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移山之道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2-05-16 12:44: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移山之道读后感1000字

  《移山之道》是一本由邹欣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350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0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移山之道》精选点评:

  ●故事描述得像幼儿书籍..

  ●我是真的无法适应MS的开发工具和模式……以后再也不要看MS 的心灵鸡汤书了。

  ●工作中涉及所以要看看!

  ●还是要实践……

  ●大学时代

  ●凑合吧,科普性质的还行,适合毕业生同学看看。

  ●介绍VS与TFS的书,附带点微软开发模式!

  ●故事编的挺有意思

  ●讲解vsts很具体详实,不过还没有真正用上vsts.

  ●。。。。。其实我还没看呢。。。。HIA~

  《移山之道》读后感(一):欢迎访问《移山之道》官方社区

  欢迎各位读者访问。作者邹欣老师也已经把个人blog从博客堂迁到了这里,有关书籍的讨论,欢迎大家前去交流!

  《移山之道》读后感(二):比较有趣的一本技术书籍

  很少见到用故事的形式来写技术书籍的,这是我看到的第一本,书写得比较有趣,看了之后也是有一定的收获。作者主要是针对VSTS来展开的,但是由于VSTS我并没有条件来使用,故而只能够看看里面与VSTS无关的部分。

  不过即使如此,仍然值得关注,对于一些软件开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例如集成,测试等都提出了比较有意思的见解,所以推荐看看。

  《移山之道》读后感(三):Visual Studio Team Suite开发指南

  不要指望通过本书成为敏捷开发的专家,本书只是针对MSF和Visual Studio Team Suite在软件项目的使用进行泛泛的论述。如果您不具备敏捷开发或者极限编程的相关知识,建议您就不用浪费时间在本书上。

  如果您具备敏捷开发或者极限编程的背景知识,只是想弄清楚如何在微软的工具平台上进行实践,本书倒是一本不错的指南。

  当然,涉及到具体的实现细节,本书也是言之不详,仍需查询相关的技术资料。

  《移山之道》读后感(四):需要有一定的敏捷开发基础,有浓厚微软色彩

  1. 了解敏捷开发知识,特别是scrum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流程,读起来会比较顺畅。感觉MSF与scrum惊人的一致,不知道是否相合借鉴。

  2. 书中讲了一些很实际的问题,在项目开发中都会遇到。但是这些问题往往因为比较琐碎,在其他项目管理书籍中没有涉及到。这本书这方面讲的还是不错的,有了一定的项目管理经验,看后很有共鸣。

  3. 全书有浓重的微软色彩。全书的开发理念,基本等同于微软内部做产品的一些理念。如版本管理,分支管理,bug修复等等。另外对于开源的态度也比较微软。

  4. tfs确实有一些优点,比如整合很多功能,不要做系统间集成。但是tfs的最大劣势,我觉得就是版本管理,实在是太难用了,多人协作时相当费劲,就不能借鉴一下svn,git等优秀的机制么。

  这个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作者对于这本书的态度。

  《移山之道》读后感(五):有源则至清——我读《移山之道》

  一、VSTS之源:MSF

  ===============

  一本书,最怕写到糊里糊涂,自己说不明白别人也读不懂。我写书,所以便常常这样提醒自己。今天读到邹欣先生的《移山之道》,第一篇便说到这样一句话:

  ---------------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书的开篇便解了我久久以来的疑惑:如何把一本书写清楚。这句话摘自朱熹的《观书有感》,所以说的是读书者如何“看书的‘清如许’”。同样一句话,简略下来就是“有源则清”。

  书名“移山之道”并不是哲学的“道”,简言之就是“法子”。所以本书原本就是在讲“移山的法子”。作者将软件工程(的具体实施)寓作移山之艰,在这万千艰难中,作者给了的“法子”是两个东西:MSF和VSTS。前者,是思想理念,后者则是方法工具。

