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章鱼老师》是一部由Pippa Ehrlich / James Reed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南非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章鱼老师》影评(一):公章鱼交配完也会死!
章鱼有着非常特别的繁殖特点,它们一生只能有一次繁殖机会。章鱼属于软体动物类,在交配完并产卵之后,雄性章鱼和雌性章鱼都会没有食欲,并在大概一周的时间之后死亡。
每当繁殖季节,雌章鱼就产下一串串晶莹饱满的犹如葡萄似的卵,从此它就寸步不离地守护着自己心爱的宝贝,而且还经常用触手翻动抚摸它的亮晶晶的卵,并从漏斗中喷出冰挨个冲洗。直等到小章鱼从卵壳里孵化出来,雌章鱼还不放心,仍然不肯离去,以至最后变得十分憔摔,也有的因过度劳累而死去。
一个正在经历中年危机的白人摄影师在某一天突发奇想,打算裸浅入海里,用章鱼来治愈自己,经过一天一天的探望,他与章鱼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也开始一天一天地走出中年危机,然后他带着未成年的儿子也潜水探望章鱼。
不久之后,他的生日快到了,他的儿子为他准备了一顿特别的料理,菜装上盘子盖上盖子端上桌子,
他爸大喜过望,言:“没白教你潜水,让我看看你到底给我做了什么特别的料理”。
白人摄影师搓搓手,轻轻地把盖子打开一看,八条因蒸熟而弯曲的章鱼触手躺在盘子里。
他大喜转大悲,痛骂道:“混小子!你竟把我心爱的莉莉给蒸了!?”
《我的章鱼老师》影评(三):我的章鱼老师:颠覆纪录片的传统形式
近期最爱的一部电影 个人很爱看纪录片,但很多时候看完就忘了, 因为这类电影拍出来像一个展览,而我是展览中的一位一抓一大把的游客,展览结束后我也回归我一成不变的生活。但这部电影完全颠覆了我对纪录片的印象,并赠与了我可以带到生活中的认知和感悟。
完全没想过有一天会为了和章鱼的友谊哭泣。 它完全融入自然,并naturally和自然建立情感交集。片里的主角:章鱼老师,更像是一位主人公,而不是一只普通的不小心入镜了纪录片而顺便用来科普的鱼。 因为它完整的故事和情感,我记得这部片子的所有细节:睡衣鲨鱼长什么样,龙虾怎样游泳,螃蟹去哪躲避追捕,章鱼的脑部活动在哪里进行?这些是看完传统的纪录片永远无法在记忆中留下的。 日常记录一段打动我的台词(之一): “Often, I go to the place of her main den. And I just float above it and feel her there. Of course I miss her.”
如果有一天被繁复杂乱的现实烦透了 去潮湿的迷雾森林里找浪漫回来吧
《我的章鱼老师》影评(四):再也不吃章鱼?
I fell in love with her as well
章鱼小丸子……章鱼排骨汤 ……再见了
这么有灵性温柔聪慧的生物
扑向摄影师怀里 以及被鲨鱼咬断触手和最后又被鲨鱼整个吞掉的一刹那真的是流泪
很喜欢摄影师最后说他儿子的一句话
探索海底世界让他儿子变得更加自信 但更重要的是他有了“一种温柔” a gentleness
《我的章鱼老师》影评(五):很庆幸和你同名,octopus
我的名字就叫章鱼(音译),小时候还会很自卑,感觉自己名字本身就是个外号,过于随便。直到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神奇的物种,于是昵称也变成了章鱼哥,逼格高一点的就是octopus。要知道,在初中还在学说:what's your name的时候,能叫这个同学认不到的单词是多么骄傲的一件事。
上一次走进它,还是在蓝色星球里,那里面的它与这部电影的开头如出一辙,用各类贝壳裹在身上保护自己。从那时起,我记住了章鱼有三颗心脏,是最远古的物种之一。
让我想写下这篇影评的缘由很简单,也很令人伤感。一方面是电影牛X,另一方面是我也处于低谷,渴望有这么一个老师,感谢他把这位老师再一次带到我身边。
不是那些励志的瞬间和道理,而是一种感知身边事物的能力。
至今旅行过最多的地方就是大海,东南亚深耕者,当我第一次浮潜到一篇没有被人类践踏过的珊瑚礁上,那种大自然的美是会让人类觉得想象力匮乏的,就像镜头穿入海面,见到一个水里的世界,发着光,并且可以与你沟通。
是的,与自然沟通是人类最值得骄傲和保留的能力,这包括与你身边的其他人类。
现在的我马上30岁,正处于一个三观逐渐趋于固化和现实的阶段,买了房,工作特别激进和冷漠,觉得那些和同事做朋友的欢乐时光一去不复返,甚至于爱与被爱也特别艰难。任何事都不如赚了钱买一堆小资的物品让我感到欣慰,因为现在总让人失望回归。
这样一个美好的纪录片,足以让人重拾与这个世界交流的欲望,上班路上低头看看路边的花朵,它们会随着阳光的强弱开合;下班路上抬头看看天,说不定就会看到彩虹(最近重庆出现彩虹的时候,我坐在公交车上拍照,看了下周围的人,他们都被手机给困住了,那一刻替他们感到遗憾);上班的时候呢,多和同事交流,其实沟通没那么难,人也没那么坏,同理心可能会让人受伤,但更让人觉得自己活着。
