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和陌生人》是一部由Rainer Simon执导,Katrin Waligura / Joachim Lätsch / Peter Zimmerman主演的一部East Germany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人和陌生人》精选点评:
●安娜的沉稳。
●男人的存在,难道也要从和女人的关系中获得??
●潜逃的战争俘虏欲借亲密战友的身份赢得其家中之妻,当情愫渐生,战后归来的士兵终于令三人处境艰难。该小型心理剧穿插深棕与彩色镜头,风格借鉴塔可夫斯基,未直面的战争背景令主角的特殊反应合理化,三角故事作反战题材处理的同时更讨论表象与现实、机会主义与抵抗以及身份的缺失与回归的交互关系。
●战争题材的伦理剧情,第一次看东德片。电影结局令人心痛,整部电影很类似早期默片,几乎演员动作涵盖很多,冷门佳片!
●如何由旁观者一步步成为主导者啊,越往后走向越神。。。最后为什么不三人一起呢,幻想着三人行的日常
●2018211 三星好片
●令我惊喜的冷门金熊,东德历史上唯一一部金熊,5年之后柏林墙倒塌,民主德国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了过去。战争之外的情欲,道德很脆弱,就像火车上的革命志士一样,把所有事都归结于战争,真的就万事大吉了吗? 斯大林雕像怎么是那个样子的哈哈哈哈哈
●旷日持久的战争摧毁了一切。 人心异化,为了掩盖冰冷现实,民众泯于在有如模刻般的机械公式化生活中存续幻想。 一个寄信念于曾经的美好;两个因时局驱使为达心中所期而与过去决裂,但他们亦因此变得不再属于自己。 时局将人的一生割裂、戕害,并迫使远离战区烽火的人们在意识扭曲中重塑生活;理查已死,剩下的人却苟活了此残生。 战争时局使人的身份认同发生崩塌和异变。有的人因信念在定格的“曾经”中破碎而陷入混乱深渊,有的人为了摆脱动荡时局的折磨去追求身份而不顾其他;有的人与他的后半生一同逝去,有的人早已“死”于他们的后半生。 他们都已变成自己的陌生人,更是彼此的陌生人。
●战争的逃兵躲进女人的裙子, 战争的阴霾笼罩生活的天空, 战争的锤子扭曲无数战争的钉子, 战争的士兵只和战争的妓女睡过, 战争的男人爱着家中的安娜, 战争又埋葬多少家庭的细节, 战争是家的陌生人
●想了想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它很自然,很真实,间接揭示了爱情家庭的本质。在战争年代,物资困乏,人们欲望强烈却很基础,少了现代物欲横流上的娇气造作。一个陌生的男子如丈夫一般照顾你,修好了呜呜作响的煤气灶,扫走了你的寂寞空虚,互相的补给依偎产生情感联系就渐渐产生了爱情。我不想讨论卡尔行为的对错,我认为他把握了自己的幸福,在流离失所的情况下,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女人和陌生人》观后感(一):关于剧情
理查德和卡尔两个战俘被单独安排在一片荒漠劳动改造,他们的关系亲密无间。理查德将记忆中自己和妻子安娜的点点滴滴全都告诉了卡尔,而卡尔把一切都记了下来,他们在这样艰难的生活条件下却都靠着思念安娜来获得一丝慰藉。一次他门去后方拿补给,理查德被带到了其他地方而卡尔悄悄逃走了。他跋山涉水回到德国,来到了安娜的家中。他在安娜面前不断说出他们生活的细节确认自己就是理查德,而安娜显然知道自己丈夫长什么样。但最终卡尔动情地道出天各一方彼此内心的感受把安娜感动了,于是她慢慢把卡尔当做了自己的丈夫。他门拮据但甜蜜的生活不乏温馨,但有一天一个梦惊醒了安娜,她看到了真正的理查德的来信,知道他迟早会回来。尽管这时她才正视身边这个男人的真实身份但却发现自己已爱上他,卡尔劝她一起离开这里而她认为应该等理查德回来并告知实情。终于理查德回来了,当卡尔进屋理查德认出他后还惊喜见到了好友。而安娜说出实情后尽管两位情敌刀剑相向但最终理查德还是妥协了,卡尔和安娜一起离去,空荡的房间只剩理查德一人,他怀疑着自己的身份。貌似他们在路上遇见那个卧轨自杀的人也是被绿了…
《女人和陌生人》观后感(二):【小石说影】 女人和陌生人——蝼蚁人生的战争献祭
故事的背景是一战,两个德国战俘在俄国腹地做着苦力苟且为活。活下去是多么地美好,有远离许久的爱人,有曾经生活的美好回忆。在这种艰苦和对未知未来的恐惧下,两个人搜肠刮肚诉说着所有能想起来作为正常生活的琐事。
说着无心听者有意,卡尔听着理查德对于妻子的述说,开始进入一种痴迷的幻想。可怜的人呀,不过是想过正常人的生活而已。在一次巧合中,理查德被俄国人带走,而卡尔则借机逃了出来。卡尔来到了理查德的家中,以理查德的名义死皮赖脸地待了下来。
虽然卡尔知道理查德夫妻的很多隐私,虽然卡尔模仿着理查德的很多细微习惯和动作,但就算几年没见妻子也不会失忆到认为卡尔不是理查德。从开始的迷惑、拒绝,到迟疑到最终的接纳,最后不管这个人是谁,但还是接受了这个假理查德的存在,并一起踏实的过起了正常人应该享受的生活。其实在这战乱时代中,谁是谁又重要嘛?每个人都不过是记忆中的一个形象而已,大家都是苟活。去前线的人,失踪、被俘后人生也许就此终结,等一个未知的答案,不如接受身边的存在更有诱惑力。身边有一个爱自己,可以分担困难生活,一起相伴,让生活有些希望的人不是更好嘛?
