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是一本由郭凡生著作,49.00元出版的2009-1图书,本书定价:327,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模式》精选点评:
●架构明确、逻辑清晰,看上去书很厚,但读起来却很快,读者只能被牵着走。
●这本书那么高分?这个要打一个大问号。谈的是家族企业,但是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家族企业,跨国企业他也说成是家族企业我这个汗,虽然说定义上没错,但是国外的家族企业和华人家族企业是截然不同的管理和治理。书谈的比较多的是公司内部运营方面,涉及一些些实务,比较有启发的是第一,要有合适的激励方式让员工认为是为自己做,第二建立合适的公司制度,以防小人为出发点,让公司在制度下运作,将大权握在手就够。噢是了,作者语言风格也是比较直接甚至有些刺耳嚣张的,有人说这本和冯仑的野蛮生长有的比的话,我保留意见。
●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挺有指导意义的
●无可比拟的
●era ae
●家族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中国的一个不错的典范
●有帮助
●这本书非常实在,比现在所谓浮夸的书好多了!
●从企业家的角度看家族模式,不过有些观点难以认同
●慧聪的老总~~~ 与其说是管理类书籍,不如说是一本励志书籍
《中国模式》读后感(一):升米恩,斗米仇
升米恩,斗米仇
奖励不是越多越好,人不是你越对他好他越对你好。有一种人,是只需要给他任务,不需要给他奖励的。给他奖励的话,他反而会疑惑。
关键是“搞人”,杨壮说的。
《中国模式》读后感(二):引进风险投资要做好四件大事
1.战略清晰
2.不单要保证团队能干,激励有效,而且团队中一定要有懂资本运作的人。
3.引入风险投资机构不宜太多,一到两家足矣。
4.一定要有上市前对团队股份稀释的限制。
《中国模式》读后感(三):管理制度的特点
1.管理制度对激励制度的依附性。管理制度的效率,是基于一种与它匹配的合理的激励制度之上的,不解决好激励制度的问题,管理制度就会流于形式。
2.管理演进中,对企业家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提出很高的要求。企业家要从连长变成将军。
3.管理制度对科技依赖加强,不懂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不行。
4.管理制度的演进过程,不可复制和简单模仿。以企业家为创新是灵魂。
5.制度使亲情升华。管理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有形管理是指用权力和利益管理,无形管理是指用道德和文化管理。
《中国模式》读后感(四):好榜样
在看波士堂之前我没听说过郭凡生,也不晓得慧聪是做什么的
一方面也让我认识到还有很多我生活中接触不到的很强的企业,他把劳动股份制应用得很好,学者出身就可以更加把自己所学应用到商途,而且能做到不贪不懒,这是做企业比较难的。每年拿60万的年薪,下属的工资比自己的要高,看得开的人,或者说是有如此胸襟的人太少。看看这些年什么知名电器连锁争夺战。。还有干脆推掉职位坐收渔利的也不少。郭董说他是商人,不需要也不认为那些培训机构的专业讲师可以教导自己,他是个敢说话的人。 我需要像这样的长辈学习,跟我同姓也更招喜欢~!
《中国模式》读后感(五):一本不错的,比较实承的书
郭凡生很有些个人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
他在书里反复地贬低中国商学院的各种言行,让人感觉一方面有感而发,另一方面是在为他们的企业家丛书做宣传,当然,我是相当赞成他的一些说法的。MBA教育培养的是职业经理人,不是企业家。象周其仁说的,企业家就象珍珠一样,隐秘地散落在人群中。
总的来讲,他很推崇晋商的身股和银股制度,我也认为有一定道理。关于把所有的家族企业进行职业化的潮流论调,我也一向存疑。
他使了自己的公司的很多相当详尽的案例,当然有美化和抽象的成分,但也可以谓之云“难得”了,这样的经验分享仍然是大公无私,仍然是很有价值的。
对于家族企业传承的问题,他也表现出无可奈何的大度,他说,让贵族基因保留住,没准过个两三代,再出一个大牛人。我觉得他的这种说法听上去有点豁出去的耍赖劲,但是事实上是很务实的。
还是不错的,愿意讲真话的一本书,和冯仑的《野蛮生长》异曲同工。这是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