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1-01-17 02:43: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后感锦集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是一本由陈思和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43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精选点评:

  ●陈思和...

  ●其实文学不只是一部分人的东西。通过这些著名的作家和作品,我们接触的是时代的脉络,以及那些最优秀的人追求和达到的境界。无论由启蒙到革命抑或由启蒙到民间,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们。

  ●恳请读者不要再纠结张爱玲了。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往往在于大师能将凡人模糊感受到又说不透的感觉讲的透彻

  ●通識讀本,故簡單易懂,然而絲毫不淺薄。作為細讀入門書,很夠了。陳思和的文本細讀難有過度闡釋之嫌,除了貫穿著自己的理論體系之外也有個人偏好,像他數次表明自己喜歡蕭紅甚與張愛玲,但同時也可以見出他並不偏頗,只覺他說得在理。與其說陳思和眼毒,不如說他目光尖利,看得透徹。另外,他似乎有種傾向,即將小說中的角色和作者個人分離,如在第十三講中說:「這些說法實際上是張愛玲本身在愛情問題上的猶疑、動搖和虛無,而不是小說裡的人物的虛無態度。」關於這一點,在我看來這是他將作品視為能超越作者本身認識的產物,故有此類解說。而且事實恰恰相反,正是由於將作者與作品融合在一起看,才能產生這樣的結論。

  ●读过两遍的书,好书。

  ●真是,耳目一新!文本的解读还可以这样!不……就应该这样!

  ●吃饭时候听完了……呜呜呜希望明年可以上陈老的课啊啊啊

  ●繁漪的传统解读(留出周萍);吴荪甫的现代性(英雄动态开放场景);《边城》非自然性的悲剧;周作人;赵树理的批判;倾城之恋的对立文化冲击;知识分子;民间。 写巴金的部分相当感人。补充了很多背景知识。行文真挚幽默,于我几乎是享受着读完。 出自对爱的信任,陈思和老师始终有一种向上的力量,因此对张爱玲生出种种嫌隙,可以理解,但我并不完全认同。 “卑劣”的爱或许不完整,它却是张爱玲真真切切的生命体验,不能因为年轻,就将其否认,扣上“强说愁”的帽子。爱有许多维度,她凑巧抓到艰涩的那一种,结合人生境遇,便是全部了。试探调情都是在对真爱期许下,青年人伪造的强硬。像曹禺写出周冲一样,张爱玲写时不能理解却懵懵懂懂成全了他们。怎样是格局小呢?她把一点心思写细写活了,便是没有背叛自己的生命体验,她和萧红一样是真诚的。

  ●确有相当多的真知灼见,不媚俗,完完全全是一个诗情画意的读者与文本之间的缘分。关于周作人的中肯评价,关于安那其主义的精准分析,关于鲁迅最珍贵价值的重新挖掘,确实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不仅仅学到了一种独到的见解,也学到了一条独立的思路。往下看,一定有更多惊喜。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后感(一):文本细读

  这是一本陈思和撰写的文本细读的评论书目,课堂口语书写,确是“名篇十五讲”。设计的书目较多,延展的思维触角也比较新颖独特,亦有个人观点,在对作者或褒或贬的思辨中,可引发读者进一步的深邃思考。我个人比较喜欢作者对《雷雨》、《狂人日记》、《坚硬如水》的文本分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后感(二):平实的一本书

  作为文学普及类读物,对每部作品不可能分析得太深刻,只能点到为止。让读者知道有这么一种看法。

  《雷雨》、《狂人日记》的分析看得太多,书中的分析没有大的亮点,但是让人惊艳的是对《坚硬如水》的分析。

  这本书是当时大学一个现代文学老师的推荐的,总的来说品质不错,有听陈思和讲课的味道……

  本书虽是北大出版社的,貌似作者陈思和是复旦大学的教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后感(三):民间民间民间! ! !

  陈老站在“民间”这一立场,对五四时期启蒙主义传入中国之后的现当代文学部分代表作品进行了细析。提出知识分子的安身立命之所是其谋生的岗位;理想的文化空间是民间文化形态的独特见解。民间文化形态因在庙堂权力边缘,其藏污纳垢性使其具有一种隐形结构,而这又体现了民间的审美趣味。但我还是认为作者刻意美化了民间文化,从而隐藏或忽视了民间文化独有的藏污纳垢独特形态里的不确定性,则由其个人虚化出的民间理想神祇也变得虚无起来。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后感(四):陈先森您是有多讨厌张爱玲女士呀

  因为学当代文学萌了陈思和,兴冲冲跑去借了他的现当代文学十五讲。我辈俗人,拿起自然先往通俗文学翻,张爱玲便成了首选。

  陈先生拿《倾城之恋》做了解读范本,虽然这是张大才女文章中我比较不喜欢的一篇,还是冲着陈先生的名头往下看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范柳原在陈先生眼里就是一去拯救白流苏的圣父!

