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一条改变世界的鱼:鳕鱼往事》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4-28 21:0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一条改变世界的鱼:鳕鱼往事》读后感10篇

  《一条改变世界的鱼:鳕鱼往事》是一本由[美]马克·科尔兰斯基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45,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条改变世界的鱼:鳕鱼往事》读后感(一):阅读笔记

  1. 鳕鱼是一种非常优秀食物数量多,全盛时期几十亿条;容易咬钩,每年还洄游产卵,固定时间地点给人吃;刺非常少,浑身都是肉,蛋白质含量又高;同时还是一种宗教食物。 2. 15世纪前,只有沿海渔民捕捞;15世纪后,大量欧洲人加入捕捞大军,捕捞鳕鱼发展成一个发达产业链。当时英文fish不作特别说明就指鳕鱼;在冰岛,鳕鱼就是金钱代名词。 3. 工业革命后,捕鱼船有了发动机,渔网从固定网变为非固定网,实现拖网捕捞;鳕鱼切片技术发明更是极大增长了食物需求。于是,鳕鱼撑不住了。过度捕捞,数量急剧减少,今天已经很稀缺了。 4. 拖网捕捞是指渔网沉到海底,渔船拖着走。一旦启动,不仅鳕鱼,沿途所有海底生物全被拖走。就像理发剃头一样“推平”一条路。带上甲板后生物基本死绝,不需要的生物扔回海里。这种破坏,海底一片狼藉,海底生态系统是无法长期承受的。 5. 英国和冰岛发生过三次“鳕鱼战争”。冰岛独立后,捕捞鳕鱼是主要的经济产业。为了防止其他国家来捕捞,冰岛单方面宣布12英里范围内是自己专属捕捞区。 6. 英国不干,派来护航船。冰岛人专打英国落单渔船。久而久之,英国发现护航效果不大,还限制了渔船的大范围拖网。捕捞的鳕鱼少,成本还很高。于是在1961年英国认了,冰岛获胜。 7. 十年后,鳕鱼数量的下降逼得冰岛再次宣布,专属区扩大到50英里。英国又不干,第二次“鳕鱼战争”打响。 8. 冰岛发明了一种“拖网切割器”,一割破拖网,英国船就一无所获了。英国也掌握了,双方互割僵持着。后来英国搞了国家地缘政治,再次退让,冰岛又一次获胜。 9. 又四年,冰岛要求扩大到200英里,因为鳕鱼实在是少了。而且此时已是1975年,国际普遍约定就是200英里。英国说什么也不干了,第三次“鳕鱼战争”打响。 10. 双方再次相互割网,时间一长,英国鳕鱼商人被拖垮了,捕捞鳕鱼还不如干其他行当。冰岛主场作战还是坚持下来了。最后英国被迫同意了200英里的要求。 11. 鳕鱼数量已经很稀缺了,那是不是人类反思一下呢?不。商业利益在,人类的“反思”靠不住。发展带来的问题只能靠发展来解决。等到人类哪一天发明出了人造鳕鱼,口感一样,营养更高,且成本低于捕捞鳕鱼。这个时候,谁捕捞鳕鱼谁吃亏,鳕鱼的危机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一条改变世界的鱼:鳕鱼往事》读后感(二):见证人类文明进程的鳕鱼

  鳕鱼是世界久负盛名的食用鱼种,是厨师手中最爱烹饪食材,是食客舌尖回味的美味这种生活在北半球寒冷地区海洋里的鱼,堪称神奇。它易于存活、贪婪易上钩、繁殖能力强,几个世纪以来,它的命运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也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有人说鳕鱼是除了面包之外唯一的食物,一旦习惯了就绝不会吃腻味,而且没有它便活不下去,任何山珍海味都不能与之相比。”这简短的语便是对鳕鱼最高评价。在那个没有冰箱年代,巴斯克人偶然间用腌鳕鱼干的方法,解决了食物腐烂的问题,更为长途远航提供了非常有实用性的保鲜佳品。

