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是一本由[美] 马克梦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8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精选点评:
●并无新意
●外国人研究天朝,真是方方面面,事无巨细!这本,老外研究的是我国古代的黄书,某些观点确实异于常人!还有一样好处,一般来说,简体版印出来的这些书,有的出版社干脆就不告诉你删了多少,有些负责任的出版社会用❌❌❌或告诉你此处删节多少字!有了这书,你大可把那些❌补全,或部分补全!呵~
●对作者佩服佩服
●好吧我承认我在家无聊。把存在电脑里的各种不知道神马时候神马原因收集的电子书都看了。恩有时候我就是恶趣味。
●因为要干活重新捡起来读,作者着迷于“高级色情词汇”的视角相当有趣。配《中国古代房内考》食用效果尤佳。
●没读明白,不过引用的材料是真多啊 | 在107
●老实说我还是被这么博大的性文学研究给镇住了。。
●很不错,学习
●本科看的时候最关心:性与男女关系。
●房中术是配套一夫多妻制男权社会的产物;反一夫多妻制或持一夫一妻制被称为淫妒的泼妇,反一夫多妻的又具有房中术特征的男性是吝啬鬼。介于两者之间的写一夫二妻的常是色情小说。纯情小说多回归一夫多妻,色情小说多泼妇,越往后泼妇被改写得越高雅,男性越具吝啬鬼的女性化,如《红楼》林黛玉和贾宝玉,纯情有高雅的色情。
《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读后感(一):让我大开眼界之书
这本书是我初中读的,高中有读过,说实话,当时只是对真实的男女之爱感兴趣,碰巧对外国人看中国这类书籍颇为喜爱。看这本书的过程比较复杂,喜欢历史,看了张鸣,知道了李零,知道了马克梦,知道了这本书,遂借。具体内容早已记不清,只是记得当时的感觉,颇有新天地之感。当时我对中国seqing小说只停留于金瓶梅的认知阶段,却没想到那只是冰山小角。里面用各种优美旖旎此段描写各种性行为(当时有些读不懂),看的我身体发抖,思想混乱,天!真是一段美好的经历,读书的乐趣莫过于此,那时,电脑只用于我下MP3,现在才发现,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种读书的感觉了。
真的是一本好书,可惜,看的人少,缘分之数,如果谁有缘点进这篇页面的话,可以去区级以上的图书馆找找(我只在一个区级和一个市级的图书馆找到过),如果没什么好看的,也可以把它放下,其实说到底,我现在也没弄清这本书的意图,因为我从前的几次阅读,猎奇而已。
《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读后感(二):介绍的几部小说有点意思
作者有些观点感觉略牵强。
《野叟曝言》是我见过的假正经到令人发指的典范,它代表着一部分明清se qing小说的态度——打着“劝世”的旗子大写特写内闱风光。中国古代的房中术强调“还精补脑”,不是zuo ai是养生。所谓敦伦,干那事的时候心里想着的是敦促人伦大统。或者借孟子对“溺嫂”的回答,从“权”,以极端情况为借口维护自己一贯的君子形象。(我觉得孟子也是假正经)
《林兰香》里几位妻妾的友情——宣爱娘婚配之前哀叹嫁人会使她和林、燕二位好友难再聚首,于是她也嫁给了同一个男人耿朗。她说“男儿知己,四海可逢。女人同心,千秋难遇。”这男人确定不是哀怨被的分配去打酱油了吗?耿家把两位同性恋的女人赶出了家门。但是和林、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小说结尾处的两个女人重现时,仍然相恋相依,以说唱的形式讲述燕梦卿的经历。
《绿野仙踪》里金钟儿的母亲质问她的时候,她说“我心上爱他”,而她在小说中的形象是反面的,她的激情是对主人公冷于冰强大自控的一种衬托。这话一出我就觉得金钟儿可爱多了。看金瓶梅的时候我也觉得潘金莲和春梅比较可爱,尤其是春梅。
《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读后感(三):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028442/
这是我寻找很多年后来找到的一本书。
一个老外研究明清(情色与色情)小说多年。
简而言之,在读了三分之二之后,根据他的总结,可以把小说中的男性角色分为四个大类。
吝啬鬼:
他们不仅在金钱方面斤斤计较,在性活动上更是以固阳取阴为主要目标,