  我也一直觉得范对白有真情,而且绝对不止他嘴上说的那一点儿,丫就是在装,拿乔等着对方开口先讲出来。白呢,担心来算计去的,反倒不敢放开胆子去爱了。范在装,憋着等着对方投降,最后忍不住自己先讲了,但又不敢承认。白也在拿乔,等物质有保障了,才肯做出一副女王矜持地放低身段样子;其实两个人都焦急得很,但又觉得谁先投降谁就输了。两个人相爱的人忍不住互相试探,无端端搞出些幺蛾子来。这也是我不喜欢《倾城之恋》的原因:我顶顶不喜欢看男女之间互相猜忌拿乔的那一套。

  但在陈先生眼里,范成了白的爱情导师,手把手教这个被封建礼教束缚久了的保守女人如何谈一场真正的恋爱。

  欧,my lady gaga,这也太惊悚了!

  范将白接到香港绝对是出于爱,这我赞同;但说他是为了让白能在没有压力没有束缚的情况下和他谈恋爱这也太牵强了些吧!

  后面的总结更是把我雷得七魄出窍三魂归天:张写《倾城之恋》时不过二十出头,一个没谈过恋爱的小姑娘,根本不晓得什么是爱情就在无端猜测净写阴暗面。

  好吧,我可以把这种解读上的不同归结为男女的眼光不同。您瞧不起张爱玲的也可以理解。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以精英自居的男性知识分子中看不起她的也挺多,但……但……能不能不要在后几章立马把《长恨歌》的开头硬说成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独一无二世界领先呢?谁都知道您和王安忆关系好,但这样……也忒赤果果了些吧。

  贬张爱玲无所谓,夸王安忆也无所谓,但硬要让王安忆把张爱玲生生给踩下去,也要看王女士有没有那么硬的脚吧。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后感(五):和老先生磁场不对

  同意另外一个书友的观点,说是文本分析,但陈是想通过代表性的作者作品探讨现当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他在序言里说现在考研的同学都不会阅读,所以意思是要提供一些文本分析的方法,确实很学院派,注重理论和框架性,有时候看着看着就好像自己是在教室上课,不时老师还要敲黑板画重点。我看毕飞宇就不一样的感觉,看他分析文章就像听到他在说,同学们,今天月色很好,我们去草地上读诗吧,然后一行行诗句就从他的口中跑出来变成星星呼啦啦飞到了夜空。

  说到文本分析的方法,这十几篇看下来,一个是想象。二是抓细节。三是脱离作者。四是联系作者,这最后一点本来是很通俗的方法了,他认为作者性格会投射在作品人物上,这其实也没错,可是这本书太过头了。他说《倾城之恋》白流苏精刮,而张爱玲也充满了白的小智慧。

  几个不喜欢的:

  写鲁迅,通过说明鲁迅的作品符合当时的国际人文思潮来确定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世上的地位,从而论断现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超出一般。鲁迅没看全,对文学史也知之寥寥,但是我保守地不同意这种评判方法。

  写老舍,认为《骆驼祥子》祥子没有走上革命道路而由此展现更为曲折的人性,因此祥子的形象还不够丰满。他在其他篇章中也多次提到,现当代文学的作品跟革命和国家联系起来才有意思。

  写张爱玲和萧红,说前者老辣冷酷,漠视国家和民族主义,后者热血天真,有革命热情,所以文学地位一极低一极高,看到这两个我都喜欢的写作和人生都迥然不同的作家被这样拿来粗暴的对比我都心疼。对张爱玲可谓是极尽刻薄之语了,他说张爱玲写《倾城之恋》不过二十三岁,未经世事,根本不懂什么是爱情,却妄图解构爱情,奢谈虚无,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是张爱玲的人生悲剧”。这让我想起来肖洛霍夫凭《静静的顿河》获诺贝尔奖后,一些人说他只有小学文化,且写作《静》时非常年轻,写不出这样的作品,一定是抄袭的。

  喜欢他写周作人的一篇,他懂周作人散文的世俗和丰腴的美,我看着都很感动。我小人之心的揣测他是因为喜欢周才回避了正面谈及人生污点,否则像批张爱玲那样肆无忌惮的揭人伤口说是年少缺爱写作才冷漠,那就不会说到周作人是受历史是轮回的思想来为他开脱了。毕竟我也喜欢他的文章~

  总之吧跟这本书磁场不对,虽然我看书都抱着不要一开始就跟作者较劲,耐心再看看他要说啥的心态,但真的一度气得跳脚想摔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