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信》是一部由江口浩之 / 小林平八郎 / 竹本稔 / 望月良雄 / 一柳邦久执导,田中裕子 / 小林绫子 / 乙羽信子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到阿信小的时候,被送到雇主家做帮佣,每天超负荷的劳作,还有刻薄的领头佣人处处数落为难她,但是她还是告诉自己要忍耐,只要忍耐一年就可以回家了。
看的我很感触,
我现在的生活真的需要我忍耐,需要我勤劳,需要我努力,只要一年,是的只要把握好这一年,我就可以活成另一个样子。
《阿信》观后感(二):小阿信真可爱
小时候看阿信常常感动得哭,日本人是厉害,励志片拍得炉火纯青,韩国人在这方面也不弱。小小的阿信在寒冷冬天的冰水里洗衣服,小脸冻得红扑扑的,真叫人怜惜又疼爱。中国就很少有这么会演戏的孩子,大都很做作,装腔作势的。
不管这么说,经过这么长时间,这部电视剧依然让人感动,不容易。
《阿信》观后感(三):真的是太好的电视剧了
真的是太帮助人了。
我想当时日本播出这样的电视剧给多少日本人带来积极的影响,从而也积极影响了日本的社会和经济啊。
。。。。。。。。
那么这么多哪一个才是最幸福的时光?
或者阿信的意思就是这么多都是最幸福的时光。
《阿信》观后感(四):小总结
1.人们以为是凭自己的力量创造人生,但细想,其实是人与人的相遇决定的,如果我和加代没有相遇,各自走的是另一条路。 2.知道跟真正体会到是两码事。自己认为一定对的,“以后再也不会受骗了,我要按自己的信念生活。” 认为一定对的,自己要接受,请他强迫我,我也强迫他。 3.不要总是觉得自己另类,被大家觉得特别也没什么的,按自己的想法来就行,也不会碍着他人。以前人们接受不了的,可能以后很正常;不同人的视野、观点都不同。 4.要自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依靠男人养活自己。
《阿信》观后感(五):两版配音
我之前看过一版不是央视的配音,应该是港台制作的,也可能是先入为主吧,反倒感觉更自然一些,现在下了几集央视版的,觉得说话太“标准”了,也太板了,特别是奶奶和妈妈的配音,“底气”太足了,没有那个版本的感觉好,妈妈的声音那么无奈,悲伤,声音里所包含的柔弱而坚韧的母爱,常常让我潸然泪下,很是感人。
可能是那个年代的配音烙印吧,讲究的是字正腔圆,有点像话剧,少了点真实感。
一直再想找那个版本的DVD,大家有没有知道哪有的,分享下,谢谢了。
《阿信》观后感(六):阿信 边看边写
这剧看了十几集这眼泪在眼眶里转转的,300集我真怕受不了。这剧对于当时的战争的态度真是三观正!大哥哥俊作。逼良为娼啊,还是自己的妈妈,这集集都是苦情戏啊。37集了,我可爱的童年阿信没有了....那水汪汪的大眼睛。阿信嫁到龙三家,婆媳之间的故事真是气死人了,176集,幸福感满满。
188集加代竟然是这样是的,阿信最后把加代一家三口埋葬也算报恩了。238集,又一个被战争杀害的人川村,明明骨子里是一个好人,一个渴望家庭(几次提到找不到在满洲的家庭,现在是一个人),一个好兄弟(为了兄弟送了那么大一个礼,而且战争的残酷让他认为和阿雄友谊无比珍贵,在那个环境里的兄弟无比珍贵),就这样一个人就被杀了(自己放高利贷被杀,也是没用办法责怪谁)。还有初子,可能是最好的一对,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初子得罪谁了啊!我娶!
