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丽江旧市街-诞生东巴象形文字的秘境》经典影评集
日期:2022-04-26 03:02: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丽江旧市街-诞生东巴象形文字的秘境》经典影评集

  《丽江旧市街-诞生东巴象形文字的秘境》是一部由纪录片执导,日本主演的一部2008-10-19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丽江旧市街-诞生东巴象形文字的秘境》精选点评:

  ●简单的讲述,代入感很强,细腻流畅的文字叙述,瞬间对丽江有了别样情。上上演“悲情恋歌的小城”出于意料,打破了我初有的印象,越发想探寻她的故事。

  ●日本人充满感情用心地面对一个在中国并不受重视的传统文化。

  ●“传统和商业的对撞也毫不留情地冲击着这个宁静哀伤的小城”

  ●2015年去过一趟丽江,在那里小住两日,看到这部影片中的场景真的好有感觉。特别喜欢这种接地气又带有文化气息的纪录片。

  ●漂亮的城市,古朴的街道,传统的人群,都是那么有吸引力;丽江,向往的城市

  ●细腻美好。。

  ●有时间一定去看看!

  ●气氛太太太微妙了,真不愧是日系的旅游节目,充满了小情绪。

  ●可惜了,应该先看这片再去丽江~

  ●拍得真漂亮。

  《丽江旧市街-诞生东巴象形文字的秘境》影评(一):其它

  《这是一个上演悲情恋歌的小城》的回复。我就是这样也经常这样,回复了别人的东西又想贴出来。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002621/?post=ok#last

  ------------------------------------

  11年12月底去的丽江,11年最后一天结束前离开了丽江。

  清晨出了火车站时候,就被朝阳点亮的玉龙雪山给征服了。

  想念那里的的空气,那里的阳光。

  先去了茶马古道,后去了束河,再是玉龙什么的,时间比较短。

  丽江的阳光太过美好。

  包车,纳西族的大叔一直放侃侃的歌(满大街都是她的歌),滴答/爱情啊什么的。我不知道这能不能被称之为文化的融合?我对文化没啥看法,是个文盲,不管它了,总之一路上看着如画的风景,伴随着音乐听着纳西族大叔对丽江、对他们名族的介绍,那种悠悠淡淡的感觉,是我在任何地方都不曾感受过的。

  片中那句:’丽江是一个上演悲情恋歌的小城‘--着实惊艳。古往今来那些“悲情恋歌”和现在那些艳遇之类是否有一定关联?当然我不是在说ons。

  曾经的感情生活都是挤压在心底,是沉淀,如同化石,质感。到了丽江,特别是去玉龙的路上,那些沉重、尖锐不再,是如化成了彩色但却浓密的烟云,一缕缕与丽江的阳光交融,充满了整个世界。也是丽江旅游时候确定了我的女朋友,活了20多快30年第一次确定了是男女朋友。

  悲游唱起,片中说这是一个上演悲情恋歌的小城,所配画面是云雾压过玉龙雪山顶峰时灰蓝的色调。也许是文化语言差异翻译的原因,也许是片中翻译的歌词只是片面的或者影片着加入了自己主观遐想的,也许是我自己的主观情感投入太多,所以看片时候总觉得片中关于自杀圣地之描述太过压抑。特别是最后的镜头。

  我喜欢那种坏境,玉龙回来的路上,看着阳光下金光的草滩、草滩上翠绿的树木,当时我就在想,此处是世界的最好的地方,安宁平静,可以散尽浮华,仅留着那些最纯粹的牵挂伴着自己上路,无悲无喜,极致的安宁。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状态。我还给andanta说“可以让人永远的就停在那里”。

  片中给《悲游》纳西文字很多的镜头,应该是关于女子自缢而死那一段最多。那段字如同被风吹弯,看了对歌词的解说,猜想是女子足接大地,手臂与身体却是任其自由,就觉得东巴文字应该不但是象形,而且是会意。艺术就是会意的,对吧?当然,以这都只是我个人猜想。

  其实去之前关于丽江知之甚少几乎不知,除了知道是艳遇的地方,其它一无所知。

  看了此片才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

  《丽江旧市街-诞生东巴象形文字的秘境》影评(二):这是一个上演悲情恋歌的小城

  今天同学的校内分享了一个《守护东巴》,是四川音乐学院的学生拍的。我看了之后在豆瓣上找这个电影,没有找到,反倒是找到了这个TBS纪录片世界遗产系列的视频。

  我是一个在丽江生活了17年的纳西族。现在我22岁了,这之间我走过了很多地方。可没有一个地方能像它那样特殊的存在。地震之后新鲜事物不断涌入这个小镇,很多人说它商业化了,这了那了。但在我的眼里,它把这一切融合的还不错,至少现在。本质的东西并没有变,引用一个叔的话“当然,各种工艺的流通本来也就是一个民族融合杂处的过程,互师互市。在2003年之前,四方街还在卖铜锅杂货,这就不是商业化了吗?”

