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机器》是一本由沃麦克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385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999-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改变世界的机器》精选点评:
●2到3分之间,重点不突出,学不到东西,不就是扁平化吗,扯这么细干嘛。举例子也没讲后面的原理。肤浅的举例一堆不如没
●实在冗长
●精益生产的经典之作
●经典
●最大的收获是理解了 80 年代那些 Cyberpunk 小说里浓厚日本崇拜情绪的来源。还是不喜欢管理领域书那种冗长的写法,虽然作为研究报告无可厚非,但是精益生产的理念明明可以再抽象一次,JIT、On Demand 都可以。目前为止觉得这个领域有一种讨厌的保持繁复的风格。
●nice book
●对中国的汽车行业看好
●因为苗圩的一个演讲而去看这本书,从这本书重新去解读世界汽车市场与汽车制造企业。日本的崛起与美国的反制。原来从我的童年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然是风起云涌。
●精益生产
●精密生产
《改变世界的机器》读后感(一):工业体系太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仔细读了这本书,太赞了!!
1. 研究分析方法值得学习:这是一个学术研究的交付物,整个研究过程中方向选择,落实方法都值得学习;
2. 观点到现在也不落后:说到底,大规模生产和精益的核心差别之一在于共生集团内部各方如何对待其他共生集团内部的成员,是建立在互不信任,通过精细的分工和契约来规范合作?还是通过建立和加强共生体系内信任,让共生体内摩擦和低层次博弈降到最低?
值得学习...
《改变世界的机器》读后感(二):现代制造理念很好的入门书
二战以后世界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主要有2个来源,一个是制造的自动化,另外一个是制造的合理化。制造业的自动化是以MIT发明第一台数控机床为标志,而制造业的合理化则是以日本丰田公司创造的精益制造方法为代表。这是第一本系统介绍和分析“丰田制造方式”的书,发表后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随后,工业制造领域涌现出了大量的新的理念和实践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同时这也是一本很好的管理学的实践教材,是一本看过后值得仔细思考和回味的书。
《改变世界的机器》读后感(三):精益制造
穷则变,变则通。当年日本穷的只剩下人了。于是发明了精益制造,发挥了人的最大潜力。精益制造,其实是日本精神放在了制造里面。同样大量制造是很美国的模式。
有两点想记下来,一是反省的力量,五个为什么,也是精益的核心之一
二是,我觉得制造的过程和烧菜是一样的
丰田是大厨,协作厂是做调味料和半成品的
还想到自己做的雅马哈摩托,既然在日本和美国都打下了一片天,应该从研发,制造,销售,和协作厂的关系,协调管理都是精益大师了,为什么到了中国就成了外行。
《改变世界的机器》读后感(四):经典永流传
这本是根据1990年版翻译的。至今26年。但是从大规模生产到精益生产之路仍然远远没有走完。中国企业往往借助于大国资源市场禀赋,自然地选择了大规模生产模式,有时甚至连大规模生产尚且没有学到,成了粗放型规模生产。但是,今天精益生产依然是新常态下可以选择的模式,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还有本书在介绍精益生产方式时能够站在整个系统的角度看问题,特别注重其中人的因素,这是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流行的时代尤其要关注的。今天我们一讲工业4.0,就认为是机器人、人工智能,完全忽视人的主动因素,忽视背后的系统因素,结果往往是东施效颦!
《改变世界的机器》读后感(五):国外的学术氛围还真不是盖的
书内容似乎老了点,大概是作者们对上世界八、九十年代的对汽车
行业和精益制造研究的成果。现在已经过去快二十年了,不知道现在的
真正制造业管理又发生了多大变化。
这边书还没完全看完,不过我把前言部分着实好好看了下,感觉国
外的学术研究氛围还真不是吹的。咱纯属堆砌自己的一个玩具,用
完就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