆侃侃而谈中, 在佐藤可士和看来,只依靠灵感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设计师还需要去考虑产品背后的逻辑 ,他认为设计师就是视觉医生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
佐藤可士和作品佐藤可士和作品
这本书探究了十三位大师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深度对谈更让明明白白体味到大师们的设计思路是怎样的,值得一读。
《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读后感(八):村上隆的“十三邀”
不被理解也没关系,我会等待,等待现在的喧嚣结束。然后去运作。让下一个世代的艺术活动领域更加扩大并设立真正的价值标准。——村上隆
近年来,日本著名艺术家村上隆陆续与路易威登、范斯、六本木之丘、植村秀等国际企业开展品牌合作,与美国著名音乐家坎耶・维斯特、法瑞尔·威廉姆斯等人的艺术交流广为传播。多个世界著名的展览场地都展出了他的作品,连巴黎的凡尔赛宫也留下过他的卡通作品痕迹。这些艺术成就让村上隆成功成为的艺术明星,影响力通达各领域的文化名人。他找到安藤忠雄、蜷川实花、奈良美智、庵野秀明、细田守、富野由悠季……等13位名字闪耀日本艺术文化领域的艺术家联合举办活动或曾有过作品合作,从动漫、电影、建筑、摄影、设计……展开不同领域的对谈,极具深度的探索日本当代文化的无限可能,全面剖析日本当代文化的现状,辑结为《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书中还有13位大师们和村上隆授权精选代表作品,97张图片高质量呈现,介绍的作品量和信息量非常多,是一本日本创业界大师们的全集,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在《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我看到了很多之前只是浅显了解内容而不知其背后的故事,例如村上隆与庵野秀明,那个曾经为宫崎骏大师2013年作品《起风了》男主角堀越二郎的配音演员,他是日本动画导演、电影导演、制片人、编剧、原画师,日本动画公司khara的创始人兼社长。他曾于1995年执导动画片《新世纪福音战士》,开始广受关注。作品以发生了“第二次冲击”大灾害的2015年的世界为舞台,主要讲述了14岁少年少女们操控巨大泛用人形决战兵器“EVA”,与袭击第3新东京市的神秘敌人“使徒”之间的战斗故事。该片播放期间收视率低迷,但是剧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毁誉参半的强烈反响。在书中他们讨论了真实性的问题,村上隆提问道,你对真实性如此讲究,究竟是出自什么样的原因呢?庵野秀明回答道,电影终究还是虚构的故事,在虚构当中,我想是否能多少放入一些不是编出来的东西呢。当然这很难放进去。但是这次我更重视的是大众性而不是真实性。不是那种更广泛的面向普通观众的大众性,而是面向喜欢这部电影的人的大众性。所以主人公没有特定的名字,希望看的人能更有代入感。
《新世纪福音战士》在村上隆还与“Hello Kitty”第三代设计师山口裕子进行了对谈。是山口裕子让kitty的脸变更圆了,在个性上也有一些更生动的描述。她让Kitty似乎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像生活在你我身边的朋友,这当然也奠定了今天山口裕子在公司阿姐级的不败地位。村上隆对此提问道,为什么“Hello Kitty”会被全世界的人喜爱呢?刚才您说的是在日本发生的事情嘛,但全世界的人都在说它“可爱”。在“Little Boy”展览的时候,80%的国外报社记者都问了我们关于 Hello Kitty的问题。Hello Kitty是目前从日本输出的最具象征性的“可爱形象”,他们都被植入了这么一个印象。山口裕子回答道,刚开始我说的“想成为Kitty的憧憬,是希望自己也变得像Kitty一样可爱应该是这样。五十多岁、六十多岁的人们开始收集Kitty的时候,也是希望自己不会老,永远保持可爱,是这种心情让他们去购买Kitty的吧。我认为在国外也是这种情况。据说国外的人到了十几岁就不会再去收集卡通形象了,但现在不是这样了,他们已经和日本人一样了,不可思议。之前认为收集卡通形象的成人只会在日本存在。
山口裕子在书中还有孕育了如今日本各大厂商的“宠儿”,代言、授权产品种类从互联网、时装、汽车到生活用品,世界各地都有其踪迹的初音未来的伊藤博之;还有笔下创造出头大大的小孩、洁白驯良的狗、以及身着绵羊装的儿童,脸上那对眼尾上吊、不怀好意的双眼其实才是他作品的特色,那种眼中流露出不友善的神情,同时又身处在寂寥、淡漠背景中的画作主角们,不禁让人由怜生爱的奈良美智;还有日本当今广告业界与设计业界的风云人物,作品包罗万象,跨足广告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被誉为“能够带动销售的设计魔术师”,其简单、创新并富有视觉震撼力的作品,一再为品牌形象及商品营销提出新的可能的佐藤可士和……读了《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这本书,你才能更好地理解为何日本的时尚总在最前沿。
《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读后感(九):《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村上隆的艺术类朋友圈
一直以来都有关注“MOOK”杂志书这类文化纸质媒体的发展。其中在不管是销量还是口碑都做得极佳的的杂志书,自2011年创办以来的《知日》系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现在商业和文化气息重一点的书店都是必选《知日》《知中》这类杂志书的,可见它们强占市场的优势有多大。而事实上,它们的最大影响力还是以编辑力见长。
