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是一本由奥尔科特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00元,页数:2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妇人》精选点评:
●里面的人物太美好了 温暖
●我希望我的女儿美丽、能干、善良,受人爱慕和尊重,青春时代很幸福,有一桩理想的婚姻,过上有益而快乐的生活,没有忧虑,没有悲愁,除非上帝要考验她们。我衷心祝愿我的女儿们能有这种美好的体验。想到它是很自然的,梅格,期望和等待也是对的,而做好准备才是明智的。这样,一旦幸福来临,你们就能从容地承担起责任,不辜负了这份欢乐。我的宝贝儿,我对你们充满了信心,但也不想见你们匆匆忙忙闯人世界一随便嫁给什么人,只为他有钱 ,或者有一所豪宅,但它不是一个家,因为那里没有爱情。钱是个有用的和稀罕的东西,用得恰当,也是个高贵的东西。但我绝不希望你们认为,它才是最三紧的或惟一值得追求的东西。我宁愿看到你们做穷人家的妻子,只要你们幸福、满足、相亲相爱,也不愿见你们做个女王,却失去了自尊与安宁。
●高中时读的,很喜欢。
●一本充滿愛和感激的溫馨小書.
●纯洁浪漫
●只读过一半
●初中开运动会,边晒太阳边看完的。
●不是全译本,一个庸俗的书名坏了一本好书,应该小时候读的,为《天路历程》全力做广告
●小学的时候并不排斥这些有着说教意味的作品
●记得听清楚的 大三那年看的 很薄的一本 图书馆借的 意外的好看
《小妇人》读后感(一):生活总不会那么如意,但依然可以快乐幸福。
《小妇人》 讲述的是梅格、乔、贝丝、艾美四姐妹和妈妈以及邻居劳伦斯爷爷和劳瑞的日常生活。她们的年龄在6-16岁之间, 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爸爸远离家乡上战场了,生活贫穷却温馨。在圣诞节时,她们没有为自己买礼物,而是踊跃给妈妈准备礼物;邻居孩子重病,还把难得一次的节日大餐,都送出去了。劳伦斯爷爷和劳瑞住在别墅里,生活富有却清冷,乔带领姐妹主动探访邻居劳伦斯爷爷和劳瑞,用真诚和热心赢得了友情。四姐妹各有梦想,梅格希望成为贤妻良母;乔很爱看书,希望成为作家;贝丝热爱音乐;艾美喜欢画画,希望成为富豪型画家。
看这本书,让人的内心变得柔软。她们的纯真让人感动。
当自己贫穷时,当他人富有时,当他人遭难时,当自己不幸时,当父母不能提供富裕无忧的生活时,当亲人产生误解时……
她们告诉我们,生活总不会那么如意,但依然可以快乐幸福。
安贫乐道,不卑不亢,悲悯助人,坚强清醒,少一点怨恨,多一点体谅,无论境遇如何,不失本心。
这本书推荐给孩子们和父母们。我很遗憾看得太晚了。如果少女时期看到,也许会少一点叛逆,和父母之间的亲情会更浓烈一点。
看世界名著,版本很重要,译者很重要。刚开始看的是别的版本,不忍卒读,后来找到这个版本,语言轻快流畅,生动形象,文字画面感,音乐感,全出来了。致敬译者贾辉丰。
:我看的是第一部,第二部的故事不喜欢,看了几页没看了。后来得知是作者被出版社逼着续写的,确有狗尾续貂之感。
《小妇人》读后感(二):都来做做“小妇人”
强力推荐这本书,希望每个人都可以看看这本书,女生更应该看看。
看完这本书感触良多,确切的说是看的时候就很有感触,突然觉得自己的心境非常平和,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爱和美好,整个世界都呈现出一种祥和、安静、纯洁的感觉。
这本书故事背景离我们现在很遥远,本来以为会不太喜欢以美国南北内战为背景的故事,但这本书却没有着重在背景方面,与其说它是一本世界名著,不如说它是一本简单的家庭剧。
它里面所强调的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缺失的,关于成长中所经历的种种。爱情、漂亮、男孩、淘气、自私、害羞、音乐、绘画、妈妈、朋友等等等等,都让我们看到成长中的自己。
故事从圣诞节开始,又从圣诞节结束,在一年中四个小妇人的成长故事仿佛带着我们一起成长。梅格知道了自己虽然贫穷但是生活却是非常美好,从一个娇滴滴的小姐成长为一个可以为妈妈分担,照顾妹妹的大姐姐,并找到了自己的爱情;乔改掉了说粗话、调皮捣蛋的毛病,从一个假小子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小妇人;而贝丝也不再害羞;艾美不再自私;四个姐妹感情要好,虽然偶尔会吵吵架,但是总是很快就会和好,并从中吸取教训,改掉自己的毛病。
很喜欢她们每天晚上围坐在一起讲述自己一天的情况,并互相鼓励,然后以歌声结束每天的谈话。
《小妇人》读后感(三):理想的女青少年的样板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方有这样一家人家,家境虽不贫困,但绝不富裕。父亲是随军牧师,随部队去南方了,母亲要每天出门打工。四个姐妹:老大玛格丽特,十六岁,去一家人家帮着带小孩;老二乔,十五岁,爱读书写作,每天要去陪伴也住在那里,已独身一人,自私脾气又不好的亲婶娘;老三贝思,十三岁,爱弹钢琴和小动物玩具;老幺艾美,十二岁,喜欢画画。还有个在她们家已做了多年的老女佣人。就是这样一家人,老的小的,知书达理,与人为善,与世无争。邻居一个富裕的老绅士很照应她们,而他的唯一的亲人,他的年龄与玛格丽特一样的孙子劳里更是那四姐妹的好朋友。
