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破戒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12-26 00:31: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破戒的读后感大全

  《破戒》是一本由[日] 岛崎藤村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破戒》读后感(一):一个不普通的普通人

  

从来没看过岛崎藤村的作品,这是第一次看,有些沉重。这种沉重感来自于主题,一个出身于卑贱阶层的年轻人,为了摆脱社会的歧视与偏见,选择隐瞒自己的出身,然而在他崇拜的偶像被打死后,毅然决然地坦白了自己的秘密。

濑川丑松是个普普通通的人,虽然整天看进步书籍,崇拜进步人士猪子莲太郎,看不惯社会的不公与丑恶,但也始终遵守着父亲的叮嘱,小心翼翼地隐瞒身份,绝不对任何人说自己的出身,思想的进步又让他想摆脱这一切,打破阶级的偏见,因此,内心一直在纠结,在撕扯。这不就是我们普通人嘛,虽然脑子里针砭时弊挥斥方遒,但还是过着“安安分分”的生活。

然而,濑川丑松绝不是个普通人,他为人正直,亲眼所见自己阶层的人无缘无故被驱赶,亲身听到同事们对这个阶层的嘲笑,他用搬离原住处、沉浸于自己买的进步书籍来抗议社会的歧视与偏见;他品性高洁,不与卑鄙的议员高柳签订互相帮着隐瞒的协议,不与之狼狈为奸;他乐善好施,对于穷困潦倒的同事敬之进,他尽力帮助,时不时请他吃饭喝酒聊天;他循循善诱,赢得了全校师生的爱戴,学生们为了他不惜违反校规,也要为他送行。

这样的一个人,在阶级壁垒分明的社会中,固守着对父亲的承诺,极力隐藏自己的出身,然而他内心是矛盾的,他也想像自己的偶像一样,公然对抗社会的不公,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下,他甚至想过自杀,最后因为偶像被守旧势力打死,而公布自己的秘密,彻底站在了社会偏见的对立面,彻底破戒。然而,破了戒之后,他也只能远走异乡,唉,凭一己之力打破固守已久的阶级制度何其难啊!

本书除了沉重的主题之外,作者对于各个人物的刻画也相当细腻,正派、反派人物都入木三分,丰满生动,同时,对于景致的描写,也自然优美,不愧是自然主义文学掌旗手。

本书也被夏目漱石盛赞为“明治时代真正的小说”,以此来献给那些胸有大志而内心撕裂的人!

  《破戒》读后感(二):如何面对歧视

  

小说里不断提及“秽多”或“非人”, 所谓“秽多”,是日本中世纪对“贱民”后裔的侮辱性的称呼,主要指一些从事不洁的人,如殡仪行业者、皮革业者、屠夫、乞丐等,贱民身份世代继承,且无法与平民通婚 ,正如印度种姓制度的底层阶级首陀罗一样,一般会受到上面高阶层的压榨。尽管明治维新后取消了身份等级制度,改称“秽多”为“新平民”,但仍然视之为“特殊群体”,只能从事低贱的职业。 在作者岛崎藤村的笔下,描述有濑川丑松和猪子莲太郎两位秽多人的人生经历。莲太郎的图书《忏悔录》,小说是以“我是秽多”这句话作为起头;而濑川丑松则以“我是秽多”的言语,跪地向众人谢罪。《菊与刀》提及日本人,他们自出生以来就有了“人情债”,成长过程之中自然不停地向众人还债;而丑松多年来隐瞒自己的身份,按理更是欠下周围人不少“人情债”,这更应该是其下跪谢罪的缘由。 秘密该如何合理的袒露,纠缠于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丑松也不例外,迫切地想早早把自己的秘密告知所尊敬的对象,却久久不能下决心。自然这也是由于自己父母的叮嘱,自己亲人所给予的压力。如何破解,如何择决,考验着每个人的人性! 当看到丑松最后一天充满激情的授课,讲下去,讲下去,不停地讲下去,这应该就是即将离开心爱的讲台时的复杂心情,恨不得把所有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读者不禁会想起以前的中学课本里,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 对于外出旅行,应该是许多人都愿意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旅途中不仅仅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还可以学习到书本里所没有的知识。俳圣松尾芭蕉的名著《奥州小道》,更是享受在行走的乐趣之中。不过这部小说,咋把漂泊中的旅人描写成悲惨的神色?或许是行走辛苦的外在表现,也可能是作为秽多者的焦急之心。 小说提到丑松所居住的莲花寺,本该是佛门净地,没想到莲花寺主持,本性难移,竟干着许多污垢的事情,想想《红楼梦》中的水月庵,曹雪芹便写出了天下尼庵的肮脏面目。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净虚老尼干的是肮脏勾当,他的徒弟如智能儿、智通同样也都犯下了戒律。这个水月庵根本就算不上是佛门净地! 而《红楼梦》中的铁槛寺也同样如此!初来乍到的贾芹,怎么会堕落得这么快,自然是被庙里和尚道士们拐带坏了。馒头庵的尼姑们不过遮遮掩掩求财,铁槛寺却生熟不忌,土匪、强盗、美女聚集在一起,哪里是佛门,比娼门还不如。看样子日本的寺庙,同样拥有着肮脏的阴暗面。 愿世界永无歧视!