也就是说,追求一种女方奔流己方忍而不发的状态。
即便他们成为了一夫多妻者,性活动也是以尽量高效率的传宗接代为主。
文弱书生:
他们主要是与一大类的女主人公“泼妇”对应,他们的性活动甚至全部生活,都有赖于泼妇的指示。
泼妇可能是他的妻妾、母亲等。
通常小说在二分之一处开始才会给他们一些不得不的理由,让他们些许逃脱泼妇的管束。
一夫多妻者:
一夫多妻者与上两类经常在小说中也成为了一夫多妻者的男人不同的是,
他们不仅在性活动上毫无保留,且渴望甚至最终可以达到一种多妻和谐共荣的局面,类似韦小宝。
还有一类是主要的配角:
花和尚:
他们进行性活动而完全不准备成立家庭。是吝啬鬼的完全反面,常常勾引文弱书生。
--------------
说明之后,我们把办公室的男同事们全部放进了这四个篮子里。
有时候会感到总结分类抹去了细节差异,是一种很不正确的分析手法。
可实际上,想要再增加一个新篮子是很困难的, 人真的无非这么几种啊。。
---------------
女性来说,看似简化多了。
市井泼妇、小心眼而柔弱的富家小姐、能干而什么都不计较的村姑……
只是,所有的女性角色,经常在这三样里跳来跳去。。。把男人们弄得七荤八素。。。
结果,女方只有一个篮子。。。“复杂的女性角色”。。
《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读后感(四):土豪社会:情欲沉沦世界
在豆瓣上看到《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18世纪中国小说中的性与男女关系》这本书,第一个反应就是对书名的惊诧,再次体会到老外写本书时给书起名太能独辟蹊径了,阅读的欲望骤然被激发。书是2001年出版,厚度达385页,价格也不高,才20元,遗憾的就是处于缺货状态,当准备下载了电子版细读时,不知道亚马逊为何去年年底又进货了,打折后送到手最终才14元,够便宜的。
明朝中后期,随着秩序恢复,农业生产有了剩余,最初目的在于限制流动政策不得不松懈,必然带来人口增长这一副产品。经济领域,丝织业和棉织业得到发展、商品专门化出现、奢侈消费风尚兴起、宝钞衰落和白银货币化、尤其是苏州等沿海对外贸易的兴旺发达,导致的每年上百万两白银的输入,极大促进了市井文化发展,,呈现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气象。最重要是科举制度在明朝才形成完整制度,为士绅这个阶层形成提供了制度支撑,商业的发达,使得这些人难以抗拒纵乐,骄奢和游惰,追求时尚,尤其是一些文人,一面为官宦,一面则成为某一器物的收藏者,鉴赏家等,兼具士绅身与商人身份为一体。一些商人为了取得政治上的地位,跻身进入士绅的圈子,让自己成为高雅圈子的一员,有时就不得不花钱,间接的有力促进了享乐。
文人群体的存在,城市的繁荣,为“才子佳人”故事提供了社会空间,中国的情色文字与图画,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姑妄言》、《痴婆子》、《肉蒲团》、《金瓶梅》……这些有代表性情色文学名著都诞生在这个时代。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一方面在晚明城市的书肆上,作为市民文化消费品,不管是地下或公开印刷出版,在书商的眼中,犹如今天的光盘碟商一样,利润才是衡量好书与坏书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去与青楼女子嬉戏成为了身份,面子和地位的表现。享乐在整个社会普遍存在,尤其是那些青楼艺妓,带动了奢侈品的消费,成了时尚大代言人,著名的有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
在这么一个热闹世界里,人心深处的钱欲、权欲以及性欲,装扮着一个看似秩序井然表象世界,一切只剩下欲望,绑架了伦理、道德、义气、友情、爱情,“价值”只是表层的假象,欲望才是底层的真实。这一点,最真实的体现可能就是男女之间的情爱,没纯粹,没天长地久,一切都围绕着情欲。情欲这一神秘的生命之源,赋予了人活着的强大力量,为男女建立一个了永无止尽的实验场所,但却没最终的答案。
