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阿信(一)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12-12 03:31: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阿信(一)的读后感大全

  《阿信(一)》是一本由[日] 桥田寿贺子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阿信(一)》精选点评:

  ●很有吸引力

  ●看了这本书,真心感恩现在的幸福日子。

  ●故事太长,来回被痛苦折磨,很感叹,但是读不下去了。

  ●信念的力量

  ●情节很吸引人 可是谁有第二部啊~~~~~~~~~~~~~~~~~~好想看~~~~~~~~~~~~~~~~

  ●真的是太长了,读着读着就被自己感动到了,能读那么厚的书。

  ●很鼓舞人心

  ●小学时代只看到吃萝卜饭的瞪着大眼睛脸蛋红扑扑的小阿信,从此不能忘记。漫漫人生路,每个阶段都要尽最大的努力生活下去。回头看每一步才能毫不后悔,为了这份不后悔努力!

  ●話不多说…立马借第二本!

  ●励志

  《阿信(一)》读后感(一):读《阿信》有感

  主人公阿信生于1900年,那是日本社会变动的年代。小说通过描写了阿信将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来展现日本将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

  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女性,阿信的民运似乎注定了坎坷,可是坚韧的主人公在读者面前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聪慧、坚强、坚定是她的特点,就是这些过人的品质吸引着她身边的许多人,而这些人无不在对她的成长历程起着深远影响。

  从农家女孩到百货公司的总经理,阿信的不平凡的一生恰恰反映日本平民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变化,也反映了包括战争在内的日本将近一百年的变化。描写女性,但不仅仅是写女性

  《阿信(一)》读后感(二):阿信,好样的!

  才七岁就被父母叫出来打工.还很明事理.又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疼奶奶,疼妈妈,也疼自己的姐姐.

  很正气的一个孩子,就因为爹爹和大哥不让生病的奶奶吃饭,就自己出去打工,也让奶奶能吃饭,虽然是一点也吃不饱的萝卜饭.

  很善良的一个孩子,和一个俊作大哥在山上生活半年.春天来了,俊作送阿信下山,却被兵官打死了.村里的人也一直说俊作是个逃兵,而阿信却站出来辩解俊作的苦处.还一直认定俊作大哥是个好人,一直珍藏着俊作送给她的口琴.

  知恩图报的人,一直努力工作.邦子老太太一家也都对在主人家工作了8年的阿信很好,还在她十六岁的时候给她安排了一个不错的亲事.但是阿信在这个时候遇到相爱的人,男子也是加代小姐喜欢的对象.为了加代,为了不和不喜欢的人结婚,只能离开.虽然离开加代一家很艰难.

  创造新的希望的人,佃田的生活很苦,一辈子都很难找出来了,阿信却毅然逃走.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关阿信的生活将是怎样我也不知道,很期待!

  是一本好书,更是一个好的真实的故事,相信能激励不少女性.

  《阿信(一)》读后感(三):贫穷,不要欺骗

  贫穷使人麻木,相比较之后阿信的传奇经历,第一部里所反映的阿信的贫穷才是最震撼人心的。

  阿信的大哥,非常令人发指。即使是到了妹妹因肺病去世的时候,还是在说,死得好,早死了少花钱。所谓贫穷,所代指的不仅仅是萝卜饭和天寒地冻里的单衣,还有因为不开化而麻木掉的骨肉亲情。阿信大哥脑子里所想的,只有“阿信跑了,那我们今年吃什么?”阿春本想离开制丝厂,但是作造总是预支她的工钱,19岁就患肺病而死的事情,是否今天还随处可见?还有阿藤,卖身补贴家用,见到在加贺屋混得很象样子的阿信,却羞于相认。阿仲,上了年纪不能干活,为了让阿信在家里不用出去做工,每天少吃一顿饭。日本人,都是从这种日子里爬出来滚出来,都从这种贫瘠的土地上植根生长出坚韧的品格,虽然我也知道这里有很多人是仇日的,但是有些话我们还是要说的,因为能种的土地少,他们才向外扩张,侵略性不是没有根据的,根据就是贫穷。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在那样的弹丸之地上生存,不是灭亡就是剥削他人。

  但是有时候,拼命地向前冲,摆脱贫穷,就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么?如果不是,那么摆脱了贫穷之后,我们还有什么其他目标呢?

  也很感叹加代的三角恋。

  仔细瞧一瞧就会发现,是男人所作的事让我们最后形成了相互欺骗的结果。

  加代看到浩太给阿信的信的时候,那种心情,我多少可以体会得到。

  有一个我喜欢过的男生,和一个女生有疑似的恋情,他们在我的面前低声耳语,打一把伞,走一条路,这些我早就习惯了,但是当我问他的时候,他却说:“没有啊,哪有?”元旦联欢会,他唱十年,唱到一半大家起哄,让他绯闻女友上去献花,女生上去了,献上一个气球。正巧这时候另一个女生有点事出去了。于是他追出去说:“你别误会阿,那时大家起哄玩玩而已阿。”可是最近我刚刚知道,其实他和他绯闻一直都在发短信。站在另一个角度,能够理解保密的心情,但是假若我和加代一般,是否也会像她一样离家出走,随他而去?

