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风流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2-24 04:23: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风流读后感精选

  《风流》是一本由胡名伟著作,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20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05-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风流》精选点评:

  ●rt

  ●我个人觉得这本小说,应该被更多人读到。

  ●借古讽今,有点儒林外史的味道。喜欢这么一句: ”以你为荣“,人家的事和你有什么关系,你还要感觉很光荣,狗仗人势的吗?

  ●里面好些恶搞梗太逗了哈哈哈

  ●故事情节没那么重要,有幽默的语言就可以

  ●整个社会的缩影在整个中国古代都能对比而出 所以现在这个社会和古代没什么差别

  ●ok

  ●下

  ●故事构造有点乱,人物走笔有点悍,作者思路有点窜,以史喻今有点赞。

  ●挺好看的

  《风流》读后感(一):无关后现代

  这部书我刚开始很海皮的阅读,字里行间被古代的人物现代的哲学那种不平衡的失重感闹得啼笑皆非,可是越读越感觉自己已经不是在书里,而是置身在这个现实的社会,尖酸刻薄的反讽冷眼旁观的睿智,程咬金的弗洛依德情结,球赛的黑慕,大学的堕落,官僚的滋生,蒙蔽的民众,曾经看《子贡出马》的作者讲过的一句话,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真正的历史我们都不知道了,全在史官的一张嘴一支笔,在这部书里,你看到了不一样的程咬金,不一样的杨广,不一样的李建成,甚至不一样的李世民。

  这里无关爱情,可你却可以看到方方面面,也可以从不同侧面感受出你感受的。

  《风流》读后感(二):无厘头的精髓!(<理工大风流往事>作者ZT热评)

  风流与颠覆

  ZT

  曾经有人问过我,无厘头的精髓在哪里?我说我也搞不清楚,但是我知道无厘头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颠覆。

  无厘头的文章最不喜欢按照常理出牌,比如说,一条路出现分叉的时候,明明应该超左走,有人就不,他非要朝右走,这个人不是无厘头,无厘头会在分叉路口站住,左右看一看,然后扭头朝回走。但是这还不够专业,真正的无厘头大师会反过来问你:“路?什么路?咱从不走路!”无拘无束,任意行文,这就是我对无厘头文学的一点见识。

  风流这本书,算是让我真正见识了,他把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应用隋唐英雄身上,他把这些传说中的英雄从神圣光环中一个一个拉出来,剥光了全都吊在大街两旁,让你对这些人产生既真实又虚假的感觉。在这本书里面,时间不重要,地域也不重要,历史更不重要,整个故事的大背景是隋唐年间,但是所有的细节处又让你感觉它说的是现在的故事。每件事情用传统的方式来看好像都是胡扯淡,但是一件一件剥离出来放在如今的社会里又觉得有点道理,隐隐约约有那么一点很熟悉的感觉。

  在这本书里面,当帮手的一定就是乱臣贼子,当头子的又都是怪像百出,文官武将贪财的贪财好色的好色,自身的性命大于一切,同时又在不断的鼓吹什么革命理想,到了关键时刻,背叛那简直是一定的,活生生的一幅现代众生相。就拿足球赛来说,队员都在乱搞,裁判在黑哨,而球迷全都忙着暴动。

  人性的裸露是这一本书的精髓所在,书中的每个人好像都是自私的、势力的、浅薄的,如果不是这样的人,那就一定是疯子傻子,传统小说中那些正直无私的英雄全无踪影,但是这本小说却又不能归类到讽刺或者批判小说的队伍里面去,每一个角色、每一件事情,都能带给大家莞尔一笑,然后又若有所思。无厘头文学利用幽默来嘲讽某一种人或者某一类事,这一点在这本小说里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很不错的小说,不同的人可以从中得到不同的快乐以及不同的感悟,很好的幽默,也很有深度。

  (本来ZT写这个评论的时候是没有标题的,现在的题目是我后来加的,对这本书本来是没什么阅读兴趣的,可是直到有一天在上厕所的时候匆忙拿上它,就兴之所至,一口气读完了它,但是后来屁股的病严重了许多)

  《风流》读后感(三):无关风流

  从前有个大将军,强奸了自家弟媳妇,怕弟弟把这事抖出来,就恶人先告状,用不孝的罪名把弟弟给告了。

  这其实是个挺不错的素材,可以接下去构思。比如说,来了个九品芝麻官,明察秋毫,不惧权贵,历经重重波折,终于还好人以公道;又或者碰上个蒙面大侠,慈悲为怀,仗义援手,取了大将军的项上人头。当然故事还有很多种编法,科幻现实、浪漫荒诞,谁都能加进自己喜欢的那盘菜。

  只可惜这不是故事,是真事。事情发生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大将军的名字叫吕巽,这个弟弟叫吕安。吕安后来被腰斩于市,凭的就是这个莫须有的“不孝”,而吕安的朋友嵇康,只因为替他仗义直言了几句,和他一同处斩。

  故事可以煽情、可以激昂、可以搞笑,真实却只有一种——扯淡。给故事赋予各种各样的意义,这是人类社会的优良传统:据说没了这些意义,人就没法活下去。衡量一个小说家是否称职,就看他能不能化扯淡为故事,按照这个标准,胡名伟够不上。从头到尾,《风流》都在往截然相反的方向使劲——简单地说,把那些听上去很美的故事,统统还原成扯淡。没有爱恨情仇,没有英雄混蛋,自始至终,那个叫程咬金的人只不过是做了一场梦,梦醒了,伸个懒腰爬起来,什么也不记得了。

  这发现让我郁闷,从看完这本书到现在,一直郁闷,不过也许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以往那些阅读经验在这本书面前变得毫无用武之地,我不得不忍受那些时不时跳出来的奇特句子,有时候令人拍案,有时候令人愕然。思想的光点跃动在文字罅隙之中,如同平整柏油路上散落一地的碎玻璃,每一片里都有折射和反光。这突兀的摆布有时甚至给阅读造成某种程度的阻碍,但这种生涩、不顺滑恰恰凸显了反光的扎眼和醒目。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作者真厚道,骨子里厚道。他那些所谓尖酸刻薄,都是半吊子,不到底。一有可能沉重的话题,立刻避开,侧面写,或者留些亮色。这情形就像一锹锹猛挖着坟,却在看见棺材板的那一刻赶紧盖上。比如说,如果够狠,杨玄感不该死于探花楼那场大火,而杨广也应当亲眼看见陈夫人的尸体在烈日下腐化。他没这样做,让我很庆幸,同时也很可惜。他给真实的世界留了个幻影,甭管叫自由还是叫爱情。这样不至于绝望,却也少了震撼。因此胡名伟也只能是半拉子现实主义,或者说,披着荒诞外衣的现实主义,内里却还支着理想的骨头架子,挖不掉、折不断、化不净。

  所以这是本让人快活的书,没心没肺地快活。它给书里每个人都安排了一个足够好的结局,让他们对世界恰如其分地留恋和嫌恶。如果时光回溯,我的理想或许就是像程咬金那样活着,或者干脆说,像个人那样活着,不是谁的谁,而是我的我。

  不谈理想,接着扯淡,关于开始的话题。嵇康最出名的事儿是临死之前弹了一支曲子,然后说,广陵散从此绝矣。这句话太NB了,让很多人不服气,于是直到现在,还有那么一支挂着《广陵散》名头的古琴曲流传下来。照我看来,留着,反而煞风景。属于嵇康的广陵散确实不存在了,这是再多的故事和意义都无法改变的事实。

  正如本书。明白地说,属于胡名伟的《风流》,自完稿之日起,也不复存在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风流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