作为一本美国人所写的专论中国色情文学的汉学著作,据说是迄今在中国仍是禁区的色情文学进行初步探索的文学作品,是难得的探讨中国文学作品中性现象和性文化的书籍。就和作者说的,一夫多妻现象是一个在许多文化中都存在的问题,它表现为众多形式,是世上男人和女人之间最棘手和最令人困惑的矛盾之一。作者之所以要选择明清白话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原因之一就在于那个时代多妻是男子特权的主要标志之一,多妻是男人的面子工程,不再单单的承担着西周一夫多妻制下只为传宗接代的以保持血统的目的,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含有下流内容的戏曲非常流行。呈现给后人这么一个气象,每个人活着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理想,也没有人在乎什么生命的意义,大家追求的无非只是吃吃喝喝、性爱玩乐、发财赚钱、争宠斗妍这些世俗欲望。
在书中作者用了两个概念,一是“吝啬鬼”一是“泼妇”。“吝啬鬼”不仅在金钱方面斤斤计较,在性活动上更是以固阳取阴为主要目标,追求一种女方奔流己方忍而不发的状态,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强身健体房中术。即便他们成为了一夫多妻者,性活动也是以尽量高效率的传宗接代为主,而不是以纵情享乐为目的。“泼妇”是恶女人的代名词,则指凶悍的,使男人胆战心惊的女人,她企图利用性的力量制服男人,这种力量包括向男人泼洒媚术,窃取男人阳精,男人如果不会保护自己或控驭她就会深受其害,严重了就会精竭而亡。泼妇颠覆男人特权,在制服男人的过程中,企图惩治男人的超我,按她自己的形象重新塑造。
明清时代这些代表着性文化的长篇短篇小说、戏曲和艳诗这些文学作品广泛在底下流行,与这些色情作品相比,对房中术的描述明显无粗俗卑下的描写。大多是一种警告的口吻,男人须避免过分纵欲,须把女人看做健康锻炼的性伙伴,而不是单纯的满足自己性欲的工具,宣扬性爱能使人健康长寿,鼓励男人与女人在性交时要有自我意识,且认真谨慎,从盲目冲动转而为美的享受。
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来看,一夫多妻制是一种成功的模式,也是处于社会下层的男人甚至女人所向往的、完满的婚姻制度。女人进入一个一夫多妻家庭,其原因不外乎是为了她本人及其家庭的经济利益,嫁给这样的男人,她的生活更为安全可靠,同时声明显赫,另外可以降低女人的生育风险,男人驾驭女人的方式也不过是金钱和物质享受。
对女人嫉妒和嫉妒心之强的描述是中国小说和评论里的常见的主题。其喋喋不休抱怨的男人不良行为和她低下社会地位,表现为谩骂和诉说自己无尽的冤屈,也表现为她嫉恨只限于和一个性对象同床共枕,颇有现代女权主义者所认为的,一个女人与多人发生性行为,最多表示女性对性爱的健康欲望,也可能表现一种冒险精神、反叛精神、好奇精神、快乐精神等等。也算是对一夫多妻制下男人特权的抗争吧。
但在明清小说里,与禁欲的吝啬鬼和一夫多妻形象相比,一夫一妻的才子佳人形象代表了最和谐的、理想化的、有节制的婚姻关系,在这类关系中,才貌双全的女人形象又是女子异能主题中最成功、最有主见的形象,表现为她赢得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可以自己选择婚姻伴侣。她极能干,用自己的聪慧和人才展示了自己的卓尔不群。
在男权社会里,女人被视作男人观看、审视、消费的对象。但在中国青楼文化里,文人和高级妓女之间的心智交流是一主题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明清小说离,纨绔子弟和娼妓则是典型的悲情男女关系,原因在于纨绔子弟本品行不正,谋生能力差外,娼妓也是用来赚钱的,其都身不由己。声色犬马下面则透露出来对于贫穷、卑劣、贪婪、无知、受苦、找不到出路的人的悲怜与同情,以及奸诈、压力和诉讼兴起更是预示着种种道德危机潜伏着。
就和作者说的,小说越倾向于色情,女人离中心位置就越远,男人拥有的妻妾数量也就越多。时隔数百年,再次来到明朝,让世人大开眼界的《金瓶梅》,只不过早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每一个人活着都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理想,也没有人在乎什么生命的意义,粗鄙、贪婪、淫秽在那个世界里,他用“粗俗”来颠覆“价值”的虚伪。
走在那一大片看似繁华的荒凉废墟里,一个很简单、根本,但却又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当价值不再,一切只剩下欲望时,生命会变成什么?在撕开了价值的假面具,又否定了世俗欲望之后,人将何去何从?
