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先秦古国志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15 21:3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先秦古国志经典读后感10篇

  《先秦古国志》是一本由林屋公子著作,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先秦古国志》读后感(一):先秦古国志

  看完了《先秦古国志》,学习了,又涨了好多芝士。

  有一种蛋蛋的忧桑叫做被高中历史课本欺骗。原来“烽火诸侯”不是真事,平王东迁之前还有“二王并立”,赵氏孤儿故事也是虚构的,等等等等。还有共工,盘古、夸父、后羿、精卫等等这些神话人物都是历史人物,并不完全是出自远古时期人们想象依稀记得“神话”的名词解释是: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自然社会现象认识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只记得大概了,还是翻了一下书),嗯,现在更能理解这个定义了。以前看过的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共工怒触不周山都只是看了选段,而且看完没多想,一直以为这些人物也是虚构的,真没想过这些人是真实存在过的。总之就是,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时常会有“啊我读书少你是在骗我吧”这种感受

  这本书一共讲了207个先秦古国,大部分国家都有好多精彩的故(ba)事(gua),太后杀手叔孙侨如、向姜夫妻吵架赌气离家出走导致娘家被灭国、鄫国国君居然撇掉亲孙子外孙做继承人神马的,比小说电视剧精彩多了,一边看一边脑补根本停不下来啊……

  ——seriously,这些故事能让我这种文盲了解很多典故前因后果,尤其是《诗经》《论语》里的,看完对于《诗经》《论语》的部分篇章也有了新的理解。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比较随意感觉就像林屋公子正坐在对面给读者讲述这207个国家的故事。书中随处可见作者的幽(dou)默(bi),弹幕比比皆是(这也是我脑补根本停不下来的原因)。看得出来林屋公子在语文这门课上绝对学霸遣词造句十分接地气,语文水平简直炉火纯青。比如讲到文姜和兄长关系,林屋公子的描述是文姜“据说从小就和哥哥多有身体接触”——不愧是学法律的!再比如“徐国国君的后妃怀孕,生了个蛋”——哈哈,这句怎么读都会觉得哪里不对啊,笑得根本停不下来。“宋闵公手下有个大夫叫南宫长万(一听名字武功就很好)”,“南宫大侠是个血性汉子,直接抄起棋盘一下就拍死了老宋(对领导意见者请勿模仿)”,这括号里的内容不就是弹幕吗?简直不能更赞啊。

  还有一点不得不赞,大部分国家的介绍里都会有这个国家的遗址和相关景点介绍,还有相关的考古资讯,此书可称旅游景点大全。感兴趣地驴友完全可以按图索骥,想去哪里点哪里,so easy。

  感觉这本书唯一的不足在于地图太少,我这种文盲本来地理不好,再加上这些古国很多还搬迁过,反正在我的脑子里没法给他们定位。还有各个国家的关系,貌似很多国家的关系中地缘都是一个很重要影响因素吧,没有地图真的太抽象了。还有各种战争,没有地图只看文字完全抓瞎……

  《先秦古国志》读后感(二):八卦家常话中见真章

  我们能了解到的先秦历史大抵都是从《左传》《国语》《史记》《战国策》等等史书中获得的。而这些史书并没有事无巨细记载先秦时期所有国家的历史,由此,我们也仅是知道个大概而已。林屋公子从自己角度出发,经过考究,为我们带来了那些几乎不曾在史书上出现过的先秦时期的历史。

  就体例而言,《先秦古国志》颇有《山海经》之风,但又比《山海经》出色不少,在介绍每个国家的时候开篇先以简答形式将该国的方位姓氏、建立或灭亡时间、主要人物等进行了罗列,如此让读者读该国历史之前便对其有了大概的了解。

  就内容而言,《先秦古国志》为我们展现了200多个先秦古国的历史,既有历史又有民俗传说,可以说其是异于史书的一种先秦古国风情志。因这些小国史书少有记载,林屋公子能够穿越千年的历史迷雾,搜集钩沉,使这200多个先秦古国的历史活灵灵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可见其功力之深。《先秦古国志》虽是个人创作,其风格正规史书不同,但其内容如史书一样值得阅读借鉴

  就语言而言,《先秦古国志》颇有通俗小说意味。其语言口语化较强、通俗幽默。没有生气的上古历史在林屋公子的笔下就像说书艺人口中的故事一样徐徐流淌而出,令人在听书的氛围完成了了解历史的任务

  匆匆的社会,高速的信息轰击,让人已经没有去静心了解历史的心情。但是当将历史和八卦式的口吻和内容结合在一起,带给人的感觉就美妙非常了!

