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2》是一部由山田洋次执导,西田敏行 / 吉冈秀隆 / 永濑正敏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学校2》精选点评:
●被陷在雪坑裡的西田敏行笑到頭掉。屎分子撲面而來的鏡頭,導演,我不敢看!(,,#゚Д゚) PS 我們學校教育系有個專業叫特殊教育,是把天才和障礙兒童歸在一起,對老師的日常挫敗程度應該是一樣的,真不是一般人能幹得了。
●从与智障学生艰辛的相处中反思教师职业和教育的意义,进而引申到身为家长的职责和义务。对于智障学生的状态展现的很真实,看了很触动。至于不足,那就是角色塑造的过分温柔,这也是山田导演一贯的特点吧,尤其是玲子老师,温柔的近乎完美。音乐很动人,不过用的过于频繁了。
●有情节有思索,说特殊学校的教育与求职之不易,更是对学校职场皆战场的日本价值观之探问。作为教学问的老师,龙老师是失败者也应付不了思想复杂的一般中学生,但在特殊学生中间却作为人生导师或曰同伴找到立足之地。96年天后是安室奈美惠,滨崎步只是想当歌星的小女儿。
●太匠气了 看不出导演的意图 不知为什么要拍这么个片子
●温情洋溢,笑中带泪。
●两句话:如果世界继续瞄向目的的冲刺线、宽容也只是存于梦里;不要忽视他们的无知、发现了美便不会疲惫、当你开始同情、看清楚、该被保护的可能是自己。一辆轻型小货颠簸行进在田间小路上、这是一个时代的美、从高畑勋的动漫《岁月的童话》到洋次导演的作品、他们不约而同发现了、最美的日本、不会再有
●@文慧园路三号 with np,山田洋次是日本主旋律的代言人阿
●梦旅人的现实版?
●山田洋次90年代的片,看过的都是大爱
●讨好的题材,温情的路数。不催泪不亢奋,只是缓缓如日常,却避免细腻的琐碎或耐得住咂摸的张力。其实看了等于没看,若不是一直粉导,我会选择中途放弃。但片子好在对“平等”的展现,以及“学校”师生双方的隐隐逆向作用上。智力是无奈的天赐,但后期的帮助与相互的影响,却会带来改变。
《学校2》观后感(一):山田洋次《學校II》隨談
山田洋次電影《學校II》,「學校」系列出了四集,特別先挑選了第二集來看,是因為這一集講特殊學校。在日本叫護養學校,拍攝這部電影應該花了不少時間接觸和了解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和學校文化,有些地方拍得蠻像的,絕不像肥貓、阿旺之類的劇集那樣,連智障學生也會取笑他們傻的……雖然電影始終是理想的,崇高的老師在現實中畢竟都是少數,但連責罵也在電影中只是偶爾出現的情緒變化和掙扎,就肯定不是特殊教育的常態。特殊教育要有無比的耐性,但是形式上的責備和訓導,卻是吵醒沉迷自我的學生的好方法。「學校」系列是探討學校是甚麼、教育是甚麼的電影,這一部展現出對老師的理解,可能各人有認同和不認同的部份,但是它能喚起不少關注智障學童的回響,也起碼是強調愛心與關懷的作品。
《学校2》观后感(二):最后的乌托邦
“我的一生好像是做苦役的,遇到的尽是不公平的事。我想到,我贡献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光阴,只是为了使半打“违法者”能够进工农中学,可是到了工农中学和大城市之后,他们会受到我无法控制的新影像,谁也难以逆料,将来结果如何?也许,我的劳力和我的牺牲只是徒然浪费了的精力所留下的一块无人需要的凝结的血块而已?……
这是《教育诗》里的流浪犯罪儿童教养院的院长马卡连柯的一段反思。虽然这本书充满了苏共时期红色的教条主义和理想化色彩,但并不妨碍这一段十分真实动人。犯罪儿童教养院,与智障儿童养护学校的性质实际上是差不许多的吧,它们接纳的都是正常的学校教育体制不肯接受的问题儿童,而他们的老师付出比普通老师上百倍的心力所取得的教育成就,或许还不及十一。
就是这样一种令人绝望的工作,但是又必须有人去做。好在世界上还有龙老师这样的人存在,他们蜷居在斗室中批改作业,开着破烂火车走好远去看女儿,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校里,两个孩子失踪了,他翻山越岭日夜不眠地找了两天。
看着龙老师都觉得累啊,掉进雪坑里,胖胖的身体怎么爬都爬不出来,而头顶上的两个傻孩子还在热气球里开心地唱着龙老师便便啊的开心歌谣,丝毫不知道自己任性的出走给老师们带来了怎样的麻烦而担忧的两天。可终于爬上来的龙老师却丝毫不在意,笑得嘴巴都要掉下来了。他在毕业典礼上哭得像个孩子,他说为什么要毕业啊,到底为什么要毕业啊,如果能永远在学校里呆着就好了。
