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一本书,通常书名都是我们第一眼读到,也是最关注的。拥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好书名,可太重要了。
可是偏偏有一些书标新立异、剑走偏锋,名字特别“奇葩”。不过,可不要因为书名奇怪而错过了好内容。
今天这份书单,给你介绍10本拥有“奇葩”书名的电子书,看看“奇葩”的外表下,有着怎样有趣的内涵。
现在加入「得到」电子书会员,首月只需6元,这些书都能免费畅读,还能阅读其他3万多册好书。>>>戳此加入会员
《 提 头 来 见 》
作者:马陈兵
第一本书,看书名就很刺激。提头来见,很容易联想到血腥的战争场面。不过你放心,书里的内容不会让人不适。相反,作者从中国的仰韶文化一直说到清朝,讲了很多关于首级有趣的文化故事。
如果你平时喜欢读史书,一定会读到“传首”“枭悬”这样的热词,但是很奇怪,好像并没有一本书专门聊聊首级的文化史。
王莽被砍下的人头为什么会成为洛阳武库中的累世国宝?赵襄子将智伯的人头用作了什么,才会让豫让这样的大刺客选择蹲小厕?“传”“首”两个字啥时候第一次连用,人头“在路上”,会有怎样的遭际?
首级、人头,明明高频出现,却躲进了历史讳莫如深的角落里。这样的话题,你不着迷吗?
人 类 砍 头 小 史
作者:[英]弗朗西斯·拉尔森
译者:秦传安
出版:斯坦威图书
前一本讲的是中国的首级文化,这一本是英国人写的,聊的是西方世界里人头的那些事儿。
当然要提醒你的是,不要被书名里的“砍头”吓退,除了战场上的砍头、欧洲的断头台文化,作者还讲了艺术、医学科研里关于头颅的文化和思考。
甚至还有关于“人体冷冻”的思考。如果你知道人体冷冻需要将头和躯体分离保存,你对这项技术的想法会有些许变化吗?
不管什么样的语境,聊到人头、骷髅、砍头,就会激发我们古怪而异常的情绪,甚至是抵触。但是无法否认的是,这些都已融入人类历史,成为记忆的一部分。
作者说“我们或许不喜欢我们所看到的,但那本身不是我们背过脸去的理由”。
我 包 罗 万 象
作者:[英]埃德·扬
译者:郑李
提到细菌、微生物,你的印象是不是疾病?还认为我们应该坚决消灭它们?如果你回答“是”,那么有关微生物的认知,你需要更新了。
事实上,真正致病的微生物不到100种,身体内大部分的微生物都与我们和谐共处:参与完善我们的免疫系统、塑造我们的肠道环境、甚至影响我们的行为。
看了这本书,虽然你可能不会拥有与科学家一样的学术视野,但是你一定会深深记得这些对健康有益的忠告:尽量少用抗生素、居住空间多通风、让孩子多亲近自然等等。
冰淇淋当早餐也不错
作者:[英]劳拉·简·威廉姆斯
译者:胡健
出版:博集天卷
什么人会把冰淇淋当早餐?小孩子!
早餐怎么能吃冰淇淋,不应该是鸡蛋牛奶、煎饼油条嘛。谁会这么想?忙于工作的成年人。
我们筋疲力尽地投入工作,僵化地执行着固定的生活流程,忘记了怎么生活。为什么不能像孩子一样,早餐吃冰淇淋呢?
孩子的思维直接、内心纯粹,没有太多不必要的顾虑。从孩子那里,作者得出40条人生经验,用孩子式的方式解决成年人的问题。
遇到挫折,干脆先去睡一觉;生活单调,找些仪式感,让普通小事生动起来。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作者:[英]菲利普·迪克
译者:许东华
出版:译林出版社
这是一本科幻作品,出自“科幻鬼才”菲利普·迪克之手,改编的电影《银翼杀手》在很多榜单里,都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幻电影。
仿生人会做梦吗?会梦见电子羊吗?作者在书里提问:人类如果有一天创造出接近人类,甚至超越人类的超人,我们和他们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这本书出版于1968年,那时人类还没有登上月球,个人电脑还没被发明。这些问题在当时听起来很玄,但是到今天,技术把这些问题直接推到了人们面前,还有谁会置身事外呢?
想成为神的巴士司机
作者:[以色列] 埃特加·凯雷特
译者:楼武挺
出版:浦睿文化
巴士司机为什么想成为神?这其实是短篇小说大师埃特加·凯雷特的一部小说,也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篇小说。
故事是关于一个巴士司机的,他从不为迟到的人打开车门,不管是谁。压抑的高中生边跑边望着巴士,他不开门;瘦小的老妇抱着拎满杂货的包装纸袋,艰难地挥手示意巴士停下,他不开门。司机为人一点也不刻薄,但是他为什么这么做?
故事特别短,集中注意力,花几分钟就可以看完。
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
作者:[波兰] 布鲁诺·舒尔茨
译者:陆源
出版:后浪出版公司
书名看不懂吧?如果你平时有留心,这样的书名大多属于小说。作者想象力天马行空、诡异奇绝,匪夷所思的书名背后藏着生花的妙笔。
《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出自波兰文学天才舒尔茨之手,被誉为传世奇书。这本书包含了舒尔茨13篇短篇小说,书名的这部是其中之一。
舒尔茨是波兰籍犹太裔作家,50岁时死于纳粹之手,一生仅出版过两部作品,都被奉为经典之作,被库切、米沃什、苏珊·桑塔格等文学名家高度赞誉。
舒尔茨的作品里加入了大量奇诡的想象、晦涩的隐喻。书名看不懂,会不会内容也看不懂?怎么样,挑战一下?
虽然很想哭,但更想喝一杯奶茶
作者:[英] 塔拉·拉尔
译者: 翁婉仪
出版: 时代华语
没有什么不是一杯奶茶搞不定的,即便是你想哭的时候。真的是这样吗?
至少对于这本书的作者,问题没有这么简单。这是一个抑郁症患者自我救赎的真实回忆录。母亲因癌症去世、父亲患精神疾病、姐姐强大却冷漠、唯一相依为命的哥哥因抑郁症自杀。面对人生中的至暗时刻,作者挺过去,获得了重生。
有读者评价说,“书名跟内容完全没关系啊,不过并不妨碍它沉重地治愈我”。能说出来的痛苦,都不能称之为痛苦。而不能说出来的部分,才是我们选择坚持活着的原因。
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太好
作者:[挪威] 阿澜·卢
译者:宁蒙
出版: 磨铁图书
我不喜欢人类,我想住进森林
作者:[挪威] 阿澜·卢
译者:宁蒙
出版:磨铁图书
看书名,风格一样,没错,作者是同一个人,挪威作家阿澜·卢。两本书出版后风靡全球多年。引进国内,刮起了一阵“丧”文学的旋风。
第一本借20多岁的年轻人之口,用碎碎念的方式,念叨出自己的生活、自己知道的东西,但是年轻人苦恼:这些有什么意义呢?第二本主人公是丈夫、父亲、儿子、员工,有一堆身份,却想逃掉。
如果你正在不开心,翻翻这两本书,没准主人公的小细节能击中你,会心一笑。
为什么烦恼这么多,因为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嘛。
加入「得到」电子书会员,畅读3万多册好书!
包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信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江苏译林出版社、读客、湛庐文化等各大出版机构的优质作品。
▽ 戳此入手
推 荐 阅 读
如果你觉得有收获,点个赞吧!或者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到