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学会创新》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12-29 02:39: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学会创新》的读后感大全

  《学会创新》是一本由【英】罗德•贾金斯(Rod Judkins)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学会创新》读后感(一):创新,就是要把你做的事情做到极致:哪怕是最烂,也是创新

  关于创新,真是一个让人有爱又恨的名词。创新的反义词是什么呢?守旧、抄袭、模仿,当然也还有规则。创新就是对这些的反抗,就是发现新的观点,新的事物,就是要破除旧有的规则。所以创新也是有风险的,可能会失败,也可能变成被别人讨厌的人,但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

  罗德·贾金斯任教于全球著名创业中心的中央圣马丁学院,同时为众多知名企业提供创造力解决方案。可以说他就是一个“点子达人”,他用异常思维的眼光把这本《学会创新:创新思维过程和方法》带到了我们面前。这本书本书就是一个创新的产物,他打破了我们常规阅读的习惯,你完全不用从头读到尾。这本书有一个个的创新小故事和名言警句组成,创新小故事是为了说明某一个创新小点子服务。命运警句是给我们以启发性思考,也更便于我们记忆。这么什么创新的,很多畅销书都是这么干的,但贾金斯把这些小点子联系在了一起,你可以读物一个点子,这个点子很合理,我完全同意,那你不要读下一章了,可以直接调到更深入的章节,进行深入了解。如果这个点子不是我所需要的,那也不要紧,作者也有着选择给你,可以调到另外的章节其了解其他的点子。书的设计让人耳目一新,也更方便阅读。

  首先,这些点子肯定都是好的,毕竟都是经过成功人士的总结出来的点子,有着前人的成功经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些点子我们都是可以拿来直接使用的。比如,如果需要什么新的创意,让不擅长的人会完全没有经验的人去做,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不想要做一个项目,而有找不到团队,你完全可以一个人创造一个:“一个人的莎士比亚剧团”都可以出现,别的什么项目不也可以一个人完成吗?这种创新的点子构成了这本《学会创新》的全部,就是一个创新点子库,需要去拿就好了。 关于创新的书,我们更关心这本书中的点子是否有创新。我读到这么一章“如果不能做得特别好,那就做的特别差”,这是什么创新?但“史上最糟糕导演”艾德·伍德还是出名了,他拍的电影也会有人去看,去衬托那些大制作的电影,这也算成功了。还有“期待失败”“把玩笑当真”“尽可能让人讨厌”“保持玩心”等等,这些常常让我们望而却步的点子,竟然也成组成创新的一部分。这才是创新天才的独具匠心。

  读完这本《学会创新》,真的发现创新一点都不难,生活中处处都有创新的点子,难得是我们还有一颗创新的心,要时时为创新做好准备。既然最烂都是创新,那还有什么不是创新呢,大胆的去试吧,去做吧。一定就会成功。

  《学会创新》读后感(二):《学会创新》创造力怎么来

《学会创新》是一本向我们展示创新思维过程与方法的书。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创新是未来生存必备的技能。创新思维从何而来?书中研究了非常多创造力大师的思考方式,将他们的案例中提取出方法和技巧,来向我们展示如何学会创新。

这本书的阅读方式非常新鲜。他把整本书的主题编织成了一个相互交叉的网。你可能会从这一页被引导到前面读过的内容。也有可能从这一页跳跃到后面远远的页码。这种阅读方式也彰显了这本书的作者确实充满了创新精神。

书中很多观点对于我来说是能让我的心里感到非常熨帖的。因为很多观点是非常符合我的思维方式的。有几个比较新颖的斑点还是引起了我的注意。"保持饥饿。"这也是乔布斯的名言之一。在这一个章节中,保持饥饿的意思是在简单甚至简陋的空间中做自己的工作。书中举到了著名肖像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与拥有相当长的工作时间,他的工作室是一个绝对纯粹,清澈的精神空间。他是一个不用迎合客户的画家。他画他看到的所有真实。无论是脸上的瑕疵和缺陷,还是美丽和特别的模特儿在他的笔下都面对着同样朴素的审问。他所呈现的就是真实。他把一切都投资到了绘画上。全年无休的工作时长,就是因为他能够保持清醒,把自己和无用的日常全部切断。就是在他这种简单甚至简陋的空间中,他能够不被分散注意力,聚精会神的凝视,诚实的对待他所画出的真实肉体,他的视角下的美学呈现,是最为坦诚的真实。