  《一条改变世界的鱼:鳕鱼往事》(中信出版集团)是一部极具人文色彩的书,美国作家马克·科尔兰斯基以鳕鱼为主角,以它为历史切入点,生动记述了鳕鱼与人类的相关故事。在书中,他详细介绍了鳕鱼如何使新英格兰从一个偏远贫瘠的殖民地一跃成为国际贸易中心,鳕鱼与新的土地又有多大的关联,鳕鱼的危机又是怎么回事

  在马克·科尔兰斯基的笔下,鳕鱼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浓缩了文明的曲折进程,承载了历史的辗转起合。正因为鳕鱼极强的生命力、繁殖力与适应力,因此,鳕鱼就让人产生一种生生不息认识。大仲马在《烹饪大辞典》中说道:“有人计算过,如果每颗鱼卵都能顺利孵化,每条小鱼都能长大成熟,那么,只要三年时间,鳕鱼就可以把海洋填满,到时候你就可以足不沾水地踩在鳕鱼背上横越大西洋了。”虽然有夸大的成分,但足以说明,在18世纪鳕鱼的确很多,多到不计其数

  鳕鱼就是宝,谁得到它就是收获财富。因此,无形中形成了捕捞鳕鱼潮,加速了捕捞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鳕鱼贸易的红火,甚至还引起“战争”。英国、冰岛、美国等国,各有各自的算盘,为了各自的商业利益,不惜大打出手。这恐怕是鳕鱼想不到的。鳕鱼的天敌有很多,可以说,它的周围永远包围着一群张大嘴巴的掠食者,那就是人类——一种什么都吃且比鳕鱼更贪婪的动物

  人类的贪婪,无休止的过度捕捞,如果再得不到有效控制的话,很可能15年后,鳕鱼资源不复存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全人类都要高度重视事情。所幸,很多人与国家已经有了危机意识,并积极行动起来,让“鳕鱼归来”成为我们共同的目标

  鳕鱼是人类的伙伴,它为人类做出了太多的贡献牺牲。面对日益严重的危机,我们有责任保护它。其实,保护鳕鱼、保护海洋,就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生机与蔚蓝。

  《一条改变世界的鱼:鳕鱼往事》读后感(三):什么样的鱼能改变世界呢?

  在看这本书的还好奇,为什么一条鱼能改变世界,这本书很有意思分享一些书中故事给大家。

1

  北欧海盗维京人之所有能在荒芜的格陵兰岛和土壤匮乏的石岛上生存,并且能在985—1011年间曾经五次远征北美洲。 还早在几百年前,就曾经从挪威航行到冰岛,再航行到格陵兰,最后抵达加拿大。

  这一切的答案是维京人懂得把鳕鱼挂在冬天凛冽寒风中,让它脱去4/5的水分,变得像木头一般,这样就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了。然后,他们把鱼干折成小片,像啃硬面包一样吃掉。

  早在的9世纪,维京人就在冰岛和挪威建造了生产鳕鱼干的加工厂,还外销到欧洲北部等地。

2

  鳕鱼干在欧洲中世纪处于一种非常重要地位

  1、腌鳕鱼干不但比其他鱼干更耐保存,味道更胜一筹。鳕鱼干能做成多种风味好吃。特别对吃不起鲜鱼的穷人来说,腌鳕鱼干是一道既便宜又营养的好菜。

  2、中世纪的教会规定在斋戒日不得性交和吃肉,但可以吃凉性食物。因为鱼是从海里打上来的,所以一般把鱼肉、水鸟及鲸鱼肉等都算作是凉性食物,猪肉则属于热性食物。巴斯克人专门在守斋日就向天主教徒出售腌鲸肉了。

  因为耶稣是在星期五受难的,所以守斋日就包括了每周的星期五和大斋节,另外还包括了宗教日历上所有特别加注的日子。这样一来,一年中就有大半年是禁肉日。所以到后来,守斋日就变成了吃腌鳕鱼干的日子。鳕鱼也几乎成了宗教的象征

3

  鳕鱼浑身都是宝.