  两个视频都说到了东巴文化消失的问题。音乐学院的那个加入了主观的一些想法。而这个TBS纪录片则是还原了丽江生活的细节,人们日常的生活,生火做饭,买菜洗衣,孩子们上学,老人在家里过生日。以及古城里那些不引人注意的街道。

  在三分多钟的时候插入了一段日本的民乐,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配合着人们在三眼井洗菜洗衣服的画面,但是浪漫的音乐和这样的画面却一点也没有冲突。甚至和我印象中的丽江古城完美的重叠了,还加上了一层复古柔美的情绪。我现在学日语,也看一些日本的电影。我常常觉得日本和丽江在传统文化方面是很相似的。比如影片里提到的修葺房顶的方法。或者是日语和纳西语在语法和发音方面的相似。大概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看着这个离我们遥远的日本拍的纪录片却感到了亲切。所以作为一个丽江的纳西族,我给了五分。

  我的日语老师说日本人天生就有一种伤感的,孤独的气质。死亡,年轻生命的逝去,樱花。这些东西本来就有一些共通的地方。于是在视频后半段讲到了云杉坪,这个不太被提到的传说,在日本人拍的纪录片里出现,我也就理解了。

  云杉坪,土语称“游午阁”即“情死之地”又名锦绣谷,是一块隐藏在原始云杉林中的巨大草坪。玉龙第三国是纳西族古老的传说,是东巴爱情守护神。相传当人们的感情和传统社会道德相冲突时,无法面对现实的人们,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所换取的一个生存空间,一个理想的国度。而云杉坪就是传说中进入这个国度的窗口。 传说年轻的男女在玉龙雪山脚下的云杉坪徇情的话,他们的灵魂就会进入玉龙第三国,在此殉情可摆脱世间烦恼,升入理想的爱情国度,得到永生的幸福。

  我问家人真的有这种事么,阿姨告诉我,丽江的第一任书记就殉情了。那是离现在也不太远的事情吧。

  现在很多人说什么不相信爱情的话,我只能说爱情真的有那么复杂么?你们这些傻x。

  丽江很美,它是一个上演悲情恋歌的小城。

  《丽江旧市街-诞生东巴象形文字的秘境》影评(三):蓝月谷的仙境和束河的幽静,才是丽江的门面担当!

1

  因为玉龙雪山容易有高原反应,需要带氧气,山上冷,还需要穿保暖衣,总之就是“怕自己搞不定,不安全”,所以怕麻烦的我,还是觉得得有导游陪同才更妥当。

  客栈老板娘有一个合作了七年的旅行社,她帮我登记上去,350元,玉龙雪山+蓝月谷一日游,包车,包中餐。

  清晨5点,我早早起床洗漱好,在路口等旅行车来接驾。

  周围特别的安静,但昏黄的灯光仍让人有一丝暖意。

  幽静的古镇,在这个清晨,对我这个异乡人释放者接纳和包容的气息,我觉得自己是属于这里的。

  哪怕冷风渗进骨子里,但我仍然觉得雀跃,就像要开启一趟探险。

  因为未知,所以迷人。

  人笨就笨在这里,真是十足十的naive.

  如果自己提前在小镇买好,一瓶就是20块,但是再旅行社这边提供的再额外买,就需要60块一瓶。

  嗯,我买了,心疼地安慰自己: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个问题,做人嘛,开心最重要啦~

  到了玉龙雪山脚下,晨曦中的天空,甚是好看,太阳光线映衬得白云都变了颜色:

  蓝月谷就在玉龙雪山的脚下,也是一日游行程的第一站。

  蓝月谷的美和仙,能让人激动到尖!叫!不!出!来!