在阅读的时候,就想,这些情节恐怕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是她的理想,她的希望,特别是后面有这样的情节:首都华盛顿的医院来信,说她们四姐妹的父亲因病住院了,望她们母亲早日去照顾。接信后,全家人帮母亲收拾行李,那老绅士决定派遣劳里的家庭教师,一个年轻人陪同前往并一直呆在那里直到她们父亲康复;而那老二乔去卖掉了自己头上的一头美发,将得到的二十五美元要母亲带给她父亲,母亲走后,老三在去照顾小孩多又贫穷的一家人家时,那家最小的二岁小孩得猩红热死了,她本人也感染上而病危,然她始终无怨无悔。这一切,更认为是作者的虚构。然在网上看到作者的简历,才改变了看法。作者路易莎.奥尔科特,生于1832年,父亲自学成才,是个乌托邦主义者,无能力养家。身为老二的作者和她母亲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她还有三个姐妹也即书中的玛格丽特,贝思和艾美,作者本人就是乔了。那劳里,是作者在欧洲旅行时偶遇的一个年轻音乐家,他们相互有爱意,却没有结果。作者在内战期间做过军队救护人员,因给伤寒患者用干汞治疗而得了汞中毒,以后还做过一儿童刊物的编辑,1888年因病在波士顿去世,享年五十六岁。所以,看来,“小妇人”是作者的自传体小说。
然而,我还是这样想,做者所描写的那些人,他们的情操,他们的素养,不是普通人轻易就能具备的。但即使如此,作者写出来,让家长有个如何教育子女的模式,让年轻的青少年有个模仿的样板,不也很好吗?
《小妇人》读后感(四):成为独立的女性
成为一名独立自主、智慧美丽的新女性,是每个女孩梦寐以求的事。少年时代的影响会伴随人的一生,在姐妹们的相互陪伴下快乐地成长,寻找新的世界并探索乐趣,成为为独一无二的自己。爱的主题贯穿全书, 美国女作家路易斯.梅.奥尔科特以自叙传的视角,将家庭生活的温馨与新奇展现,带给读者愉悦感和鲜活体验。
1.自主选择的爱情是幸福的前提
自由是生命之光,我们有权利选择爱上谁,人生最好的状态是拥有美好婚姻,从情窦初开到深陷于才华,始于对爱情的自主追求。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马奇家四姐妹和母亲相互依靠,得到了邻居老劳伦斯先生一家的友好援助。她们出落得各具特点,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乡村的小阁楼。气质优雅的劳里男孩,仰慕并向乔表白,没有得到乔的应允。他没有因为爷爷对贝思宠爱有加而改变心意,也不会盲目爱恋有背景、有财富的贵族女孩,对长辫子的乔倾注满腔热情,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经历过青春期的我们,对心动的对象示好,后来执手共度余生的,却不是初见的他。劳里最终和艾米走向了婚姻的殿堂,艾米在家庭与事业中找到了平衡。
不需要随遇而安的人生,只要是爱的人,风雨艰险也能一同面对,选择合适的人生眷侣,才能开启未来的美丽风景。
2.个人成长来源于父母的爱育
从一个人身上,可以体现他所受的家庭教育,以身作则的父母,会养育富含修养和才华出众的儿女。植株生长依赖土壤的养分,阳光与雨露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人要学会自我提升,知识和阅历是装备自我的储蓄站,助力航海的远程。
马奇夫妇用特殊的方式,使四个个性迥异的姐妹逐渐独立,拥有自我发展的个人空间。母亲精心策划的周末家庭计划,梅格、乔、贝思和艾米一起料理家务事,接连不断的“倒霉事”并没有破坏她们的心情,在傍晚时分,姐妹们与马奇太太共享甜蜜的晚餐时光。梅格改掉了爱攀比的“坏毛病,乔学会了谨慎与耐心,大家领悟了贝思默默付出的真情,她们不断完善自身,朝着优秀的目标前进。
善意的举动可能不会带来回报,却会带来一片彩虹。马奇太太慈悲的性格影响了孩子们,她们为饥饿的邻居送去丰盛的早餐,在得到感谢时感受到温暖与爱。家庭成员互相交换礼物,一起迎接风尘仆仆的父亲,以及诵读书籍的仪式,一一呈现了爱的教育的魅力。
3.实现梦想要发掘自身的优势
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善言辞、不具备理性思维、成为不了别人眼中的“潜力股”,但是,你总有自己的闪光点。
乔调皮和不拘一格的性情,使她遭遇到很多挫折,陷入无限的懊恼中。在安静的书桌前,乔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编织出五彩斑斓的文学故事。她最终写就了自己的著作,在实现梦想的路途中收获了一片花海,实现了对人生的追求。
陶醉于自己喜爱的事物之中,是一件无比幸福的工作。女性之所以被赋予理想的光环,来源于她们的不懈努力,体现在她们的突破自我的勇气。而自我价值的核心表现,是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并有所成就。
人生需要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光彩。成为一名独立的女性,要坚持自由的爱情选择,大胆朝着理想目标前进,以及在原生家庭中汲取教育理念的精髓。我们都能做到优秀的女性,引领时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