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戒(第一部)》是一本由[英国]托尔金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1.9,页数:35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戒(第一部)》精选点评:
●感觉前十章都很无聊……
●不知怎么地就是往下读不下去了,估计那时觉得后面故事的呈现逊色于影像吧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对魔界这套书,没什么兴趣……也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吧,在我脑海中魔法就应该是……霍格沃茨里面的,那种样子……
●绝对是巨著,只可惜了翻译成小精灵、小矮人什么的。
●高二厚重的记忆
●个人受不太了托尔金的诗歌~
●初中二年级看的
●翻译的很烂
●段恺的书~
●时隔九年,我愈加喜欢这本书了
《魔戒(第一部)》读后感(一):我觉得很好啊!
很久以前看的这个中译本,三部,我不觉得翻译的不好。大概是因为我没那个勇气去看英文原版吧。不过话说回来,我还是相信汉字的表达能力比英文强得多。
看过书之后,再去看电影,电影简直不值一提。但是我要说,电影版真的已经尽力了。我是搞影视美术的,知道这个难度。这种场景,每个人脑海中都有一套版本,众口难调啊。
《魔戒(第一部)》读后感(二):非常喜欢这本书!
很多人说魔戒的中文版翻译的很烂,没有看过不知道怎么样。但像这样的小说,还是坚持看原文比较好。原版的书,很多语句根本无法用英语的语法去套用解释,很多单词看的二杖摸不到头脑,还要不停去翻后面的地图才知道这个篇章到底在讲哪个地方,但不得不说托尔金的魔戒语言非常优美,如同精灵语、矮人语,看中文版可能无法感受到他语言的魅力!
《魔戒(第一部)》读后感(三):雄奇的想象力
阅读这样的书籍,原版对于大多数人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的 英语就更难以应付了。好在有汉译本。翻译者已经说明了 翻译的难度。不过阅读的过程中,我还是感受到译者的用心。特别是对圣歌的翻译,让我看到了他的功底。
不管翻译本距离 原版有着怎么样的距离,但魔戒带来的震撼还是十分强烈。构建如此宏大的世界,应该需要多么神奇的 想象力啊。
《魔戒(第一部)》读后感(四):旅程的开始
《魔戒再现》作为魔戒系列正史的第一部,很好的完成了它的使命。清楚的交代了魔戒的时代背景,各种族之间的背景,人物关系等等,将弗拉多推向了舞台正中央,也许他只是本故事的主角之一,但是别忘了故事还有许许多多的主角,他们各自演绎着自己的故事,灰衣甘道夫、王子阿拉贡等等都是这部故事的主角,但是毫无疑问,第一部的主角还是弗拉多。为了销毁魔戒,各种族开了一次关乎存亡的会议,从此魔戒小队诞生,开启了打败大BOSS的征程。
魔戒毫无疑问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是现代科幻小说的神作,值得读者细细品味。魔戒体现了很多托尔金自己写作的特点:1.情节跌宕起伏,相对于其他的科幻小说,魔戒有着无与伦比的剧情,而且不是好无边际的想象,剧情总能够回转过来。2.出众的环境的描写,托尔金并没有一味的写剧情,而是添加了许多的环境描写,他用独特的手法把周边的环境描写的栩栩如生,让人神往。很多科幻小说都忽视了环境这一重要的部分,而托尔金没有忘记,他很好地将环境融入故事中,添加了小说的分量。3.生动的人物描写,无论是从老巴尔金还是甘道夫,或者那些酱油人物,托尔金都能细致地将他们描绘出来,从面部表情,行为动作或者语言。
《魔戒(第一部)》读后感(五):魔戒:虚拟的世界,真实的愿景
总体而言,魔戒虽然以人物众多,情节复杂著称,但是与很多所谓题材宏大的小说相比,魔戒并不是一部晦涩难懂的作品,相反,由于托尔金对情节设定的巧妙构想,魔戒称得上是一部取悦读者的小说。
魔戒在中国大陆真正受人瞩目,还得归功于彼得杰克逊的电影指环王三部曲。托尔金创造了一个完全脱离于现实世界的奇幻世界,它和现实世界一样,有英雄和小人,有爱恨情仇,有忠诚与背叛,有坚持与矛盾,有正义与邪恶,也有在善恶之间摇摆的心魔与贪欲。某种程度上,他可以定义为一部史书,但这部历史,完全是关于一个作者虚构的世界。
在读这部书之前,英国人给我的印象,总是牛津的世俗赢家与剑桥的严谨学究,是欢乐畅快的足球与啤酒,优雅绅士的赛马与斯诺克,迷雾萦绕的伦敦城,曼彻斯特久未散去的工业硝烟,泰晤士河的沉静夜幕,褪去绅士外衣的愤怒与迷茫。以及在皇家盛名下无比显赫的爵士微笑。英伦三岛,更多的是主流的赢家文化,以炫耀为主的绅士运动加以发泄为主的大众娱乐。 正统有余,情怀不足。
但魔戒不止这些,他有今天不列颠民族本身不具有的另一部分东西,即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不羁,脱离孤岛思维的征服情怀和傲傲仙骨。所以在任何一段关于魔戒的介绍中,都少不了史诗奇幻小说这样的文字。除了广为人知的魔戒三部曲《魔戒再现》《双塔奇兵》《王者无敌》,还包括具有序言性质的《霍比特人》《精灵宝钻》。
能用史诗来形容的小说,百年孤独,约翰克里斯托夫可算。如果说读完静静的顿河,是透彻心扉的平静与回味的话,那么读完魔戒,更多的是荡气回肠的悸动,如同经历了一场拉锯战式的马拉松,紧张地不停地喘息。