  雪山近在眼前,山谷右侧是色彩丰富的植被:

  清晨8点的阳光,带着一丝冷冽,柔柔地打在明亮如镜的湖面上,青山、绿水,晨阳,一切都刚刚开始,带着希望走来:

  蓝月谷的湖水,才是最最迷人的,蓝绿渐变,颜色干净又漂亮,不惹尘埃,没有一丝杂质:

  这个台阶景致,最可爱了,我盯着它看了好久,流水潺潺:

  从台阶往下走,就好像时间从指缝间溜走一样,虽然总有些东西是要像过客一样逝去,但这个逝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张是我当天最满意的照片:

  我不懂摄影,不懂构图和景深,完全就是靠感觉和喜好来拍,虽然说不上来,但就是觉得这张好看。

  一幅图里,有很多的层次变化,植被的色彩搭配,还有水面颜色的清晰分割,都让人感叹大自然才是最神奇的画家,美得很和谐。

  蓝月谷里有好几个湖,每个湖都是各有特色,但最爱的还是这个镜月湖,真的就像镜子一样明亮,平和:

  我在湖边的木桥上坐了好久,静静地看着颜色变幻的湖水,就觉得整个人都安静了:

  在湖边长久发呆的每一个瞬间,本身就是旅行的意义所在。

  剥离都市的喧嚣和纷扰,才能安静下来窥探内心,没有什么比一个平和的心态更珍贵的了。

  看美景的每一秒钟,都有种在森林里贪婪呼吸氧气的庆幸感。

  坐在镜月湖边上,眼前的每一帧画面,都是一种对自己的奖赏,心里兴奋到想默默地手舞足蹈:哇,真是没想到,我居然看到了这么漂亮的景色,居然可以在这里安静地发呆这么久。

  嗅到了一丝丝自由的味道,嗅到了一丝丝野心的味道。

  想好好赚钱,去更多更好玩的地方。

  这一刻,是真的开心哇,觉得未来很美好~

2

  中午11点多,吃完中饭,坐缆车上玉龙雪山,超迷恋这种同山不同色的植被覆盖:

  登山雪山,就是被一团又一团的云雾围绕,这里貌似一个巨大的采石场,没有格外的惊喜,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透着一股清冷:

  每次拍照片,都特别喜欢那种阳光从上方洒下来的感觉,总觉得这样的照片更美,或许,是因为自己心底总是更偏爱温暖的东西吧,所以不由自主的总是想靠近:

  下山的时候,从雪山俯瞰下去,也是别有一番滋味,浓云遮天蔽日,笼罩着这片山脉,给人一种离穹苍之巅很近的错觉,这一点点的错觉,会让人有种“世界很干净”的恍惚:

3

  从雪山回到束河古镇,是下午四点多。一看时间还早,我就回客栈放了下东西,然后直接去古镇里面溜达了。

  毕竟,在束河住了四天了,我还从来没有欣赏过这个古镇。

  束河古镇和大研古镇是截然不同的风格。

  大研古镇是热闹,是喧嚣,是入世,是市侩的商业,是“吵死了”的逃避。

  束河古镇是平静,是克制,是避世,是情怀的寄托,是“就这儿了”的归宿。

  喜欢束河的一草一木,喜欢束河的潺潺流水,喜欢束河的午后阳光。

  束河真的太好逛了,尤其是在阳光暖暖的午后,悠闲地漫步在古镇里,一家店一家店地进进出出,随心所欲地溜达。

  这里是淘货的好去处,很多店都是很有风格和特色的,不是烂大街同质化的那种店,而是真的有自己的经营理念和文化价值观的店。

  女人嘴里所以说的“我就看看,不买”,就跟男人嘴里所说的“我就蹭蹭,不进去”是一样的不!可!信!

  剁手的兴趣来了,是根本挡不住的,关键是不想挡,反正横竖一句话:我!就!是!要!买!

  偶然进到了一家服装店,在门外就觉得衣服挺有特色的,不是那种浓厚的民族服饰,也不是浓厚的古风,而是带有民国元素和理念的设计。

  比如旗袍,不是那种让人曲线毕现的紧身款,而是改良版的,比较宽松,仍然有旗袍的美感,但是衣服穿在身上,不是束缚,而是一种随性的自在。

  还有一些内搭和外搭的毛衣,正好深秋可以穿,哪怕回到杭州,这些衣服都不会显得跟自己的生活环境格格不入,反而更能相得益彰。

  开店的姐姐是个34岁了的中年少女,很有活力,整个人透着一股对人生的笃定和自信。

  我一边试穿衣服,她一边跟我闲聊,唠嗑都很合拍。

  她的人生经历也是极其丰富了。

  从小在大山里长大,姐姐从小美艳,姿色普通的她总是活在姐姐的的冷嘲热讽里。在所有人眼里,她都是不起眼的存在,而且她的想法和做派,总是跟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

  她爱美,从小就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穿衣服,自己搭配,甚至改造衣服,慢慢摸到了自己的穿衣风格。身高157的她,气场却有170。

