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鸟行状录》是一本由[日] 村上春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6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鸟行状录》精选点评:
●老实说,我始终还是认为村上君您在叙述故事上,多少缺乏天分,但是我开始有些钦佩你的勇气了。
●这本太赞了一章章停不下来,东一笔西一笔松散的内容被主线串在一起反而非常紧凑。
●某天下午在天台晒着太阳喝着啤酒看完的。。。
●或多或少 开始喜欢起那个单纯又复杂的17岁小女孩 笠原May 以及她的拧发条鸟
●【2015.8.5~8.7】3天读完55万字,可见村上“水”的可以。虽然是村上篇幅第二长的小说,但主题和其他小说并无不同,用超现实、怪异的结点、中年男子、猫、少女、失踪、陌生人、将无形化为有形来探寻生命的内核和本质,但既不形而上也不形而下,这种不伦不类有一种别样的味道。从循环往复的用同一手法写同一主题的小说来看,与莫迪亚诺是很相像的,但村上的小说里我最喜欢的竟是《多崎作》,因为它将村上风格运用得恰到好处,读后念念不忘。村上的小说人物形象几乎都很空洞,空洞二字被他发挥到极致,像绿子那样性格鲜明的人物在村上作品里太少了。本书虽长,但既不拖沓也不特别出彩,如喜欢村上,这本书不可错过,也实在没什么不能错过的。本书还写到了侵华战争。男主冈田·亨,妻子久美子,少女笠原may。594页错字:强拉硬址。
●发条说这个是NO.1,所以我选了它来读。 村上的书早已热潮尽退。我似乎在很多事情上总比人要慢几拍。要哪天这个书评里冒出了琼瑶,请不要见怪! 好累的一本书。 读到某个时候,我有点精疲力竭。 我也似乎坐到了那个干枯的井底。让人不安的黑暗缓慢的发出无边无尽的寂静。一个距离遥远得象天边的,无法判断大小的白点,以不易察觉的速度,发散出无数的触角,细细的如蜘丝一样闪亮的线,向四下张开。细线无休止的延伸,切割皮肤一样的划开浓密的黑暗,细细的一条线,象快刃划开的不易察觉的伤口。细线象在深海的水母一样,呈现出波浪状的起伏式前进,速度越来越快,沉默也被撕破,'倏''倏''倏'箭一样的冰冷的脆响,越来越重叠,聚成厚重的噪音。 细线越来越多,噪音越来越大。黑暗和岑寂快要被彻底摧毁。 无数的线在天空中骄傲的飞翔。 我坐在井底,看着这恐怖的画面。象1945年8 月6日,仰望飞机的广岛人。 一瞬间,所有的细线,从天空突兀的降落,抛物线从各个角度汇集到我的身体,它们以悚然的速度轻易的穿透了我。我毫无痛觉的看到自己身体分崩离析。粉碎。 耀眼得象太阳爆炸的光芒,白得接近白色的极限,似乎成了虚空,在那一瞬间颠覆了黑暗。 我回过神,拿着这本翻到结尾的书,坐在屋子里。北京正在下雨。雨落在地面发出昆虫啃噬东西的细碎声响。 一只巨大的怪鸟正在飞过这座城市,那是柠发条鸟。
●感觉有一部分没明白含义
●1Q84中的人物原来早已出场过
●长的要命啊
●村上笔下的黑暗总是很虚无,战胜的过程就是对自我勇气和心灵的找寻,这本也不例外,像串珠一样穿着连串却又零散的线索,回环往复直到形成闭环,却略有拖沓。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一):转捩点
从这本书往后,村上的书我开始不爱了。他开始唠唠叨叨神经兮兮,不再有以前的灵性。我想是《奇鸟行状录》把他的所有想象耗干掉了吧,就好像刚洗过放置在炉火上的锅子。滋滋的蒸干了最后的水灵。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二):销量很小
两周前见到了林少华老师. 据他说这本书在国内的销量,是村上所有的书中,最少的. 只有5000-6000册的样子. 貌似因为这本书是村上最长的作品.所以,看过的人,"都很了不起!"(林先生原话)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三):下到井底深处
虽然觉得故事不如舞舞舞所带来的精彩
但始终喜欢村上这种半现代的寓言方式
可以看到故事背后的自己的缩影
加纳马耳他的妹妹(后面这样称呼也好)
拧发条鸟(脸上的黑痣)
。。。可以让你看到很多东西,让你想很多
或许也会让你有下到井底的冲动。。。为完待续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四):最爱村上这部书
有没有那么一口井???
说说林少华先生的序吧。:)
不管书的厚度如何,他那后后的序肯定排在前面,虽然听不见林老先生叫喊着:卖序,卖序!可每次拿到手里村上的书,总要看看他的序,不然好像对不起他似的。
象幽灵,弹子球之类的序比书好像还厚,呵呵
看序看序。
《奇鸟行状录》读后感(五):失落的时代
十多年前,大概是99年,我在新华书店偶然看到这部书,就买下了。在读这本书前,我对村上春树并不熟悉,也没有看过《挪威的森林》。回去打开阅读,心里总是感觉有点怪怪的。文中许多怪异的描写,各种奇异的隐喻,给我感觉是,当时作者笔下的社会,是一个失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