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是一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50,页数:6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华字典》精选点评:
●必须五星啊 所有教辅教材里 最棒的一本了!!!
●中学记忆。
●逝去的童年。不记得哪一版
●工具书都有
●哈哈,这个必须的啊!
●原来字典也有
●神作!!!
●恨不得抄一遍~
●小学就开始用第十版咯
●小学时用的这一版~怀念_(:з」∠)_
《新华字典》读后感(一):除了荒唐与愤怒我很难用其他词语概括我写下如下文字的感受
这样的一本,我们的,较为官方的、流传甚广的字典是很存在问题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合格的。
其间含有的释义少之又少,词汇更是稀缺的可怜。部分词语不存在解释,仅用数个甚至不到两个词语组词概括,极个别词语含有出处大部分没有,极个别词语有口语化例句,无一词语有正式例句。
我很好奇,这样的字典是写给谁看的,也很好奇需要学习了解汉语的人又是通过哪些字典或者说哪些途径去了解、汉字学习汉字的?口口声声说要复兴文化,保护汉字纯洁却连一本像样的字典都没有,保护汉字保护到哪儿去了?都快不成形了又哪里来的纯洁性?
不要告诉我保护汉字是通过为这种毫无用处的字典打出9.2分就可以达到的。
对于汉字的漠视和不关心,仅仅通过手指滑动五颗星来表现自己对汉字的关怀的现象使我出离愤怒,评出五星的诸评分者真的有好好的翻阅一下该本字典而后评分吗?我们的民族本已关于漠视环生丑象而惯于歌功颂德,歌功颂德暂且不论,好歹有功有德,现如今这样一本甚至不合格的字典还要被如此称赞,我只能感到可笑以及毫无希望可言。
《新华字典》读后感(二):为“风”氏姐妹击鼓鸣冤!!!!!!!
为“风”氏姐妹击鼓鸣冤!!!!!!! 施旋旖旎(施 鹏) 人人都用,家家必备的工具书《新华字典》(第一三四页), 关于“风”字,有七种释义。 说到风化,说到风行, 说到风光风景风气风姿风采风度风闻风传, 还着重说到风头, 却没有说到风情, 没有说到风月, 没有说到风流, 没有说到风骚, 没有说到风尘(连风趣也无)…… 凡是有关男女私情的“风言风语”,一律没收。 事关隐私,为君子讳? 这里不许男欢女爱,全都阉了? 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令人啼笑皆非。 那些全被打入冷宫关进小黑屋的“风”氏姐妹, 何时能见天日? 与之相映成趣的是,《现代汉语词典》 在关于“风”的十二种释义中, 不解风情的“风”, 风流韵事的“风”, 风月宝鉴的“风”, 卖弄风骚的“风”, 争风吃醋的“风”, 生活作风问题的“风”, 沦落风尘的风尘女子的“风”, 拉场戏《马前泼水》中崔氏唱的 “梳洗打扮喜心头,走到人前卖风流”的“风”, 也没有释义。 ○!!!!!!!!!!!!——为“风”氏姐妹击鼓鸣冤吧! 实在是应该列出第十三种挺有意思挺有意义的释义 ——为之“平反昭雪”, 从地牢里释放出这久怀不白之冤的“风”氏姐妹吧。 如上所举“风言风语”,似乎贬义为多。 旧时代,封建礼教,男女授受不亲,此风不可长,有情可原。 流风所及,时至今日,权威辞书对于此“风”, 一直是大庙不收,小庙不留, 怕有失风雅, 怕沾惹风尘, 怕有伤风化, 而迎风垂泪?而望风披靡? 呵呵,是不是要为民请命匹夫尽责呵, 这算不算路见不平英雄救美呵? (其实啊,是让喜爱咬文嚼字的老夫捡个小漏儿。) 附言: 《新华字典》自从第一版1953年问世以来直到去年7月的第十一版,全球发行量共达5.67亿册。《新华字典》历经几代上百名专家学者10余次大规模的修订,重印200多次。成为迄今为止世界出版史上最高发行量的字典。2016年4月12日,《新华字典》获得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对于这样一部经典工具书,我们希望它更完善。关于“风”的释义,应该再加上涉及性关系方面两情相悦相吸相诱相恋相爱相交的风情一说。权威字典辞书,在“风”字词条上,对男女风情的“风”不作解释——“不解风情”,也实在是说不过去呵!我建议,今后在新出版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也包括《古汉语词典》《常用构词词典》等)中,添补上有关“男女风情”(包括古义“牝牡相诱谓之风”)这一释义。敬请斟酌!对其疏漏缺失予以指出,是为了促其再版重印时,加以弥补,以免继续造成缺憾。
