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笑傲江湖(全四册)》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12-11 02:53: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笑傲江湖(全四册)》读后感锦集

  《笑傲江湖(全四册)》是一本由金庸著作,广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3.00元,页数:15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笑傲江湖(全四册)》精选点评:

  ●96版笑傲江湖里的曲子太惊艳啦。令狐冲就是吕颂贤的样子吧。

  ●最好看的男人

  ●政治小说,常读常新。人性扭曲,皆因欲望膨胀。金庸身处的年代,政治运动如火如荼,写作者难免不自觉地把现实刺激映射到小说文本中。本书缺点是篇幅太长,部分场景的武打描写多余。另外,令狐冲也太爱哭了。

  ●金庸先生仙逝,悼念先生最好的方式,是重读他的著作。选择笑傲江湖,原因有二,其一令狐冲是金庸作品中最令我欣赏的主人公,其二书中描绘的政治斗争直到当下仍弥漫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然此次重读,感受却和以往有些许不同。1.令狐冲远没有之前想象中潇洒,人生的追求他自己大概也不清楚,只是本能的抗拒循规蹈矩和政治阴谋。除了为情所困自怜自贱之外,所谓的傲骨就是几次面对机遇时主动的放弃,关键时刻的决断,感情的干扰远远大于理性的判断,甚至最后和任盈盈的终成眷属,也更像是现实中的婚姻,而非爱情。2.叙事视角尤为讲究,仪琳口述回雁楼血战一段,视角的跳进跳出,实在精妙。整部小说多用有限全知视角,大量细节埋在草蛇灰线里,信息量极大。不过从结构上说,开篇和推进都太过惊心动魄,相比之下,并派之后的部分篇幅过于草率,稍显虎头蛇尾

  ●金庸写了一本武侠小说来隐喻政治人物,这个想法本身就很有趣。把我们经常见到的政治斗争挪到另一种情境中去写,造成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给我们一个机会重新思考。开头林家在福州遇袭、中间恒山派师徒在浙闽交界遭暗算,这两个场景描写得相当恐怖,惊心动魄,主要人物在明、敌方在暗,悬念让人很揪心,又不忍卒读。但是,令狐冲这个人物的道德洁癖、内心过度的纠结,和金庸先生啰嗦的心理描写,构成形式和内容的一体两面,读起来很不爽。不过,也许这是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的通病。

  ●我最爱的小师妹岳灵珊

  ●绿绮何处觅。我抚凤求凰。

  ●第一册结束3/20 第二册结束8/18 第三册结束9/26 第四册结束11/3

  ●金庸武侠 必看吧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版本,高中借同学的来看的,是小小但极厚的版本。

  《笑傲江湖(全四册)》读后感(一):我爱冲哥。

  读书之后,会发现,连续剧中的任盈盈一直让我心生误会。

  而冲哥(姑且这么称呼吧),“暂受一时委屈,又算得什么?”“令狐冲对这件事其实并不介怀,淡淡的道……”实在豁达随便。

  引用倪匡评价的令狐冲:令狐冲是绝顶人物。

  《笑傲江湖(全四册)》读后感(二):问天之狂

  【广州出版社金庸作品集新修版之《笑傲江湖》第十八回“联手”(P707)】

  向问天被正邪两方所围攻,令狐冲与他共同退敌之时受伤倒地。向问天救令狐冲而走,去往目的地的时候先是怀疑自己会不会没有力气背着一个人奔到目的地,后面却又想“……我若力气不够,这些狗崽子们更没力气。”

  单此一句,就活脱脱勾出一代枭杰的张狂与自信。《笑傲江湖》的最大特点就是人物多傻瓜,其中狂而不骄,任性而忠心,有情而仗义的,惟一个向问天而已。

  《笑傲江湖(全四册)》读后感(三):金庸作品集新修版评论-笑傲江湖

  【广州出版社金庸作品集新修版之《笑傲江湖》】

  《笑傲江湖》不是一部有趣的小说。

  江湖是一个很粗鄙的地方,权术斗争都属于初级阶段,看上去俨然是小孩在玩家家酒,真的好玩咩?一般啊一般。

  对《笑傲江湖》的最大误会在于,认为他隐喻了权术斗争和政治环境。点咩这样说?因为作者文笔一般,只能做到明喻当时的政治环境。隐喻这种写作技法对写作者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武侠小说作者水平不够,何况还是一个办报的武侠小说作者。当然了,在大陆办报,比较会隐喻也是有可能的,当然也还伴随着要有点风险。而当年苦闷的青年报人,在新修此书的时候。则把那一点点明喻当时的政治环境宗教狂热的部分也稀释淡化。可见人一老,就容易脑子糊涂瞻前顾后。又回想当年小说问世之时,台岛政坛人物喜欢拿着书中人物互相开涮,可见当年的台岛政坛也是纯真可爱思想低幼的啊。而这本本来就没有太多美好的人性与爱情的书,在挖掉了对应当时社会现状的部分后,就更加地无趣了呢。