  《先秦古国志》读后感(三):《先秦古国史》书评

  这本书从第一眼看到就特别喜欢。因为设计厚重古朴,感觉好像《山海经》一样的古书。再一看介绍,作者林屋公子是个有心人,由于喜爱历史,所以搜尽字缝,走遍神州,将中国先秦时代出现过的国家的信息进行汇总分类

  书拿到手一看,体例还真是与《山海经》类似,按照方向方位,将这些国家分类,然后一一进行介绍。但是山海经是带有想象色彩的地理书,那个世界是假想不变的,各个国家和大山都是稳定不动的。但是介绍这些先秦古国可就难多了,他们会移动,还有跟周围国家错综复杂的关系;更为难搞的是关于这些国家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他们大多是些小国,历史上偶然露一小脸都很难得,后人凭着这些浮光掠影的信息得出的结论自然会得出各种不同的结论。难得的是作者持论比较公允,无法主观断定谁对谁错就选一般公认的观点,而且基本上全书没怎么出现前后矛盾地方,看来作者还是真的下了一番功夫的。

  以前当学生的时候,走在街上可以看到附近大楼上写着几十年前的口号标语,心里感叹,历史总会留下痕迹。读这本书的时候,心里又回想起当初的感叹,我们现在的很多地名和姓都来自先秦古国,比如江苏和山东的很多地名其实都是来自于这些先秦古国的国名,而一些有趣的姓氏也是。比如,英这个姓来自一个叫“英国”的先秦古国,作者特地注明,非英吉利。汉高祖的猛将英布就是这个古国的后裔,作者说,后来这个姓氏就没什么有名的人物了。但是我心里自己就脑补出了英若诚一家。可见作者写的真是引人入胜

  讲个书中的小故事,这类有趣的故事在书中俯拾皆是。宋闵公有个大夫南宫长万,武功很好。可是有一次南宫打仗被鲁庄公抓获以后,放了回来。这个宋闵公就瞧不起南宫长万了。有一天俩人下棋,明明南宫赢棋,宋闵公要耍赖。南宫不答应,这个宋闵公就骂开了:“以前还把你当个人看,现在都当了俘虏,你神气个什么?”南宫长万性如烈火,抄起棋盘就把宋闵公给开了。杀了国君,南宫长万从宫内杀出宫外,连上前询问的大臣也一掌给劈了,连牙齿都飞出来钉在柱子上!然后南宫索性立了另一个宗室子弟国王,自己掌了大权。这个南宫长万真猛!这样也能行,真真服气了。

  先秦时代大概只有围棋,所以南宫肯定是抄起围棋盘把国君给开了。《笑傲江湖》中梅庄四友中的黑白子也是用棋盘做武器,金庸说黑白子以前用大铁牌做武器,后来讲路数融入棋盘。明明这棋盘武功有渊源嘛,南宫一派呀。

  下棋确实容易争执。我有个老外朋友夫妇俩都喜欢下棋,但是俩人从来不下,因为只要一下棋必起争执,一争执就影响夫妻感情,所以干脆夫妻俩不下,跟别人下。下棋看来是雅事,其实比起琴书画那三样,拱火儿多了。

  最后就是感慨一下,到底那个时代约束少,人性飞扬,君主嘲笑大臣,惹火儿了也会丢命。而人类社会的规矩越来越多,获利的只是那些善于在官场钻营者,现在的官大一级压死人,他就是百般嘲弄,下手大概连回嘴的也很少吧。

  我喜欢这本书!

  《先秦古国志》读后感(四):说文解字猜上古——看这些脑洞大开的历史学家们!