  鳕鱼肉几乎不带任何油脂(只有3%左右),而蛋白质的含量却高达18%,比一般鱼肉高出许多。当鳕鱼被晒成鱼干时,80%以上的水分都被蒸发掉了。剩下浓缩的蛋白质,几乎可以达到80%。

  鳕鱼浑身都是宝:鱼头的味道比鱼身更好,尤其是喉咙部位,也就是所谓的鱼舌,还有鱼头两侧那一小片肉也甚为鲜美。抵着脊椎骨向后延伸的长管子叫作鱼鳔,鱼用它吸收或排放空气来改变身体的比重。鱼鳔常被用来提炼鱼胶,用于制作工业澄清剂或胶水。渔民有时会炸鱼鳔吃或者把它炖在汤里。鱼子也能食用,生吃、烟熏都可以。纽芬兰人很爱吃鳕鱼卵巢,由于它从尖端分叉,两边都很长,像一条裤子,所以他们称之为“马裤”。“马裤”可以像鱼鳔一样炸着吃。以前的冰岛人也吃雄鳕鱼的生殖腺,即充满精液的精巢,但现在只有日本人还在吃它。其他可以食用的还有鱼肚、内脏和鱼肝,鱼肝油含有丰富维生素

  冰岛人喜欢把鱼肝放进鱼肚子里,一直煮烂,然后像吃腊肠一样享用它。这道菜在苏格兰高地俗称鱼肝肚,颇负盛名。另外,地中海人也有吃鳕鱼内脏的习惯。

  鳕鱼皮则既可以食用,也可以风干制成皮革。以前的冰岛人常把它烤好后拌上黄油给小孩子吃。最后,剩下的部分和鱼骨头是绝佳的肥料,但直到20世纪,冰岛人还把鱼骨浸在酸奶里泡软,然后吃掉。

  中世纪的欧洲,大约有60%的食用鱼都是鳕鱼,这一比例在200年后也仍然如此。而且鳕鱼的利润非常高。

  18世纪的时候,鳕鱼已经使新英格兰从一个偏远贫瘠的殖民地一跃成为国际贸易权威。马萨诸塞人把鳕鱼从日常食品提升到了神灵的地位,17世纪因鳕鱼发家的“鳕鱼贵族”更是公然将它作为财神的象征。

4

  卡伯特的探险在为欧洲打开北美洲海域的同时,也戏剧性地改变了捕鳕业的本质

  但在后来的400年中,渔民使用的却仍是以往的捕鱼方法。17世纪,导航系统有了显著改良;18世纪,记时计令渔船得以测出自己所在的经度,三桅杆小艇迅速发展,新英格兰人发明了纵帆船,电报和横越大西洋的电缆使远洋船只可以获悉诸如市场资讯和天气情况之类的消息

  然而,直到20世纪初,这些发明对渔民的工作和捕鱼能力也没有多大改变:渔民们依然使用着帆船和其他陈旧设备原地捕鱼,冰岛人也保持着摇桨的传统,捕鳕仍然是一件危险辛苦的工作。

