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信快乐》是一本由單承矩著作,大田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230,页数:1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收信快乐》精选点评:
●過年期間看了13集的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時,驚見《收信快樂》的舞台劇,嗯...一個悲傷又甜美連綿的故事。。。。。。長長的一輩子的信,足以寫成一個人生。
●看哭了
●喜欢~尤其喜欢高中那段。对于高中,怎么联想怎么回忆,都不够
●哎...
●很喜欢的本子
●任何事儿,一旦分担上时间,一切都变得神奇而深沉。
●没有哭 结尾的时候很感动 里面好多心境 仿佛自己曾经或现在的影子··循着文章 伴着刘若英的《花季未了》
●一座一椅一盏灯,一字一句一岁庚,一书一笺一段情,一日一月一浮生。——李少宾
●话剧版
●拥有是失去的开始。【2016.9.2】
《收信快乐》读后感(一):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努力得到又不断失去的过程
因为有《查令十字街84号》在前,所以比较下来只能打四星。
看的时候想到自己学生时代写的那些纸条、信件,真的好像再找个人通信,可是清楚地知道,在信息网络这么发达、一切都追求及时达的今天,似乎不太可能了。
有人在问,拥有后失去和从未拥有,你选哪个?我当然选拥有后失去。从未拥有真的好可怜,拥有后失去,尽管也会痛,但至少体验过,而且,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努力得到又不断失去的过程,明白这个,便会释怀。
拥有后失去会帮助我们成长,对我们看懂生活、了解人生也有助益,它同时让我们知道应该善待(珍惜)现在拥有的。
《收信快乐》读后感(二):坚持的理由
两个人写了一辈子的信,从少艾到老死,横跨四十多年的鱼雁往返,相知却未能相守,活在两个世界的灵魂,一生跌宕起伏,到了最后才发现对方一直是心里的那座灯塔,指引着自己未能到达的远方。这是一种怎样的沉重又轻盈的情感?
“你知道吗?我真高兴这世界上有个你,因为就算我受困于我自己,你却已然为我活出生命的另一个版本。如果这世界上没有你,天哪!我该如何承受这没有呼应的孤单?”
“不过到后来我好象懂了,一种感觉上的“懂了”,那是我紧紧抱住你的时候,我哭是因为我懂你了,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我竟然会懂和我做爱的你。我爱过一些人,但没有过“懂”这种感觉,我被这个“感觉”感动地哭得比你还惨,不是难过,而是眼泪自己一直不断地流下来。“懂”是一种可怕地感觉,没有办法假装“懂”,更没办法假装“不懂”,我只能不受控制地被“懂”带着走,曾经我很想懂一些人,懂一些事,现在我懂了,“懂”又怎样呢﹗我宁愿不懂,但不可能,我已经懂了﹗”
不只是爱情,还有更深远的人生。害怕失去,所以不敢拥有。所有情感只凝聚在一句“亲爱的,收信快乐”。
希望未来有机会可以去看一场这部话剧。
《收信快乐》读后感(三):收信快乐让人伤感
文/黄大
有个朋友说,他很少发Email,他还喜欢写信,他说电子邮件让人感觉冷冰冰的,只有手写的文字才让他感到仿佛在面对面的交谈,见字如面。
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的年代,只有信纸才能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鸿沟,用毛笔、钢笔、铅笔、圆珠笔在上面留下了一行行生命的印迹。可是随着岁月尘封,万千信笺都已化为齑粉,用笔写信竟然变成了一件稀罕和奢侈的行为,于是在信息泛滥,电子垃圾成堆的如今,让人弥足怀念、备感珍贵。
写信的年代,也许一封信就是一段故事,快乐的忧伤的,幸福的悲惨的;也许只有一页就结束了,也许写了一生还依然还在继续;我们本来是旁观者,却仿佛主角就是你我。就像这场完全用“信”的方式演绎的戏剧《收信快乐》。
时光回放,那时他们还是两个孩子,一次偶然的“碰撞”,一张小纸条,一支铅笔,不经意间开始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移居美国,考学,应征入伍、退学,谈恋爱,办画展,父亲辞世,考律师,女儿降生,当选立法委;他们终于又一次见面了,彼此不知道爱的是信里的对方还是现实中的你我,一切终于都发生了。他们迫切地想见,在信中相约会面的地点,虽然他们都已年届不惑。
