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诞生》是一本由尼采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32图书,本书定价:13.50元,页数:1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悲剧的诞生》精选点评:
●翻译不好。
●无尼采,不人生。
●有人说这译本不好,我却觉得相当不错。尼采的美学观点,於我心有戚戚焉。
●日神与酒神,复旦面试还问到。。。 另一面的尼采。我需要德文。。
●这人前期不是挺好的么……怎么后期作品一个比一个诡异。
●这个译本我没太读懂,建议先看一下伊壁鸠鲁吧~~~
●导师书单——古希腊部分。
●几乎很难说是在读..而像是自己膨胀成了整个宇宙、想要「把耳朵贴到世界意志的心房上」的那种感知..
●尼采的穿透力还是很强的,让人不得不反思自己对知识的追求是否有意义。
●这翻译。。。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一):翻译
杨恒达翻译的太差了。
惨不忍睹。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二):诗化的著作
他的书本身就是一种酒神思维方式的体现,可惜我们这些习惯了日神思维模式的人一时半会难以接受这种貌似迷醉的语言
表面上看,尼采像是一个梦中人,在给我们这些醒着的人说事
但换个角度,尼采更像是一个醒着的人,给我们这些梦中的人说事
不得不承认,尼采的语言非常棒,有时候棒得过头了,让人读得很累,一不小心就在华丽的文字间迷失了方向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三):差点看不下去
很多次都看不下去了,今天终于啃完了。每次看都像新的,不知道之前看到哪里;但先从后面看又不觉突兀,难道这就是哲学书的特点?太多古希腊人物搞的我头晕,还有众多譬喻,貌似还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理解的问题,总之除了日神和酒神,别的都记不住,虽然解决不了“人生是个悲剧”这个问题,但感觉得到尼采还是乐观的、善于自我安慰的孩子…
:就是为了见识一下尼采的乐观的悲剧精神以及冲着周国平的翻译才看的,结果超级不懂啊,知识阅历不够啊,还是以后再重温吧!不过还是推荐给喜欢哲学和理解能力强的同学,经典啊~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四):很棒的书,译本也很棒
原文也许是更好的评论——
为什么艺术家就该有义务去迎合一种只是在数量上强大的力量呢?
当批评家在剧场和音乐会、新闻记者在学校、报刊在社会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时候,艺术蜕化为最低档次的聊天对象,审美批评被用作一种爱虚荣的、分散的、自私自利的,外加匮乏而无创造性的社交黏合剂。(尼采认为今天的艺术是被音乐的外行人即批评家所统治,认为那对音乐有害)
艺术从来没有被聊天如此之多,却被保留得如此之少。
现在,在德意志精神回到其本质之源之后,它终于不用依赖一种罗曼语系的文明,敢于大胆而自由地大踏步走到所有民族跟前。但愿它善于不懈地向一个民族学习,向希腊人学习。(有点儿旧中国感觉)
《悲剧的诞生》读后感(五):此译本亦是悲剧的诞生
或者是小人文化修养太低,又或者是理解力低于平均线,实在是清泪两行,悔不该被封面迷惑……
随手附例:
可是此外,又是一个第一流的神经杀手,在一个爱好酗酒,把模糊不清尊为美德的民族那里加倍危险。(这是能明白的)
如果我们再给这种恐惧加上个体化原理崩溃时,从人的最内在基础即天性中升起的充满喜悦的陶醉,那么我们就可以看一眼酒神倾向的本质。(中间那句陶醉似乎和上下文完全断开,又也许是小人理解力太差……)
当人突然怀疑起对现象的认识形式,从而充足理由律在其任何一种形态下似乎都遇到了例外时……
资质愚钝,始终不明白“从而充足理由律在”究竟何解= =,或许压根是打错字了吧。
以后绝不再买译林任何书籍,网上对译林的翻译水准恶评如潮果然是有理由的,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