《吝啬鬼、泼妇、一夫多妻者》读后感(五):笔记
一、本书要研究的问题
这本书讨论的是晚明到清代白话小说中一夫多妻现象,尤其是几种典型人物的主体性的问题。小说作为一种想象叙事的文本,是性别(gender)和性现象(sexuality)研究者可以利用的资料,因为小说通过一系列的形象和故事,有意无意地体现了每个人物地思维方式和社会符号秩序(宗族制度、政治观念、经济环境、阶级地位);每一个性别角色的派定和等级,都是由历史和社会的组织结构所决定的。这本书就意图从性、性别和男女关系来分析一夫多妻制度下性角色的构成。
之前的研究者只是把一夫多妻制当作男尊女卑的宗法社会的一个侧面,而作者认为,从社会符号秩序的角度看,一夫多妻制是一种成功的模式,也是社会下层男子甚至女子所向往的婚姻制度。(与欧洲的情况不同,一夫多妻制在中国曾经公开合法,它的影响到现在是否还存在,如果要研究二十世纪中国的性与性别,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几种主要的人物形象
在作者的定义中,“吝啬鬼(miser)”在钱财上是聚敛财富、放高利贷者,在男女关系上是禁欲主义(保精存阳)者,其根本特点就是自守;“一夫多妻者”除了多妻妾之外,还是浪荡公子、被溺爱惯坏的儿子、有魅力的花花公子;“泼妇(shrew)”心怀妒忌和怨恨,道德欠佳、充满淫欲、处于支配地位。
作者认为,在白话小说中,一夫多妻者往往因为其传宗接代的能力而成为小说的中心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够妻妾成群,理由包括生儿育女的责任、肉体的享乐和家族的显赫。一夫多妻者占社会中极少数,往往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令人羡慕,比如皇帝、地方官、商人等。他们嘲笑吝啬鬼、斥责泼妇,广招女色,他和他的子孙挥霍纵欲无度,没有好的结局。由于这些纨绔子弟先天懦弱,又最能毁掉他人的生活,他们往往要依靠女性来矫治。
吝啬鬼形象的重要性仅次于一夫多妻者,他们有着与后者完全相反的人生态度,他们对钱财和阳精同样吝啬,而阳具也被称为“本钱”。之所以产生吝啬鬼这一典型形象,应与中国古代重视男子健康问题有关,人们认为纵欲过度会导致疾病和死亡,而经典、家训和房中术都会劝诫人节制欲望。马克梦用佛洛伊德理论解释吝啬鬼的心理特点,说他们创造了“超我”来否定以前受女人蛊惑的“自我”,认为是女性管束了他的无尽力量,因此也否定母爱和爱情,维护男女大防,要求贞洁和父系统治。
泼妇的根本特点是强悍,她们的力量来自性贪婪(《怕婆经》),而愤怒正是表达其旺盛性欲的方式。马克梦说,在对泼妇的描写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是女优于男,即泼妇的言辞刻薄和秉性狡黠使男性显得软弱。女优于男还出现在对女超人的描写中,才貌双全的女子使贾宝玉之流的男子相形见绌,是对一夫多妻者形象的矫正。女超人的形象比较特殊,可以另外讨论。
妒妇也是明清小说中突出的形象,从描写上看,这种形象在小说作者的想象中变得十分夸张(比如用药物或食物来治疗嫉妒)。如果女人嫉妒心重或者为人凶悍,则男人必然惧内,这成为一种公式。
我认为,按照作者的逻辑,从社会符号秩序的角度看,是经济和阶级地位决定了什么人物成为一夫多妻者或者吝啬鬼,也就决定了他们如何对待男女关系、如何处理财产以及其他行为。不仅他们思维方式、性格特点的形成与财物、地位、女性有着紧密的关系,而且他们还主动地加强这种关系。同时,一夫多妻者、吝啬鬼、泼妇等典型形象也被小说作者极端化,这几类人物之间的关系使得小说叙事的进行有了一种内在动力。
三、几种有代表性的小说
作者把他要讨论的小说分成两种,色情小说和非色情(纯情)小说,它们又可分为男女关系和谐和、不和谐两种。比如色情小说可分为两类,一是《金瓶梅》、《绿野仙踪》等,书写无止境的欲望;二是《野叟曝言》、《蜃楼志》等描写家庭中有限的欲望,是对前一种的修正。纯情小说往往暴露一夫多妻家庭的问题,最特殊的一种是清早期到中期的才子佳人小说,它们非常公式化地塑造贞洁女人和纯情男人的形象。也就是说,在对性的问题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处理方式,一是开发和滋补男人的性能力(一夫多妻制);二是承认失败、弱化和缩小男性特权。
