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是一本由儿岛襄著作,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5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平洋战争》精选点评:
●翻译错误比较多
●最好的地方是公正,读过的二战将帅传记各种吹牛逼,这书从日美资料两边对比,对以前形成的所谓各种灌输的历史事件有了新的认知
●翻译问题不少,举一例,125页5架喷气式战斗机升空前来迎战~喷气式
●应该是战斗史,战争史勉强(斯大林格勒三部曲才是),因为太多细节冲散了战争多方战略意图的描写,这难道不是战争的核心么?另一方面,致力于战斗本身的,那肯定是《黑旗》这种纪实作品更有吸引力,本书写得又太平淡了。至于立场,不觉得有什么特别歪的地方,这是战斗史,本身作者对正义非正义的描述就很少,很难说他写得不中正,那谁,一个台巴子写得《清日战争》才是真屁股歪,后浪出的,一塌糊涂。
●挺厚一本大部头,关于战争的数据很翔实,真是符合日本人搞研究的风格,然而过于细致,对于想了解太平洋战争的就不那么适合了
●从战争中体会一国的文化和国民思想。在太平洋的海底不知有汉多少沉没的舰船和尸骨啊。
●历史方面没有太新的东西,但是从完全从日本角度反应太平洋战争,肥肠好
●一部战争史,一段兴衰史。由于甲午海战,日本积蓄了金钱,进而强化了自己的力量,但盲目扩张侵略,导致自己的失败,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战役失败,断送了强大的日本舰队,再强大也要有所收敛,再进取也要适可而止。
●数据整理不错,翻译实在不行
●整个战场介绍的很详细,但是这是一本历史书,所以几乎没有叙事情节。建议看这书的时候,手边备着当年的地图,不然很难建立起空间感。
《太平洋战争》读后感(一):《太平洋战争》读后
看完了儿岛襄的这本《太平洋战争》。对这场战争的基本脉络算是有了大致的了解。个人认为太平洋战争—尤其是中后期的夺岛作战和空袭日本—可以算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也是最残忍的战争之一。儿岛襄对日本民族特性的缺陷进行了反省,也承认了绝大多数日军的暴行,不过我觉得他试图为巴丹死亡行军翻案还是有点……但是说说话我不太喜欢这本书:(第一细节太~~~少,基本就是流水账,我玩碧蓝航线养舰娘查资料学的细节都比这本书多。第二翻译太渣,很多地方日军美军居然都弄反了。大家有什么好看的二战史的书推荐吗?Finished reading Pacific War by Noboru Kojima, which helps me learn the process of this war in a sketchy way. I think Pacific War, especially the fights for islands happening in the middle and later stage, is one of the most magnificent and cruelest wars in human history. Noboru strictly self-examined the defects in the features of Japanese people, and admitted the crimes of Japanese army, but I don’t think he had a right attitude towards Bataan Death March. In a nutshell, I don’t think this is a very good book, because it doesn’t offer many details. I feel I have learned much more details when playing the game Azur Lane
《太平洋战争》读后感(二):给本书的编辑和排版点赞
从阅读体验上来讲,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好单纯、好不做作”。
封面设计相对来说还算精良,给人的视觉效果很好。封面上也没有讨厌的腰封,没有什么知名作家或学者点评推荐。作者只是写了一篇比较简短的自序,没有写后记。译者没有强行不懂装懂写译者序,出版社也没有邀请所谓的专家学者写序言,很是简单。
正文的排版给人的感觉也十分舒适。字体大小、行间距和页边距比较合适,开本较大,阅读体验良好。正文共计484页,全书共45万字。相对而言,甲骨文系列的一些书就不是很厚道了,开本小,字体大,看上去很厚实,但是正文内容却并不是很多。
本书的编辑和校对也十分严谨,基本上没有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也没有多字、漏字的情况。翻译自然还是有许多错误,只是不知道翻译问题是译者的责任还是编辑和校对的责任。撇开翻译的问题来讲,本书的排版和策划应该算得上是教科书级别的水准了(翻开正文,看上去确实比较像教科书)。
正文当中,作者还提供了很多地图和表格,标明了作战双方的作战地点、行军路线、部队数量和武器装备的对比,这些都是战争史著作十分重要的。但是地图上的地名翻译有时候和正文不一样,很让人费解。