  越是一个民族民间的故事传说,往往越能够反映出这个民族的文明或者说文化内核。就比如说在彭国一篇中引用的关于彭祖的民间传说里,彭祖妻子因为炫耀而无心泄露了彭祖不死的秘密,虽然这个故事颇多不合情理之处,但仍不免令人联想到了君子慎独的精神。似和大洪水的传说类似,乎东西方都有类似的故事传播。于是,我们这些后人就能够知道了,真正的秘密是藏在一个人的心里,若是两个人知道了,这个秘密都不算秘密了。

  隐藏在历史迷雾背后的先秦古国,通过作者整理出的这个简明的谱系,来为我们揭开了神秘面纱一角老实说,作者所做的是很有意义的,但是不会讨我们这些普通读者的好罢了。该怎么说呢,反正,如果你也是一个非历史研究者,只是单纯的处于对历史的普通读者,你想在书里看到的是什么?……难道会是那一连串皇帝谥号,皇家的各种礼仪祭祀活动,某年某月的天文异象…还是会是宫廷你死我活的夺位阴谋,会是朝堂上风云诡谲的党派之争,会是战场刀光剑影的血腥搏杀……

  不!至少对于我而言,这些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重复出现的近乎于千篇一律的内容,都不会是我想要看到的,像这么高大上的东西,还是留给那些专门的研究人员吧。我所想要看到的,只会是更实际些的内容,比如:当时的人吃的是什么、穿的衣服是怎样的、他们如何出行、居住环境格局如何呢?或者,当时有什么奇异风俗,有些什么样的娱乐活动,科技发展等等的又是怎样的呢?——可惜这些我想看的,在该书中几乎都没能找见。大概是描写春秋战国的历史书籍我也搜罗得不少了,再看书里的这些故事就感觉太多重复了。比起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我倒是更好奇更古之前的人们,在不同的地域是如何生活的。

  很明显的,除了涉及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又少量描写之外,作者更感兴趣的是自有据可查史料中建立起一个分类检索的谱系。也有一些关于先秦古国的风俗描写,但是往往都一带而过,没能深入发掘。比如说炎人国的葬俗吧。“父母死后要把他们身上的肉用杀猪刀一块块剔下来扔掉,这才是孝子”,究竟是子女为父母送葬要这样做,还是所有人死后都要这样处理呢?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揣测,炎人国的葬俗说不定就是天葬的前型。只能说,这真是该脑洞大开的时候不脑洞了,不该脑洞的时候却脑洞了。

  书里东拉西扯的很能侃,而作者本人的历史知识面广,又对于这些民间的故事传说了解颇多。能看出在文字的背后作者为了搜集相关的资料所下的功夫,至少这书的知识性是足够了的。只是,虽然作者下笔的时候极力往“轻历史”的那种风格靠,但该书的内容所限,引用的资料过多,多是用的陈述性的语句;反之,有些口水话没让人感觉诙谐幽默了,倒是有种‘贫’过了头的感觉,让人看着有点腻歪了。

  再有,书里翻译过来的对话部分,为什么没有附上文言文或古文的对话原文呢?用现在这样口头语翻译无所谓,但最好能够附上最初没经过翻译的原文,一方面让书的内容更加充实些,另外这样的对比也能够显得更加的翔实可信。怎么说呢,细看的话感觉这书真还没什么意思,大约是素材太少,勉强的拼凑成了这种厚度实话说,这书用来研究国人的姓氏史变迁倒是不错;或者,要写关于那段时期的东西,将该书作为背景资料的侧面补充也成。其余的,还是算了吧。

  .看这本书先别看目录,先看封面图,封面上插小旗的城郭(郢)名的大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统统都没有,当然,像是战国策里的东西周就另当别论了。

  《先秦古国志》读后感(五):《先秦古国志》:中华上古史的补白之作

  真是一部奇书!

  一拿到书,就先找到两个本县地域内曾出现的古国,浏览之下,对故乡源远的历史至为自豪。然后又看了临沂市地域曾经有过的其它10个古国,再看了曾在山东地域出现的其它27个古国。这样,在这207个古国中,山东一地竟占了39席。当然最多的是河南,占到了68席。这两个省份就占了本书207个古国的一半以上。

  中华文明的源头虽然很远,但有文字的历史很短。秦始皇帝的一把火,更使先秦文明的记载失去了源头活水。虽然凭着一些通儒的记忆断壁残垣间的一些出土,部分先秦文献得以整理,但这与其本来面目,不知有了多少距离。对于这些虚实难辨的整理作品,惟能从中一窥先秦的影子了。

  在生产力低下的先秦上古时期,中华大地小国星罗棋布,号为“万邦”。其国力强大事迹显明者,已入《史记》,得以流传。但该书不收的诸多小国,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已湮没无闻,只能在古代文献中找到只言片语。我们在阅读历史典籍和古代文章时,经常会遇到这些不甚了了的国家名称

  现在,林屋公子以一个业余先秦史爱好者身份,能够对这些先秦典籍进行爬剔梳理,为这207个神秘的先秦古国立传,可谓慧眼独具、心裁别出,是一项填补先秦历史研究空白之作了。其功甚伟!