这也让我们想到了拥有混乱的工作台的爱因斯坦。查理·卓别林有一句名言"我能想到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习惯奢华。"当一个人不能在自己枯燥的工作中找到快乐和价值,他就会在工作相关的细节中找寻快乐。比如说当一个人他输出不了有新意的内容,他没有自己喷薄而出的想法,他就会在意他的语言组织,还有行文架构。一些结构严谨,用词考究的文章,真的让人没有一丝一毫收获。这就是一种思想的饱足状态。他追求的已经不是输出自己的想法,而是行文的奇技淫巧。

《学会创新》这本书可以让你更有自信。它可以向你展示你的稚拙的思考,不成熟的想法,不够完美的创意恰恰是创新的胚胎。

  《学会创新》读后感(三):学会创新:打破一切老观念,成立新自我。

  

《学会创新》提及了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等问题,从事于创作、设计、产品开发、艺术提升、发明创造甚至各行各业各工程的人,有兴趣的都可以来读一读了。

创新思维我曾经学过的。对,我还教过一门课《机械创新设计》,教了四年。我知道创新技法,以及发明创造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比如日本的“反求设计”曾经比较厉害,把外国先进的产品买回来,拆开来反求创新设计,再推出更新款的产品,出口世界。举例子,日本的柃木摩托车,就是把全世界的好摩托车都买回来进行反求设计,然后造出了更好更优质的产品,再出口出去。诸多的创新技法,我还记得一些,智力激励法、提问追溯法、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联想类比法、反向探求法、组合创新法等等。以前的一些课件我不想查找了,如果找出来,我会找到更多的举例。

很明显,《学会创新》的冲击力更强。完全无界限、无极限。在作者的授意之下,你可以各种开脑洞,把现在的自己打倒掀翻,让思维重新上路出发。

《学会创新》本身也有一个很亮眼的创新。在每个章节的结尾,附上一段话,吸引你跳跃到另外两个页面去查看其它可能会吸引你的内容。“翻开第145页,看看两位最有才华的音乐家如何克服难以想象的挑战。或者去第191页,学习贝多芬如何面对失望。”这个设备是以前读过的所有书本中都没有设置过的。普通的书籍只有总目录,显然《学会创新》更人性化,更开放性。它允许你跳跃着去阅读,如果这一篇章不是特别吸引力,没关系,还有两个推荐标题,你可以将阅读继续推进。同时它也是一种建议,把一个小推荐摆在你面前,让你被吸引着,对后面的内容更加期待。我是觉得这个小设置,其实也是一个大创意。

“创意不是一个你可以打开或者关上的开关,而是一个你观察、感受及回应世界的方式。”我特别认同这句话。我在教《机械创新设计》的时候,也是告诉学生们,大脑的思维活动非常丰富,根本停不下来。我们受到外界信息的触发,往往会产生很多奇思妙想,这些灵光一线的创意,都是瞬间触发,很快就会消失,要立即记录下来,很可能就是一项发明创造。生活中带着问题出发,经常会被意外的灵光一现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应用。所以,多留意多观察,提升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你可能会创造大财富呢。

善用“零经验”对我有一个大启发。作者说,一个初学者总有着最新鲜的视角,他们的外行和不专业却让他们拥有新的思维,这是独属于初学者的大优势。其实我也挺喜欢挑占不可能的,若别人说我这个不行,某个行业某个专业某个岗位不适合,我就会不服,特别想挑战一下,想证明自己的人生不设限,至少别人不能随便给我设限。我也跨专业从事个不同的职业,从教育行业,到平面设计、图纸设计、全屋定制设计、家装公司、以及自媒体和短视频剪辑制作,现在又主要从事公众号写作及企业品牌推广专员,虽不至于做一行爱一行,但往往从一个初学者艰难起步,我挺享受那种起步是的艰难带给我的打击和成长。然后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觉得自己对于工作的选择面,越来越宽广。但是可卑的是,一直是技术岗位,没有跳到管理岗,总觉得自己在技术层级的跃升之时,行业地位和行政级别一直在滞后。我可以随便的离开一家公司,再随便的找到新公司,但是这种折腾显然并不明智,虽然见识的东西越来越多,但是经济收益和管理地位的进步,还是特别缓慢。从新人到老人,从新的工作模式到既定的老工作模式,不停的挑战和更换,其实也并非明智之举。总之,我的收益不见得好。

