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入侵者》是一部由约翰 米利厄斯 (John Milius)执导,丹尼·格洛弗 / 威廉·达福 / 布拉德·约翰逊主演的一部动作 / 爱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捍卫入侵者》精选点评:
●非常好
●
●这是一部比较烂的越战空战片,剧情幼稚,5毛特效。
●竟然看到了David Schwimmer.
●对比其他经典的越战电影,显得有些粗糙。
●很不错的一部美国越战题材的大制作影片
●典型的美式白左理想主义价值观,套了个反战的主题和空战的壳。
●极少见的刻画攻击机的空战电影
●70年代美国佬的飞机就那么先进了,轰炸机居然可以同时规避4枚萨姆导弹也是不得了。越南战争简直就是地狱,没有赢家。
●17年一,二月间看的。还可以
《捍卫入侵者》观后感(一):A6战机的越南飞行
本片改编自史蒂芬·康茨(Stephan Coonts)的同名小说。派拉蒙影业公司斥巨资拍摄,约翰·米勒斯(John Millus)[《现代启示录》编剧之一],讲述一个航母A6轰炸机飞行员的故事。A6轰炸机,适应夜间低空飞行,但因没有自我防御武器而使得驾驶员(一架飞机搭载两名)们的飞行轰炸任务经常是命悬一线。
混入了电脑特技的飞行镜头视觉效果平平,比如Jake和Cole的第一次同乘A-6Bs被一架越南米格战机追袭的那场戏,尽管有那么一两秒钟的“惊艳”和刺激感,但是紧跟着却是一种严重失真的战争效果。电脑特技的滥用,将这部越战片彻底的拉下一个层次。
本片由几个演员不得不提及,Brad Johnson,纽约时报上的影评说这位男一号有一个“乔治·阿玛尼”男模的下巴;David Schwimmer作为一个职员只在片中露了一面(Jake和Cole第一次飞行之前);美国总统候选人、田纳西州议员Fred Thompson在军事法庭当中饰演首长并发言;另一位饰演剧中人物Cole的演员Willem Dafoe在剧中的角色也是十分少见的正面角色,他在另外一部越战片《野战排》(Platoon)中扮演中士Elias。
《捍卫入侵者》观后感(二):纪念1972年轰炸越南河内
不管政治家们怎么评价越南战争。
不管历史怎么被解释、被扭曲、被粉饰、被利用。
电影《捍卫入侵者》的立场不变:
战斗中的军人有能力、有机会,就应该去捍卫自己的公道,以血还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1972年,美国总统是尼克松。
1972年,越南有两个政府,南越+北越。
1972年,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中规模最大的空中战役“中后卫-2”(Linebacker-2)
1972年,电影《捍卫入侵者》原著同名小说作者,Stephen Coonts,史蒂芬·库恩斯,正在担任美国海军航空队飞行员,驾驶“入侵者”A6战斗机,在企业号航空母舰 (CVN-65)服役。
公道自在人心,
1986年的小说畅销,是人心。
1991年的电影至今没有404,也是人心。
人心仰慕强者,人心快意恩仇,人心要自己爽。
人心也问:为什么爽的不是我?
o,
你如果看,在美国航空母舰上实拍的越战电影《捍卫入侵者》不爽,
就去看,CCTV的记录片《大国重器》
或者,去八卦,这部美国好战电影公映之后,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
备注:
越南战争,历时20年,从1955年11月至1975年3月。
电影《捍卫入侵者》 Flight of the Intruder (1991)
《捍卫入侵者》观后感(三):舰载机的盛宴
这部由派拉蒙拍摄的电影上映于1991年,讲述的是越战期间美国海军飞行员的参战故事。电影里出现的实际装备镜头非常之多,除开战斗的剧情基本全程都在航母上实景拍摄,军事细节也是相当专业,既派拉蒙86年的《壮志凌云》之后又一部以美国海军航空兵为背景的佳作。
主角所在的中队是美国海军VA-196“主炮”(Main Battery)舰载攻击机中队(已撤编),影片中的这段时间服役于“企业”号(USS Enterprise CVN-65)航空母舰。电影拍摄用的则是“福莱斯特”级航母“独立”号(USS Independence CV-62),且影片中的A-6中队实际上是由VA-165中队扮演的。电影故事主要发生在美军越战末期的“后卫II”行动(Operation Linebacker II)前后,主角是一名A-6“入侵者”舰载攻击机的飞行员,所以电影也以“入侵者”(Intruder)作为名字。这部电影算是越战片中少有的“主旋律”类型,没有太多的战争迷惘,而是杀红了双眼。故事情节没有太大的新意,但对于美国海军、海军航空兵以及航母文化的捕捉倒是别具一格,主角一行在苏比克湾的情节也十分有趣。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还是在于那些舰载机,主角大部时间分所驾驶的是A-6A“入侵者”攻击机,在与威廉·达福饰演的科尔少尉(前任领航员阵亡)编成机组之后,短暂的驾驶了A-6B(Iron Hand),电影里也提到的“铁腕”,执行“野鼬鼠”任务也就是反辐射作战任务(SEAD)。反辐射的作战镜头还是比较精彩,其实也联想到了另一部越战片《将门虎子》里,约翰·麦凯恩驾驶的A-4“天鹰”攻击机躲避SAM的情形。电影和“后卫II”行动的联系比较大(历史上VA-196中队确实参加了这次空中作战行动),虚构了(但过于夸张)在该计划执行前夕主角的机组单枪匹马杀入了河内,影响到了美国政府的形象与政策,差点被军事法庭判刑,但“后卫II”行动及时展开,才得以幸免。
电影里出现的飞行器有海军航空兵的A-6“入侵者”舰载攻击机、A-7“海盗II”舰载攻击机、F-4“鬼怪II”舰载战斗机(电影里有空军的F-4出现)、C-2“灰狗”舰载运输机、结尾执行救援任务的SH-3“海王”舰载反潜直升机、EA-3电子战机(机库出现)以及结尾亮相的A-1“天袭者”舰载攻击机(另一部越战片《重见天日》中,克里斯蒂安·贝尔所扮演的主角驾驶的就是该机),结尾的处理略微和一部朝鲜战争电影《孤独里桥之役》相似。当然,北越空军的MiG-17战斗机也短暂出现。
电影由一部原著小说改编,导演约翰•米利厄斯曾是越战片宝座位置的《现代启示录》的编剧之一,威廉•达福那时很年轻,既86年经典的《野战排》后第二次出现在越战电影中,同样年轻的大卫•休蒙也是跑了个龙套。不过“捍卫入侵者”捍卫的是战机还是美国?“入侵者”究竟指代的是什么?这里可以有更多的解读。
总之,这部电影是一场舰载机盛宴,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