《金瓶梅》可以说是以一夫多妻者为主角的色情小说中最重要的一部,此后的小说在人物、场景、主题方面都大力模仿它。作者认为西门庆的死并不是因为纵欲过度,而是因为他不懂“御女”之术,即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位妻妾。他的一个论据是,西门庆死时,潘金莲正“骑”在他身上,与武大死时的情形一样;而被“骑”正与“御”相反。潘金莲正是淫妇和泼妇的典型,脾气凶暴乖戾。马克梦认为《金瓶梅》的作者对这种一夫多妻制不置可否,或许作者认为西门庆如果懂得“御女”之术,就能有一个好结果,但作者也在小说中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欲望总比满足欲望的能力大得多。
相比而言,其他小说对于一夫多妻制的态度则比较明确,比如凌濛初的《二刻拍案惊奇》、方汝浩的三部小说《禅真逸史》、《禅真后史》和《东渡记》都表达了对一夫多妻制的批评或讽刺。
与《金瓶梅》描写不成功的一夫多妻者相对应的是《野叟曝言》,主角文素臣有许多妻妾和儿子,但小说反对多度的性行为。
作者解释“泼妇”的“泼”字为:可以指字面或者隐喻意义上的体液,或者源自嫉妒和怨恨的某种污秽之物。泼妇造成的后果,是对男人本身以及男性特权的弱化,“泼妇”是男人制造的产物,男人因为性无能和畏惧女人而将她视为异类。主要的泼妇小说有《疗妒缘》、《金石缘》等,在这些小说中,“淫”和“妒”是两种相互关联的现象。泼妇小说的意旨往往是:一个妻子如何用微妙或者隐秘的手段发现丈夫的不轨行为,然后加以惩罚。
描写吝啬鬼比较突出的有清代的《常言道》,通过描写嗜钱如命的财主表达对金钱的憎恶;小说集《照世杯》着力刻画污秽与钱财的关系;《野叟曝言》中也有对吝啬鬼十分细致的描写。吝啬鬼也以出家人的形象出现,一个典型形象就是济颠,在《绿野仙踪》和《蜃楼志》中都有这类形象。出家人对女色无欲无求,也不因受到诱惑而痛苦。(侠客似乎也应算作出家人的一种。)作者指出,出家人虽然自己避免性的关系,但通常会以隐士的面目出现,指点男人如何增强性能力。另一类出家人——花和尚,他们则从禁欲主义直接跨越到享乐主义的极端。
在晚明的色情小说之后,清代出现了才子佳人小说,一方面矫正了前者大量色情描写的“颓废之相”,另一方面又继承了前者的自由化(婚姻自由)的倾向,代表作品如《好逑传》、《平山冷燕》、《玉娇梨》。这种转变可以理解为与文人的政治态度有关。很有意思的是,纯情式的才子佳人小说为了避免性描写,女超人(天资异禀的女学者)被男性化,穿男装、作诗文,而男子又有女性化的特征,这导致了才子和佳人的关系就好像两个男性文人朋友,即使是一夫二妻,三人也像是朋友关系。作者认为,清代许多小说(尤其《红楼梦》)作品都赞扬了女性的优秀并暗示男性的下贱,这是女性地位提高的表现。
作者把两部长篇小说《野叟曝言》和《红楼梦》做对比,主要讨论的是两部小说对于男人是否高出女人这一主题的表现。《野叟曝言》肯定男性力量的至高无上,而《红楼梦》则否定男人和男人的性行为本身。但两部小说都认为性快乐有损于健康和道德,以及男主人公的理想女伴应当既有文才,又懂得如何领略男女风情。作品《林兰香》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描述也表达出男人正在走向衰落、女性则保持了完美品德的态度。
很有意思的一点是,虽然《红楼梦》着重强调女性本质的纯洁和男性本质的卑劣,表达对女性的崇敬,但有学者(Louise Edwards)提出这种“崇敬”仍是一种男性特权,男性通过为女性的命运唏嘘不已而获得一种施虐者应有的赎罪感。另一种解释则是,男人的女性化和对女人的崇敬,实际上是体现被异化的男性自我在乞求逃避,或表达谴责勾心斗角的男性世界时的一种苦闷。个人认为,虽然这两种理论都能够自圆其说,却与《红楼梦》表达的“怀金悼玉”的主题不合榫,因为《红楼梦》中的女儿形象除了代表女性本身,还与“大观园”一起构成了纯净人际关系、桃源式社会的象征;而作者在小说中表达的人生观正是一种颇为消极避世的、将审美作为毕生追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