可以说,接下来的十一黄金周,我的手机可能都不会响,目前处于一个死在家里都不会被人发现的状态,但我希望我依然能爱这个世界。
在看这部片前几十分钟还看了《我的宠物章鱼》,是《自然世界》的第五季,腾讯就可以看,推荐给大家。与高智商的生物产生情感连接和交互本身就是一件很累却有值得的事,但愿我们都能在生命力尽可能去与世界拥抱,与人对话。
在看打开乐夏,等到外卖小哥送上奶茶,抛开这一惆怅且深刻的思绪之前,匆匆写下这些,只为记录。祝大家顺利度过2020年。
《我的章鱼老师》影评(六):片里片外的一些想法
起初还以为这是“爱好激励生活”一类的励志片,慢慢就从中找到了水下世界的熟悉感。当然,前一句话对于非潜水者而言有些套话、枯燥。对于潜水员而言,那个世界现在看起来熟悉又陌生。
考潜水初级的ow证时,就知道在水草丰茂的海域要带潜水刀,用来切断缠住的水草、鱼线等。潜了那么多次,还从未遇见过纪录片里那么美丽的海草森林。
海里和陆地是不同的世界。这又是老调新谈。如果再说”海里的世界比陆地上单纯“,大概率被多数人误解和鄙夷。然而确实如此。它有它的教条面,也有它的现实面。你在海里很容易和很多动物亲密接触,包括鲨鱼。你在陆上却很难,随便走近就会吓跑它们。教条的是,话又这样不接地气。现实是,人类还没有大面积接触海底动物,它们的基因还未存留“鬼子来了”的恐惧感。
我肯定不是在批评人类。这是环境演化该有的结果,尊重现实很重要。
我第一次背着气瓶在海底时,感觉海水四面八方压着自己,当时有过那么一点压力感。第二次、第三次很快就习惯,再后来,宁可无事呆在海里,也不愿意浮在水面。再后来后来,渐渐感觉潜水已经了无生趣。
每个圈子都有它被营销的部分。当潜水圈传播着“100潜必然裸潜”这样的概念时,我开始逆反地想po一条“我身材不好,方不方便就露一下腿毛?”。
大概率露腿毛也能惊艳到。
可惜每次潜水时,光顾着身在当下,都忘了反这碗“心灵鸡汤”。
这种背景下,我对于升级AOW之后的级别就无甚兴趣。
潜水是件奇妙的事。它后来越发无聊,盖因缺少新鲜信息,更缺少故事。往往奔波着跨国去潜水,一次次为了出海而出海,为下潜而下潜,海底景观一次比一次逊色,它很难变得不无聊。
纪录片里的主人公,找到一片无人海域,日复一日地下潜。如果没有这只章鱼,没有主动探寻其中故事,想必也渐渐缺少乐趣。但不用离岸就能遇见这片海底森林,能看到一群睡袍鲨(这是大货),也算幸运了。
状态好的时候,我在泳池能一口气潜到100米外。这种常态在2005年前后,学会潜水之前很久。
纪录片主人公用的是自由潜的潜法,一口气憋下去能潜10-30分钟。
我实际上就能憋60-80秒,最后几秒非常难受。周围不少人都考了自由潜证书,我也在菲律宾时见证了一个同船美女从身边打招呼飘过——我当时背着气瓶,她提前下水好几分钟,自由潜。这段话的潜台词在于,我潜意识里认为再怎么训练,正常人也不能自由潜10多分钟。我见过一些东南亚渔民可以,一些潜水教练可以,那是因为他们常年累月的积蓄。
我唯一一次上浮后气瓶消耗殆尽是因为海底乱流。其他人,包括经验比我少的人,当时都剩余足够的气压。究其原因,是我过度借助中性浮力去操作上浮下潜。想起来,假如学会自由潜,会因而受益吧。
看过这部纪录片后,忽然就想着“有机会去考考自由潜吧”。
当然不是因为潜水营销说”最酷的潜水“。确切说,有一点,但也是附加的。主要是,这次疫情把人们封闭了太久。人们,我,也需要新的故事。也就打破自己的观念闭环吧,应该能自由潜10来分钟的,毕竟我的肺活量那么大。
Btw,也看过小几部南非的电影和纪录片了,这是第一次产生“南非英语口音原来这样儿”。
《我的章鱼老师》影评(七):推荐观看,若有所悟。
2020年,记录片电影《我的章鱼老师 | My Octopus Teacher》
上来要还吐槽一下,这个海报不太走心。。
这个名字,让我想起“杀老师”(捂脸)
片中的画面真的是太美了,我对于海洋也是有一种憧憬的说,也许是因为并不是出生在滨海城市吧,反正每次到海边都喜欢退潮以后的“寻宝”真的是想想就很开心了~
跑题了,片中不光是美景,还有一段故事,一段“师生”故事,在面对这样的有较高智慧生物的交流产生的感情。很是让人动容。
其中也包含一些人生道理,也许人到中年以后会更加体会这样的危机感吧,也许越是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越是向往自然。
酷似角蛙~
真的是绚丽多彩啊~
一段神奇关系的开始
不可思议的交流
很是精彩的逆袭。
生命的延续。。
~~~~~~~~~~~~~~~~~~~~~~~~~~
还是让人有所思考的纪录片,也是一个成长的故事。
本来我也是挺喜欢章鱼的,现在更有感觉了~
---------------我是触手的分界线-------------
推荐指数:★★★★(8/10分),推荐观看,若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