  《破戒》读后感(三):看透了世界,却拗不过世俗?

  最近几年发现身边的小伙伴们都迷上了国外的影视作品,尤其是日本的,比如大火的《深夜食堂》、《半泽直树》系列,在追剧之余大家也不忘吐槽一下浮夸的演技,感叹一下其中的“鞠躬”艺术,却显少有人真正的去了解他们的文化。

  其实日本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国家。和中国一样,日本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地位制定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社会各方面才逐渐完成一系列的变化。

  岛崎藤村,一个经历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的诗人、散文家、小说家,他写了一篇长篇小说名为《破戒》,这本小说也被夏目漱石称为“明治第一部小说”,其文学造诣想必不用再多说了,它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

  《破戒》的故事很简单,主人公丑松出生于卑贱的“秽多”家庭,为了免遭社会的歧视与迫害,他的父亲作为“家长”自小告诫他要隐瞒身份。工作后丑松成了一名受人爱戴的乡村教师,在寄住的莲华寺遇到了同为“秽多”出身的猪子莲太郎,猪子莲太郎其人豁达,勇于公开自己的出身,积极参与社会运动,猪子先生的思想拨动了丑松心中的那根弦,但父亲至高无上的权威又使丑松不敢违背,“戒”始终困扰着丑松。直到父亲离世,猪子先生被暗杀身亡,顽固守旧的思想与自由平等的近代思想激烈冲突,丑松最终选择了“破戒”,给学生们下跪,公布自己秽多的身份,前往美国,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自我。

  在“受戒”与“破戒”中痛苦的挣扎,时至今日“戒”它消失了吗,“戒”无处不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平等的等级制度按道理应该被取缔了,然而这种观念在人群中依旧挥之不去。就拿日本的现状来说,虽然没有了阶级的区分,但等级制度依旧能在某些方面体现,它们不是消失了而是转移了,日本的礼仪可以说是一种等级制度的演变。

  把“戒”转移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可比丑松幸运很多。至少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没有书中那么糟糕。作为一个刚踏上社会不久的小青年,我也在职场、朋友圈子里受到过歧视,内心也会不安与恐惧,但读完《破戒》感觉心里舒畅了许多。

  《破戒》读后感(四):人人生而平等

  

这是一部百年前的小说,但以当今的眼光再来审视这部百多年前的小说,依然有着它的现实意思,人性中很多东西始终没有什么改变。

《破戒》是日本作家岛崎藤村先生的作品。作者以濑川丑松为男主角,描写了明治时期觉醒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典型。丑松的父亲要求,一定不能向外公开自己的秽多身份,这是他这一生必须遵循的戒律,否则就要饱尝“秽多”所遭遇的凌辱与痛苦。丑松虽然出身秽多,但渴慕自由,向往平等和幸福,一直以:我也是社会的一员,和别人一样,我也有生存的权力来勉励自己。公开身份还是一直保守秘密,像精神枷锁一样使丑松过得压抑,精神导师的死亡,促使他犹如一棵嫩草,在风刀霜剑之下,也要恣意生长,来面对这个不公平的世界。最终他打破了戒律,公开了自己秽多的身份,带着自己心爱的人离开了日本。