  注1:我向来不直接讨论一个方法、思想的好或坏,因为这种讨论总是宥于某种具体的背景或范围的。所以我这里也不对MSF和VSTS直言好恶,我们这里只说书。

  说实话,在读邹先生这本书之前,我与书中的“果冻”一样,面对MSDN上的“官方绕口令”大感困扰。基本上来讲,我除了知道“MSF/MSA是微软的工程理论”之外,没有从那些绕口令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而这样的知识到了《移山之道》里,变成了“白话MSF”。一句话:就是微软推荐的做软件的方法。

  再简而言之:一种方法。如同敏捷方法一样,MSF方法也有几个“基本原则”——好象从敏捷之后,工程理论都是先谈“原则”的。《移山之道》一书除了讲述这些原则之外,也讲述了他们在VSTS中的映射——一些具体的功能。

  这大概就是前8章的内容了。其中前4章是我推荐阅读的部分。

  二、移山之道,源出务实

  ===============

  第二个该读的部分,则是12章之后的内容。这本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项目,并且围绕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导演”了一出实战的大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工程角色在这个戏目中的表演、心态,甚至神情(因为有很漂亮的插图)。

  我们常读到一些讲工程实施的书籍,大概都是讲某种工程方法、工具或过程理论的条条框框或者(界面)操作指南。读者看完,大抵是既不见得能懂,也不见得会用的。凡是这些,都必须要放在具体的工程环境中,读者才会发现问题。而一发现问题,读者要么畏难而弃,要么以大无畏的精神一通乱撞。工程中不能活用的,大概都是这样的状况了。而《移山之道》则是切切实实的讲工程场景的,讲具体场景下的应用方法的。所以,你会看到类似这样的语句:

  ---------------

  同学:对!我们要用全(敏捷开发模式的)5个工作项类型。

  ……

  阿超:当敏捷模式变成强迫,那还能敏捷到哪儿去呢?

  ---------------

  又或者一些应时应事的实战法门:

  ---------------

  ……

  同学:你说得在理,但是老师让我们用全套敏捷模式,我们怎么办?

  阿超:你们可以回去告诉老师说这是最新的“移山精简开发模式”,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大牛、超人和理论家们都一致说——这是我加的^.^)很好用。

  ---------------

  这样的段落看了是非常过瘾的。如果遇到这种连具体工程是什么都不知道,就要求“用全套XX方法、XX模式、XX过程”的那些工程角色时,这常常是可以派上用场的。

  三、怎么读这本书

  ===============

  这本书的内容可以分成好几个部分:

  1、VSTS与MSF基础

  2、团队角色的基础素质

  3、工程实战的细节与处理方法

  4、阿超的故事

  5、用好VSTS

  一般的读者,大概可以把本书当成VSTS的快速指南,所以可以用它来学学VSTS以及MSF。毕竟如宣传所言这是“第一本由微软VSTS一线开发人员所写的原创精品”。同样的道理,对于一个工程团队来说,也不妨用这本书作为团队成员的一般性读物。另外,如果你的团队的“个人技术和协作精神及技巧”尚有待启蒙(在我看来许多人有此需求),不妨看看本书的第二篇(9~11章)的内容。

  但如果这样读这本书,大概是暴殄天物。因为这些大概是1、2、5三个部分的内容,只是书中所述的末节,远非精要。

  我读这本书,看完前四章,全书的思想基础与行事原则就已经了解了。接下来,我大概都是在看书中以阿超、大牛、果冻等虚拟角色之间的对话,我称之为“阿超的故事”。在我看来,“工程实战的细节与(具体的)处理方法”,只不过是阿超的思想的一种表达罢了。所以上述3、4两部分综合起来,才是全书的精华。而这些精华,作者用楷体小字藏在一段段对话、一篇篇文言,以及一个个籍阿超的身份而作出的工程决策之中。

  这些一般读者快速掠过的东西,我看得反倒细致些,启我思想的也反倒多一些。同样,也希望读者能放下学以致用的急切心态,好好读读阿超的故事。

  总的来说,读这本书,可饮水,可思源。饮水者略知其用。思源者,才能从作者对VSTS的讲述中思及MSF的价值,或从案例中看到作者务实求用的思想。

  愿读者作思源者。相信作者以《移山之道》为书名,也有这样的深意。若此一来,“道”不必仅作“方法”去解释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移山之道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