是啊,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来说,学校是最后一方守护净土。在这里有温柔的耐心的老师,有可爱的和自己一样的同学,在这里甚至还能出类拔萃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可到了社会上,谁还会投给他们以一瞥正常的眼神?高志是养护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还获得过作文比赛的大奖,可去了工厂里依旧被辞退,原因是怎么教都教不会,注意力又不集中。高志对着龙老师放声大哭着说,像佑矢那样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傻子该多好,学校给予了自己多么优秀多么出众的幻觉,而步入社会才知道自己依旧被排在无能而卑微的那类底层。龙老师心疼地看着高志,是啊,他什么都知道,所以才会对没有耐心的教员说,他们这些孩子,将来走进社会后,会非常非常艰苦的,所以就趁他们还在这里的时候,尽可能地让他们过得温暖而快乐吧。
他们这种人,混到最好不过也就是石川学长那样。他虽然英俊帅气,但却只能在饭店的厨房里谋到一个小职位,每天十点睡觉六点起床,住在除了一张床之外别无他物的房间里,强迫症似的按时作息,努力工作,诚惶诚恐,不给别人添任何一点麻烦。临睡前躺在床上,满足地说一句,妈妈说过的,睡觉的时候最幸福了。
所以你真的以为残障人士可以和普通人一样吗?而这样的学校真的有必要存在吗?既然最后终究还是要走上残忍的结局,又何苦让他们见识下幸福的模样。
错了,正因为最终必然走上残忍的结局,所以才需要途中一点幸福的念想,借以抚慰以后漫长无尽的黑夜。就好像石川放在枕头下的那张照片,修学旅行的时候和女朋友拉着手,那是一生中最明亮而美好的时光。
最后高志明白了,自己以后要走的道路有多么艰辛,佑矢再也不能伴随,他抱着这样的觉悟,在毕业典礼上开心地唱着歌,享受着属于自己最后的快乐时光。
《学校2》观后感(三):字数太多就写影评啦
20.5.7&8两天断断续续看完了20.5.9end打卡,舍不得看完,看一眼少一眼的少年纯啊 最打动我的地方: 高志在火车上照顾佑矢就像哥哥带小弟弟一样; 佑矢把木屑撒到高志头上周围人拉住了他真的好难受好难受; 佑矢把某女生写给老师的信撕了时高志突然站起来大喊阻止; 钓鱼那里露出的仅有的几次笑容之一; 带佑矢跑步; 在酒店泡澡时皮肤真的白里透着粉嫩(乱入捂脸(*/∇\*); 前辈说还有五分钟聊天时间他温柔的男声はい外加温柔的点头; 前辈提到的恋情时他的表情变化,好想抱抱他; 最最最受不了的是:从工厂被接回来在拉面店,他说“如果我能再笨一点就好了”,头撞桌子抱头崩溃,龙老师说“如果知道你这么痛苦,就早点把你接回来好了”。还有最后他叫佑矢一个人回去,给他写了纸条教他怎么做,然后佑矢追上来他扔雪球过去教他别跟上来了,然后又摸摸他的头给他撕开面包袋,到最后佑矢还是不停在追他在雪地里也是走一步滑一步,最后跑回来打佑矢的哭声真的心疼死了,全程情感带入都无法形容怎样伤心...
稍稍遗憾的是结尾,突然的热气球,突然有点喜剧的感觉一下子接受不能,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太过带入的原因。还是很期待高志一人走后会怎样。
学校终归是待他们好的最后一站。毕业典礼老师学生家长都在抹眼泪,不仅是离别的伤感,还有老师们觉得无法再关照更多的伤感,以及不管心智的成熟,所有的学生仿佛心里都清楚,接下来才是挑战刚刚开始,幸运的人可以像酒店的前辈小哥那样,本分认真地工作,靠比别人更勤劳辛苦留住这份工作,那么其它人呢?留在影片最后的无力感是最值得深思的,没有给出答案的这样一个故事也是将解答的机会留给往后的人们。
还有一点疑问:高志遭遇暴力心理创伤后智力是否变差了呢?总觉得他除了没有勇气与人交流之外并没有智力上的问题,那这样的情况就只能去普通的养护学校拿养护学校的毕业证书去就职吗?工厂里的人都在把他当傻子。还有的一个疑问是,高志想一个人离开是想要寻死的意思吗,还是只是什么都不想去想所以走远呢。回学校后老师们只觉得他是出去享受了一番,但是好像没有发现他隐藏在背后的想法?
最后。好き诘襟高志,体操服高志,白短袖高志,大衣高志(〃ノωノ)学校2 (1996)8.01996 / 日本 / 剧情 / 山田洋次 / 西田敏行 吉冈秀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