  直到1918年底,拖网渔船才在缅因州的巴斯建造完成,随后波士顿也出现了拖网船队的踪影

  当机械动力逐渐取代帆和桨后,捕鱼不再是被动行为。传统渔业使用渔具等鱼上门,现代渔船却可以主动追击。当渔船引擎发展日益强大后,捕捞规模甚至可以无限扩张下去。

  网板拖网渔船的捕鱼量是传统风帆动力渔船的六倍。19世纪90年代,北海渔业资源已经出现了衰竭的迹象,但人们并没有因此采取控制措施,而是改往更加丰饶的冰岛海域作业

  每当回航的远洋渔船大批量卸货时,鱼价都会周期性下跌,这引起了市场的不安。20世纪20年代,渔民发起抗争,迫使加拿大政府限制底拖网规模的不断扩大。

  1946年,伯宰发明了快速脱水的处理方法,再度改进了食物冷冻技术,这项技术后来也被应用到了其他行业。冷冻鱼可以被运到任何地方,因此各地都有便宜而充足的海产供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重要的技术进步就是结合三大发明(大马力渔船、拖网和冷冻鱼)建成的巨型海上工厂。让鳕鱼的年捕捞量越来越高。

5、冰岛与鳕鱼

  1389年的海克拉火山爆发震撼了整座海岛,并将它笼罩在黑暗的火山灰中度过了漫长严寒的冬季。

  1397年,冰岛的管理权由挪威转至丹麦政府。丹麦对冰岛的统治漫不经心,尽管制定了与冰岛之间的贸易垄断权,却完全没有和冰岛进行贸易活动打算

  1532年,英国人被逐出冰岛,冰岛终于失去了外界联系

  冰岛购买的第一艘英国制拖网渔船在1905年抵达。拖网渔船改变了冰岛,并创造了一批企业家

  在二战的时候,英国远洋拖网渔船再次因战争被征召。全世界的市场都由冰岛供应。长达六年的时间里,冰岛都是北欧惟一进行渔业运作的国家。

  冰岛在这六年时间用鳕鱼赚到了非常多的美元。最终,于1944年从丹麦手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国家。可以说因为鳕鱼才有独立的冰岛。

6、

  冰岛在1944年的独立,英国与丹麦在1901年签订的条约(有关冰岛海岸线3英里之外海域的使用权)自然也作废了。

  经过两年的独立宣告期,冰岛废止了原来的协议,并把领海范围扩张到海岸线4英里处。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一政策还是比较适度的。但在1950年,这是一个大胆之举,因为当时的国际法认为海洋是公有的。

  海岸线3英里的禁渔惯例首次出现于1822年法国、德国、荷兰、丹麦及英国在海牙签署的北海渔业条约中。有趣的是,英国人很支持3英里禁渔区,而且和后来冰岛对付他们的手段一样,以“非法骚扰”的名义来维护3英里禁渔区。英美协议曾经让美国渔民在加拿大海域捕鱼,在1866年协议到期后,英国开始向进入3英里海域内的美国船只收费。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多数西方国家对这种禁渔的限制都抱有怀疑态度

  1954年后,冰岛的鳕鱼捕获量开始大幅下滑,另一种重要的商业品种鲈鱼,开始面临相同的问题。整体来说,1954—1957年间,冰岛底栖鱼类的捕获量下滑了16%。另外,在这段时间内,栖息于近海岸边的黑线鳕和欧鲽在4英里禁渔区的保护下,捕获量则比以前增多,“扩大领海区域”的说法因此得到了许多事实依据。于是,冰岛在1958年把领海扩张到了12英里处。

  就在冰岛人举杯相庆时,英国政府正式递交了一封抗议信,上面写道:“在正常领海范围以外设立渔业界限是国际法所不允许的。”这封信继续写道:“女王陛下很难相信冰岛政府会用武力对待英国渔船,而目的竟是为了保障一个不符合国际法规定的宣告。”

  五个月后,也就是1961年2月,英国终于承认了冰岛的12英里界限,冰岛则表示未来仍有可能进一步扩张,并居高临下地给了英国为期三年的调整时间。

  十年后,两国争端再次爆发。1971年3月,冰岛宣布:从1972年9月1日起,禁渔界限将扩大为50英里。这一次,英国及其欧共体盟友西德均表示强烈抗议,并要求国际法庭介入这场违反国际法的行动。冰岛则宣称不承认国际法庭的判决,因为这一行动是在冰岛大陆架区域内进行的,并不是国际事务。