我看电影其实是在看书之后,但是看完书之后看电影却感觉异常郁闷,虽然电影有令人艳羡的画面,但却远远缺少了原书文字的精彩与刺激,用诗歌起承转合的魅力和细节描写的传神,本书语言的魅力,不在于人物的对白,而在于华丽而富有起伏的语言,仿佛来自于欧洲中世纪的游吟诗的人歌唱,时而横穿几个世纪的事件穿插,都让这部书成为了对译者的巨大折磨,对读者却成为了一顿百尝不厌的饕鬄大餐。
尽管当年指环王在内地的上映的确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但相对而言,电影的情节与丰满度就显得苍白得多。即使是誉满全球的大导演彼得杰克逊,也不得不对原著的情节做了简化甚至省略处理。不过,必须说外景场地和演员选择都相当恰当,特别是阿拉贡,福拉多等几个主要人物都极具特色。这足以是对原著最好的宣传,因为一百名文学评论家的好评,也恐怕比不过一部电影,难怕粗制滥造的社会驱动力。读书与看电影毕竟是不同的活动,看电影,七成是享受,读书的话,却有七成是思考。
如果要对本书进行分那么无疑魔戒是线索,这枚上古时代锻造的戒指是各路豪强争夺的焦点,了解魔戒秘密的术士刚多尔夫,寻找到了无意中得到戒指的霍比特人毕尔博,并试图凭借毕尔博继承人福拉多的力量销毁这枚具有强大力量,能腐蚀人心灵但却能够印发世界暴乱的戒指之王,而试图征服世界的红衣萨茹曼,邪恶之主索隆不依不饶得试图以魔戒的力量实现野心,销毁魔戒之旅,一场涉及无数人的较量却承载在霍比特人弱小的身躯下,使这场旅程注定充满困难与艰辛。最终,弗拉多团队销毁魔戒,载誉而来的弗拉多远走西方,阿拉贡顺利成为人类之王告终。
鲜活的人物以丰满的故事为依托,使全书不愧为史诗之名。正直无畏的阿拉贡,勇敢坚定的弗拉多,智慧无边的术士刚多尔夫,幽默善良又权倾一方的汤姆,高贵的埃尔德隆家族,灵动飘逸的小精灵家族,踏实耐干的小矮人团队,树立了光辉正面的人物形象,索隆邪恶势力通知下的奥克斯,组成了一幅生动丰满的历史画卷。王者无敌中的最后一战以及弗拉多团队的莫都之旅,使全书掀起了高潮。
据说托尔金总是竭力否认该书具有任何象征意义,魔戒总让人联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索隆更让人联想起纳粹魁首希特勒。这一说法值得怀疑,因为该书的描写,托尔金参加二战并负伤的经历毫无疑问使托尔金具有了学院作家不可能具有的战争体验和创伤,这使魔戒中的战争描写尤为逼真。
魔戒之旅,可以说是一种征服精神的象征,一个足以改变所有民族命运的历史使命,居然交付给长期远离事件中心,生活安逸舒缓的霍比特人手中,并且在征途中体现出了令其他民族不能企及的胆识与气魄。
托尔金在魔戒中流露出的另一个思想,是对工业文明的强烈不屑,他更相信人性的力量可以战胜所谓的技术先进。托尔金说,美、真实、荣誉……这些都是超越了凡人的真理。人们知道那里有真理,但他们看不见,这些真理是非实质的,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对我们的真实性。只有通过神话的语言,我们才能说出这些真理。我们来自于上帝,只有通过神话,通过众口相传的故事,我们才能对来自上帝的生命产生期望。
对高科技和工业流水线的抵触是托尔金作为具有极高独立性的学者对社会把人塑造成机械人的反抗与声讨,他相信爱与勇气会战胜力量与秩序,这两大势力的斗争其实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话题,比如美国大革命,比如法兰西独立。如索隆的军队一样,某种意义上,这种同质化的过程可能会令社会的运行更具效率和组织性,但却会牺牲个人的思想与价值实现,最终弗拉多们战胜了不可一世的索隆帝国,应该说算是托尔金对于人性价值大于社会机器力量的表达。
魔戒中还充满着炫技式的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描写,才情逼人的游吟诗,以及托尔金凭空创造出的相当系统的精灵语言昆雅和辛达林,这两种语言成为了他著作的标志和常用语言。
在阅读这部世纪奇书之余,我们只能慨叹托尔金的语言功力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的履历足以证明他在欧洲语言史上的翘楚地位:牛津英语词典编者之一,精通古英语,日耳曼语,哥特语,古冰岛语,利兹大学和牛津大学教职。也许对于托尔金来说,表达早已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他究竟要用怎样的故事来表达他对美,真实,荣誉的渴望。
故事的最后,褪去了古典小说中惯用的英雄封王,盛世凯旋的好大喜功。弗拉多,山姆和梅利回到了老家,壮丽的英雄史诗变成了田园农家式的嬉笑,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迎接他们的是与妻子做梦般相见,似乎他们只是出门买了一袋水果。如此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以如此温馨平凡的场景结尾,再次强调了托尔金的挚爱:爱,真实与荣誉。所有华丽的传奇,都比不过在家中青涩原始的美好,所有的炫耀与头衔,都没有安静美好的自己更能昭示人生的意义。也许人生的价值,不只在于深藏的功与名,而在于在征战的背后还能做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