  可以保密,但请不要欺骗。

  写得很散,大家凑合看

  《阿信(一)》读后感(四):是一部好小说

  《阿信》和《大长今》有很多相似之处,至少是部好小说——只要对励志题材不反感,看光辉人物没有鸡皮疙瘩的感觉,不用担心作者不会讲故事。

  也和《大长今》一样,又是一部典型的女性小说。女性视角,强调女性的情怀和美德,笔触细腻,男性角色形象则较为模糊。女人可能更喜欢读,更有代入感;但男人看,会知道女人怎么看怎么想。

  不过,我要说,《阿信》比大长今写得好。本书的突出好处是,在一个社会大背景下展开个人及家庭的命运:20世纪初的日本东北农村,土地私有佃农生活极端困苦、工业化初期纺织女工水深火热、世界大战爆发——尽管在一段时期内是战胜国和侵略者,日本人民也不好过。

  因为这个具体的背景,小说的人物更加立体,小说里的生活更加真实。尤其其中对于家庭生活的描写、雪国小镇的原始和闭塞、阿信的遭遇,让我尤其心动,很有画面感,能感觉作者就坐在对面说故事,或者阿信一家就在眼前……

  谈及的话题也不再如仅是励志和人情冷暖那么狭窄,还谈及了对佃农制的反思、对革命热情的反思、对战争正义性的质疑、针对金钱对于幸福的影响的思考。

  就个人而言,小说最吸引我的部分是那些有些“复古”的思考:

  1、女性魅力和美德。这个话题太大,单说最有冲击的部分。阿信出身卑微、勤于劳作,因此各项家务都会,恪守本分。从小学习好,一家一个孩子;走上社会,投行工作,挣得多工作苦,家务活还是一团糟。赋闲在家,有很多时间做做饭、收拾家,赫然发现什么都做不太好。近来突然很想提升一下家务的技能,这也是快乐生活的基础。以后如果可以,我想要三个孩子——家务不好、挣钱不多,那可不行,呵呵。

  2、家庭中也不是谁都一定必须对你好,包括爸爸、哥哥。因为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所以不知道这些。

  3、金钱对于幸福的影响。小小的阿信也曾感觉,即使没有金钱,一家人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起,也是幸福;贫困重压之下出现的人性之恶、疾病、灾祸、欺辱,改变了阿信的想法。老年的阿信拥有了很多金钱,却重新要回到小时候的地方,反思对儿子的教育出现了什么问题。

  4、冷漠和麻木都是罪恶。《朗读者》里汉娜的冷漠曾经造成无辜者归西,也给我们那位初恋小青年造成心底的重伤,然而当老年的汉娜获得了文字能力、变得不再麻木之后,曾经犯下的罪也将她逼上绝路。而她的冷漠和麻木似乎又不是她一个人的错,像是一种原罪。。在我个人的生命体验里,也曾经深深地被冷漠刺痛过。当我终于发现刺痛我的是什么,哭笑不得的是,发现这是一种原罪,像无法归罪于一个汉娜一样,我也单单无法归罪于刺痛我的人。而我自己又何尝不曾犯过这样那样的冷漠和麻木的病症呢?想起小时候的愿望“做个感情浓烈又能力强大的人”,虽然是直觉的愿望,现在看起来却也是合乎我本心的。如果继续冷漠和麻木的生活,要我来这世上一遭,又有什么意思呢?

  《阿信(一)》读后感(五):小小感慨

  晚上,终于把一直搁置的书看完。脑海中,挥之不去书中的很多场景。特别深刻的一个画面:一个小女孩在风雪交加的夜晚,一步深一步浅的踩着没至膝盖的积雪上,倔强前行。不过是一个七岁的孩子,本来不过是个玩乐的岁数,却承受着这样的委屈,心痛。

  “人生中有些事情,你哭喊也好,吵闹也好,都是没有用的。”带着这句话,阿信,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生离与死别之后,不断成长,不断蜕变。

  生离有三次,离家到木材家,离家到加贺屋,到最后的离家到东京。死别也有三,救命恩人的俊作的死,奶奶阿仲的死,和姐姐阿春的死。

  第一次离家,依依不舍告别家人,小阿信来到了木材家。苛刻的管家阿常,一边很富丽堂皇地用着培养新人的借口,一边叫小阿信做各种各样的重活,全然不顾小阿信不过是个才七岁的小姑凉,刻薄的离谱。在木材店的日子简直是噩梦,小阿信过着每天吃不饱,最大程度地被压制劳动力的生活,最后一次误会中,阿常无情地污蔑小阿信,真难以原谅的是,当真相大白之时,阿常不仅不弥补过错,还无情地要回佣金,给本已贫苦的阿信家带来灾难,简直良心泯灭。

  第二次离家到加贺屋,是一个生命的转折点。遇到邦子和加代,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完完全全改变了阿信的世界观。邦子,一个睿智的女人,教会了阿信做人,乃至做事,并告知阿信要有丰富的内心。在加贺家,阿信不仅蜕变成一个美丽善良勤劳的花季少女,还度过了最幸福的时光。

  第三次离家,是带着阿春之死的悲痛,对家的绝望及对未来的憧憬的。

  俊作的死是战争所致,奶奶及阿春却是贫困所致。感触比较深的是奶奶及阿春,这两个悲情的人物,生前无私的为家里付出所有,可到一天病了失去了劳动能力之后,就像变形记里面的主人翁萨姆沙一样,变成累赘废物般被无情唾弃。当看到年事已高的失去劳动力的奶奶却被长年累月说“不干活”,为了不给家里带来负担而想去自杀的时候;当看到为了当常年劳累而得到肺炎的阿春,气若游丝之时还念及着妹妹的时候;当看到阿春死后,庄治及作造两个人在阿春的佛龛前喝酒说的那段人神共愤的话时,情不自禁泪流满脸。那是怎么一个扭曲的年代呢?就像进入了《1984》那个荒谬的世界般,人与人之间无感情可言,即使是血浓于水的亲人也一样。在那个贫困潦倒的泗农家庭里,贫苦已经将人的性格彻底扭曲了,作造在小阿信第一次离家的时候,心痛流泪,可到后面已经全然不顾骨肉的生死,仅仅视她们为赚钱的工具了,至于庄治,介个常常摆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姿态的家伙,简直麻木不仁,令人发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阿信(一)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