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消费社会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1-14 01:51: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消费社会的读后感大全

  《消费社会》是一本由[法] 让·波德里亚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消费社会》精选点评:

  ●翻译毁了一本好书

  ●书对“消费”社会的解释远远没有马克思《资本论》本身来得深刻,可以看成对它的一种文化批判性的运用,而与法兰克福学派不同的是,波德里亚将异化看成了不可超越的。

  ●后面几章换译者了吗,文字一涉及到现象有欠生动啊。

  ●譯得夠糙

  ●消费社会总之就是个害死人的坏东西,可是我还是宁愿生活在娱乐至死的消费社会里,唉,真没有左翼慧根……

  ●年轻人了解社会的书

  ●垃圾翻译

  ●晦涩难读。

  ●从买家的角度看叫消费, 从卖家的角度看叫骗钱。 我也想要骗钱。 韩炳哲狂抄波德里亚!

  ●翻译奇差无比(特么的用谷歌在线翻译的是吧!

  《消费社会》读后感(一):说说翻译吧

  真的太渣了,里面有一处我印象最深的“西铁城加纳”。直到后来我看到了英译才知道是Citizen Kane。说真的,有语言基础的去读原文或英译,德译随便什么的吧,千万别看这本!

  《消费社会》读后感(二):超越真伪

  作者对广告的看法值得深思:

  广告不存在真伪,而是超越真伪的.

  我觉得广告就是一种幻想的符号(齐则克:《幻想的瘟疫》),一种物符号化过程中的表达,人通过广告来回找对内心欲望的原因。

  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广告就类似于穿着性感衣服的女人,勾起你性的欲望(对应的就是消费需求),当你拨开衣服后,就如同你买到了广告所宣传的商品。

  《消费社会》读后感(三):可以把他们看作另类的营销大师

  好吧,由于工作强迫症,我还是三句不离本行,但是很推荐所谓营销人士读读这本大作。作者洞悉了一个强大的政治经济体系的本质,如何从建立一个“诱人消费”的体系去让民主“无意识”的消费,这比我们日常所谓营销学、广告学不知高深几许。让我们知道体系把“全套的物”摆放在人们面前,功能根本就不是物品存在的意义,而是物品本身的意义让物品有了存在的价值。这话说的拗口,不过看完这本书,每个人都会有不同领悟!

  《消费社会》读后感(四):福利掩盖阶层分裂

  西方社会的福利制度是一层阶层分裂间的浆糊,用形式的福利掩盖巨大的阶级落差,造成一种人人平等、人人民主的假象。你和富人拥有同样基础功能的物品——冰箱、洗衣机、汽车(只是价格不同),这让你有种“我不是穷人”、“我过得还不错”的错觉。但在买房资格、教育资源、薪酬天花板、保险档次(好像有些不对劲…)这些真正关系人生存发展质量的方面上的不平等才彻底暴露这场裱糊运动下巨大的阶级鸿沟。

  今天的东方彼岸和1970年的西方社会面临着相似的境况。

  《消费社会》读后感(五):是消费的社会,还是社会在被消费?

  一些自我解读:

  1.女性所谓的自我取悦,也只不过是消费社会里的其中一种消费陷阱罢了。

  2.大众传播将文化和知识排斥在外。如今的大众传播,没有文化,没有知识,只有虚妄。

  3.消费者表面的多样选择权背后,其实是被迫有选择权的悲哀。

  4.媚俗是形容消费社会一个很好的词。我们追求消费的本质,就是在追求媚俗。

  5.为什么消费社会里要讲到大众传媒。很简单,因为如今的大众传媒也是在消费我们每个人的情绪:愤怒,难过,悲痛等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消费社会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