  《笑傲江湖(全四册)》读后感(四):三问

  一直想要做侠女,一身是胆,然后凭着自己闯荡江湖。

  我爱的江湖,不是任我行,左冷禅,岳不群之辈喜欢的权力争霸江湖,而是刘正风,曲洋,令狐冲中意的快意人生的江湖。

  刘帮主,曲长老为莫逆之交,身处武林相对立的顶端,却因为惺惺相惜而放下了对权力的偏执和世人们正邪之分的謬念。只有音乐才是纯净的,我,对我不凡的身手却深感惶恐。之后,他们草草的在前几章了解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曲笑傲江湖,留给了我无尽的念想。

  这是书里最让我感动的片段,没有之一。

  老廖告诉我,他最喜欢的就是令狐冲。因为他的洒脱,他的乐观豁达。

  老黄告诉我,她就要找一个令狐冲,因为他是真正的男人。

  小白问我,到底,最后这个洒脱的人心里放下了灵珊没有。

  看电视剧时,我以为没有。

  只到看到了书里的三问,我才是这样确信,虽然对小师妹的思念让大师兄肝肠寸断,可最终,再也没有什么能取代盈盈在他心里的位置了。

  第一次,是令狐少侠自己问自己。

  对盈盈究竟是什么感觉?

  他说,毕竟还是惧怕多一些。毕竟,放不下小师妹。

  当时看到这句话时,内心甚是悲伤。恨不得拎着他的领子问他岳灵珊那个女人到底有什么好啊!?

  第二次,是仪琳小师妹自问自答。

  令狐少侠是爱小师妹多些呢?还是任大小姐多些呢?

  她说,还是小师妹。有些事,就不让他伤心了。

  第三次,是盈盈自己。

  当时,两人本来是要驱车救小师妹的,路上美景美人让令狐少侠一时忘了眼下任务和一身的伤。这时,盈盈很确定冲哥此刻对小师妹便只有亲情没有爱情的。

  看完书以后,我不确定对他们的感情究竟持有什么想法。但是,人生若是得令狐一知己,愿随其仗剑走天涯!

  《笑傲江湖(全四册)》读后感(五):笑傲江湖的善恶标准——岳不群是善还是恶?

  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令狐冲,岳不群执掌五岳剑派然后又压过了少林、武当荡平了魔教。之后岳不群作为武林盟主赏善除恶,武林人士在岳不群一朝十余年和谐相处,因打架斗殴而死伤人数三百年来最少。请问,岳不群是善还是恶?

  这个问题其实困扰了我很久,因为岳不群虽然是伪君子却十分爱惜自己的名声,一个爱惜自己名声的人掌握大权比用恐怖和诡计来统治江湖的任我行和左冷禅会不会更好?

  其实小说没有给岳不群当上武林盟主的机会,但假如岳不群当盟主的动机就是让自己名流清史,总觉得他这个武林盟主是不会太差的。小说写出了岳不群费尽心机想当武林盟主的行为,却没有写清楚岳不群这样做的最终目的。为了一己私欲?为了掌握生杀大权的快感?

  有些时候,人是很复杂的。比如孙中山为了讨伐袁世凯而跟日本签订比二十四条更卖国的协定。你是否可以把孙中山定义为岳不群?为了救国而卖国对不对?为了救人而杀人对不对?为了江湖团结而破坏江湖对不对?其实这里涉及到一个很深刻的矛盾,行为不堪的人未必动机不纯。当能力和志向不符的时候,只能采用非常手段。那么对这类人我们到底怎样看待其好与坏?

  在笑傲江湖里面金庸用一个很简单的标准评判是非。那就是,不仅动机要好,手段也要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准则。这就是善!如果手段毒辣,无论动机是否好统统都是恶!这个标准在我看来其实很天真,现实生活当中,能够让动机和手段都合乎道义的人少之又少。

  说会岳不群,练武没有天分,门派不够强硬,是不是就应该放弃做一个贤明的武林盟主的梦想?汉武帝杀子,李世民杀弟,朱元璋杀贤这些人是不是也可以看作恶?

  我只想说,假如按照笑傲江湖的逻辑,手段和动机都要讲道义,那么你注定寸步难行。比如令狐冲,如果没有独孤九剑的保护,早就客死异乡。比如你,如果没有李刚做亲爹,还想令狐冲一样行侠仗义你也活不了多久。现实的残酷就在于,做好事就必须能看穿恶人,能看穿恶人就必须会作恶,会作恶就必须真正的做过恶(否则纸上谈兵)。因此,你可以说所有的好人、恶人其实都是恶人。只有什么都不想做一心隐退江湖的人(令狐冲)才能独善其身。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笑傲江湖(全四册)》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