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完美的真空》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12-25 02:5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完美的真空》读后感锦集

  《完美的真空》是一本由(波兰)斯坦尼斯拉夫·莱姆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完美的真空》精选点评:

  ●ADNA在shut down以后会怎样

  ●一本正经评论不存在的书,太绝了,没完全看进去...最喜欢关于天才和宇宙的部分

  ●牛批,想要买三本收藏十本送人的那种

  ●玩博尔赫斯手法。煞有介事地评论虚构的作品。好玩,只是语言差了些

  ● 绝妙的天才,当代生活解构者,科学哲学和宇宙学的博尔赫斯。

  ●家里连电脑都没有的作者莱姆与他巨大的脑洞✺◟(∗❛ัᴗ❛ั∗)◞✺

  ●惊了,什么样的天才才能写出不存在作品的书评,而且都是高深之作

  ●酷诶 评论一本虚无的书=自由创作的平方

  ●读到后面两篇智力跟不上

  ●如果试图很简单地用一句话概括《完美的真空》,概念和波拉尼奥的《美洲纳粹文学》相似,不过是评说十余部不存在的文学作品,但悖论在于,这些不存在的文学作品每一篇都是最最完美的存在,是某种文学类型沿着最大可能性的逻辑路径臻于极致的产物,是名副其实“完美的真空”,最后让人不知道该如何讲述或者评价这本书,任何简单概括都是徒劳,可以说甩开《美洲纳粹文学》一整本《恶棍列传》。

  《完美的真空》读后感(一):一般

  前阵子听朋友介绍过,起初还道是博尓赫斯一看才知是一波兰人写的.

  其实这种带有虚拟文本特点的小说早在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的时候就玩过了,后来又被博尓赫斯在他的短篇小说里反复折腾数十来次,现在这波兰人还玩这个!

  《完美的真空》读后感(二):对于读者,这是一本书中之书

  先要说明,如果你不是那种有志于看书评书乃至写书的读者,至少你不是尝试如此的读者,这本书就不适合你。

  lem的奢华在于才气和个性,这一点在书中尽显无遗。

  请你想象一下这样的写作方式:

  1、设计出10到20个趣味盎然而且饶有趣味的主题

  2、用每个主题设计一个创作提纲

  3、为这些提纲会成为的书写书评

  4、把每篇只有几千字的书评集合成书出版

  相信每一个卖字赚钱的人都会说,我靠,这不是他妈有病么?

  但是换一个角度,别人写出了这样的书,然后只用20块钱就卖给你一本,你买不买?

  想想吧,别的什么都不用说了~

  《完美的真空》读后感(三):误入《完美的真空》

  受到这清新的书名(每个人对于清醒的理解、定义和判断是多么的不同啊)和对称的封面所惑而买下此书。翻开一看吃惊不小。《完美的真空》并非一本你可以当作零食或茶的书。比方说,漫漫长夜,鼻炎迫使你瞪着眼睛从床上坐起来,你随手拿出本书,但那最好不是《完美的真空》。一本故事情节不那么复杂的小说,一本不用计算就能看懂的科普读物,一本跟现在保持一段时间上的距离的评论,都好。《完美的真空》不行。你随便看不下来。阅读这本书恐怕是要动脑子的,还须动用相应的记忆小阁楼。可惜我两者皆不具备。谨此将这本书介绍给更适合阅读此书的人,如果有人因为我的这番介绍接触此书并获得一些乐趣就很好。

  读这本书让我想到博尔赫斯,确实书刚开篇就提到他了。十六篇针对虚构的文章/书所作的评论。其中第一篇是针对并不存在的导言,连文章的分类都给出了。

  从体裁来看属评论,内容涵盖语义、社会和逻辑,文理兼容。对于我这样的头脑来说是难了些,只能草草浏览了事。我有自知,我对文学从未关心过,我总是沿着寻常的路走,我的思维不甚清晰明了,我无法评论这本书好或很好,我不知道怎样判断这本书好到多少。我并不完全因为自己看不大懂而且靠直觉给这本书打五颗星以表示佩服。