2018年12月5日 草稿
2019:12:21在此发布
《新华字典》读后感(三):悦读《新华字典》
前两天,我路过一家书店。店面不大,书的种类也不算多,门口垂手可得的地方整齐地堆放了一摞《新华字典》。可能是假日期间所有商家都在搞促销活动,门前到处都张贴着“半价”字样的宣传海报。我立在门前,见着海报上歪歪扭扭地写着“最新版新华字典”几个字样,不由地动了心,没多犹豫便掏钱买下一本。
想想家里的字典差不多也能有十多本了。大小不一、封面不尽相同的《新华字典》差不多就能有五六本,再加上各类《成语词典》、《英汉词典》、《反义词词典》、《古汉语词典》等加起来接近二十本左右的样子。至于这么多字典是何时何故流落到我家里,则难以一一记得。隐约想到是由学校统一购发、父母为我买来做礼物、向别人索借忘记奉还等等,应该差不多尽是此类渠道,不一而足。不过这里有一点相同性,就是没有一本字典是我自愿买来的。至于现在我为什么鬼使神差地买下一本《新华字典》,我也难以理喻,或许是见到了“最新的”字样就想抢先占为己有的欲望所驱吧。
事实上,这真是一本“最新的”《新华字典》。红色封面上写着“新华字典第10版”,出版日期为2004年1月,掐指一算,也不是很遥远。我粗略一翻,发现当中还真有不少字是我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立刻我便来了兴致,冲泡一杯咖啡,靠在椅子上细细咀嚼着这本巴掌大的似熟非熟的半价商品。
发现无数生字的感觉,长大后这还是头一次。突然间我有了一种文盲的自卑感。但换句话说,这些生活中不曾出现的陌生汉字仿佛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无比新鲜的世界。有些字甚至达到了我仅知其为汉字不明其音意的程度。比方说:“艽jiao”字,若平日里看到,必习惯性地读成“九”不可,更加哪里知道此乃一种根可入药的草本植物呢。如果大街上开着一家“艽专卖店”的话,我必好奇进去一探究竟,或许见到原本不过是一些花花草草、中药类的东西而大失所望也未可知。如若告知朋友没准还会闹出更大笑话,“NG(好酒之徒),今日我在街头偶遇一处‘九’店”,“酒店,哪里哪里?快带我前往。”恐怕便是这种效果。字典里的图片也颇为有趣,几乎都是与人体有关的,像“人体骨骼”、“人体内脏”、“牙齿纵切面结构”等。这些图片描绘得通俗易懂,且带有各部位的注释,远比自己照镜子的时候看得通透。想想满大街行走的无一不是此等构造的生物,顿觉生命简直是个奇迹。还有,字典后面的附录更加有趣。就拿“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人口、首都(或首府)一览表”来说吧,东帝汶是个怎样的地方?布尔纳法索具体又在地球哪个部位?列支敦士登只有三万多人口会不会总有近亲结婚的事情发生?皮特凯恩群岛(英)会不会现在也有人像我一样拿着一本英语的字典在傻乐?总之,趣味多多。想到这些,我不由忍俊一笑,从没想到阅读字典竟会有此等乐趣。
很可惜小时候没能体会出这等乐趣来。那么以前为什么没有意识到字典有这等好处呢?有些事情就算长大了之后想起来也是感觉怪怪的。小时候上学时,每每开学,老师总要建议大家买学校推售的工具书,字典便是其中一种。没办法,硬着头皮回家找家长要钱,每次总会听到这么一句,“不是已经有很多字典了吗?”最后还是会拿到钱,往家背回一系列连翻都不会去翻的字典。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乖儿子,知道我给你买了什么礼物吗?”“变形金钢。”“就知道看动画片,不好好念书。看,我给你买了一本《成语词典》。怎么样,喜欢吗?”“……”很难保证这本《成语词典》不被束之高阁。那时候真搞不懂大人的脑子里都想些什么,难道在他们的世界里就想不出有吸引力的东西吗?最受不了的是过后经常会被突然问到“告诉我,半途而废之句成语怎么解释?”实在是想不通,大人恐怕便是这世界上最奇怪的生物。不过我还是挺后悔那时候没有认真看字典的,如果早发现其中乐趣的话,或许生活也不会因此而像现在这样了无生趣了,为了买房结婚而省吃俭用地工作攒钱,若结了婚有了孩子还要考虑养育下一代的问题,没准也可能买本字典作为礼物送给孩子。好可怕的现实……
总之,字典还是大有看头的。不信?你也买或借来一本商务印书馆的第10版新华字典,翻到第661页,上面写着“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字典可以为我们指明前途,还好说没有看头吗?