  并且,本书读者定位为大众,故表述语言通俗易懂且不乏幽默调侃之语,读起来毫无晦涩之感,惟觉时时如春风拂面。

  在书中,作者把能见到的有关一国的资料进行整合,把一些歧见也择要罗列,资料极为宏富,殊为难得。读过之后,对一国的现今方位、姓、建立和灭亡的时间、主要人物及重要事件就有了一个全面、具体的了解。这应该是到目前为止,对这些国家最为详备的介绍了。从中更能获得一些别于俗见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如在介绍有穷国时梳理了后羿射日的真相,及嫦娥奔月的现实指向等,可谓受益匪浅。

  书末附录“先秦古国一览表”更收到了提纲挈领、一目了然之效,非常实用,非常贴心。值得点赞。

  美中不足之处,是书中没有地图。这样,读者对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只能凭借脑中的印象了。序言中建议阅读本书搭配使用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我手头正好有其简编本《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但毕竟大众读者没有这么方便。如果能把该图集中相关的几幅图附录书中,读起来就更方便了。

  文字指瑕:

  1.第12页末段首行,“前578年,中原各国与吴国在淮夷的钟离(今安徽凤阳)与吴国会盟”中,“与吴国”重复。

  2.第86页,第三行有“在营国向城开会”,“营”当为“莒”之误。

  3.第286页,倒数第八行有“重建天日”,“建”当为“见”。

  4.第299页有“‘巴’是重庆市的简称”。重庆简称宜为“渝”,“巴”为重庆别称。

  《先秦古国志》读后感(六):乱世烽烟,古国遍地开花

  乱世烽烟,古国遍地开花

  文/泊南

  我国的疆域最广的时候当属元朝,当年元朝的铁蹄已经踏遍亚洲大陆,可是在先秦时期,疆域可是没有那么广的,当年战乱烽烟四起,就是那么一点土地,也是四分五裂成好几百个“国”,可见,这些国在今天看来,领土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吧,我估计。

  以其中某一个国家为例吧,“单“国。西周的时候就是今天陕西的眉县,眉县有多大呢?我百度了一下,截至2012年,全县总面积863平方公里。陕西总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想一下比例,觉得先秦有那么多国家也就不奇怪了。

  古代生产力不发达,战斗力相比也比今天差多了。今天的核武器,战斗机,坦克等等一应俱全。古代上等的战斗工具也就战车战马,箭弩了,好一点的大一点的国,战马战车会多一点,小一点的估计战斗力就很弱了,即使分裂自己独立成国,也只能是附属的命。

  记得在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对草船借箭记忆深刻。想一想吴国那个时候就已经是个数一数二的富庶国家,在对战的时候,仍然需要大量的武器,时间不足,都需要从曹操”借“。小国怕是借也是没地方借的哦。

  因为战乱,凡是有点能耐的,都不想听别人发号施令,大诸侯国”挟天子以令诸侯“,小的就先独立后依附,总之,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还是得听我得,至于外交听谁得,那就看形势,谁厉害就依附谁。所以就有朝三暮四的变化。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先秦终于在秦国的最终强大后,统一了,结束了今天上午独立称王下午就被灭那些林林立立国家的乱局。为了那些生命力没多久,却又存在过的古国,免于被淹没的命运,能把他们写进书里,也是个很好的办法。

  《先秦古国志》读后感(七):你不知道的事

  /儿歌

  在拿到这本书前,早有耳闻三千年前的先秦,在中国版图的大大小小角落,散落着一群小国寡民式的邦国,当时以为是史书夸大秦乃“万邦治国”王畿万里。没料到《先秦古国志》中却详细记载了当时大大小小的国家,不论是最为研究历史的参考还是当作本“野史”看个热闹,这本书在可读性上都毋庸置疑。

  全书按地域划分十分精妙,共分为七章,记载了207个具有典型代表的邦国。一般我们都知道,夏商周到先秦这个时期,记载的历史以神话为主,而且史料不全不同版本流传的史书也有诸多矛盾,有些小国家或者说是城邦都是一笔带过,作者能从零散的史料剔除细枝末节并从神话中引经据典整合一个个的史实,使每个国家的发展脉络都客观呈现,确为难得。