  冷战中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意识到冲突的严重性,开始对英国施压,要求英国让步。最后,英国终于承认了冰岛50英里的界限。

  为了保护有限的渔业资源,1975年10月15日,冰岛再次宣布扩大禁渔界限,这次是200英里。

  《一条改变世界的鱼:鳕鱼往事》读后感(四):“你买的不只是一条鱼,还是一个人的生命

  《一条改变世界的鱼:鳕鱼往事》是中信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文明的进程”丛书中的第4本。这套丛书有意思之处就在于书中弱化了历史当中人的角色分量,主角变成了配角——而是以人类经过时间长河不断发展而获取必不可少的“日用品”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来叙述人类文明进程的——酒、煤、可卡因、鳕鱼以及盐。它们都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动力能量,潜移默化地推动着历史的演变,以不同方式牵引着人类的变革。人类的欲望和野心让我们认知和学会使用以及制造很多自然富于的天然事物,在“改造”的同时并不断贴近人类生活,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这本书就是有关鳕鱼和人类的故事,我们餐桌上的佳肴给人类上了一堂悲情的自然生存课,颠覆我们经验总结与自然共处的平衡之道,自然的警告与惩罚成为了主题,面对海洋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与思考。早在2005年中信就出版了科尔兰斯基的《鳕鱼》一书,这次加入到“文明的进程”丛书中,这条鱼实在扮演了人类进程的重要角色足以改变世界!

  我们都认为是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其实早在他登上美洲巴哈马群岛圣萨尔瓦多之前,巴斯克人(西南欧民族,分布在西班牙西南部以及法国和拉美等地,传说巴斯克人是“世界上最早的捕鲸能手”。)就早已在北美洲打渔了,只不过渔商保守着发现商机的秘密,而探险者却是想更早让更多人知道他的发现。巴斯克人发现的地方就是现今加拿大的纽芬兰,他们在那里打渔并制成腌鳕鱼干,销往欧洲各地。在当时那个不开化的宗教世界,天主教徒的斋戒也因此成为了吃腌鳕鱼干的日子。鳕鱼从此与人类的关系变得愈趋复杂起来。

  秘密变成了一场公开的猎宴——卡伯特的冒险之旅给英国人带去了新的市场贸易,这这个大航海时期,纽芬兰成为了捕鱼的天堂,也成为了争夺战争的导火索——鳕鱼的经济价值被欧洲各个国家所看重,更牵扯到更多的劳动力以及奴役,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把商品的价值推向了高点,通过商品带动劳动力进而获得更多的财富,这也是欧洲资本的漫长的积累。鳕鱼成为了重要的一个环节,丰富的资源让人类毫无节制地捕捞,终会面对失去的困境。

  赫胥黎无疑是具有强大煽动力的人,他所支持《物种起源》的理论使得无休止地捕杀鳕鱼成为了正确的自然之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鱼会自我调节,这种以科学的偏见验证科学的理论在如今看来也不乏说是一种迷信了。当如今我们面对无鱼可打的境地,我们自身也变成了不适者,无法调节就会被优胜略汰,那毁灭的日子当然就不会太遥远了。我们的文化和科技带来了新的速度,一切都变得很快,而海洋中的鱼却不能跟上我们的速度和规模,它们“选择”锐减和消瘦,不再会给人类制造惊喜和满足,文明的产生在于驯化,驯化的过程也在满足着驯化自己,这也可说是一种抑制,地球在面对人类这样的物种消耗着大量积累下来的能量的同时也在消耗着人类自己的资源。当那些渔村和港口成为我们纪念或旅游的博物馆时,我们是该赞叹还是哀婉呢?

