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西汉》是一本由侯杨方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4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盛世:西汉》精选点评:
●历史观照现实。西汉是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很多规章制度为后世所承袭,今天我们依然叫汉人,也源于强大的西汉帝国。 作者带我们走过西汉的历史,深入考察了各位皇帝的作为。很多情节与点评,读来会心一笑。看历史需要阅历。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愿人类长点记性。
●“虽然历史无法用历史检验,但历史却要经得起现实与未来的检验”
●我爱西汉,民风刚勇质朴,雄心勃勃,功名心极强,但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切都在法度中。
●文笔流畅、思路清晰。作为一本面相大众的历史读物,还是不错的。评价一个制度,应该放在当时的限定条件下去看。而且作者也反复强调,盛世具有偶然性,并没有捧帝制的臭脚,也不认为今天应该继续回归帝制,搞不懂那些打一星的都是为什么?
●直面汉朝历史,侯老师写得好。
●打一星的应了侯教授的话:平民阶层上升后,往往吃相难看,睚呲必报,易被族诛。
●“虽然历史无法用历史检验,但历史却要经得起现实与未来的检验”
●教授说话太不留情了,有些观点又实在难接受。说官僚阶层是职业经理人,跟钱穆先生分析的政治体制差好多。但是,有些人拽起来看谁都是傻叉的劲儿,我还挺喜欢的。
●白话本《史记》,没我想象中的好。
●太浅
《盛世:西汉》读后感(一):引自序言
“本书关注的西汉盛世是对现代中国影响很深的两个时期之一,作者以这段历史的发育、壮大和衰落的过程为主线,全景描绘了一个社会上升时期所特有的帝王英武、人才迭出、生产富足、开疆拓土的盛大气象以及潜在的种种危机,透过盛世的兴衰,为当下开创盛世的执政者提供了诸多借鉴。 书中既有对人性、历史事件的剖析,也侧重于从人口、经济、环境的角度与阐释历史,以权力结构与政治生态的长时期性变化为着眼点,探究历史深层次的运行机制,是迄今对盛世这一历史现象挖掘较为深透的一部著作。”
《盛世:西汉》读后感(二):令人失望的白话史记汉书
在微博上关注侯杨方教授多年,是我比较喜欢的博主,在不少时政问题上感觉他观点睿智、深刻。所以对此书有较高期待,以为会有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不料基本上就是用口语把《史记》、《汉书》的有关部分用口语讲述了一遍,只是按时间线和事件略重新组织了一下,再加上几个现代比喻,例如皇帝是 CEO,大臣是职业经理人等。也许这本来也就是通俗讲座讲稿的整理吧。
之前我听过王立群的讲《史记》系列(项羽、汉高祖、吕后、文景之治、武帝)。百家讲坛已经是面向大众的很通俗的平台。侯杨方常在微博上臧否人物,自视甚高,我原以为看《盛世》会有很多收获,到头来所获取的信息尚不如王立群的讲座,书中也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高见。
如果对汉初历史毫无了解的话可以作为入门书看(而且入门的话我推荐王立群),否则就不必了,更不值得精读或收藏。幸好我是用喜马拉雅会员听的有声书,没怎么花钱,若是花三十多块买纸质书就亏大了。
《盛世:西汉》读后感(三):白话历史 读史读人
整本书写得十分流畅,读起来轻松不累。尤其是宣帝之前的部分,很多都是史记的翻译和解读,如果读过史记,那读起来更加轻松。
汉朝之盛源于文景,兴于武帝,盛于宣帝而后衰败,至王莽而断。在这一阶段当中,作为一个普通人生活在文景宣时代是十分幸福的,生在武帝时期生活要困顿很多甚至不得不上战场以命博功。
宣帝是极大成者,外儒内法,宽民严官,藏富于民又打击垄断和官僚,平衡个集团的利益,不使某个集团单独做大。
元帝多才多艺很是理想,但无法平衡各个集团利益,没能提升和维持官僚机构的效率,也没有让人民持续富裕,最终导致汉朝走向下坡路。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皇帝作为最高负责人和无限连带责任人,宽民严官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宽民就是让利于民,藏富于民,教化于民,兼用刑法。这一做法是调动民间积极性,提高社会生产率,做大蛋糕。严官就是要利用权力平衡各个官僚集团的权力,用严刑峻法驾驭官僚,提高执政效率减少贪腐,确保整体官僚组织的成本不会快速夸大,以蚕食民间财富。此外,打击豪强等也是为了平衡贫富差距,不至于让农民成为流民,最后变成政权的威胁。
整体来说,本书值得一读,补充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从中对为人处事之道略窥一二。
《盛世:西汉》读后感(四):打一星、吐槽皇汉思想的人,你是真认真看完了这两本书吗?
初次接触侯杨方,还是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转发的一篇文章,是讲清史。本着历史爱好者的痞味,就查了下作者,按图索骥,开始了解,得出结论,此作者值得关注。听说新近出有书,就买来读了,书中闪光之初不少,读之甚悦。
来豆瓣逛了逛,一看,娘的,这评分是什么鬼?这吐槽是什么鬼?这些人真的认真读了全书?真娘希匹的!
诸君若有疑问,我不妨摘录书中一段,以为如何,看官自评。评分这种东西,还是要争一争的,这个敷衍喧嚣娱乐至死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更怕有人在巷子拉屎反而说这酒家手艺不行。真特么见不惯一些豆瓣垃圾!
摘录如下:
本书正面评述帝制的优越性局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评价历史不能带入现时的观念,认为民主比专制优越,所以就可以否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认为他们是清一色的大独裁者,那么在这些人眼中历史就会是一团黑;同样,更不能带入过去的观念,认为中国历史帝制具有优越性来宣扬专制、人治比宪政、民主更先进。 但是中国帝制时期并非都具有以上这些优势,这也是盛世不可能是常态的重要原因。帝制是高度集权的人治独裁,因此皇帝的个人能力、个人精力、意志品质、战略眼光、责任心都非常重要。像汉文帝、汉武帝、汉宣帝,清朝的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都是非常杰出的政治人物,他们集中在一个特定的时期连续出现,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现象,而正是如此才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两大盛世。更加难以复制的是,西汉盛世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就会相应出现最符合时代要求的皇帝。设想汉武帝出现在汉文帝时期,因为没有充足的国力提供他的挥霍,西汉可能直接变成秦朝第二,汉武帝就会是秦始皇或隋炀帝;但如果是汉元帝产生在汉武帝的时代,那就根本不会出现盛世,而是直接奔向平庸甚至衰世。另外,如果没有汉武帝、康熙帝、乾隆帝,以及他们出现在相应的时代,历史极大可能就会改写,因为他们都曾独排众议,不顾众人的反对,乾纲独断了很多改变历史、影响深远的战略决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盛世的产生也带有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