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微精神分析学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1-01-06 03:44: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微精神分析学读后感100字

  《微精神分析学》是一本由(瑞士)S·方迪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页数:3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微精神分析学》精选点评:

  ●虚空的世界 虚空的我

  ●: B84-065/7242

  ●泛治疗、元精神分析学、杂合治疗。。。他发现了一条途径,但是他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描述

  ●怪怪的···

  ●偶尔间购得,通读一过,多“访谈录”,似于其构建之基础甚疏。以为逻辑不言,则“虚空如何存有”终不能解。不予评分。此书令人发见另一迥异之思想,为此尤当一睹,而如散文而缺论辩之气,材料拼接而多与芜杂,则如坠五里而身首异处。如此,以待后效,或有了悟。

  ●满纸胡话!

  ●看书命以为是学术文集其实完全虚无主义

  ●Crap

  ●牛。

  ●人的心理包括心理空间和意识体,因此才有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于是我们可以在这个自己的空间中自由的遨游,自在的生活。

  《微精神分析学》读后感(一):微精神分析的诞生

  在某个时期,我们为了这个精神而分析,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精神分为两部分:精神的活动之所和精神的本体。精神的活动之所包括精神的活动精神场所和准物质场所;精神的本体有三:精神、意识、本论体。精神为了达到活动的目的于是来到了精神空间,因此才有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微精神分析学》读后感(二):关于微精神分析学家

  关于微精神分析学家应该具备:

  1 精通量子力学

  2 一个觉者

  3 微精神分析方面的天赋

  这样的人,几十年出一个就足够

  方迪的才华毋庸置疑,前部分的理论根基似乎马上就触到了最真实的部分,却非常可惜的走向了歧途,以致后面的分析整个就是一场巨大的跳大绳。

  《微精神分析学》读后感(三):比死更可怕的事

  很多中国人都很迷信,而迷信说白了其实就是一种强迫症。

  例如中国人讨厌“4”这个数字;例如中国人认为“宁受一世饥,不娶白虎屄”;例如中国人正月不剃头,因为有这样一种说法:正月剃头死舅舅。。。

  人为什么会有强迫症?我在《微精神分析学》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强迫症千方百计否认虚空。。。

  因为认定死是虚空,穷是虚空,祸是虚空,所以人们逃避它们,不想和它们扯上关系。

  而这多少有些不智,因为就像《微精神分析学》作者方迪说的那样:你的细胞、血液、尝试本能、能量、梦都并不真正属于你。。。

  连细胞和血液都不属于自己,更不要说其他东西了。

  生命没有任何意义,它是绝对的虚无。那些百无禁忌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因为他们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精彩、更刺激、更有滋有味。

  至于那些一心想要消灾免祸的人,他们将白白丧失自己的人格和勇气,谨小慎微、循规蹈矩,像行尸走肉一样生活,这是比死更可怕的事。。。

  《微精神分析学》读后感(四):总觉得与其说是在分析,不如说更像实验文本

  大学里同学送了这本书给我,到现在前前后后看了很多遍,具体的看法也没什么,每次看的时候想法都多少有差异.

  但基本不变的,是怀疑很多.

  也许本身就是在我已知事物之外的一个体系,所以在只有这一本书作为阅读对象的时候,总怀疑与其说是在阐述理论,不如说如同试验一般.

  并且作者很多地方使用的语言都如同诗歌,参照其所举的分析事例,常常产生这样的分析对象也未免范围太过狭隘,简直如同玻璃搭高塔一样.

  我倒很想知道随着年龄增长,对这本书的阅读是否会带来新进展.

  说得好似很讨厌,其实这本书的阅读带来很多乐趣.

  一开头作者说"如果第一次在一本书中读到一切都是尝试,读者不禁会皱眉头;接下去读到尝试发生在虚空之中,读者会发出怀疑和嘲讽的微笑."

  其实这样说让人觉得"本来不就该是这样么?",或者"这样也未尝不可."

  《微精神分析学》读后感(五):既操蛋又迷人的智慧

  “人想要时间,就有了时间。后来呢?结果还不是时间占有了人。”

  “人完全是无责任的。”

  “不存在一个人的尝试比另一个人的尝试更成功之说。”

  “尝试这个概念很迷人,又能使人平静。有了它,再也不会责怪谁,或对谁感恩戴德。谁也不欠谁什么,对什么都会既不反对,也不拥护。就会明白,人的一生都在尝试。试着做什么事,随便什么事,随便什么人。”

  “除了人,没有任何动物为了杀害动物而杀害动物。”

  “见到色情的东西就兴奋或愤怒的人肯定有病。”

  “一切,甚至连自杀都没有必要。”

  “其实,生命的每时每刻都是幻影。但是,一般人还是死死抓住生命不放。”。。。。。。

  在《微精神分析学》中看到上述文字,不得不说,这些文字既操蛋又迷人,它们似乎能让你瞬间洞穿生死之谜。

  但问题就是,在否定了时间、责任、事业、情感乃至生命之后,人还剩下些什么?

  人究竟为何而存在?人作为人的出路是什么?是“做我想做的,但我不要我想要的”?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微精神分析学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