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与反驳》是一本由[英] 卡尔·波普尔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1.50元,页数:57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猜想与反驳》精选点评:
●赞同这种不断回顾自己是不是有错的态度,以及对提问方式的纠正
●不能尽信,不能不信
●无聊的作者,写了一本有趣的书。错误,它永远是美丽的。
●必读之书
●满满的回忆啊。
●2007.7 Popper的眼光很毒
●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一写得很好,中间略无聊。这本书澄清了一些我自《无穷的开始》里的疑惑(多伊奇真的提过很多次波普尔)。也许我们都应该记住“努力消除具体的罪恶,而不要去实现抽象的善”。
●一套有操作意义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做投资的话这就是行之有效的策略工具了。
●第一本读完的哲学著作
●这本书奠定了我的价值观:对人类认识可错性的毫不动摇的信仰。
《猜想与反驳》读后感(一):科学与神话的最大区别,在于神话不对自身进行批判
这是目前为止读过的最吃力的一本书,一方面是波普尔彻底的批判简直令我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不习惯这种长串的连续推导,几乎每一段都需要长久的思索和反复推敲。把科学当做神话,把批判这种最重要的科学传统当做大逆不道,这种情况屡见不鲜。较好的理论是具有较大解释能力的理论,而不是“解释一切”的理论,那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创造强加给实在之物,振聋发聩。
《猜想与反驳》读后感(二):《猜想与反驳》随手笔记
最早知道作者是高中时读乔治·索罗斯的故事开始了解这个哲学家的,然后震惊于哲学竟然有这样的巨大力量。(实际上哲学本来就有这样巨大的力量,只不过是那个时候年纪太小感受不到。)
读这本书的时候特别有趣的一点是发现很多哲学理念都是会和科学的发展相关联,如最初宗教的地心说,到后面哥白尼的日心说,以及各个不同时代对于科学发展的观念的演变,进而推动了哲学的发展,而非如同我国的哲学,很多哲学观念接近于玄学,很多东西无法证实也没有衡量方法。这大概是我国向来都缺少严谨的逻辑思维导致的。
这本书翻译的有些艰涩难懂,又加之阅读的时候昏昏欲睡,很多细节还是没有读到位,等有空看能否去读一读英文原版吧。
《猜想与反驳》读后感(三):科学追求的不是证实,而是证伪
念书的时候,费了很大的力气找它,当时“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还没有重印。
最重要的收获是,科学不是为了求证实,而是为了求证伪:证实是容易的,甚至很依赖技巧的;证伪则包含了不确定性,有风险,能够经受考验的理论,才是好的理论——正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敢于说,“如果观测到的爱丁顿日全食不符合他的预期,他愿意放弃相对论”,这一点给年少的波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实生活中的伪科学,伪理论,大多没有这样的勇气,不敢接受这样的考验,它们更喜欢列举一个个特殊(ad hoc)的条件(打上一个个补丁),然后告诉你“看,是这样吧”、“看,我又对了吧”,绕来绕去,往往就骗得了人的信任。读过这本书的人,对此应该有相当的免疫力。
波普的论述能力很强,读过这本书很久了,但仍有许多细节,记忆犹新:他告诉我们要避免“无穷上溯”,讨论的双方必须有统一的前提(“至少我相信,我们能够通过语言来解决分歧,所以,请坐下来讨论吧”),对本质论和唯名论的划分(“小狗是一条小的狗”,本质论和唯名论者对它的解释是不一样的)。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很重要,也很值得看的书。
《猜想与反驳》读后感(四):一段摘录和感受
“我所说讲授哲学的初看有效的方法,并且似乎是唯一的方法,就是给初学者(我们认为这些初学者并不懂得数学史、宇宙学史以及其它科学的思想和政治思想)阅读一些大哲学家的著作,譬如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和莱布尼兹、洛克、贝克莱、休谟、康德和穆勒的著作。这样一个阅读的效果是什么?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惊人微妙而广大的抽象的新世界;一种极端高深而艰巨的抽象。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和论证在学生看来有时不仅难于理解,而且好像是不相干的,因为他发现不了有什么事情与他们有关系。然而学生知道这些人都是伟大的哲学家,而哲学就是这个样子。因此他就努力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他认为是(我们将看到是错误地认为是)这些哲学家的思维方式。他将试图将这些哲学家的奇怪语言,模仿他们的转弯抹角的螺旋论证,甚至把自己束缚在它们古怪的难题中。有的可能肤浅地学会这些手法,别的人则可能成为这些手法的真正醉心者。然后有些人经过努力最后可能达到如维特根斯坦所描述的结论:‘我已经和任何人一样,学会了行话。这是很巧妙而且吸引人的。事实上,它的吸引人到了危险的地步;因为事情的简单真相是,它只是庸人自扰—只是一派胡言乱语。’我觉得我们应当尊重这种人。”
应当尊重哪种人?维特根斯坦,还是其他的哪些人?!
我认为,波普尔对维特根斯坦是有抵触情绪,虽然这种抵触缘自于维特根斯坦的目中无人,却同样显示了波普尔的心胸不够宽大和他在哲学才能上并没有超过维特根斯坦。
《猜想与反驳》读后感(五):摘取该书的一段序言,非常之可笑
“波普尔的错误在于把科学中的革命和批判加以绝对化,把整个科学及其历史发展归结为这样的局部方面和环节。这样,科学发展中的规律性就不见了。沿着这条路,他在社会领域中必然走向历史唯心主义。所以,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攻击和所谓‘批判’,是根本错误的。
波普尔早年一度信仰马克思主义,但他始终坚持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在社会哲学上又把他在科学哲学的基本观点上的错误极端的加以发挥,终于走向了反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事实上,波普尔以后的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发展力图克服他的科学哲学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这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诋毁和歪曲,也就不攻自破了。相反,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再次显示出了不可战胜的理论力量。”
以上是《猜想与反驳》中译本序的最后三段,我做几点说明好了,首先,可能作者自己都不好意思写了这段话,所以没有署名,不用过多责怪这篇序的作者,这些未必是真心话。
而真正令我一读完这段文字就笑不停的,也并非主要是那几个常见词汇,而是这段文字试图为这些常见词汇辩护所采用的逻辑方法,恩,大家自己把握一下。
最后,我想问在序言里把书的作者贬的一文不值完全否定,是不是我们的特色?《历史主义的贫困》的序言貌似也是这样的。。。
多少年后的补充:大家好像都不看我评论写的第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