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是一本由吕思勉著作,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44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先秦史》精选点评:
●艰深。
●诚之先生旧学功底扎实,每有论述,旁证博引,极为详细,读来颇长见识。
●读《史记》的好处是可以附带读挺多方面的书。
●我就喜歡這樣的版式:正體,橫排,夾住。
●必讀。但是有些觀點我並不全部認可。而且殷商之前很難被列入史學研究的範疇的吧。周代春秋戰國應該是重點。
●读
●好书
●补遗。
●真正有含金量的先秦史。不过是自撰古文,如果对先秦背景没有深入了解,建议不要贸然去读,会头痛。
●写的真的很好,这才是大家之作
《先秦史》读后感(一):可以检验自己对前四史的熟悉程度
如果前四史很熟悉
读这部书就会很轻松。
我读这部书不算难。因为我已经精读过前四史了
吕思勉的书都是用材料说话,所征引的材料往往全文录入,大段大段的摘抄。读多了就习惯了。
传统的史学家对史料信息的捕捉能力是很强的,阅读他们的书,也能学到传统的治学方法吧
《先秦史》读后感(二):读史方法
如果真的对中国历史有兴趣的同志,此书必读,不为它的作者是吕思勉,而为此书道出了,当今历史之任务,在社会主义以前,历史不过帝皇之家谱,故而士优则仕,卖于帝皇之家,而忘记了司马迁著史记的原因,而我们一直在历史中寻找的是什么?也随着历朝家谱的诞生而不敢涉及,此乃有史之错,今阅读了先秦史方知历史当如何去看待,也使人的理解更深入一层。
《先秦史》读后感(三):生命的张力
一直很喜欢吕先生的作品。诚之先生做学问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又且具现代史家的眼光。先生之勤奋也令后辈难以企及,据说一部二十四史先生竟通读了三遍,为了做学问先生也很少交友拜访,凡此种种,实令人佩服。
这部《先秦史》史料丰富,上部讲史事,下部言制度沿革。史事的讲述按年代、事件铺进,罗列史书不同记载,整而划一,实见先生学识之广博,眼光之独到。下部为制度,对初学者言,读之不免吃力。在婚姻这章,先生言近亲结婚于遗传无害处。先生读过遗传学方面的书,竟持此说,着实令我费解。古罗马帝国皇室间相互通婚,后期皇帝非痴即呆,亦其帝国灭亡之一因。虽然,这亦是一部极好的先秦史。
先秦是一个极丰富多彩的时期,其时创造力、生命力具为中国古代之最。这一现象值得后世我侪研究。
《先秦史》读后感(四):先秦
先秦史历史跨度还是太大,殷墟甲骨没出来前,商代的事我们也不太清楚,周代的系谱就比较清楚,加上诗经这些辅助,大抵还能仰望。周之前剩下的只是传说和神话了。三皇五帝说法有二,初期配合汉的火德,五帝其实是六个人,后来又把五帝改为五个人,却又把三皇改了。最初三皇是天皇,有说十二个头,有说兄弟十二人。地皇十一个头,也说十一个人。人皇九个头,兄弟九人。寿命都是数万年之久。后来又说燧人氏,伏羲,神农为三皇,到了西汉为了配合五行学说,把燧人拿掉,加了黄帝,这样三皇五帝总算确定下来,五行学说可以自圆其说。
神农的时候还没有文字,靠的是结绳记事,到了黄帝时期,他的史官仓颉擅书,后人就附会认为文字是仓颉创造的。像创造文字这种工程,必然是几代人之力,今天你创造一个,明天我造一个来完成。到了秦统一文字,李斯做仓颉篇,赵高做爰历篇,不过记录文字3300个,到了杨雄,班固增加了3000字,到说文解字,里面记录了9313个文字,这些增加的文字一部分是秦到汉的新字,估计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秦统一六国之后,在官方层面废止的文字,但是在六国民间尚在流传,到汉代再次复活。
先秦史最精彩的还是春秋和战国,春秋国力相似的多,于是称霸。战国出现秦这个寡头,开始图王。
《先秦史》读后感(五):大师就是大师
我看的是82年的精装本,古铜色的硬封面,竖排字,黄黄的纸,繁体字。
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下去,感到了厚重。
吕思勉先生一生致力于历史学的研究,倾尽全力写下的断代史,这是第一本。
我只看了前五章,因为临近考试,没有太多的时间。
不论是史料的详实,还是精确的分析,都值得学习。
中国先秦史,大家都只注意周之后,也是,周之后的文字记载多起来,春秋战国诸子的论著,更是中国后来的两千多年里所有思想的来源,最近刚看到生物学上的一个研究说,现代人的脑结构和两千年前的人并无太大差异,两千年,猜不透,如今的研究分类愈来愈细,愈来愈精,却也越来越猜不到在两千年前,没有这纷乱复杂的掩盖,他们是否真的看到了世界的本质,当如今的大公司用孙子兵法,三国演义做为营销良策时,我真的在怀疑这两千年来,人类的进步,究竟是不是进步,which calls "mordern civilization "is not the result of balanced improvement of all men's nature,but of accumulated knowledge applied to the practical life.从小,接受着马克思唯物主义的教育,却开始怀疑了,果真只是生产力提高,生产资料进步吗,马克思够伟大,可是忘了人心,什么经济基础,什么上层建筑,历史,发生之后成了恰好,发生之前,会是什么样子。
周之前,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我更想搞清楚,当他们直立,当他们开口,当他们结绳,当他们画图,一切,便都万劫不复。
虽然看过一些周易,南华经,不过还在学习中。
希望我的千年蝶,可以记下这远古洪荒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