最终丑松选择了坦诚,而他的诚实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尊重,还获得了爱情和朋友的帮助。作者以平实的笔触描写了百年前的日本明治时期众多人士缩影,在那个等级划分和阶级区分还是比较严重的时代,一个普通的秽多所要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面对多样的社会歧视和偏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秽多选择了隐忍和逃避就像丑松的父亲那样靠谎言一辈子瞒下去,读来让人唏嘘不于。小说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将丑松思想的转变,让我们看到了像丑松一样年轻一代,开始逐渐意识到这种不平等是可以改变的,觉得不能再像父辈那样默默忍受,而是通过行动去去除身上的枷锁呢。丑松最终破除了精神枷锁和旧势力的束缚,获得了新生。丑松“破戒”的过程,就是觉醒的过程。丑松的觉醒,也反映了近代日本民众的觉醒。

虽然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但是歧视和不公平仍然在这个我们生活的星球上存在,丑松的故事让我想起了美国的BLACK LIVES MATTER,或许FLOYED 就是一个现代版的秽多。只不过,这次的事件后来发展到了无法控制的层面了。可见,人性中的很多东西虽然历经百年仍然存在,我们人类应该是没有上下之分,尊卑之别的,如果你看不起别人,那你注定也会被别人轻视。现在,我今日我辈当有破戒之真意与勇气,才能在生活中活出真我的风采。

  《破戒》读后感(五):我想堂堂正正的活着

  

秽多被称为新平民。

有了不一样的名称,也注定有不一样的命运。

他们比平民还低一等,很多人的观念里,他们是贱民,如果身边出现秽多,就要驱赶出去,像祛除邪祟。

他们的不同的肤色、习惯、身上的味道和思想浅薄、为人孤僻的形象成了模板,所以主角丑松隐藏了下来。他跟着家人搬离秽多聚集的村子,和所有正常小孩一样成长起来,还顺利毕业成为了一名教师。和他无论从外表还是其他都不像秽多相反,还有一名秽多作家没有他的好运,他被发现了秽多身份,所以遭到了“流放”。流放于正常人群之外。

丑松能从他写得书中获得认同感,他崇拜这他,但是没有勇气告诉他自己的身份。

父亲告诉丑松,想平静的生活下去,一定要隐瞒住身份。他也听父亲的话,坚持了那么多年,作家的书和观念却对他造成了很多冲击。

他看到了同住旅店的秽多狼狈离开时住客的欢呼,听到了身边不知道他身份的人对秽多的看法。

他是秽多,就算表面再不像,内心还是牢牢记住了这个身份,以至于他总觉得赶走的是自己,说的是自己。不是秽多整个民族,而是他。他从未觉得自己安全,别人的多看一眼,都会让他心惊胆战。所以他孤僻,观念和他人不同。

越慌张,暴露的越多,读者的上帝视角,会在读下去的过程中,找到他的错处。然后遗憾,如果他不那么紧张,不要那么草木皆兵,说不一定就算留言闹得再大,也有挽回的余地。不过,他的两种意识开始交战时,就注定他不会成为没有缝隙的蛋。他脆弱,因为原先相信且坚定的信念像蛋壳一样剥落。他想放下心里的压力,也想做为一个秽多堂堂正正活下去。

作家给了他勇气,看到和自己一样身份的人,明明也背负着压力,顶着许多尖酸刻薄的话,关注贫民、劳工阶层、新平民,传播自己的思想。

这和父亲说的不一样,让主角看到了新的活法。但是世俗对秽多的厌恶没有消失,做为一个平平静静活到现在的人,没有勇气跨出那一步。所以他反复挣扎,纠结,尝试突破自我的过程中,又被周围的视线禁锢。勇气是暂时的,那更是对自己不敢付出行动的懊恼。懊恼演变成了短暂的勇气。

在这种状态下,作家的死给了他最后一击,让他跨出了最后一步。

他卸下了灵魂的重担,虽然起初会不习惯用另外一种身份生活,但是后面会慢慢轻松的吧?看到就算知道自己身份后还真诚对待自己的朋友,他们接受的是真正的自己,不再是以前虚假的自己。

作者岛崎藤村写得这本《破戒》,以主角丑松随着第二种思想觉醒开始写他的迷茫。说出身份和隐藏身份带来的结果可以说天堂和地狱,在这种重压下,主角两种思想的拉扯更显伟大。