《阿信》观后感(七):“从不迷恋”的阿信
刚开始看,看了四集。
那时的日剧是有点罗嗦了,很多事情交代的太过了,还有就是煽情,over过tvb,不让cctv,受不了。
现在才知道阿信影射的是八佰伴的创始人。
下载的是双语版,国语版阿信的配音是大名鼎鼎的张桂兰,从童年直到老年。张桂兰也是一位情感生活复杂,历经坎坷的铁娘子,中国配音界的泰山北斗。
头四集有一句让我听了心惊的台词,是孙子对阿信说:“奶奶从不迷恋任何事物阿。”也许只有从不迷恋,从不留恋的人才会有钢铁一样的意志,永远向前的勇气吧。
开头的老人离家出走,去看自己家乡的行动,我也是深深理解,我家老母亲72岁了,现在最强烈的愿望,也是回到已经没有什么亲人的老家去看看。人生最初的足迹,在生命的黄昏,就算是最坚强的人,也总是会有些留恋的吧。
《阿信》观后感(八):梦开始的地方
上映时间:70年代末80年代初。
这个时期可以看作日剧的“圈地运动”时期。那时,中国富裕的老百姓已经开始有了电视机,而中国的电视剧产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像索尼、东芝抢占我们的电器市场一样,日本电视剧也迅速填补了电视节目的空白。那时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个景象,是一群人在平房的院子里,围着一台9吋黑白电视,为一个异国女子的曲折命运而唏嘘不已。这个女子,就是日本人阿信,这部电视剧,就是70年代风靡全中国的《阿信》。
《阿信》讲述了日本著名的百货连锁企业八佰伴创始人艰苦的过程。她从最底层做起,历尽艰辛,终于获得了成功,正是千千万万个阿信,使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纯纯的小鹿纯子当时迷倒了无数小男生这个日本女人的故事,在国人心中埋下了个人奋斗成才的种子。若干年后的第一批下海经商的人士,或多或少都受过“阿信精神”的鼓舞。
当时很小,记不太住讲什么了?但模糊的好像有印象。不管这印象是听别人说的还是看的。
真正从头看走的应该是湖南台播出的那次,当时兴致勃勃的从第一集开始看走,越看越难受。这部电视剧是好看,一个小女孩如何奋斗成功的故事,说是励志片很正确,其中遇上了种种挫折。
但是这不是我们通常看的那种以主人公为主,其他人是好是坏都通通可以忽略不计的电视剧模式。
看到里面一个个出现的人经历的种种遭遇实在让人流泪的时候更多,比如一开始阿信的妈妈,年迈的奶奶,看到奶奶偷偷给阿信的一个铜板,饿着肚子窘困的生活。感觉跟大长今的励志故事不是同一种。
最后还是没有看完,太长了,而且太惨了。没有什么特别让人成功的喜悦。
最近没有电视剧可看,翻旧片,看完了大长今,又翻出阿信来看,觉得还是看不太下去,好片是好片,但是缺乏很想看下去的引力。
色は匂えど散りぬるを
我が世誰ぞ常ならむ
有為の奥山今日越えて
浅き夢見し酔ひもせず
译文:
花虽芬芳终需落
人生无常岂奈何
不恋醉梦免蹉跎
这首伊吕波歌是偶看《阿信》后头脑里首先跳出来的感受。最近每天夜里追看《阿信》。80年代初看过一次,但那时候太小,一则故事情节差不多忘光了,二则也没看懂,只记得某某人好,某某人坏,阿信的生活很悲苦等等。现在年过三十,再回首这部电视剧,就有许多不一样的感受和更深切的体味。
人生无常,盛极必衰,乐极生悲,然则在这无可奈何的苦痛中,真的勇士如阿信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坎坷的生活。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呢?
这首佛谒虽然主旨消极了些,但是用来形容人生的变幻无常,以及身处其间的个人的渺小和无奈却是非常到位。
巧的是,片尾字幕的影片制作者名单中就有一个伊吕波剧团。也许创作者的心里也在为阿信艰苦奋斗的人生鼓掌加油的同时叹息人生之多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