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大冒险》是一部由托比·格恩科尔 / 雷扎·梅马里 执导,尼科莱特·克雷比茨 / Marc Thompson / Jason Griffith主演的一部喜剧 / 动画 / 冒险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理查大冒险》精选点评:
●故事浅显易懂,发音清楚不说教,适合小朋友边看边学
●低幼励志成长动画。 挖苦神经质网瘾症鸽子的情节,很有趣。
●麻雀虽小却也五脏俱全。故事比较低幼,但主题是有关自我认同。还不错。但也还是一部适合小孩子看的动画片。
●角色塑造成功,上网那段好好笑!
●感动,鹤ε๑⍥๑з
●2017.12.26
●情节不怎么样
●看過
●故事简单、画面不错,适合幼儿园小朋友看
●温馨的剧情,地中海风情。
《理查大冒险》观后感(一):做动画之前先要养鸟!
这部电影对鹦鹉来说简直是污蔑:先不说将这只虎皮鹦鹉处理成一个怯懦的花花公子,光是常识问题就是一大堆。比如:
第一,鹦鹉的脚是前面两趾,后面两趾。这里面都像麻雀一样前面三趾了。
第二,所有的鹦鹉都是蓝鼻子,这就意味着他们都是公的,连伴舞的鹦鹉都是公的。但是那个歌唱的鹦鹉配音是女的。
第三,在黑暗中,如果有紫外线,虎皮鹦鹉的羽毛会发光。这里处理的和麻雀一样了。
然后,在电线上休息的鸟应该是燕子,鸽子是走禽。
《理查大冒险》观后感(二):我需要的认可,是远超于我自身能力的界限,可是我需要这个认可
片子的故事核心无非是家庭认可和自我认知,可是片子中还是可以有让我泪目的几个小片段。
小朋友都有的那一个幻想朋友,猫头鹰oleg的表现很让我哭(人格分裂),一遍嘴硬一遍心软,对出现的一个朋友,可能是这辈子唯一不会嘲笑自己的朋友,格外珍惜,舍不得失去。
不切实际自恋的鹦鹉Qiqi(设定很像是变装皇后),就像是永远眼高手低,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然而总会出现一个全方位碾压我的人,来告诉我,我比你厉害一万倍。
在网络世界交朋友的格子(网瘾人群),是片中的搞笑集中所在。
很多台词会想飙泪,也可能是最近情绪不太好的原因,小麻雀努力想要融入的鹳家族本是遥不可及,需要在证明自己价值之后才能获得族长的认可。也曾一度需要获家长的认可而把自己搞得满身疮痍,但在我自身,一个拥抱就可以修复的家庭关系是永远不会出现了。
《理查大冒险》观后感(三):你开始有点不像你,我也有点不像我
首先,麻雀不是猫头鹰不是鹦鹉也不是鹳鸟——所以它既不会夜航也不会引吭高歌,它只会在低空静静地飞翔,偶尔啄食一点面包屑。
在《里约大冒险》中,人类和鹦鹉亦敌亦友,而在这部影片里,人类几乎没有出现(除了打酱油的那几位)。这就给影片设置了一个难题——全靠动物来完成这部电影,未免有些太像《动物世界》了。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确实有点落入俗套——主角被队友抛弃然后去寻找队友,看第一眼就能猜到结局的直线电影;唯一的一个亮点就是第一次有一只麻雀把自己当成鹳鸟然后和人格分裂的猫头鹰搭档。2016年热映的《疯狂动物城》中所涉及及的种族问题被这部电影做了模糊化处理,导演的态度模棱两可,嗯,麻雀似乎也可以融入鹳鸟的种群里……这样的暧昧态度让电影处在一种尴尬的低幼状态中难以自拔。它的主题更像《疯狂原始人》中的tomorrow,虽然清晰可见却可望不可及——麻雀确实不能穿越海洋,巨型小猫头鹰只能拥有臆造的同伴,关在笼子里的鹦鹉也无法成为超级偶像——一切的一切都只能归于原点,哪怕你是那只火遍全网的猫头鹰,还是终究无法找到真实的伴侣,一切只能归于想象。皮克斯的电影总是会探寻一些关乎人类本原的终极话题,这部电影中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我是谁?”,哲学三大难题之一。但是直到影片终结,我们也不知道“它们”到底是谁,而且更困惑了,就像《功夫熊猫》中的阿宝一样向鸭子老爸投去一束疑惑的目光。《丑小鸭》的故事没有翻版,我不指望这部电影还能有续集,如果说搭乘几次火车坐几趟游轮打打怪升升级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种族和属性,那我宁愿选择go 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