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送》是一部由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Theodoros Angelopoulos执导,Theodoros Katsadramis / Lina Triantafillou / Yanni主演的一部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放送》精选点评:
●其实没啥意思,记录一次访谈节目的筹备过程
●精心准备,盛装打扮,匆匆步行穿过贫民区,来到心中向往的造梦圣殿,唯唯诺诺,小心翼翼地迎合着那些肆意妄为的人,灯光熄灭,繁华落幕,独留他一人在舞台中央不知所措.才落寞地发现自己不过是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而这被挑拨的心思,意难平啊!20世纪60年代希腊街头的人情风物好珍贵.
●节目全靠骗 高清修复
●安哲第一部正式短片 风格与日后作品相差甚大 新浪潮式的跳跃叙事 戈达尔对他的影响很大
●@影城·2019SIFF13/20
●Broadcast,广播,当时最流行的传播媒介,试图以一场伪真人秀方式打造“高富帅”。而这样虚伪,并以快速吸引大众为目的的方式至今仍在延续,归根结底在于大众对其中可消费的娱乐性买账。摄影风格让我想到了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宽阔的外景和逼仄的内景考验导演调度能力,但似乎有几个焦点没对好。
●这……这是安哲拍的??既是性别政治的观察,又是对娱乐媒介的嘲讽。完成度略低。是喔,很新浪潮。
●关于大众流行文化是如何瓦解工人阶级(虽然这里主角是木讷的公务员)斗志的,在安哲罗普洛斯严重左翼倾向的年纪,诞生这样的处女作短片不足为奇。
●街头采访,理想型男性,平凡公务员获得了一日体验理想型男性的机会。广播人员继续他们的街头采访,却徒留公务员一个人落寞地站在广播间里尴尬,木讷。平凡的生活,一旦被打破,是极大的缺口。
●动感安哲;街头采访,“说说你理想中的男性”;强影像,多表情动作和主观镜头,少对话;远距离侧面、背面跟拍主角行走——忽然发现安哲和北野武两人也挺像的,都不喜欢说话,都喜欢大海,都喜欢拍行走的人,也都有一位顶级的配乐大师;比生活快一拍的媒体节奏,最后录音棚里只留下一个慢半拍的老实人
《放送》观后感(一):不是什么学生作品,很成熟
挺有意思的短片,显露出成熟的镜头和新浪潮风格。
介绍上都说这是安哲学生时代的短片,大概有误。安哲36年出生,先学的法律,60年到法国学电影,后回希腊为报社写评论,65年开始拍剧情片。这部短片是68年,应该是毕业很多年之后,那时他已经开始拍片。这是70年的处女作《重建》之前的作品。
40岁的公务员满怀憧憬的要和女主播共渡愉快的一晚,结果只是被摆在那僵硬的拍照,接着在播音室念了句台词就被扔下。大概是媒体传递的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巨大鸿沟吧。就像我们的两个世界,新闻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平行的两个宇宙。
里面有几次画面定格,虽说没有跳切什么的,叙事上有明显的跳跃,很像那时候流行的新浪潮风格。
《放送》观后感(二):技术贴
我试着反向一层层剥开这个剧本
1. 孤独的人
2. 一个孤独的男人
3. 一个在媒体和生活的对比下凸显的孤独的男人
4. 在做一档“平常人节奏67”的节目的媒体,拍摄了一个平凡的公务员男人,一来一回中凸显了这个男人的孤独
5. 在做一档“平常人节奏67”的节目的媒体,街头采访了许多女人,得到了许多关于心目中完美男人的答案,最后决定拍摄一个路边准备上班的公务员。公务员有繁忙枯燥的工作,平静压抑的日常生活,他对热闹新鲜的媒体世界和漂亮的女主播产生了兴趣,但最后还是与这个圈子格格不入,在播音室录完节目,所有人晾下他离开,空荡的演播室留下他一个孤独的背影。
6. 音乐响起,在做一档“平常人节奏67”的节目的媒体,他们街头采访了许多女人,收集了许多关于心目中完美男人的回答,最后决定拍摄一个路边准备上班的公务员。公务员在繁忙枯燥工作后,抱着个西瓜约见了节目组的工作人员,答应了之后的节目录制,在羞涩的交谈过程中,他似乎对光鲜亮丽的媒体世界和性感的女主播产生了兴趣。破旧的楼道、众多家庭成员、狭窄的公寓,用餐过后他开始踱步,望见窗外三个玩摩托车的青年,若有所思,于是他开始捯饬自己,匆忙赶往拍摄现场,途中望向海滩,显得忧郁,最后等来的结局和他想象中有出入,他的举动也显得格格不入......第二天赶往播音室继续录制,结束后,所有人晾下他离开,空荡的演播室留下他一个孤独的背影。音乐响起,节目继续进行......
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应该是这样被搭建起来的。有血有肉,充满戏剧性,加上丰富的镜头语言(手持、长镜头、画面定格)和对当下社会环境的反思,5星。
《放送》观后感(三):都是典型~
21分钟的短片,却已经可以初见Αγγελόπουλος日后风格的端倪。
片子讲述一个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的制作形成过程。最初是关于一个广告的讨论,之后就进入街头采访的部分。节目的名字叫做“平常人节奏67”,这一期节目的主题是“理想的男人”。在街头采访的结果,答案自然是各种各样:风度、幽默感、体贴、魅力、金钱、相貌……由于没有一个比较集中的答案,于是他们决定选择一个平凡的男人。一个公务员,生于1927年,大约40岁,单身。他们约他有空去录制节目。我们看到这个小公务员在下班后见到节目组人员时的紧张局促,之后回家又开始匆忙准备以至于手忙脚乱。他早早到达一个海滨别墅接受拍照,却等到夜幕降临一切才开始。被摆成一个诡异的造型(也许那个时候的希腊人们会觉得好看吧……反正我不懂……)之后摆拍几张照片,第二天去录音。录音结束,录音间里迅速变得空无一人,各种器材乱摆一地,匆匆草草收场。
其实这部片子里就已经很多地方显示出Αγγελόπουλος之后的一些风格,比如长镜头,比如用情节上的空白来表达断裂而不是用情节的断榫。不想去模仿有些人那样去说媒体制作节目时的手段,讨论我们是如何被一些无关的人所塑造所左右,而是想看看这个人的状况。其实他是个蛮可爱的小公务员,下班后还抱着个小西瓜(不知道在希腊那个西瓜算不算小),好玩的紧。他坐上制作组人们的车,小心翼翼地接过递过来的烟,无论怎么看都是个可爱的小人物。当他匆忙上班路上,当他认真打扮早早到达约好的拍摄地点,他被定格成几张抓拍摆拍出的照片,他早不是他自己,只是一个典型的平凡男人。多有意思,平凡男人都有典型。录音间,他的声音被人调整为合适的样子,去表达一种理论上被认定属于他的心情(我不愿意说这是强加,我从不觉得这是强加,甚至连诱骗都也许算不得)。于是乎我们就得到一个漂亮的典型,一个具有无比标志性的模式,我们在之后就可以以这个模式代替每一个实体。但是原先的那个家伙,只好认倒霉。他已经是人们的模式人们的标准人们心目中的典型平凡男人,因此他只好去做另一个人。
小人物,不过如此,随着命运,慢慢漂远就是。
http://yuantao8027.spaces.live.com/blog/cns!4A73E9E2CA7599F2!797.e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