  《完美的真空》读后感(四):完美的真空

  莱姆三部书中的最后一本。学校图书馆到书太晚了!但是商务印书馆这个版本也是很好的,装帧精美,也算真香了。《完美的真空》是莱姆写的关于并不存在的书的小说集,莱姆自觉的走向向了博尔赫斯,但是走的更加彻底。将作家与批评家融为一体,自我挑剔,自我指摘,在文本中创造了巨大的属于自我的自由空间。按照莱姆自己的分类:一、模仿滑稽嘲弄类的:《鲁滨逊家族》一位新鲁滨逊如何在自己构建的社会中迷失,在自我虚假的观念世界中走向灭亡。“因为从那个从来不肯放松我们的现实那里,除了死亡,别无清醒状态。《千兆网络》嘲弄尤利西斯,创造一个无穷的文本迷宫.《性爆炸》工业社会与极权之下,性爆炸与性灭绝两种极端的情状,极富有隐喻性。《虚无又名后果》展示文学的虚无状态,零度写作。《你》中,作者试图反抗读者的暴政,反抗文学奴役,但终究归于沉默。二、初稿或者提纲:《小队元首路易十六》以寓言形式展示人性与权力,革命可以避免吗?《白痴》嘲弄了过度解读与信仰的难以破除。三、所言不虚:《文明算作错误》提出文明产生于对于世界的误读,是对真实的扭曲。《不可能的生命》与《不可能的未来》嘲弄概率论在现实中的无用。《宇宙创始新论》解释了宇宙沉默的原因,抹除了自然与人为的区别,不同的物理条件隔绝了交流的可能性,我们生活在一个更高级文明的创造之下,他们是背景。

  但是总体来看,莱姆并没有作为一个科幻小说来写这本书,是真的作为一个书评来写,并且时常为露出的马脚而羞愧。正如莱姆所说,这是关于愿望落空的书,使得对本书进行评价成为空谈。

  向全世界推荐莱姆,他足够深邃,也足够智慧,足够渊博,也足够讽刺。

  《完美的真空》读后感(五):负片

  这个故事是受了一本不存在的书启发的,不存在的索朗热·马里奥女士写了这本不存在的书《虚无,又名真空》。

  主人公的名字不叫阿尔乔姆,不叫珍妮,不叫王宁。主人公不穿裙子,也不穿西装。

  这会儿,既不是春天,也不是夏天。

  火车呼啸着从站台驶过,没有到站。主人公没有下车。站台上也没有人在等待主人公。主人公还没使用过火车上的卫生间。也不知主人公什么时候上的火车,要在哪站下车。

  现在,主人公不再暂时拥有自己的座位。暂离建筑、水泥、钢筋带来的空间上的压迫。主人公身边没有任何一个人,也没有一个人叫停过主人公。

  背包内没有一件换洗的衣物,也没有食物。也许曾经存在过,但现在肯定是没有的。

  主人公这一路上没有吃过一条狗,没有被肥厚蠕虫的汁液喷溅过,也没有从雨水处汲取水分。一路上没有沙尘迷住我们主人公的眼睛,也没有长着针叶的树木勾住主人公的衣服。

  没有一处可以歇脚的屋舍或者凉亭出现在主人公的所经之处。

  太阳隐藏起来了。

  月亮的光线暗淡了。

  没有一处可以歇脚的屋舍或者凉亭出现在主人公的所经之处。

  没有一声手机铃声想起过。那是当然了,没人爱我们的主人公,这世上的人也没有被主人公牵挂的,谁会给我们的主人公打电话呢?可是,为什么连骚扰电话都没呢?

  月亮的光线暗淡了。

  没有一处可以歇脚的屋舍或者凉亭出现在主丿

  胡编乱造或说谎是创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有些人觉得这样的方式不体面,那这篇作品就解决了这个不体面。因为就虚无撒谎的人,自然不应被视为撒谎者。 想象一个圆圈,这个圈子里是采用否定式否定的所有东西,圈子外则是没有否定过的事件。虚无本就是无穷,圆圈的范围越大,接触的虚无也越大。 故事里没有一处写到了杀戮,但是提到了没有杀过狗,又能勾起读者怎样的联系呢? 我试图去贴近莱姆对《虚无,又名真空》的评价,或者说是描述,从开头的火车,到结尾未写完的“人”。试图去打造一个逐渐怀疑自己的人,不证明自己,也不梦想自己,而是被证明、被梦想的人。 我只是否定了一个人的故事,那我有没有写你的故事呢? 为了让这个故事不是一个个人的故事,那就不能让这个故事结束,所以只能让这个故事暂停。未写完的“人”,就像是后半部分被直接切掉,剩下的故事就留给看故事的人实践了。

  转自自己的公众号:上帝的笑花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完美的真空》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