  23岁那年,她跟初恋分手,后来又跟前夫结婚,女儿两岁的时候,又离婚。

  能在丽江扎根隐世的人,基本内心都有同样的一份执着,想要找到真正的自己,想探索一个终极问题:我是谁。

  虽然话听起来很飘渺、很不务实,但这就是这个群体最真实的心声。

  她放弃了安逸的一切,几乎净身出户,就是想要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而不是成为丈夫的附属品。

  后来遇到了一些贵人,有了好的机会,自己也做一些服装生意,每天躺赚,都是盆满钵满的那种。

  自己带着几十万去世界各地走走,游历过二十几个国家,最后还是喜欢丽江,也是机会使然,回来继续做生意。

  我的心理是,觉得聊得很投机,刚好试了几套衣服,所以顺手就买一套吧,要不然觉得不太好意思,反正也都是自己喜欢的衣服。

  哈哈,虽然店家姐姐是无所谓的。

  买完了衣服,彼此聊得开心,她请我坐下来喝杯茶,边喝边聊。

  后来她又分享了自己做生意的一些经历和心得,我受益匪浅。她信手拈来的分析一些服饰搭配的美学理念。

  在她抽丝剥茧的解读里,店里的衣服好像都有了生命一样,很多我进店时并未留意到的细节,都开始闪闪发光。

  从布料、色彩学、剪裁设计到花纹、纽扣等等,一切都变得很有意思。

  其实,我并不是很懂得穿衣搭配的人,每次买衣服,基本都是直接买套装,或者是店家搭配好的一身单品,我直接成套买。

  这样做有个好处,就是不出错,也省掉了自己思考怎么搭配的时间。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只需要看着喜欢,适合自己的气质,买下来就行了。否则自己思考搭配,真的头疼。

  这是我有史以来,在一家店呆过的最长时间记录,从下午四点聊到了晚上十点。

  店家姐姐直接请我在店里吃了晚饭,晚饭后,我重新审视店里的衣服,又挑着买了两套自己喜欢的。

  虽然明知在这里买衣服,肯定是偏贵的,虽然明知道,店家肯定也是用了一些营销的技巧的,但是,对我而言,确实喜欢店里的衣服,贵出来的溢价,就当是姐姐给我上了一堂人生课+穿搭课,也是划算的。

  出来玩,开心最重要啦~

4

  满载而归,回到客栈,洗洗睡了,第二天又在客栈宅了一天,傍晚的时候,才出来溜达。

  想着来都来了,好歹也得把束河古镇溜达一圈,毕竟,前一天真的连一条街都没转完,就沦陷在了衣服店里。

  再瞅一眼傍晚的束河古镇,毕竟过了今晚,就要出发去大理了。

  在束河,多的是藏龙卧虎之辈,很多人都是在这这里过一个半隐居的生活。

  或许,是在都市里受了伤,来这里疗愈;

  或许,是功成名就,厌倦了城市生活;

  或许,是给生活留块净土,在这开辟世外桃源。

  束河古镇不像大研古镇,大研古镇非常大,一天都逛不完,而束河古镇,真的就是一个小镇而已,两三个小时就能用脚步丈量完。

  小镇上,人们几乎彼此之间都很熟悉,巴掌大块儿地,有种北京胡同里的那种左邻右舍的熟悉感。

  在束河想通了一件事:

  房租一晚才70块,包月也就2000出头,直接包年或者包半年,房租比在城市里还划算,居住条件又好。

  其实,作为写稿为生的人,真的可以搬到束河去生活个一年半载,线上营业,养心赚钱两不误。

  束河啊,真的是个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沉淀自己的好地方。每年都可以去一次,住上一段时间。

  但是,轻易别想不开在束河开店,因为不容易赚到钱。哪怕是镇上很不起眼的一个小店,可能都有七八年的历史了,他们总有自己的发财之道,而外来人,没两把刷子,是很难扎根下来的。

  在束河这段日子,最大的感触就是:

  人生有无限的延展性,生活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没必要拘泥于一格,没必要把自己限制甚至逼死在一个条条框框里。

  很多时候觉得自己的状态很糟糕,那只是一种错觉,因为自己的圈子太固定,太狭隘,所以自己的眼界思维都受了限制,大胆一点,走出去,换个角度看问题,人生还是一片广阔的天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作者简介:若初,写作培训师,写作2年,创立“若初新媒体工作室”,单篇文章入账3万+的文案达人,擅长书影评、情感心理文和商业文案。全网各平台同名账号:若初的星辰大海。关注后回复“写作”,可免费领取写作干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丽江旧市街-诞生东巴象形文字的秘境》经典影评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