秽多作家的作用就是和主角形成对立,形成反差,让故事在矛盾中前进。这种对立正是触动他内心的关键,也可以借此表达出更多的想法。

书中秽多作家的反抗激励着主角,主角的又可以激励多少被歧视的人。他们被“上等人”分到“下等人”,一样的外表,却受到不一样的待遇。他们需要人来点醒他们,也需要点醒歧视他们的一方。人就是人,会因为家庭条件外貌而有所区别,但本质上都一样。

主角正是感受到了这一点:思想可自由平等,生活却撕裂开来。他想让思想和生活统一,作者从生活中观察到了这种情况,也想改变,所以《破戒》,破的是被社会清规戒律束缚的自己。

  《破戒》读后感(六):非典型的自然主义作品

  

以前虽然学过外国文学史,但是对于岛崎藤村的名字早就没什么印象了,对于日本的自然主义小说的印象,早就被田山花袋所开创的私小说流派所占据,以至于听到《破戒》的书名时,还不由自主地往性方面去联想了,直到小说读罢,才不得不承认:是的,我TM完全想歪了。

小说的情节清晰,讲述的是一个在明治维新时代依然受到社会压迫的“贱民”(被称为“秽多”的社会底层阶级)身份的年轻教师丑松,因为父亲的严格教诲,为了避免被社会歧视并抛弃,多年来坚决隐瞒自己真实的出身。而后在同样是秽多出身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莲太郎的影响之下,常年来受到西方民主平等思想文化教育的丑松产生了想要公开自己真实身份的想法,但是碍于社会上对于秽多歧视的力量过于强大,丑松为此事在内心产生了激烈的斗争。而后,一直以来为秽多阶层追求平等的莲太郎被政敌暗杀,促使了丑松终于冲破心中的桎梏,打破了父亲为他定下的戒条,向众人坦白了自己秽多的身份,并获得了他的学生、身边朋友和爱人的谅解。最后,丑松与一位秽多出身的富豪大日向一起赴美发展。

很明显,故事中要破的戒正是丑松父亲给他定下的永远隐瞒自己出身的戒条,同时这也是打破当时这个明治维新之后建立的所谓开明平等的实则是依旧受到日本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所影响的动荡社会给底层受歧视的阶层所规定地无理的戒条。小说的情节走向基本沿着丑松的内心活动而进行,从最开始的小心谨慎到后来的犹豫不决,到最后的下定决心并豁然开朗。

在文学史上,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还是颇高的。夏目漱石说这是“明治时代真正的小说”,并多次以自己的作品来与《破戒》来作比较,足见他的重视程度。日本文学界也将岛崎藤村和他的《破戒》奉为了日本自然主义的奠基作品。其实这些看法和评价,在如今看来是具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的:夏目漱石对于这部作品的评价姑且有着他个人主观的看法,暂不评价;另一方面,岛崎藤村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和自然主义小说家都在日本文学史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的这部《破戒》也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其实并不是典型的自然主义作品,文中大量的内心独白和心理描写,以及对于社会生活的真实刻画确实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常用手法,但是作者以个人的生活遭遇与社会的大环境背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很明显是现实主义文学常见地树立典型人物的特点。尤其是与岛崎藤村之后的作品相比,他在后来写《家》时对于自己的创作如此说道:“对屋外发生的事情一概不写,一切都限于屋内的情景。写了厨房,写了大门,写了庭院,只有到了能听到流水声的屋子里才写到河。”专注于个人感情生活和家庭琐事,这也是后来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所发展的大方向,很显然最开始进行小说创作的岛崎藤村是很有野心,在他后来的作品中却比较少见了。

细读作品,会发现小说的结构很有可能是受到了《罪与罚》的影响,大量的内心告白加上相似的心理发展过程都可以佐证这一点。另外,小说的节奏实际上比较快,所有一系列的情节变化都在大约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发生,因而在一些情节处理上,作者较多地采用了巧合的方式使得情节衔接更顺畅。实际上,过多无谓的巧合,其实也是对于过度追求真实感受的自然主义亦或是现实主义作品的一种真实感的削弱,这恐怕也是作者在作品所暴露出的弱点。我个人最欣赏的还是作者对于自然景物的环境描写,文中插入了大量的自然环境描写,这些通过诗意语言的表达与作品整体结构具有相当的统一性,在故事中一点都不显得突兀,也使得文本内容更加地丰富。