卡尔开始以理查德的身份定居下来,身边的邻居、朋友、同事也都认为他就是理查德。时间转瞬,战争结束了,妻子这时已经怀了卡尔的孩子,但同时也收到了理查德的来信。信中倾诉了爱意思念,说自己很快就会回来。这让妻子已经恢复正常的生活一下陷入了忐忑和不知所措。该来的终究会来,理查德终于回来了。当理查德满怀欢喜地回到家中,并未发现异样。直到卡尔也回到家中,理查德并未多想,还以为是老战友过来探望自己。谁想到鸠占鹊巢,卡尔成为了他的替身。最后面对这种无解的局面,卡尔和妻子选择了离开,在寒夜中,两个人没有目的的消失在黑暗中。理查德也从天堂到地狱,本以为战争结束了,自己活着回来了,幸福可以再继续,谁想到短瞬的欢喜后所要面对的就是冰冷的打击,彻底的绝望。
故事就此结束。故事并不复杂,剧情也不跌宕起伏,画面用一种阴暗的灰色调叙说着死气沉沉的战时生活。一切都很压抑,所有人又在绝望与压抑中寻找着一点点活下去的希望。但很多所谓的希望也许并不真切,当战争结束,本以为苦难到头,结果迎来的也许是另一场灾难。
该片是民主德国唯一一部摘夺柏林金熊奖的影片,虽然故事只是个三角关系生活片,但背后则是深刻的反战启示。在战争中,除了那些政客和狂人,其他每个人都不过是这场仪式的祭品。这场野蛮的祭祀中,除了要把我们的生命作为祭品,更把一切的美好、幸福、希望,乃至人的人格和尊严一并奉上。在战争中青壮男性都被驱赶上战场,生死未卜。而妇女则为了生存,承担起繁重的劳动并接受压抑的生活。尽管如此,也仅能换回粗糙勉强够不饿死的食物和配给。每个人都负重前行,如同被命运驱赶牵引着魔鬼马车的牲口。
当战争结束后,幸福和正常的生活并不能如期返回,而换来的是随处可见的因为战争而伤残的青壮年男性,是一切都已经改变的生活、人性、家庭、人际。在战争中也许你可以侥幸活下来,但随后生活所给你的打击,也许会摧毁你重新燃起的生命之火。一切会重归黑暗和绝望,每个破碎的家庭,每个人的心中都会背负沉沉的负担,沉重的枷锁。心中的结将伴随人的一生,无法释怀,让幸福只存在于战前的记忆中。
《女人和陌生人》观后感(三):导演说
在我们看过的影片中,到底留下了什么?大部分是一片空白。有时能记起影片中几个特殊的场景,或者还记得故事以及某个演员的杰出演技等。只有少数影片看完后让人久久难以平静,这就是导演西蒙拍片的宗旨和意图,他希望影片能给观众留下无尽的回味。
《女人和陌生人》描写的是三个极其普通的人物。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什么能在观众心中激起一个又一个浪花呢?那是因为剧中人物的“情”与观众的“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是一个特殊环境中独特的爱情故事。编导者没有去有意识地安排情节,编织故事,而是平铺直叙地给人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流程,使剧中人物的感情深沉而又自然和谐地与观众的感情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影片故事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无情的战火拆散了多少相爱着的男男女女,美丽多情的安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理查德很爱她,可新婚不久,战争爆发,丈夫被迫上前线,又当了战俘,安娜得到的只是一张丈夫的阵亡通知书,她的心冷了……突然一个自称是丈夫的陌生人闯进了她的生活,卡尔和理查德一样爱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安娜心中的爱情火焰重新燃烧起来,两人在一起渡过了战争难关,并有了爱情的结晶。这时,理查德回来了。面对着两个丈夫,安娜作出了果断的抉择。
理查德对妻子爱得非常深,即使在荒凉的俄罗斯大草原上也一遍又一遍地向战友卡尔叙述着爱妻的一切,把他们共同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作了绘声绘色的描述,以慰自己思念妻子之心。可当他怀着一颗滚烫的心回到自己家中时,想不到自己却成了一个陌生人,战争夺走了他的爱。
