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是一本由韦恩.W.戴尔著作,群言出版社出版的红十月工作室图书,本书定价:21.80元,页数:2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灵感》精选点评:
●给我的感觉像是宗教书籍,挺玄的,实在没能力评价优劣,打个三分吧。。。
●比想象的要烂
●空,然后灵感来。
●在泛滥的励志书里,这本算是不错的
●哲学博士的玄学大作。 喜欢极了最后一章的黑金斑蝶的故事,不到三页的篇幅让我好几次不由得笑起来,太美好了
●只因没有十颗星。
●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
●韦恩戴尔真是一个有爱的爷爷
《灵感》读后感(一):纯净。归一。
昨夜过了凌时,躺在床上翻起图书馆借的《灵感》(Dr.Wayne W. Dyer著)。才看了前言和目录,就被深深吸引了。因为有很强的共鸣。
我是一直坚信天地,人的灵气的。他称之为“灵感”,在这个灵感被广泛地理解为创作的某种灵性体现的语义中,我觉得换中国人来说,称为灵气是更合适的。“气”这个字眼涵盖天地万物运行的“场”。书中所言其实也是此意,只是老外不通气功,不懂“气”字罢了。
活在灵性之中,这是我最欣喜地选择,感恩和激动,都随着这个念想悠然而生。
万物怎么是没有灵性的呢。机器也好。刚才打“油然而生”,由于而字是元音开头的拼音,和然自的最后一个N会连拼,所以只好拆开打,词条跳出的第一个词语就是“悠然”。这个“悠”字我就觉得比“油”要好。用得太腻的,就会怕的。
不信灵性的人也大有人在,大抵麻木了太多时日的缘故。但每个人的心底都隐藏着一丝契机,总有一朵火花。近来很多小女生喜欢自名“朵”,“朵朵”,“然朵”,等可爱乖巧的字眼。花的身形和曲线,确实是给人以非常美好的感受。从种子到植株到花苞到绽放,朵字丰满袅袅,娉婷得很。心中那一朵灵性之花,它若绽放,也是如此。
早晨去传达室收订的书刊。《译林》到了,还有去年十二月的《散文》。昨晚只睡了三个多小时,今早到现在一直靠意念提升着精气力。我一边学编程序,学数学物理,做科研,写论文,一边为五月的英语考试备战,一边,还很想好好地看文学书。
很多事情,很累,但是,很感激。活着,有幸健康,还比较美丽,还尚且年轻,还有健康的爱我的家人,还有甜蜜的爱情,我还能够在心里,智慧中,调节一些时间,安排分配各种事情,能应酬,也能真心。其实一直以来,冥冥之中我感觉得到天地与我的交流和感应,当我敏感的时候明显和频繁一些,当我沮丧失落怨恨的时候,就离我远去。今日得见此书,知道原来有人,和我有着一样的感受。这真的很好。
2008-01-30 16:38:26
《灵感》读后感(二):误区摘记
不如想象中来得好。写完《你的误区》而立之年的韦伯投入了New Age的怀抱,60几岁写的书就变成了这样。无论如何,还是比较喜欢他有practical approach的风格。速读完毕,整本书于我来说就剩下了下面这些。
使生活始终简单的三个关键:快乐、爱、安宁。
生活与灵性之中的六大原则:
不让别人的好意见左右自己。
愿意接受他人的反面意见。
不要计较结果。
要懂得获得灵感其实什么也不需要。
不要耽于幻想。
愿望是不能通过预先计划实现的。
简化生活的12种方法:
使生活有条不紊。(丢弃无用的东西,收拾整齐。)
将日历上没必要实施的多余活动和指责划掉。
让闲暇确实能“闲”起来。
花点时间用于冥想或瑜伽。
返璞归真。
在你和批评意见之间保持距离。
为身体健康投入一些时间。
玩,玩,玩!