太真实了

以现在的观点来评价,《破戒》这部作品属于读之不错,尚且值得一读的作品,但是其故事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确实让这部作品产生了爆炸性的效果,也让作品的地位被拔高了不少,也可谓是抓住了时代的选择。反观作者岛崎藤村本人,他因《破戒》这部作品而名声大噪,实际上他的个人故事远比这部作品要精彩,而纵观他一生之创作,其实也不是仅仅所谓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和自然主义文学奠基人之类的名号所能概括的。

  《破戒》读后感(七):希望苦难都被时光凝固成一种安宁

  

“不管看到什么或遇到什么样的人,绝不能说出实话,如果难忍一时的怒怨悲愤而忘记这个戒律,届时会遭社会所遗弃!”父亲如此告诫。决定自己一生的戒律,就是这么简单:隐瞒!

——《破戒》岛崎藤村

封面

想要理解这本书,首先要理解的就是题目。所谓“破戒”,并非是打破宗教桎梏投身世俗生活。亦非是如虚竹小和尚那样被神奇的命运裹挟,无奈的对曾奉如皋圭的清规戒律一破再破,被动的进入滚滚红尘......

这部小说的起点,是隐瞒,隐瞒主人公作为“贱民”秽多的出身。这条隐形的戒律,是无数代秽多族人的血泪经验,如果想要摆脱困苦、出人头地,唯一的希望、仅有的办法就是——隐瞒。所以,终其一生,这个出身就是悬挂在他们心头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永远战战兢兢的祈祷剑不落地,甚至因此错过、逃避、牺牲可能的幸福或机遇......也许,直到阖眼的那一刻才终于知道“放松”是什么滋味。

最是这种可以接近的“希望”才最熬人,不同于印度种姓制度无从改变、根生蒂固的“绝望”,只要遵守戒律就可能改变命运,我想大多数秽多都会小心翼翼地走上这条路,意图巧妙的渡过这一生。

于是,在岛崎先生的书中,我们看到了丑松父亲代表的这一类人,终其一生都在遵守“戒律”,循规蹈矩,试图消弭自己身份上的一切端倪,用类似自我放逐的方式,保护自己与家人,最终却因意外惨死......

随之的“丑松奔丧”这一部分,是全书很有戏剧性的一幕,起承转合很平实、却很有力,很多段心理描写,都给人如冬季海洋的震撼感——表面波澜不惊、内里汹涌澎湃。那段混乱的梦与叔叔的话已让人不胜唏嘘。而宰杀种牛时,牛主人关于牛“高贵出身”的讲述,牛儿“紫色温润大眼的睥睨”,耳边回响的临终责备——“你想将双亲丢弃吗”?......所有种种,都是一重又一重的拷问!丑松的父亲更没做错什么,他只是循规蹈矩顺从世俗,并要求儿子重复他的选择......即使没有什么瑰丽的辞藻,依然是非常华彩的书写,令翻着书页的我感同身受,假如异地而处,我也会做出和当时的丑松一样的选择,继续隐瞒,即使是对无限敬爱的前辈......

而丑松崇敬的前辈莲太郎则是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他愤懑于人世间的不公正与黑暗无情,勇敢的坦白出身,即使因此付出被世俗排挤、侮辱的代价。并且不犹豫的揭露欺世盗名者的秘密,最终无辜被杀......同样是被疏离、同样是近似于自我放逐,但战斗的结果即使依然是失败,即使从大众的眼光看他的生活丝毫未有所提升,但坦坦荡荡、毫无压力的活着,总好过提心吊胆的捱过每一日!