就书中的内容而言,作者虽然说想从作战双方的角度来叙述整个太平洋战争,但是书中还是更多地采用日军的角度,毕竟作者所参考的更多的是日方的材料。作者主要是从战术的角度叙述各场战斗的细节,很少从战略的角度去分析作战双方的战略意图和规划。不过比较令我意外的是,书中关于日军攻陷香港和英帕尔战役的情节,在其他有关太平洋战争的著作中倒是很少见到。书中对于日本政府和军方的关系的论述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顺便提一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日军的战报和日志看起来都有一种轻小说的感觉。
作为一本在1965年写成的书,现在看来确实没有太多新意,但是没想到国内直到2016年才将本书翻译出版。作为一名读者,我还是衷心希望国内的出版社和译者能够及时引进国外的优秀书籍,能够使国内的读者能够更快地领略世界的前沿观点。同时也希望国内的相关研究者能够写出多卷本的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战争》读后感(三):必败之战的反思
作者:阿迟邦崖
珍珠港的硝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弥漫太平洋地区,这一战长达三年零八个月,波及三十六国,十五亿人。相关著作汗牛充栋,作者大抵为参战军人,能整体、有力地把握战争局势,但是因为所持立场不同,总给人一种是对方擅自开战的感觉,不足以反映战争的真实性。
作为日本战史研究的权威,儿岛襄花耗七年光阴寻访日军决策的亲历者,并深入旧战场,力图站在中间立场,从政策到战略制定乃至战斗的具体实施,来分析战争的胜败得失,写成了这部《太平洋战争》(彤彫译,东方出版社)。
第一章记录日本如何谋划和看待太平洋战争,并深层次地阐述战争的背景。第二至七章讲日本利用“先发制人”和“以己优势攻敌劣势”的战略,所向披靡,先后鲸吞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关岛、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取得了二战前期的军事优势。山本五十六的联合舰队甚至穷追猛打,意图趁美军内部出现对立之际,全歼美国舰队。第八至十章透析太平洋战争的一干转折点,从山本五十六之死,到战舰“大和”和“武藏”的沉没,日军的指挥系统渐趋崩溃。其实,中途岛大海战是一个最实质性的转折点,日本在这一役中就已经失去了制海权和制空权。根据当时的国情,日本不敢打持久战,便孤注一掷发起瓜岛战役,但是由于总部的一个差池,完全打破了获取增援的希望,让瓜岛成为了日军永远的“地狱之岛”。末四章介绍日本的局势不断恶化,从英帕尔战役的惨败,到塞班岛的失守,再到菲律宾的决战,使日本彻底陷入到“进也亡,退也亡”的窘境,直至投降。
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然而,这场战争对亚洲和太平洋周边国家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导致了欧洲轴心国集团的灭亡,美国使用原子弹、反殖民浪潮等重大事件,还影响到中日两国的政治发展,更形成了以美苏为代表的两大不同阶级阵营的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
莫泊桑曾在小说中说:“战争,那是国家高层的事。”日军中当然也有不想打仗的将士,他们心忧是否能生还故土,在无数个深沉的夜晚里,吸着烟,唱着家乡的歌:“豆腐酱菜数奈良,来自贵国盲圣乡,民俗风起千年久,此地无人不称唐……”古宫大佐的遗言“我累了,我想睡觉了”尤为发人深省。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一些日军将士在战后会安葬他国士兵的遗骸,他们之所以侵略,或许只是因为从小所接受的教育:效忠天皇,军令如山。
英国学者福特和日本作家山冈庄八都曾写过同名的著作,也都曾轰动一时,但是论气势的磅礴和内容的细致,都逊于本书。全景式地展示太平洋战争的历史细节,是本书的两大亮点之一。其次,儿岛襄选择以战败国的角度,并以一个学者的风度和严谨来反思前人的战争行为,详解日本“必败之战”,亦赤诚可嘉。有一个普遍的认知,日本地小人少打不起持久战,认为这个才是日本战败的主因。儿岛襄另辟蹊径,就战争的自身规律来展开评论,对战败的致命伤进行深刻剖析:战争的胜负不单纯地取决于交战双方的武器、兵力和战术,更取决于综合实力的较量,包括战争体系是否完备、组织理念是否先进,以及国家体制和政治经济制度等多方面因素。
近年,也读过几本介绍日本体制与文化的书。日本文化自有其深邃之处,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若非侵华余恨,倒可敞开心扉交流一番,或许也是我们狭隘了。太平洋战争是人类的一场空前浩劫,同时也让始作俑者的日本输光了明治维新以来的家底。侵略不能带来福祉,唯有灾难和遗恨,和平与幸福又何等可贵,战争已成为过去,教训记着就是了。
《太平洋战争》读后感(四):[转载]不愉快的资料查阅--彤彫译儿岛襄著《太平洋战争》部分勘误
原文载于知乎专栏“水雷屋杂谈”
原文作者黄鼠狼爱吃鸡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3182592
侵删