放慢节奏。
想尽一切办法避开债务。
忘记货币的价值。
不要忘记你的灵魂。
散记:
每天至少做一件这样的事:将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分享。(练习尽量大方一点。)
善于发现所有与本源不合拍的想法。
早晨完全醒来的时候,花一两分钟时间用于我所称的上帝静静待一会儿。(Meditation)
不要忘记这条浅显的道理:“怎么办”的答案就是“是”。
不要在心里提及或想象“不该怎样”,去想肯定的事情。
将行动步骤细化,会激发与愿望相匹配的动能。
承诺自己欢乐地生活在“当时”,而不要关注目标的实现。
宽容以前做过的一切让你羞愧的事。
如同永远无法通过分析黑暗而找到光明一样,你也永远无法通过分析你认为平凡的东西去发现卓越。
尽可能多地观察哪些事在冲击你的生活,尤其是那些被你说成“毫无意义”或者“应景”的事。
经过深思熟虑后,下定决心多花些时间和这种人打交道,即你通过此人能离神灵最近。
积极主动地减少用“我”这个字打断别人说话的倾向。
远离无法给人灵感的寻常能量:媒体、广告、娱乐。
聆听内心的声音,承诺自己采取正确的行动。
体验恐惧感,但无论如何还是要放手干。
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原文地址:http://anseeing.com/2007/10/inspiration-calling/
y Nocturn~清流 from 安見閣(anseeing.com)
《灵感》读后感(三):在灵感中闪现的小故事
我在准备写与灵感有关的论文,这也是为什么会找到这本标题为“灵感”的书。在简单地看了书的介绍后,我就很惊喜,因为这正是我要找的。我的工作是设计,但我的兴趣却在宗教与哲学上,现实需要我去写论文,但又如何兼顾到自己的兴趣呢?于是想到了灵感这个题目,设计中需要创意灵感,而其实我已经知道,灵感的获得的另一个途径就是佛教里所说的禅坐,其实,说白了,佛教的教义“戒、定、慧”,佛教的修行就是寻找灵感的过程。那个慧不就是灵感吗?只是说,这里的灵感的概念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灵感的概念,一般意义上的灵感的概念是“出人意料地获得一个新的想法”,但是,佛教的修行而得的慧,却是一劳永逸的方式——在任何想要灵感的时候,灵感就会到来。
那么,有没有相关的书来介绍我这个想法呢?以便作为我论文的论据?看到这本书时,我就知道,这就是我要找的可以作论据的书。事实上的确是这样。
在一本道教的书《大道行》中,有一句话,“灵感来自于和元神打通”,这与本书及佛家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
这本书对我帮助挺大,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收获,那就是,整个书中传达的都是积极、正面的能量,虽然是在匆匆地翻阅中,也让心灵有了一次洗涤。因为这两个原因,给这本书五星的评价。
书快要看完时,我还在想,书评该怎样写呢?因为,我有写书评的习惯,并有,我希望我写的书评不仅仅是散记,而是能成为独立的文章。虽然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但这些启发却不能促使我完成一篇象样的文字。就在看到倒数第三页的时候,我看到一段话:
“我深深地懂得:打着解决暴力、贫困、癌症、艾滋病和毒瘾问题的旗号宣布战争,那不是解决问题之道。用含有暴力、怒火或憎恨的想法和行为解决问题,只能使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剧。我对此不感兴趣。”P217
看到这段话时,头脑里突然闪现一个故事,于是把它写了下来,就以这个故事作为此书的书评吧,必竟,这本书是讲灵感的,而这个故事恰恰是在灵感的闪现中出现的:
较量
一个大男孩揍了小男孩一顿,佛与魔都在一旁看着。
魔说:“人们一直都在讲我的坏话,说我不干好事,这次,我要改变人们的看法。”
“怎么改变?”佛问。
魔说:“我会给那小男孩以勇气和力量,让他报复那个大男孩。”
魔这样说,也这样做了。
小男孩变得愤怒起来,愤怒最终变成冲动、无畏,内心熊熊燃烧的烈火带给他无穷的力量,他捡起一块石头,追上去,砸向大男孩,大男孩的头上立时鲜血直流,他捂着头转身看着小男孩,眼里充满了恐惧。
魔说:“看,这样就公平了。”
佛说:“这样就又多了场战争。”
魔很不屑地说:“但对这件事,你什么都没做!”
佛笑笑:“你看,”他指着那两个平静下来的孩子,“我带给他们的是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