新媒体不是人与自然的桥梁:人就是自然。大家都不是媒介的被动消费者,大家都会注入属于自己的主观思考的。

“为了无可替代,你必须不同。”我是一个不太会去表达自己的“与从不同”的人,但我一直在努力追求自我,也希望体现自己的“不一样”,但是收益甚微。“别成为别人”需要对自己足够了解,基于这份了解再疯狂的开发自己身上的资源。“每个人都在寻找原点。讽刺的是,原点就在我们身上,但大多数人都忙于做别人。”找准自己的优势,运用自己的所有成功与糟糕的经历,在成长过程中实现个人大跃迁,层级的大跃迁。

  《学会创新》读后感(四):创新,带你看到不一样的自我

  

创新,这个词看到就觉得激情澎湃,听起来就觉得魅力无限,但唯独做起来颇有难度。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习惯享受现有科技和知识带来的便利,而创新是需要挑战自我,挑战风险,耗神烧脑的行为。安于现状是人性的弱点,大部分的人多半是波澜不惊的度日,顺便惊异于别人的创新的成就!历史和科技的进步都是创新的必然。那么,我们如何加入到创新的洪流中去,成为在时代中发声,推动进步,成就自我的那个人?

要知道,在信息化浪潮中,创新思维将是未来生存的一项必备技能。

《学会创新》是罗德•贾金斯(英国)所著,他说:“创新思维模式可以用在你所做的每件事中,也会让生活的每个方面都更加有趣。创意不是一个你可以打开或者关上的开关,而是一个你观察、感受以及回应世界的方式。”

书中提供了86种创新的方法、思路以及思维的过程。还附练习,让你加深印象并打开思路。

“把对的事情放在错的地方”可能是一项创新的“法宝”。乍听起来,这个方案貌似有些可笑。但是,在现实中确实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书中有个例子:“受到折叠器械的启发,1965年,麦克拉伦设计出一款折叠的婴儿车,革命性地改变了推送婴儿的方式。”如果,这个发明仍无法更好的解释这个观点,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解释的:“把你的主题放在一个意外的场地,能颠覆你预想好的内容;把我们日常的事物放在想不到的地方,能挖掘到意外的可能。”因此,军用战机的起落架设计融入到婴儿车的设计之中,继而融入到自行车的设计,产生了折叠自行车中,都为现实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关键不在于你看了什么,而是你看到了什么。”

“从A走到B,经过Z”,听起来也挺有意思。A与B是相邻的两个字母,但是为什么要先走到Z,和它打完招呼再去到B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就如同通勤时,我们条件反射般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交通方式和路线,快节奏的现实生活,令人更多的选择了方便与快捷,感知力渐渐“退化”。而创新是需要更多的感知力,这意味着“无论你在做什么,都有完全清醒的认知。”所以,不妨走不同的路,做些许的改变,改变已逐渐固化的思维方式,多维度的去感受、理解,才会发现与众不同的视角。正如书中描述:“成长是痛苦的,改变也是,但是没有什么比在错的地方一直待着更为痛苦。你越经常用同样的方法来做事情,就越难以用不同的方法去看待事物。”

当然,以上只是其中的两个方法。每一个方法的小标题拿出来都可以看做是简单而又高效的行为方法论。比如:让此刻成为现在、变不利为有利、分享价值观、保持玩心、想要学,先去教、放长眼光、成熟,不变老……有些读来还很有励志的意味。尤其是,“成熟到保持童心”的标题我格外喜欢,这是一种辩证而又全面的思维方式,带着童心并运用成熟的心智不断探索创新。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我!

本书还有一个格外有特点和有趣的地方,在每个小章节的最后,还有带给你品读另一部分内容的好奇心。正如你所读到的,每个章节内容独立却紧密相关。无论是从开篇按顺序通读至最后一页,还是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一章,按文末的提示跳转至相关章节阅读,都有阅读的喜悦在其中。想来,这也是《创新思维》的创新一点!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学会创新》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