卡尔是个幸运儿,他从好友的叙述中了解了安娜的一切,安娜成了他心中爱慕的女人。他比理查德先一步来到安娜身边,体贴入微地关怀安娜,他不忍心让年轻的安娜独饮战争的苦酒,他勇敢地用自己全部的爱去拯救一颗已丧失爱情的心灵,终于获得了安娜全部的爱。影片通过一个爱情故事折射了战争,是战争给人类、给个人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灾难。影片通过对爱情执着细致的描绘,令人心碎地展示了人际感情受到了战争的不同程度的伤害。虽然影片中并没有枪林弹雨的战争场面,也没有陈尸遍野的悲惨景象,但战争的阴影像恶魔一样笼罩着整部影片。看到理查德归来,与战友卡尔刀斧相见时,看到空荡荡的家中,只剩下理查德一人孤伶伶地坐在餐桌边时,听到理查德声嘶力竭地喊出“那么我是谁呢?”时,观众的心情是非常沉痛的。人们同情理查德,但更抱怨可恶的战争,是罪恶的战争扭曲了人性,理查德、卡尔、安娜都在追求着幸福和爱情,为什么卡尔要欺骗安娜?安娜又要骗自己呢?他们都知道自己是谁,可战争让他们不得不欺骗自己,欺骗邻居,因为他们需要爱情,男人需要女人。导演西蒙写这段不寻常的爱情故事正是为了通过三个在严酷战争期间执著追求爱情的不同命运的人物,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历史。
巴尔扎克指出:“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古今中外的作家,无不通过细节艺术展示千姿百态的大千世界,在影片中细节是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最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细节的描写又是编导者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在影片《女人和陌生人》中,为什么陌生人卡尔能如此迅速地得到安娜的爱,除了特定的环境条件外,很关键的一点是卡尔从理查德那儿了解到理查德家庭的许许多多细节:家中有一把三个齿的钢叉;没来得及油漆的椅子;一口已用了四年的锅,像理查德一样吹口哨;安娜左胸脯、腋下、大腿上三块浅褐色的胎记;甚至邻居玛丽曾穿过一条桔黄色裙子,停车站打着一把伞等等。编导用这些细节的描写,一方面反映理查德思念家乡和爱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卡尔了解安娜,熟悉安娜,并能比理查德更加无微不至地爱抚关怀安娜,从而很快得到她的爱。
这部影片同时也体现了“人性”的魅力,“人”紧紧地围绕着那个时期特定的一切,人物的言行举止契合了影片的整体意图,让观众相信这种创作的真实合理与历史的真实可信,也体现了影片作者对现代社会的反思。所以影片在1985年柏林国际电影节参赛大厅“动物宫”影院内放映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同时摘取了1985年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桂冠。
本片的编导赖纳·西蒙生于1941年,1961~1965年在民主德国波茨坦电影艺术学院导演系学习。开始当导演助理,以后拍摄科教片,1967年在著名导演康拉德·沃尔夫执导的影片《我十九岁》中任导演助理,1968年独立拍摄第一部故事片《如何和国王结婚》,1973年与导演海尔曼·措歇合写了电影剧本《十六岁的爱》。他拍的影片有历史题材的,也有现实题材的,写的都是些普通人。他擅长运用不寻常的画面来表现这些普通人的情感,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自1985年《女人和陌生人》获金熊奖后,1988年又拍摄一部故事片《攀登钦博拉索山》,描写的是1802年德国政治家、旅行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当年登上钦博拉索火山的动人故事。影片表现了一个不愿屈服的年轻人,他不愿走平坦的道路,不愿按照预先为他铺设好的一切去生活。洪堡是一位有强烈求知欲的年轻人,影片把这个历史人物作为一个具有执著生活追求的人物来表现,同时也探讨了现代人所面临的问题。影片在拉丁美洲拍摄,西蒙发现今天的厄瓜多尔还有不少人熟悉洪堡先生时,他感到震惊,他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让今天的年轻人也能学习洪堡当年敢于攀登火山的精神,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贡献的伟大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