其实,直到全文终了,岛崎先生也未给出明确的解答或改善。丑松的结局,看似是奔向充满希望的“新大陆”,但暂且不论前路未知,这种安排本身就有点童话意味。也许,重点只在于丑松的选择,他坦白说出一切,打破戒律,即使弯腰道歉,灵魂却卸下了负担,从此可以更笔直的站立,即使艰难,总也是重要的一步。

不知道,是不是还会有人会责怪丑松或岛崎先生的怯懦。

那么分享巴尔扎克曾经写下的句子给你。

“在读过这个充满了种种不幸的故事之后......你把你的无动于衷推给作,批评他太过跨越,天马行空,胡编乱造,殊不知这个悲剧并非虚构,一切都是真情实事。”

内封

曾经的苦难,已被时间凝固成一种安宁。

  《破戒》读后感(八):日本小说《破戒》:男主纠其一生,还是违背了父亲舍命而立的遗言

  

《破戒》是日本岛崎藤村的代表作。这本书讲述了男主丑松一直在为自己所在贫民阶层选择是否“破戒”之事。丑松的父亲终其一生,为保丑松一世安稳,给丑松创造着非“秽多”的生存环境,为的就是让所有人忘掉他们是最卑贱的秽多一族,以免遭到世人鄙视和唾弃。直至临死前,父亲留给丑松的遗言还是让他守护好他们家族的秘密,不要破戒。

“不管看到什么或遇到什么样的人,绝不能说出实话,如果难忍一时的怒怨悲愤而忘记这个戒律,届时会遭到社会所遗弃!”父亲如此告诫。 决定自己一生的戒律,就是这么简单——隐瞒!隐瞒,这原本就是个生死攸关的问题。与此戒相比,那佛门弟子严守于黑袈裟上的戒律,根本不算什么。舍弃了祖师的佛门弟子,仅被责难成堕落。舍弃父母的秽多之子,岂止是堕落,根本就是沦落。

但在丑松内心,他觉得自己的身份并不可耻。他看着同是秽多的猪子老师不仅敢于承认自己的底层身份,还细致地把他的所思所想全部发表成书,这使得在人群中胆战心惊地活了二十多年的丑松,只想把自己真实身份透露给猪子,好让猪子知道,他和他是并肩站在一起的斗士。似乎唯有如此,他才能感受到身为秽多的荣耀。

然而,直到猪子被暗杀离世,丑松也没来得及袒露一丝一毫。但也正是猪子的死使丑松对世间最后一丝眷恋与恐惧也被带走,他不想再瞒着众人辛苦地继续在世间苟活。决意赴死前,他大胆的向所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诚实袒露了自己的身份。但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坦白,却让他看到了对他依旧不离不弃的好友的支持,看到了他暗恋姑娘对他的怜惜和珍视,也收获了来自学生们对他的尊重和理解,更让他获得了一份远渡重阳的工作。

至此,丑松向我们完美地展现了什么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丑松纠其一生,还是勇敢地违背了父亲舍命留下的遗言,活出了真实的自己。

丑松的破戒,破的不仅是父亲遗言的戒律,更是冲破了身为低贱卑微家族的诅咒,冲破了世俗的眼光,冲破了一个人,最为懦弱且牢固的禁锢。

丑松破戒的最大意义,便是继承了猪子的遗志,让“秽多”一族在人间继续有个引领者,带领着下一批“丑松”继续活出自己。猪子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民族而战,他的死带给了一直躲在人群背后懦弱生活的秽多们以激励,以勇气。

若是没有猪子,就不会有丑松的逆袭。猪子是替秽多奋斗的先驱,他告诉我们人不应该为自己所在种族而感到羞愧,我们都该为自己的种族骄傲自豪。如果外人误解了它,低看了它,我们就要用实际行动去捍卫它,并努力扭转世人对我们的偏见。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农村人初到城市,总是觉得自己比不过城里人,好像处处低人一等。他们一到城里就恨不得立刻学会标准吐字的普通话,穿上光鲜亮丽的服饰,好和城市人混为一体。然而,有骨气的农村人就该像猪子与后来的丑松一样,打破自己内心建造出来的无形的“差距戒”,勇于表现真实的自己,并自如地在城市工作、生活。

只有自己把自己当回事,自己把自己看重时,他人才不会看轻你。丑松窝囊几十年,唯有破戒之时,才让他得到了本该早就属于他的一切真情与成功。

丑松虽然做了“不孝子”,违背了父亲的遗愿,但他却坚守了自身民族的底线,让秽多一族不再被世人排斥,让越来越多的秽多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结果,父亲如果泉下有知,也会倍感欣慰吧!

毕竟,每一个人,都需要认祖归根,才算完满。

不是吗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破戒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