  如果没看过上古历史,你一定会觉得《先秦古国志》书中的城邦名字很奇怪,什么诗国、东不羹、西不羹、炎人国,针对这些城邦古国,书中当然会为你解答这些国家名字的来历,书中的半数国家也都记叙名号的来历,方便可寻。但绝大多数国家,都可以看出来是按照姓氏定的国名,如:许国、徐国、钟离国等,尤其是这些城邦中的“大国”,都有各自的故事,透过一个个故事,可以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了解古人的思想,甚至可以从蛛丝马迹追到上古神话的影子,耐人寻味。

  自古各国讲究个某图强权和霸业,虽然秦是统一了六国,但是在先秦却远没有那么太平,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在骚动着,即使是一个千人众的国家也要分一杯羹,书中各国大致还有个特点无论大小都进行了不少战役,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徐国是个大国要固守疆土和开拓资源自然战争也频发,在他的土地上,商王汤发动鸣条之战大败夏王桀灭了夏朝;周穆王与徐偃王之战;楚徐的淮夷之战;徐国和钟吾国之战等,仅仅作为万邦之国的一个代表,就与周围城邦发生了这么多摩擦,各国的兴盛衰微仅在这些“王”的权利、势力博弈里摆弄,着实令人感到那个时代局势的动荡和一切的不确定的性,如果中世界是西方最黑暗的时代,那么那个时候也一定是中国政权更替最快的时代。鸿图霸业谈笑间,动荡何止三千年!

  最后要说的就是书中一些国家奇怪的习俗,如吃人:“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意思是说,这个楚南之国有个特殊的习俗,谁家生了第一个孩子,必是先杀掉分吃。而且“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如果人肉鲜美,还要献给君王。君王吃的高兴了,就会大加赏赐。“国法刑人,并于王前啖其肉”,将犯人处死,要当面吃掉他的肉。这还不算,还要拿他的脑袋当酒壶用,“又取其骷髅破之以饮酒”。“国人好相攻击,收斗死者,聚食之”。战场杀敌还要把敌人吃掉,这也可能是杀急了眼。但“人有死者,邑里共食之”,乡里死了人,乡亲们也是分而食之,就不能不说是一种习俗了。

  书中多引经据典《春秋》《尚书》《山海经》《史记》等一些史书作者都有涉及,读起来很真实,是一本整理的不错的书。

  《先秦古国志》读后感(八):于今时遥望先秦万邦

  于今时遥望先秦万邦

  ——评《先秦古国志》

  文|杜子腾

  笔者对先秦列国的迷恋始于中学阶段初读《东周列国志》,通俗易懂的文字再加上妙趣横生的情节很容易让血气方刚的青少年为之一快。而今,眼前的这本《先秦古国志》则干脆将先秦以至上古可考可查的列国统统分门别类,记录下来,颇叫人期待。

  经过两天时间的细细品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这本书:

  其一,全书编排上共七编,是以地理位置为依据,主要是以大区划为参考,分为了:华东古国、中南古国、华南古国、西南古国、西北古国、华北古国以及东北古国。这样的分类更多的是参考了现行的政治区划,有助于读者对于对应地域历史上古国的探究。笔者本人就是有选择的从华北古国部分开始了本书的阅读。

  其二,针对每一编内出现的各国,似乎并没有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但在记录时统一在开头以类似档案标签的形式备注了该国的国名、方位、姓、建立、灭亡以及主要人物等信息。毕竟全书记录的古国多达207个,私以为这样的细节特别有助于以后查阅本书。简言之,作者的法学背景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留下了很深的痕迹。

  其三,就是从具体的内容上来讲,从大众普及的角度上来讲,知识性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但稍显遗憾的是内容的趣味性上有所欠缺。这里的原因既有前秦古国本身缺乏详尽史料的支持,也有作者在组织行文与案例选取上的问题。当然了,前者的因素可能远远大于后者。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本书对于华东古国与中南古国记录的详尽程度远远甚于其余部分。而对于华东与中南古国这两个内容较为丰富对象的叙述过程中也稍稍欠缺了一点儿趣味性,读起来相对枯燥。特别是对于各种佶屈聱牙的人名、地名,不抱着一本字典很难顺利的阅读下去。当然,如此反推作者在写本书时所付出的精力与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