最后一封信写完的时候,她已辞世一年了,永远也看不到了。他打开她遗留的纸箱,里面是他曾写给她所有的信,还有儿时他送的那支铅笔。
起初,我对同事热切的推荐有些淡漠,会那么好看吗?于是书一直放在抽屉里。昨晚当我终于翻看,竟然几乎一口气读完。听着光盘里的剧场背景音乐,写下这段感受,为无法看到此戏不免心生些许遗憾。
《收信快乐》读后感(四):收信快乐 剧评
两个演员,近一百封来信,四十多年的时光,浓缩在两小时零九分之中。
剧中男女主角从小学起用书信的方式相互沟通传达倾诉,是一种类似于柏拉图式的理想爱情。早期现实生活中,两人好像忽略了彼此在一起的可能(当然两人分隔两国是物理因素),他们既可以在书信里互表对彼此的感觉,分享最难以启齿的秘密;一方面,他们又能自然地祝福着彼此的家庭,谈论着自己的另一半。
当两人生活先后在平凡中出现危机。女人过着萎靡而浪荡的生活,男主用体恤和温暖包裹她,“你并不缺我这一份骂,你是我见过生命最有韧性的女孩。”接不到她的来信时,他会焦急万分。
最令我感触的是这个女主的态度(女画家)。当这个在机关里事业有成的男人愿意抛弃一切来美国和她在她在一起时,被她拒绝了。她逃离了,她说“你一定要让你的生活为了我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吗?你有老婆孩子,你有蒸蒸日上的事业,这是你父亲希望你做的事!”她帮他考虑了一切,偏偏这一切女主曾今全都拥有,但她却毫不在意,依旧往死里头作践自个儿。
女主说:当我得到的时候就开始失去。她明白自个儿是爱男主的,并且她是孤独的。但她宁可孤独老去,她宁愿嗑药 嫖 迷幻,但她不愿意男主放弃社会里的身份来找她。她怕失去一个永远的 在高处的柏拉图圣洁爱情。
话剧的最后,女主去世后,他们俩小时后俏皮对话的情景再次出现,依旧是嘴里的臭猴精,依旧是麻制的一袭红裙,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之感立现,乐景衬哀,更增一倍。
陶晓彤说,人会死,孤独不会死。就算重来,悲剧也无法改变,正是这种撕裂的美,扒出来给你看,感情血肉淋漓。
《收信快乐》读后感(五):话剧笔记
我们不应该再通信了。这是个虚伪的过程。我们真的关心彼此吗,我们真的在乎彼此吗?我的画展你没有看到,你当兵的生活我无法体会。不断地通信让我们两个好像互相熟悉,但我常常连你长得什么样子都想不起来。我们欺骗自己也欺骗对方,其实我们两个并不熟悉,而且认识地也很有限,你不觉得吗?写这封信时我不断地问我自己,为什么我们可以通信这么久?原因很简单,我们都很寂寞。你的寂寞,来自你过的生活根本不是你自己,来自你过的别人希望你应该成为的样子。现在的你,可能连你现在最真实的状态是什么都不知道了,因为你已经习惯了那种假象,假得久了,好像就成真的了。
我帮你联系了一条脆弱的线在真实的你和现在的你之间,你和我的对话,有如你和你自己的对话,这是你的孤单,如果没有我,你可能连孤单都感觉不到,因为你会变得没有感觉,而我的孤单则是我以为我自己很真,身上像是长了千万根刺,谁靠近一不小心就会被刺到。
这是第十八封被你退回来的信,好险啊,一封都没有丢。我似乎在等着它们被退回来的时候而给你写信。信,把我本人完完整整地丢给你。你可以把我撕毁丢弃,也可以把我保留下来,当然你也可以看都不看地把它寄还给我。就算是这样,这一切过程也因你而存在。
与你通信其实只是与自己交谈,但你的存在并非毫无意义,至少你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寂寞,并且这份寂寞有你的孤独作为回应。
知道吗?我花了一辈子学一件事,拥有就是失去的开始,但终究我还是学不会。我没有办法接受、拥有青春其实已经开始失去青春;拥有婚姻,其实已经开始失去婚姻;拥有名声,名声也会失去;拥有了财富也一样,健康也一样,就算养一只狗,也一样。拥有爱,天啊!失去爱更让人无法接受。为什么我们一生追求的东西,都在得到的同时便在失去呢?如果我不曾拥有,那我就没什么好失去了。什么都不想拥有,这个境界太难了,那干嘛活着啊。我不喜欢人走这一遭,人生啊,我恨你,为什么让我拥有这么多,又一样一样全都拿走。不要接近我,我不要你离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