今日查阅资料,翻到儿岛襄著《太平洋战争》(彤彫译)的瓜岛部分(P184-242)时,一开始看到人名地名的翻译问题,如斯考特还是斯科特,萨沃岛还是萨伏岛等,并没有在意,但是继续阅读后发现,本作有相当一部分翻译错误,因本人水平有限,不能全面指出,故提出一点修改意见
这是本书翻译者,嗯,翻译家
〇 P188 “经过中途岛一战信心大增的约瑟夫金海军作战部长给马歇尔参谋总长写了一封措辞强硬的信件。”参谋总长是日本参谋本部的首长,美军应表述为美国陆军参谋长
日本陆军的参谋本部前,并无“陆军”二字,而美国陆军的参谋部门是美国陆军参谋部,长官为美国陆军参谋长,并无“总”字,因为美国军队的总参谋机关为参谋长联席会议,长官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〇 P190 “本来第一、第五和第七海军陆战队都属于第一集团军,但三周前刚刚从美国本土赶来的第七队被派往萨摩亚。。。。。。”应改为第一、第五和第七陆战团属于陆战第一师
美国海军陆战队没有“队”这一编制,此处的“队”应为“团”。同样,美国海军陆战队也没有集团军的编制,范德格里夫特指挥的部队为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他后来则是第一两栖军司令
〇 P193 “瓜达尔卡纳尔岛上以第一、第五海军陆战连队为骨干的主力。。。”应改为团
美国海军陆战队并没有“连队”编制,regiment为团,是师的下属单位,company为连,是营的下属单位,此处的第一和第五是陆战第一和第五团。译者在之后的所有美军团级单位全部翻译错误,统统翻译为“连队”,故不再勘误
〇 P195 “随后,日本舰队发现了负责警戒的美驱逐舰蓝,舰队所有火炮。。。”应改为布鲁号
这艘军舰为USS-BLUE(DD-387)是巴格雷级驱逐舰的二号舰,名字BLUE是为了纪念海军将领维克多布鲁(Victor Blue),和蓝色并没有什么关系。。。
〇 P196 “虽然重巡加贺号在10日清晨进入新爱尔兰岛的卡维恩港之前。。。”应改为加古号
加贺号原为日本海军战列舰,后经改造成为航空母舰,已经在之前的中途岛海战沉没,此处描写的重巡是古鹰级重巡的二号舰加古号
〇 P201“日军向企业号的甲板发射了三发直射弹,使其受到中等程度的损害”
我不知道飞机发射的直射弹是什么。。。大概是炸弹直接命中吧
〇 P203“但是夜间战斗威力最大的还是铁炮”
我不知道这里的“铁炮”是要表达什么,但是,铁炮在日本是火绳枪的意思,在瓜达卡纳尔作战的日军并没有装备火绳枪
〇 P203 “日军燃放起烟雾弹,喊着gas sttack、gas sttack攻了上来。。。。”此处应改为gas attack
我觉得这不一定是翻译者的错误,很有可能是打字员想按键盘上的a却按到旁边的s了
〇 P206 “萨拉托加号航母8月31日在珊瑚海遭到日军潜水艇イ-25的鱼雷袭击。”及后文的イ-26,应改为伊-25,伊-26
日军潜艇按照排水量大小区分,通常翻译为伊-xxx号,吕-xxx号,波-xxx号。
〇 P211 “在此之前他还命令五藤存知少将率领的第六舰队,在载有部分火炮的水上机母舰日进和千岁的护卫下。。。”应改为第六战队
联合舰队作战序列下,第六舰队是潜艇为基干的舰队。舰队长官一般为中将军衔,下辖若干个战队。此处五藤存知少将率领的为舰队编制下属的第六战队,后面还有很多舰队战队傻傻分不清楚。。。
〇 P213 “晚上11时30分,栗田健男中将的第三舰队战列舰金刚号,榛名号。。。”应改为第三战队
第三舰队是南云忠一率领的以航母为核心的舰队,栗田健男率领的第三战队隶属于第二舰队。。
〇 P213 “正是这些船员们的无畏,日军第十六舰队(广安寿郎大佐)和增援的。。。”应改为第十六战队
呃,其实是步兵第16联队
〇 P223 “11月10日夜晚,在攻占香港大战中大显身手的佐野忠义中将率领第三十八师团司令部,第三十八步兵团长伊藤武夫少将指挥第三二八联队主力在瓜岛登陆了。”
此条我出错了,感谢@刘闹闹 斧正 改为三十八师团的步兵团长
〇 P224 “就在重巡爱岩号发出探照灯的同时,两舰队的炮弹就接二连三地交错飞来。”应改为爱宕号
来,这是岩,这是宕,有区别!这里是高雄级重巡的二号舰爱宕号,名字的出处为日本的爱宕山。
〇 P225 “11月30日,第二水雷战司令官田中赖三少将指挥的8艘驱逐舰。。。”应改为第二水雷战队司令官或二水战司令官
第二水雷战队,简称二水战。水雷战队一般以轻巡洋舰或驱逐舰为旗舰,下辖若干个驱逐队,主要以鱼雷为作战武器,主要进行夜间和输送作战,也承担一部分护航任务
〇 P233 “残留在瓜岛上的海军守卫队长前门大佐给宇垣参谋长寄了一张明信片。”应改为门前大佐
这个人叫门前鼎,是日本海军第十一设营队队长,你前面翻译对了啊!!
暂时就勘到这里
我想吐槽一下,仅仅在184-242页中,如果计算反复出现的错误的,平均下来几乎页页都有
翻译者顶着翻译家的名头,还是博士,却出现如此多的低级失误,且缺乏对二战美日双方部队的基本了解,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他翻译一部名为《太平洋战争》的作品的
最后对这位翻译者表示真诚感谢,因为有人翻译,哪怕蹩脚,也比没有人翻译好得多,做事情,哪怕做不好也比不做强,有了您翻译的资料,我们这些不懂日语的人才能够阅读懂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
我并不是什么专家内行,自己写的东西也会出各种问题,但是发现问题改正问题才是写文章做学问的基本态度,希望这位翻译家能够在日后翻译出更好的军事题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