君不见,最近《知日》推出的新杂志书《村上隆的艺术对谈集》,不管是编辑力还是作者的名气和艺术影响力就是很有说服力的。这一期的“主角”是这本书的作者村上隆。村上隆是何许人物?他就是日本著名的视觉艺术家,2008年《时代》杂志评选出的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这本书就是他与村上隆和日本文化领域的13位大师们,如庵野秀明、会田诚、奈良美智、安藤忠雄、安彦良和、细田守、伊藤博之等大师的对谈集,该对谈集仅在中国发行。
在阅读这一期杂志书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村上隆的最大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在作者看来,日本的漫画文化特质是“Superflat”(超平面),因此在他的艺术展览和书籍的主题主张都是很鲜明地体现出来了。如在漫画导演、新世纪福音战士的缔造者庵野秀明的艺术思想也是很是相似的,因此他们是彼此的知音。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们这样的艺术家,他们内心新出都是充满浓烈的日本情感,这种日本情感就是彰显了他们日本人当代生活的情况,如在庵野秀明的访谈中就谈了折射日本当代援交的现象,其中在庵野秀明的《爱与时尚》就是改编自村上龙的同名小说,描写了女高中生为了得到黄金宝石戒指,就进行援交的一天,这种不好的风气,对于这两个艺术家都是心戚戚的。
事实上在这本书中,作者有很多个访谈都是有着浓郁的爱日本情感,反映日本光怪陆离的现实主义现象。你比如说在与会田诚的访谈中,就说明一个追求日本风格的美术家,而在会田诚的左右作品中都无不体现了日本那种风格。他继承了日本暴力美学基因,在他的作品,如《切腹的高中生》德国都是大都以少女为主角,战争、暴利、色情怪诞、萝莉控、酒、反艺术等行为都是这些少女在他的创作中的角色扮演,这是和作者村上隆的风格有类似的方格的,都是有日本暴力美学,因此,会田诚和村上隆成为了“新日本主义”的代表人物。因为,在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切腹”文化中,是非常光荣赴义的行为,而艺术家这次在现代文明的生活中,将切腹的行为转嫁给一个女性的身上,多少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在对自己传统的文化是有着传承,但也有批判的一面。而对于中国的读者而言,这些都是构成了我们对日本文化有着光怪陆离之感。
但除了以上,村上隆给我们中国读者看来,最大的意义是他的作品灵感大多来自日本传统漫画,创作材质珍贵,色彩艳丽,并且常常有性和暴力的展示。他的作品既融合了东方传统与西方文明,高雅艺术与通俗文化之间的对立元素,同时又保留了其作品的娱乐性和观赏性。是的,就是他的日本潮流文化的趣味性,和独特性使得世界人们都是喜欢她的作品。这那么怎么体现在这个关于艺术对谈集呢?其中最有代表这相融性的,可谓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就是奈良美智了,因此我们在关于作者和奈良美智的访谈是有两篇文章的。
奈良美智也是日本出色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人物多以脸上那对眼尾上吊、不怀好意的双眼来展现寂寥、淡漠或者受到二战后的日本人的那种生无可恋的美感,也正是因为这样生无可恋不怀好意的孩子形象,不禁让人由怜生爱和觉得十分与众不同的俏皮,因此在奈良美智的作品中,使得村上隆都可以找到很多灵魂相通,惺惺相惜的知己感。
事实上,村上隆和他所对谈的艺术家除了表达村上隆那种对日本传统文化的肯定和批判,以及带有性和暴力,以及带有与众不同的趣味潮流性之余,还满满地体现了希望日本国民能通过这些艺术找到民族自信。毕竟,对于要走出战败的阴影中的日本国人而言,是需要漫长的岁月和找到心灵和灵魂的寄托的。于是我们如今之所以惊叹日本的漫画和建筑等艺术之出色,战后的重创这就是很大的原因之一,因为漫画等艺术已经让他们找到了最唯美的寄托和自省。
于是我们通过这部艺术对谈集,就可以创作了漫画版和动画版高达的漫画家安彦良和所塑造的高正伟的高达形象的来龙去脉;我们还可以读到了开创动画新世纪的高达之父富野由悠季那对高达文化未来发展的展望,读到了村上隆和富野由悠季如何构思想现代艺术和机器人动画更好地发展下去的探讨。当然,我们还也可以读到日本艺术家山口裕子如何将Hello Kitty变成国际巨星的设计师。等等这些艺术家的交谈,都是希望让没有信心的日本人要自己发现自己的价值,从那些走向世界的艺术家而言,就是增加他们日本民族自信力的绝好事例。
除了动漫画,村上隆还对谈了日本建筑界有名的安藤忠雄,我们通过此书读到了原来艺术和建筑会成为了日本那个国家的骄傲。因为安藤忠雄那充满自然的艺术岛屿建筑风格是十分惹世界人们所喜欢的。因此,在村上隆和安藤忠雄的访谈都看到了原来日本不仅是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而在文化艺术程度上也是非常发达的国家,这也构建了他们日本文化相当自信的一面。当然,村上隆也对谈了新生代的电影艺术家细田守、孕育初音未来的文化变革者伊藤博之,以此表达村上隆对这种要传承日本艺术自信力的后浪们给予了意味深长的厚望。
《知日》是为中国读者服务的,为中国读者了解日本文化打开了一扇重要的,富有公信力的纸质媒体窗口。而村上隆这次的“群龙汇聚式”的艺术访谈,就可谓让读者更广更全更深刻地通过此书了解了日本当代的承袭文化和新潮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