《新华字典》读后感(四):人生第一书
【字典】zì diǎn以字为单位,按一定次序排列,每个字注上读音、意义和用法的工具书。
新华字典9.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 2004 / 商务印书馆为什么突然想给“字典”写一篇评论呢?可能和不太久以前看完了赵启辰导演监制的纪录片《新华书店》有关。众所周知,最早的新华字典发行也和新华书店有着密切的联系(参考纪录片《新华书店》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425646/)。所以,突然想你借此翻一下这本小学的时候班级指定购买的第10版新华字典。
纪录片《新华书店》纪录片《新华书店》如同短评之中获得很高点赞那位友邻所说的,这本字典应该标记为“用过”而非“读过”。但是翻看《现代汉语词典》之中对于字典的定义,将所有的定于去掉以后,字典——归根到底还是一本书;既然是一本书,“读过”也是无可厚非,多以我就欣然标记了“读过”。而且我还就主观的认为《新华字典》有理由成为人生第一书。
为什么呢?我个人觉得,假如你在中国想学习汉语、中文,那么有什么比字典更适合做教材的呢?而且就像XX百科标榜自己是“自由的百科全书”,这新华字典也应该是一本“自由的汉语字典”;这点在“部首检字表”之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我用“武术”的“武”字举例。“武”这个字我目前知道两种查询的方法,其一是找“一”部,在“7画”之中就可以找到“武”这个字;另一方面,找“止部”,在“止部”下的一列字之中就可以检索出“武”,你说“武”是“一”部可以;“止”部也可以。我还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搞了一次什么“查字典比赛”,在今天看来这个比赛十分恶臭!不是因为考查字典是错的,而是因为我在卷子上回答“武”的偏旁部首的时候就写了“一”作为答案,但是老师却无情的给我画了红叉X......事后还罚站了,被罚的理由就是“不会用字典”......这件事给我的触动还是很大的,好在爸妈即使安慰我说:“儿子,你没错,她那样做就是因为她文化水平低,不然为啥不肯亲自验证一下?所以她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你肯定比她强。”可怜的是,这个老师是我的副班主任,后来在一次给“贫困山区小学”的捐书活动之中,我就捐了这本当时已经九成新的新华字典。然而却被这个副班主任以“字典不值钱、没意义”的理由拒绝了我的捐献。那天,她表扬了一位小朋友——TA家长花了一百多块买了一套全新的《资治通鉴》捐给山区的小朋友......请注意!小学生!贫困山区的小学!在一个基础教育都没有完全普及的地方放一套全新的《资治通鉴》合适吗?小孩子字都没全认识,能看懂吗?一套《资治通鉴》要一两百块,足可以买十几二十本全新的《新华字典》了,难道作为基本识字工具书的字典不是孩子们最需要的?有时候真的觉得自己的小学、初中老师不配为人师表,毕竟它们眼中“书的价格=书的价值”。我不否认《资治通鉴》的含金量,但是我更觉得《新华字典》更适合打开孩子们学习的窗户。而这本没有捐出去的字典,也就这样一直留在我身边了,也一直没换新的......用的这么破烂了。
封面已经坏了背面突然,我想换一本字典了,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实在是太破了。而且我和这本字典的回忆确实不太好,是会后把这本字典丢进回忆了......不是丢进垃圾堆,而是收起来压箱底。感谢这本字典陪了我这么久。假如未来有一天为可以组建自己的家庭并且有了自己的子女,我一定把《新华字典》送给TA,作为TA的“人生第一书”。
掉页自学用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