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直奉大战》的观后感大全
日期:2020-11-19 23:19: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直奉大战》的观后感大全

  《直奉大战》是一部由周予 / 吴秋芳执导,王尚信 / 赫海泉 / 曹杰臣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直奉大战》精选点评:

  ●这里面的冯玉祥,太作 逼宣统出宫的那一幕,和末代皇帝那一幕大不同,不知道哪一个更真像,但是作为少数的北洋电影,这个东西已经有很多无法自洽,过于突出

  ●演员表演到位、服装道具音响都很认真。这片子已经比近年的《百团大战》、三个大业强不止数倍了。向老一辈电影人致敬

  ●直奉大战

  ●军阀混战。

  ●

  ●看过这部电影以后,对北洋军阀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里面张作霖演的好。

  ●初中沉迷北洋史,冲着吴尔扬版的张作霖去看的

  ●時代感還是通過美術服飾表現得不錯的。過於偏重和美化馮玉祥的戲份,簡直可以改名作馮玉祥傳了。當然在講述北洋軍閥的影視作品裏這就已經算是不錯的作品了。

  ●

  ●几乎所有人物,都非常冲动,让人难以相信他们曾经影响历史。

  《直奉大战》观后感(一):倒戈将军的野望

  冯玉祥一生数次倒戈,堪称倒戈将军,只不过最后一次他倒向了敏感词。所以在新中国电影中出现的冯,基本上都是正面形象。

  这部影片其实还不错了,因为没有敏感词什么事,虽然有点吹捧冯玉祥,不过总体还可以,而且和台儿庄等片一道,为几年后的《大决战》积累了经验和人才。

  ,里面的唐僧可曾找到?

  《直奉大战》观后感(二):冯玉祥也不算一个坏人吧

  给个三星吧,孙中山如果没死在北京,那冯玉祥怕不是改造民国的首功。挺看不惯现在人抬高徐树铮贬低冯玉祥的风气,徐树铮掀动政潮,挑起内战,都是一般军阀行径,所谓的“功”就数是用“参战军”“戍边”。果然民族主义是与土地紧密挂钩的。流行的高徐贬冯,不过是爱好外蒙古的土地胜过了爱好自由,爱好地图的广阔好看胜过了关心民族的命运。这些人同时往往是民国“自由”的向往者,可惜从这暴露出真面目来了。试看冯的生涯,从滦州起义(革命出身,其他北洋大佬哪个不是顺水推舟走进共和的),武穴停兵,北京政变电请孙中山北上,驱逐溥仪出宫,五原誓师,中原大战讨蒋,对共产党也相对宽容(虽然也有把红旗当成财路之嫌),不说是伟大也是波澜壮阔的,冯直接参与了对清王朝和北洋政府的毁灭,做了重要且无可替代的贡献。这电影选取了冯玉祥一生中最满怀希望的巅峰(即使是鏖兵平汉路的中原大战都难以比肩的顶点),第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的事情,拍了一个冯玉祥的传记电影,很难说好看,给个及格。

  《直奉大战》观后感(三):历史观与电影叙事

  80年代的老片,在历史观上,还是正确的——关于冯玉祥的历史评价,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单纯从个人好恶出发品评,不是搞清历史人物的正确态度,更不是正确认识历史的态度。

  具体到冯本人,一个从晚晴时代当兵经历辛亥、北洋、蒋记民国的农民。其局限性必然很大。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要求。而纵观他一生的几件大事,公允来说是,大节不亏。滦州起义本身长期被武昌首义遮蔽——但毕竟是打乱了清廷的计划部署,给武昌起义创造了便利。实际上,只要想想为什么辛亥革命的主力军都是“大清新军”,就能明白,满清之不得民心。 说北京政变,就得说直皖之战,第一次直奉之战——当年吴子玉在湖南时何等意气风发,何等慷慨激昂。这还不是因为他顺应了当时的民心:内止战,外御侮。故而能因势利导驱逐借贷日本帝国主义的段祺瑞、徐树铮。借日本人钱,算不算卖国?当然。因为它是用各项主权作为抵押的(比如说关税)。更不用说买日本的枪械,请日本的教官。这样一支被日本人控制的队伍,是什么性质的军队? 但曹大总统上台之后,中国依然四分五裂,混战不止。而当年在岳州主张南北议和,誓要驱逐倭寇的吴佩孚,又在做些什么呢?武力统一——还是接着打内战。至于驱逐倭寇么,他可曾收复过哪怕一个外国租界?汉口英租界不能说不近在咫尺吧。但我没记错的话,是直到北伐时才由革命军收回的。 我们或许可以说,直系军阀不算太卖国——但那是和其他的军阀政权比较。事实上,谁坐在那个位置上,都必须要“照顾好”各国在华的“特殊权益”。 因此,推翻一个军阀政府,于国于民,均乃正义之举。更何况,北京政变还彻底推翻了紫禁城里的小朝廷——辛亥革命到民国十一年才算告成啊!

  再说电影叙事。这方面减分不少。影片虽然着力塑造形象,但在叙事上,历史事件流水账,大而不当。这自然是历史题材的痼疾,但较为落后的电影意识还是主要原因。 历史题材,往往是宏大叙事,情节起伏跌宕。很难在流动的历史中,把握住人物。此时,就更需要在叙事技巧上下功夫。总的说来,既要交代清楚来龙去脉又要突出重点,就需要关键人物的支撑——除去主角外,需要圈定两三个关键性的配角。但本片仍然还是众生相式的——巴里·林登、雷恩的女儿其实也有这个问题,缺乏关键配角(后两部还不严重)——而关键配角的作用就是以点带面,通过他们来拉出整个历史背景,通过他们与主人公的关系,加深人物的丰富性。 其次,在摄制上,要把整个事件压缩就需要分清主次——某些事件不必用画面去表现,而借角色之口来展开。历史题材脱离不了全景镜头。但四平八稳的全景并不能表现出情节突变时的突发性,应当大幅度地拼切景别来强调突然之事。还有就是控制好重复场景的景别,以营造时间上的差异。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直奉大战》的观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