  书中穿插着鳕鱼的烹饪做法,也带入了欧洲各地风土人情和饮食文化,作为食物的它逐渐退出人类舞台,鳕鱼无疑是悲情的。但如果人类给予更多物种悲情结局,自己也会落得悲剧收场。“大自然是最标准的实用主义者,它总是固执地按照某种规律来操纵着世间万物”。

  《一条改变世界的鱼:鳕鱼往事》读后感(五):鳕鱼的历史观

  《一条改变世界的鱼:鳕鱼往事》中信出版社策划的“文明的进程”这套书中的一本。作者通过鳕鱼与人类之间1000多年的纠葛的故事,试图让读者通过一条鱼来了解历史,这可能是我见过最最以小见大的方式了。

  作者从中世纪巴斯克人(巴斯克人是居住在西班牙和法国毗邻比斯开湾的比利牛斯西部地区一个民族中的一员)说起,当时巴斯克人发现用盐来保存鳕鱼,把鳕鱼变成鱼干。正好中世纪天主教的斋戒日可以吃鱼肉,于是巴斯克人大赚一笔。

  后来随着美洲海岸的发现,欧洲各国围绕大西洋沿岸的鳕鱼战场厮杀了很久。其中还包括对美洲土地的争夺以及贩卖奴隶的事件。低品质腌鳕鱼可以给劳作的奴隶提供蛋白质和盐分,当时的新英格兰以制糖业为主,这需要大量的人力,于是腌鳕鱼、奴隶和糖蜜之间的贸易关系就产生了。

  这是书的前半部分,那时候,鳕鱼资源丰富,人类还在探索整个世界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鳕鱼渔场就能带来大量的鳕鱼和经济。书的后半部分,是我喜欢的部分,也是让人悲伤的部分。

  19世纪,受达尔文学说的发扬光大和赫胥黎的影响,多数人普遍任务自然界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鱼是生生不息的。再加上把蒸汽机应用到渔船和航海中、冷冻技术的发展,鳕鱼的被捕量极速提升,接着就是鳕鱼族群的衰减。国家间互相责,怪是对方捕光了鱼,或是试图控制渔网洞眼的大小、限制捕捞的季节和配额,然而鳕鱼的减少就像一列不回头的火车,咣当咣当向前驶去,也带走了美味的食物。

  后来那些渔村和港口进入了博物馆,或者是变成了旅游业的卖点,人们出售着一种叫“鳕鱼骨”的点心,就是一种以硬糖为芯,外面裹着白色条状花生酱的食物,昔日的渔民驾驶着赏鲸船,那些晾晒鳕鱼的岩石也变成了著名的观光摄影景点。

  《人类简史》这本书里有一章叫做“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作者比喻说“这场洪水的唯一幸存者可能只剩下人类自己,还有其他登上诺亚方舟但只是作为人类盘中佳肴的家禽家畜。”人类在农业革命之间就已经让全球大约一半的大型兽类灭绝,之后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污染和过度滥用资源更是给地区上的很多物种带来灭门之灾。如同渐渐减少的鳕鱼,现在去超市购买鳕鱼大约要100多元一斤。

  我们人类总是要把自己搞特殊化,但是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只剩我们和一些被我们驯化的当作吃食的动物,我们岂不是太孤单。有个细说,本来要物种入侵的小龙虾到了中国,不但没有成功现在还要靠人工养殖。鳕鱼本来被认为是“易于存活、贪婪易上钩、繁殖能力强,与生俱来的使命似乎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食欲”,现在竟然也到了快被吃光的境地。

  我们的技术不断发展,未来的人类都有可能被基因改变、重塑,但是回溯我们的历史,人类所到之处,就是其他物种遭殃的地方。但是技术却不会走回头路,只能用更新的技术来克服产生的问题,然后产生更糟糕的问题。甚至这些技术虽然带来了整个群体能力的增加,却带给个体更加不幸福的生活。

  书中每一章后面就附了一个鳕鱼的食谱,最后更附录了一章《厨师的秘宝》,抛开历史的悲痛,这些鳕鱼看起来真的是挺好吃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条改变世界的鱼:鳕鱼往事》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