  综上来看待本书,我们基本上能得到一个较为客观的说法就是:这是一本介于工具书与历史演义之间的一本先秦古国史。

  《先秦古国志》读后感(九):列国时代《先秦古国志》

  列国时代《先秦古国志》

  中国历史最有趣的是什么时候?应该说是唐以前,如果范围再小一点,那就是秦以前。那是一个列国纷争的时代。

  当年上师范的时候图书馆里有一套柏杨的《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当时只出版了前面的三十六本,我特别喜欢,结果被同学们看到了,大家就都去借,都传着看,毕业以后好几个同学都买了七十二册的全套,可是再读的时候,还是只读到了三十六本,后面就是唐朝里,一进入唐,中国的史料一下子增加太多,很多故事,很多人物都不熟悉,就好像调到历史的海洋中给淹没了。还是唐之前,那些故事我们多少都比较熟悉,都有耳闻。这套通鉴其实最精彩的还是秦以前的列国时代。

  这本《先秦古国志》就是为那些列国时代的小国做志的,说到战国,我们都知道齐楚燕韩赵魏秦这战国七雄,其实战国以前的春秋时代,列国纷争,大大小小的国家数不胜数,即便到了战国,除了七雄,也有很多小国夹杂其中。上演了一幕一幕精彩又有趣的故事。

  讲述这段历史的书也不少,有《春秋》,有《通鉴》,有《战国志》,有《东周列国志》等等,这段历史中有很多不是很靠谱的成分,但是却有因为你没有别的资料,你只能感觉不对劲,但是你却没办法去推翻,就算你证明这资料不正确,你也没有可以替代的正确的东西了。

  这本《先秦古国志》不仅仅是建立在这些传统的历史书,和野史上面的,还利用了最新的考古资料,近年来关于先秦的考古不断有新的发现,对先秦的文献的解读也有新的资料出现,所以我们现在对先秦的了解,甚至可能比宋唐时期甚至汉朝占有的资料更多更丰富。所以才会有这么一本《先秦古国志》的出现吧。

  没想到作者竟然收集到了这么多个小国,虽然有的资料和故事多一点,有的只有寥寥数语,但是既然叫《先秦古国志》就应该比较全面,所以作者尽可能的列出这些国家来,然后按照方位进行归类,大大小小的有上百个吧。其中很多国家都和姓氏有关,这也是作者比较独到的地方。很多国家虽然消失了,在历史上也没留下什么,可是这个国家作为姓氏却流传了下来,这也是值得历史学家注意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为想关的资料非常少,就无法去做到取舍,不过仅仅是把这些资料收集起来就已经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了,书里面还配了很多照片,作者遇到故事的时候,文字还是很不错的,历史毕竟不是小说,想要达到《盗墓笔记》那种效果是不可能的。作为历史书,重要的是史实,作者在这个方面还是没少下功夫的。相信如果作者继续沉浸在先秦列国的历史当中,还会有优秀的作品出现的。

  《先秦古国志》读后感(十):先支持下自己的作品,同时也感谢朋友们支持,祝大家生活愉快!

  部分精彩书评:

  ★春秋时期,或者更早,有很多诸侯,各个都很小,最后到秦统一时,一个都不剩了,其中大国如齐、晋、赵什么的,我们都知道,但其余小国,都是怎样的名目和故事,关注的人并不多,然而这些古国也有自己的欢喜悲哀和起伏荣辱,它们的名目甚至和我们许多的姓氏相连结,这本书就是讲述这些不知名却有“名”的小国故事。

  ——潇水(《先秦凶猛》作者)

  ★先秦之史料既缺且乱,记载相互矛盾之处又多,欲理清大国之史迹尚且不易,何况小国乎。林屋公子之《先秦古国志》,偏广罗太史迁所未立传之小国二百余个,遍览古籍,掇珠成串,迷失数千年之古国仿若清晰可见。旁征而博引,可谓操舟有楫,筑室有基,其为学之严谨,亦足称道矣。

  —— 醉罢君山(《春秋无义战》《战国全史》作者 )

  ★远古万邦,铸成华族。万邦不泯,永生于民族基因链内。溯流探源,慎终追远,善莫大焉。

  ——虎公(天涯论坛知名写手,《晋国诸卿家族史》作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先秦古国志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